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把小组合作落到实处》.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58823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把小组合作落到实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把小组合作落到实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把小组合作落到实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把小组合作落到实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把小组合作落到实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把小组合作落到实处》.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把小组合作落到实处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尘封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促进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时却存在很多的误区,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简单地将小组合作学习理解为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各自作答,却不关心其他同学的意见、想法。第二,为了能能

2、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趣味化,并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只有其“形”,而无其“实”。第三,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放任自由,缺乏有效的、及时的监控。第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少数人学习,多数人休闲,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成了优等生和性格外向的学生的舞台。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彼得克莱恩认为,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和实际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参与是基本保证。那么,怎样才是全面参与呢?我认为,积极在小组内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全面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与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

3、生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等等。怎样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参与小组合作呢?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精心选择和创造性地设计。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本节课在哪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最好在什么情境下进行合作学习;如何更好地导入问题;要合作讨论什么问题和学习动手操作什么。教师特别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内容本身的特点有所选择,力求避免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切实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其次,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寻找最佳的呈现方式。任何苍白、直露、难度过高的问题都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所

4、以教师要注意问题呈现的的情景性、启发性和层次性。“儿童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在品德与生活课堂中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旨在让学生在准生活中学习和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形式求趣、内容求真、方法求活。二、教师要寻求合作学习小组的最佳搭配方案。首先,明确人数。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通常以46人为宜,一般以学生的座位为标准。其次,明确分工。合作小组内要选好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责任到人才能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小组长应选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记录员的职责是记录小组合作

5、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汇报员汇报的必须是集体形成的意见,用“我们小组的意见”的语调,而不是“我”。最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长期的合作小组,可以让学生感到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三、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全体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全体学生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其次,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敢于修正他人观点、勇于接受他人意见并修正

6、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学生应该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最后,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合作实践操作的习惯。特别要注意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使学生对一定生活原型中规范所具价值的充分感受,帮助学生意识到具体的规范是人们制定出来的,是为人们更好地生活服务的,而不是将规范作为儿童必须遵守的,外加给儿童的条条框框。四、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的、有效的监督与控制。首先,教师要正确处理小组内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在真正实行的过程中,优等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他们频频发言,即使是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优等生,而其他多数学生则成为“多余人”,或坐在

7、一边静听,或三两成群地讲空话。这样一来,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也不能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意义。反而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所以,教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其次,教师要了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以真正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坚持不断地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气氛,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与活力,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