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23《散步》精品教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60379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23《散步》精品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23《散步》精品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23《散步》精品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23《散步》精品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23《散步》精品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23《散步》精品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七级上册23《散步》精品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3散步精品教案学习目标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3、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2分钟)播放给妈妈洗脚视频。师:从刚才的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检查预习(5分钟)师:感受课文前,先检查同学们对字词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完成学案相关练习。1、生自主完成,同时找一生黑板展示。2、全班明确答案,师适时点拨重点词语。3、生齐读,巩固。三、感知课文内容(8分钟)师:扫清了字词的障碍,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请同学们大声朗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讲述了一个怎样感人的故事?1、生自主大声朗读课文。2、生举手班内展示交流,互相补充。3、师适时评价、点拨,全班明确:一家四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后来发生分歧,结果我的母亲顺从我的儿子走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4、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

3、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母亲的选择是生:走小路。(板书)师: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生:爱幼。(板书)四、合作探究(5分钟)师: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来颂扬了“尊老爱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也像一幅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魄的画。这样的画面美不美?本文很美,美在小家伙的话;美在用生活的细节表达出深爱的感情;美在结尾段表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美在对春景的生动的描写;美在文章对称句式的反复运用。请同学们有感

4、情地朗读课文,融进这个温馨和睦的家庭,去感受它的美,好不好?1、 美在亲情(1、2组)1)整个散步过程中,你认为谁做的最好?为什么?2)在这个家庭中,谁的权利最大?2、 美在写景(3、4组)文章描写了哪些景色?有何作用?3、 美在语言(5、6组)课文讲述的故事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看似平淡的语言却蕴含真挚的感情。请大家找出自己认为写的最美的词句,并说明理由。生分组活动,讨论交流。师参与讨论。五、班内展示(20分钟)师:1、文章抓住了这一家“老、中、幼”三代人互敬互爱、相互体谅的特点,请一、二组同学谈谈你对文中人物的看法,并结合课文内容简述理由。生自主发表看法,互相补充或交流不同观点。妻子:

5、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儿媳妇与婆婆常常都是不太和睦的,而文中的妻子,虽然也疼爱儿子,但却没有非得顺着儿子,显然通情达理;课文中说“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点儿也不霸道,而且她也和作者一样孝敬老人,疼爱孩子,是一个贤妻良母。我:他非常孝敬老人,带母亲散步,背母亲过水塘,宁愿委屈儿子,也要让母亲开心;他非常重视亲情,小时候,他就听母亲的话。散步出现分歧时,本可以各得其所,可是他却不愿意拆散一家人,可见他是个好儿子,也是个好父亲。母亲:她很聪明,也很体贴人。当出现分歧时,她既没有固执己见,也没有一味地迁就孙子,而是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使一家人都很快乐。儿子:他特别天真活泼、聪明可爱,在散步时,是

6、他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非常有趣。师:老师和同学们深有同感。这一家四口:老的有涵养,小的有谦让,中间的既善良,又有孝心。一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令人羡慕。2、师:我们都知道恰到好处的景物描写既能渲染气氛,又可以烘托人物心情。本文又有哪些精彩的景物描写呢?我们请三四组的同学带领我们去领略一番初春的美景吧。生展示成果。第4自然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春天的勃勃生机,给人温馨的感觉。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第

7、7自然段“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段景物描写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烘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师:你们说得很对,这两段景物描写既渲染了温馨和美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愉快的心情,又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请同学们齐读,再次感受这暖暖的春意吧!3、好听的歌总是由优美的旋律传送的;美丽的花得由鲜绿的叶儿衬托;同样,美文得有妙语来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散发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读来的感受犹如背着花篮与作者边散步边交谈,于不经意间往花篮里采摘几朵并不名贵却很雅

8、致的小花。谁能读读你们认为写的最美的词句,如能说出理由,我们将洗耳恭听。附文中的妙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我觉得作者孝敬老人不只是现在,而是从小就孝敬老人。我们同学动不动就说等长大了,挣钱了,一定好好孝敬父母,我觉得孝敬父母不一定非得等到长大,像作者这样,从小就听话,就是我们最应该做的。(学生热烈鼓掌)师:真有思想,太精彩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熬”字令我感触最深。师:“熬”是什么意思?众生:忍受,艰苦支持。生15:我从这个

9、“熬”字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整个冬天,他都在为母亲担忧,怕母亲挺不过去,虽然只是一个字,却足以表现他对母亲的爱,很感人。“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同学们的思路越来越开阔,理解揣摩时又能紧扣中心,让老师很欣慰。尤为可贵的是,大家能联系实际,联系自我来感受和思考,这是阅读的真正价值之所在。“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

10、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我感触最深的段落就是课文最后的两句:“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让我强烈地感受到了母亲和儿子虽然体重轻,但在我和妻子心中的地位却很重,这是他们既尊老又爱幼的鲜明体现。师:你把文中看似矛盾的一组词语“不算重、自然也轻”与“整个世界”解释得特别清楚,下面请同学们再明确一下:“不算重、自然也轻”指的是众生:母亲和儿子的体

11、重。师:“整个世界” 指的是众生:在我和妻子心中的地位。我感触最深的也是这一句,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我们的父母,他们也何尝不是这样上有老,下有小,既要照顾老人,又要起早贪黑地给我们做饭、检查作业,操不完的心。所以,从“整个世界”这个词中我感受到了他们身上强烈的责任感。师:你由课文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这份阅读体验是不是很快乐?生13:不仅快乐,我还很感动。(学生纷纷举手,有人说“我也有共鸣”)生14:我也是在读这句话时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作者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觉得他们看重的是感情的世界,而在当今社会,更多的人追求的是金钱的世界、权力的世界,还有名气的世

12、界,甚至常常为此而不顾亲情,这是不对的。我觉得作者一家人都是重感情的人,我也是,所以我对这句话感触最深。师:我们从媒体中常常看到,有一些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最后只能悲哀地叹息“我穷得只剩下钱了”,这确实是很可悲的事情。师:由以上三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感受到,本文结尾的这句话真的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和妻子”对老人和孩子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感受到尊老爱幼的世界才是完美的世界。(师板书:责任感 使命感 尊 爱)师:下面我们来齐读这个句子,再次感受字里行间的那种强烈的众生:责任感和使命感。4、师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13、?明确:语句的形式显得整齐匀称,读起来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可以增强表达效果。找出文中对称句,品读。师:相信大家在自己的文章中如果用上这样的语言,一定会增色不少。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六、拓展提高(10分钟)师:散步这篇散文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写的是散步,这样一件小事,作者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亲情。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想。1、我学了这篇文章后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以后会更加孝顺我的父母,他们也和文中的作者和妻子一样上有老,下有小,同样有强烈的责任感。2、文中作者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是因为作者觉得母亲已经时日

14、不多,虽然现在我的父母还没有那么老,但我也能感受到那份遗憾,所以,我今后会尽量不惹父母生气,好好学习,让他们开心。3、我以前老嫌爸妈唠叨,很烦感他们,其实我说话也是总没好气,我以后会好好跟父母说话,让我们家也那么和和美美。4、我们刚才提到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实现在不尊老的太多了,这方面我们照韩国差远了,从韩国的电视剧就可以看出他们比我们更敬老。师:所以我们要从我做起,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尤其是尊老。师:老师也把培根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投影展示)“哺育子女这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却是人类才有的文化之举。”2、今晚回家你们想为父母做什么?生:我要为妈妈端一盆洗脚水,为

15、妈妈洗脚。生:我要为妈妈捶背。生:吃完饭后我洗碗。生:我到家就写作业,不看电视。生:我今天自己洗袜子。 (学生谈的都是情感体验,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归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收获,形成一个全面的总结。)3、类似于散步这样的细节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给爷爷擦去眼角的汗水,是一种亲情;几代人欢聚一堂,是一种亲情;一家三口的一次春日远足,是一种亲情;给婴儿的一次精美喂食,是一种亲情。一切伟大的爱都默默穿行于平淡的岁月。同学们很有孝心,也懂得如何尊敬老人,我为大家有这样的认识而高兴。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是让大家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家庭幸福、和谐。请同学们

16、拿出纸和笔,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书写一下曾经感动过你的有关亲情的点点滴滴。(出示教师的下水例文) 亲情是身心疲倦时听到的亲切问候, 亲情是烦恼失落时看到的关爱眼神, 亲情是轻松愉快时发出的会心微笑, 亲情是误会分歧中产生的真诚理解。亲情是天各一方的缕缕牵挂, 亲情是朝夕相处的心有灵犀。生仿照句式说话。七、结束语同学们,我们从课文中感受到浓浓的母子情,欣赏到温馨的和谐美,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把生活中的小事形象、真切的描述出来,却也同样沁人心脾。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