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有效备课、满意课堂”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有效备课、满意课堂” .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有效备课、满意课堂” 新课改理念让教育教学加入了新鲜血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优化课堂教学、创设高效课堂、打造满意课堂,是我们教育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与课前的有效备课有着直接关系,精心细致地备课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有效备课为满意课堂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与保障。追求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和自己满意是我们奋斗的最终目标。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期待与同仁共同探讨,敬请提出宝贵意见。一、师资配置合理化,备课组织最优化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体备课的精华之处,就在于集教师的群体智慧,通过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形成合力,促成教
2、学案。集体备课往往以备课组为单位展开,备课组成员的构成便成了备课气氛、备课效率和质量的影响因素。因此,应根据教师的性格、性别、年龄和业务能力等合理调配备课组成员,慎重划分,达到最优化组合。以我校数学组为例,该组有教师11人,其中有男教师5名、女教师6名,市级骨干教师1名,区级学科带头人2名,高职4人,中一6人,中二5人,本科9人。针对这种师资状况,我们以培养、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编写高质量教学案为主要目的,由市级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由2位区级学科带头人和1名高职教师担任备课组长,每组2名女教师,至少1名男教师,备课组内成员之间结成“师徒对子”,组内成员之间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同时也是
3、师徒关系,如此便于沟通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备课主体的潜能。二、个人初备周密化,教学预案规范化个人初备是集体研讨的基础,唯有个人初备周密充分,才能促进集体研讨的深入。每位教师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教学经验、不同的思路,对教学过程进行经验性推测,作出周密的预设,为集体研讨奠定坚实的基础。备课组长提前一周把备课内容通知给组内每位教师,个体教师独立深入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搜集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教学预案中的相关栏目:通过本节课要达到什么的目标?教学重难点是什么?本节课知识的起点是什么?学生的现有认知情况如何?逻辑起点在哪里?你将如何突破重难点?为此,你将创设什么的情景?选择的达标检测题是什么?为
4、什么要选择此题?三、集体研讨民主化,众人智慧集中化集体研讨是备课的中心环节,研讨过程中,只有教师的思维得以碰撞,观点得以交流,才能将备课活动引向深入。但这种研讨活动的前提是民主的氛围,唯有民主的氛围才能使教师各抒己见,才能使备课活动集思广益。研讨过程中,组长的作用是想方设法保持研讨的热情,保证讨论的连续性、讨论话题的集中性,而不是统一思想,形成“模式化”教学方案。主备人的任务是收集每个人的闪光点,生成“粗框式”教学案。备课组成员应树立正确的主体观,摆正自身位置。只有教师在观念上真正明确集体研讨的精髓,才能真正把这一教研活动开展得有意义。集体研讨是一个民主参与、讨论的过程,经验多寡、教龄长短不应
5、成为交流的障碍。“元老”教师要打破“权威”意识,摒弃优势心理,尊重他人意见,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年青教师要本着学习的原则,大胆开口,说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问题是研讨的开始,没有问题便无法谈起。在每周一集体研讨时间里,大家围绕个人预案中的话题和上一周的体验畅所欲言,个抒已见,谈论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抒发教学中的得意情怀,探讨教学中的神来之笔,明辨教学中的是非曲直。此时,备课和教研已融为一体,这种不起眼的、形似“聊天”的研讨过程,使得教研脱去了神秘的外衣,变得平民化、大众化,集体备课充满学术论证的氛围。四、个人复备细致化,教学预案个性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过集体研讨之后,生成的
6、教学案只是一份“显性”存在,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因此,个体教师不应鹦鹉学舌似的盲从。新课程要求弘扬个性,个体教师应将集体成果与自身的教学风格、学情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新审视个人预案,批判性地吸纳集体智慧,解决制约教学的诸多问题,对“粗框式”教学案进行创造性地再修改、加工、完善和提升,形成个性化的“隐性”腹案。这种细化后的教学案包涵了他人的智慧,但决不是生硬的“拿来主义”,其间融合了自己的思想,渗透了自己的思考,是教师实施个性化课堂的基础。正如魏书生所说,“一定要注意以我为主,以我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教学特长为主,用各家各派的理论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长,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五
7、、教后反思深层化,逐步提升快速化教后反思也称课后备课,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说课前备课是课堂的前奏,那么课后的批判性反思则可视为课堂的延续和沉淀。美国教授巴里斯在培养反思力一书中说:“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也会成为胜人一筹的教师,他们可以指导一般教师的成长。”可见反思的重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备课是否有效必须通过课堂来检验。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后,绝不能一备了之,而应在课堂教学之后再次备课,深刻反思,及时反馈信息,讨论研究,拓展备课的效能,杜绝“磨道效应”,快速提升教师的素质。每位教师应该坚持写教后反
8、思,课后第一时间把“成功之举、失败之处、学生的独到见解等”记录在教学案的教后反思栏目内。教学反思要“短、平、快”,要短小精悍,写真实感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一定格式,没有字数限制。有效备课后,我们探求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满意课堂”,概括为以下几个需求:1、 学生需要一个听得懂的数学课堂要使学生对课堂满意必须要让学生先听懂数学,觉得数学很简单,一点也不难,这样才能学会数学。这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满意的大前提。也的确如此,学生只有听懂了数学,才能学会数学,才可能喜欢学数学,才可能满意。我们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扮演“失败的角色”。尤其是对学习
9、有困难的孩子,我们更要付出加倍的爱,帮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使他们感受成功,从而树立起“我能学好数学”的信心,才能让他们对数学课堂感到满意。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听得懂”的数学课堂,让数学变的简单,正如徐长青老师说的那样“简单到从不拒绝任何一个学生参与”。2、 孩子需要一个有趣的数学课堂学生如果对数学发生兴趣,他就会酷爱数学的学习,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形成“爱学会学学会”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因此,要实现学生满意的数学课堂,首先要萌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满怀信心地参与到
10、学习数学的活动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被多少人重复的老生常谈?但是又有多少教师对此有深刻的领会呢?有些教师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却又在课堂上用实实在在的行为浇灭学生求知的激情。要想打造学生满意的课堂,我们要善于琢磨这些老生常谈背后的深意,并善于把自己独到的理解转化为教学行为。要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不能仅凭一次两次的活泼热闹,而是要在整个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我们的课堂就是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兴致昂然地去探究深藏的奥秘。3、 学生需要一个平等的数学课堂古人说“
11、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一种传统的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其实,师生之间不仅仅是这样的关系,更是一种交往的关系,是一种共同合作的关系,是一种共同创造的关系,他们是平等的。我们要把平等的关系在课堂上展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体会到师生之间的平等,才能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古来就有“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观点。韩愈早就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业。”这些都说明我们老师得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有时还需要虚心向学生学习。并且要让学生相信自己的智慧,能够勇敢地对老师的答案提出质疑,相信
12、自己的能力,敢于在老师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学生对于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感到满意,对这一前提下的课堂才能满意。4、学生需要一个“被欣赏”的数学课堂。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从而树立信心,更加自信的学习与生活。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如果在稍有进步时,教师应及时地鼓励,这样可以让学生放下思想上的包袱,轻松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对他们多认可、多表扬,这样,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也能更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情不自禁的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内心深处灵感的体现。让学生满意是“满意课堂”的核心,通过有效备课,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后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将先进的课程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设计之中,并完美地呈现于课堂,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课堂的愉悦,当然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也会获得各方的认可和满意。学生学好了,家长是最满意的,让家长满意才能获得社会全方位的支持和理解。总之,有效备课、满意课堂,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研究。以上这些观点只是我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其中还有许多需要推敲和补充的地方,让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总结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