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想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有效达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思想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有效达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思想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有效达成摘要:新课标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上三维目标的编排顺序上,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体现这一要求,促使思想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效达成。关键词:情感 态度 价值观 有效达成初中思想品德课采用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这一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
2、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很明显,这一目标改变了把思想品德课程仅仅视为传授学科知识工具的状况,着重突出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标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上三维目标的编排顺序上,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应如何体现这一要求?即如何让思想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效达成呢?本文拟就此作了一些探讨。一 基于教学内容的分析,挖掘和提炼有价值观的课程文本1强化课程文本的显性价值观当教学内容以语言文字或直观的形象材料直接反映人类活动中的意志、效果及其价值评判时,教学内容所蕴含的价值观因素就以显性的形式表现出来。思想品德课程文本中这样的显性
3、价值观随处可见,如课程中的引文,有时是一个具有启迪意义的小故事,有时是一段散文化的语言,还有大量的对话框,活动材料,相关链接等都是体现很直观很显性的价值观。教师要强化这些显性的价值观因素,抓住教育的契机,促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有效达成。如: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教材中的引文是一个文本材料: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这段文本资料的表述,非常明显地表达出对不讲礼貌的批判。其价值观是外化的:礼貌待人是
4、人际交往的最起码的要求。礼貌和礼仪,是个人素养最直接的外现形式,也是人际交往的最前沿。做到言谈举行彬彬有礼,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教材文本中诸如此类的显性价值观资料很多,如爱在屋檐下关于家的故事:富翁认为别墅不是家,只是房子;某国内战,一中年男子认为搂着战争中失散的女儿,就是拥有家。又如网络交往新空间的文本材料:学生帮助老师建立本地区第一个教师个人网站;小波和他的同学迷上网络游戏而合伙抢劫。这样的显性价值观资料在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随处可见,这套新教材就是改变了过去把教材仅仅视为传授学科知识工具的状况,而创新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出现大量以问题、情感或案例为基础,以活动
5、为基本形式的文本资料,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解读课程文本的显性价值观、强化其教育功能,是促使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效达成的重要途径。2开发课程文本隐性价值观思想品德课学科中的有些价值观因素总是渗透于具体的材料之中,这些材料虽不洋溢于纸面,却也隐含于文本之中。教师需要适时恰当揭示并且拓展材料,创建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的课程情景,以有效支撑教材情景已经蕴含的价值观,使隐约若现的价值观明朗起来,显现在学生眼前。例如:八年级上竞争?合作?中有一个文本资料:刘国梁和孔令辉,他们喜捧男子团体冠军杯时,两个要好的朋友又一起打进男子单打决赛,当男子单打冠军杯真的摆在面前时,两个好朋友突然意识到结局的残酷
6、:自己的胜利就意味着好友的失败这段文本资料中显性的价值观很明确: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等。同时隐形地内涵了重友情友谊等价值观念。课本文本中有三个思考题:1刘国梁和孔令辉是怎样对待竞争的?对你有什么启示?2比赛必然伤和气吗?3怎样才能做到既不伤和气,又达到比赛目的?在学生讨论三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讨论题,开发它的隐性价值观,如从“怎样正确看待友情与竞争”的视角来引导学生思考,有学生说:“和好朋友竞争,不好意思。”“竞争有利于双方水平的提高。”我适时地增加拓展资料韩国电视剧雪之女皇中的片段:好朋友韩太雄和金正奎一起参加国际性的数学比赛,信心满满的正奎被誉为夺冠热门,正准备享受荣誉之际
7、,却传来韩太雄才是真正的冠军,并且是数学比赛举办以后成绩最好的学生。正奎承受不了了巨大的压力,伤心之下自杀。失了最好朋友的韩太雄十分自责,认为是自己害死了金正奎,从此开始经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学生被视频中的悲剧所感染,他们思考着讨论着:如何正确看待竞争与合作?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在引发学生“思想风暴”过程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走向价值观认识的层面。教师在使用文本资料时,应有意识开发课程文本隐性或显性的价值观,当然,无论是价值观外显的教材,还是价值观内隐的教材,都需要教师将承载价值观目标的教材加以辑录并适当拓展和补充相应材料,使其成为具有阅读,理解,诠释空间的课程文本。二 基
8、于教学过程的优化,在感情体验和对话中实施价值观教育根据克拉斯沃尔的情意发展的划分,学生的情意发展是从单纯的接受和反应开始,产生情感的倾向;经过内心体验而发生态度的变化;在经过自觉的加工组织,最终升华至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层面的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这一理论,优化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中无论是热爱生命、孝顺父母、保护环境,还是尊重法律、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等,都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需要在教学中不断优化,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实践,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9、。1让学生在创生的教学情景中去体验和感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不是通过灌输可以达成,而是需要熏陶、感染、震撼和提升。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造情境、创造氛围,包括教师生动的描述以及实物展示,播放音像资料等多种手段,使之成为鲜活的具有承载理解意义的资料。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珍惜新起点的教学中,我课前要求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校的历史,学校有哪些知名校友,学校的图书馆、教学楼、生物实验室、音乐教室都在校园的哪些方位等,然后再课堂上交流。因为七年级新生对新的学校很新鲜很好奇,课堂教学时,他们七嘴八舌地热烈交流着:“我们的依心图书楼是本地一位华侨投资的。”“学校小花园的凉亭是一对热心教育的老夫妇
10、捐助的。”“我们学校的前身是普陀中学。”当有学生很流利地说出“我们学校的知名校友有:原上海外经贸主任王祖康,舟山市委副书记徐显伏”时,我打断他的话,问道:“你怎么知道那么清楚?”那学生说:“我妈妈以前也在这所学校读书,她有一本校志。”我笑着说:“你和妈妈现在是校友啊!”学生们都笑了。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一下子减少了对中学生活的陌生感,他们很快熟悉新的学习环境,这有助于他们尽快融入中学生活。又如上平等尊重你我他一课时,涉及到如何看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时,老师给学生讲授,为什么要帮助残疾人,如何帮助等,学生的感受如蜻蜓点水,不如开展活动让学生把眼睛蒙起来,或让他用一条腿走路。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更
11、能体验到残疾人的种种感受,自然就会在情感上、价值观上发生变化,而是从内心里产生: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让学生在互动中产生思想的交融和共鸣从心理的角度考虑,教学应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激发学生的情感。但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我们无法把那些情感道德价值观硬塞给学生,如果学生是一把火炬,需要我们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去点燃。让学生在互动中产生思想的交融和共鸣,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有位教师上我国的人口问题一课。有这么一个教学环节,老师问:“同学们对中国的人口问题,能否谈自己最深刻的感受。”有学生说:“中国人太多,升学就业太难了!”还有
12、学生小声地嘀咕着:“哎,出生在中国挺不幸的!”许多学生听了都在笑,又有一位学生问:“我国人口这么多,经济这么落后,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赶上发达国家啊?”有些学生开始唉声叹气。这位教师立即就这一事件展开讨论:“的确,我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怎么办?”“计划生育!”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马上引导:“所以我们有责任当好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小宣传员。让更多的人理解、支持我国的这一基本国策。同学们能不能写出一些有创意的宣传语。”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然后交流各自有创意的宣传语。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教师转换了话题:“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看到
13、我们伟大的祖国用占世界不到22%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目前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度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快速腾飞,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赶超发达国家。当我们获悉神舟六号胜利升空的喜讯后,当我们要完成嫦娥登月计划时你们都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学生说:“中国人真了不起!”“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为祖国而骄傲。”教师趁机说:“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青年学生要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刻苦学习,早日成才报效祖国,让我们一边观看张艺谋编导的申奥片,一边为我们的祖国祝福,祝福祖国母亲早日繁荣昌盛!”从这堂课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产生思想的交融和共鸣,热爱社会主义
14、祖国,民族自豪感等价值观自然形成。3让学生在选择性的活动中进行价值判断教师可以选择有争议的事件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分析、价值辩论,以发展学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让学生在辨析、讨论和反思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例如,在珍爱我们的生命一课中,我给出了有关生命的正反事例,寒冷的冬天,朱家尖渔民丁红武见有人不小心落入海边,奋勇跳入海中救人,最终献出生命;鸭蛋山轮渡上,同样是寒冷的冬天,一年轻女子因为失恋跳海自杀。学生倾听了我提供的相关事例后,都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尤其是对丁红武的死,讨论的很热烈,有的不赞同他这样去救人,认为是愚蠢的行为,有的又认为,人类的良
15、知怎么可以见死不救呢?这时,我因势利导组织他们进行了一个课堂辩论,让学生自己去争辩。随着他们的辩论,从一开始各有观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最后逐渐形成了两个观点:一是如丁红武等为国家、社会舍生救人是正义的,值得敬佩的。二是生命是宝贵的。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困境,都不应该放弃生命。这样,通过学生在选择性的活动中进行自我探索,把基于情感情绪而产生的态度价值观倾向性,通过有机合理的整合,不断深化形成较为稳固系统的价值观。 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一直有这么一个困惑,就是教师都知道,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不可能通过讲授来实现的,但教师们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教学途径,只好用讲授来灌输思想道德价值观。像孝敬父母,
16、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这类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学生的幼儿园时代,老师就一直在教育,我们初中还是在进行这类常识教育,学生听到这些话题,不会感兴趣,甚至无动于衷。因为这些作为知识传授,看上去很浅,学生似乎都懂这类道理。我们在课堂上直接明了地告诉他们这些道理,我们的课堂教育肯定是失败的,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是无效的。因此,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需要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在价值观目标引导下创建课程文本,二是运用这些文本时,关注情感感悟,价值观解读。总之,课堂教学应该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养成的环境和人文发展空间,在学生的内心世界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我们思想品德课程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参考文献:教与学的心理学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3中国教育报 4模式.策略.艺术.观念梁旭浙江省教研厅5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吾增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