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教案《比的意义》.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69038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教案《比的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教案《比的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教案《比的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教案《比的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教案《比的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教案《比的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数学六级上册教案《比的意义》.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窗(1)比的意义教学内容:青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3738页。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2)比的后项不能是0。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

2、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教具准备: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1、师:(板书:比)这个字同学们认识吗?(生齐声:认识)那我们一起把这个字读一读。生读完后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有那些地方用到过“比”。学生说生活中的比。比高低,比长短,比多少等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你们刚才说的都是运用数学知识把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老师这儿有一种数学

3、上特定的“比”,想认识一下吗?2、课件出示标注“1:125000”的地图,引导学生加以分析、说明。 让学生举几个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这样的形式,板书在黑板上。(可能出现球赛、广告、说明书上等出现过的比的样式)【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3、师:同学们写的这些有的还真是我们这节课要来研究的“比”,但有的不是。等学会了“比的意义”,我们再来用所学知识验证一下。(板书:比的意义)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一)教学比的意义课件出示信息窗一,学生观看大屏幕提问:从屏幕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

4、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这就是比。下面我们来共同理解比的意义。【设计理念:从学生身边的数量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迁移。】1、初步理解比的意义。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臂长和腿长的关系呢?求臂长是腿长的几分之几,可以说成臂长和腿长的比是72比96。求腿长是臂长的几倍,可以说成腿长和臂长的比是96比72。 比较72比96,和96比72?小结:说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否则,比表示的具体意义就变了。2.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的方法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看书自学,小组讨论。(1)课件

5、出示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汇报。【设计理念:让学生看书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汇报。比的写法、读法。100比2 记作1002 请学生练习写比。(注意:比的中间是两个小黑点)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前项、后项、 对比指出各部分名称。 (二)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赵凡3分钟走了330米,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行走速度?汽车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个量和哪个量比。又可以怎么说?【设计意图:在出示例题后,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去研究、探索、讨论、概括、总结,实现了自主学习,这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三)建构比的意义1.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什么叫做比

6、? 你是怎么想的呢? 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学生归纳后课件出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比的意义,使学生不仅获取了新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求比值方法。练习:说出下面各比的前项和后项,再求出比值 4:5 8:4 0.5:1 a.学生独立完成b.指明学生汇报c.集体反馈比值通常可以是什么数? 老师强调: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以是整数。3.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4.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谁愿意完整地说一遍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第一道题讨论后填写下表:相

7、当于不同点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分数把表格填写完整后,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比、除法和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之后全班学生一起说。【设计意图:用“相当于”一词来说明比、除法、分数的联系,促使了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5.你还学会了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为什么?三、交流比1、根据比的意义,结合身边的事,你能说出几组比吗?学生交流比2、练习(1)小强身高148厘米,小明身高12分米,小强和小明身高的比是14812。 (2)45又可以说成4比5,比值是0.8。(3)星期一六(3)班,实到人数48人,缺勤3人,缺勤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3:48。学生独立思考指明学生回答集体交流比

8、【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明白两个量之间的比要统一单位,并且要搞清楚是谁和谁比。】3、小知识足球比赛中经常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师小结:体育比赛中使用的“:”号,只表示哪一队对哪一队比赛,各得多少分,不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两队得分多少的,与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仅仅是借用了比的写法。四、强化总结,知识延伸1、师让学生按照板书总结所学的知识。(略)2、师:我们身边无处没有比。同学们也举了许多例子,比的作用也很大。(师拿学生举的例子加以说明。) 3、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师课件出示一些图案和画面加以说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

9、毕达哥拉斯在2500年前发现1/0.618=1.618(1-0.618)/0.618=0.618我们人体上有很多黄金分割点,比如肚脐是我们整个人的黄金分割点;肘关节是我们中指指尖到肩的黄金分割点;手腕是中指指尖到肘关节的黄金分割点;脚裸是脚尖到膝盖的黄金分割点等等。运用黄金分割这个比可以创造出很多更加美好的事物,除此以外,生活中还有一些很有趣的比,同学们以后可以慢慢的感受和发现。【设计意图: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体会,并通过介绍黄金分割的妙处,让学生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

10、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本课从除法应用题入手,通过复习同类量相除,不同类量相除的内容,引出“比”的概念,培养了知识迁移能力。在理解比的意义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比的意义,体现了概念教学的特点,使学生不仅获取了新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课后练习,重在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时反馈了学生掌握概念的情况。青岛四方实验小学 李丽信息窗(1)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内容:青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3942页。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掌握了比的读写法,知道了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注意联系学生对分

11、数基本性质的已有认识,启发学生灵活、有序地思考,进行合情推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合适的联系,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活动。教学目标:1根据除法中的商不变性质,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3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教具准备:课件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孕伏新知比 分数 除法5:7 ( ) ( )( ) 7/8 ( )( ) ( ) 8 1010

12、:15 ( ) ( )2.提问:比和除法,比和分数之间有那些联系?3、出示三个分数:3/4 、6/8 、9/12 .问 (1)这三个分数相等吗?为什么?(2)可写成比的形式分别是什么?(3)这三个比相等吗?为什么?(3 :4=6 :8=9 :12)(4)这三个比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5)回忆:除法有什么性质?分数有什么性质?他们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比有什么性质?小组交流。【设计意图:比与分数、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更是推导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支撑。通过复习,铺就了由已学知识向将学知识迁移过渡的桥梁,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有了实质的

13、根基与准备。猜想引入让学习兴趣盎然,激起了探索的欲望,培养了思维联想、迁移的习惯与能力,让新知在过渡自然地融入。】二、推导比的性质指名回答小组交流的结果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三、学习化简比:1、说明: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进行分数的约分、通分。同样,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讨论你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 学生充分讨论后,指名回答,形成共识:最简单的整数比必须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必须是整数,而且前后项应该是互质数3、请个别学生举一个最简单的整数

14、比。4、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强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互质)(1)问:怎样把一个整数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14:21 54:18(2)引导学生总结整数比的化简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5、化简下列各比:(1)、问:这两题比的前项、后项是什么样的数?怎么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呢?1/10:3/8 35:58(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后项分别乘以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化简成最简整数比。6、化简下列各比(1)这两题比的前项、后项是什么样的数?怎么把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呢?1.25:4 2.7:18(2)由学生小结小数比的化简

15、方法:先将小数化成整数,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师生共同总结化简比的方法:先要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不是整数比的化成整数比,再把不是最简整数比的化成最简整数比。7、练习:化简比:60:24 58:724 54:0.75【设计意图:“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这里摒弃了由典型的个例入手解释“最简单整数比”的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采用让学生先讨论、后汇报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认识的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动交流中自发地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读新概念。同时,教师试图通过对较简单的整数比的化简,给学生一个运用性质解决具体问题的范例,为前后项是分数、小数的比的化简作了“跳一跳,可摘到果子”式的充要

16、铺垫。】四、练习:1、填空(1)、4:5的前项扩大2倍,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为( ) 。(2)、如果3:2的后项变成16,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该为( ) 。(3)、如果7:8的前项增加14,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为( ) 。2、判断:(1)、1/2:1/4化简后是2。-(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3)、两个数的比值是1/3,这两个数同时扩大5倍,它们的比值是1/3。-( )(4)把“1小时:45分钟”化简后是“1:45”。-( )3、鞋厂生产的皮鞋,十月份生产的双数与九月份生产的双数的比是5:4。十月份生产了2000双,九月份生产了多少

17、双?4、提高题我国国旗法规定,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现在有一张长是27厘米,宽是12厘米的长方形纸,你能按规定制作一面最大的国旗吗?【设计意图:注重练习题的设计,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练习题的设计应强调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学生容易进入陷阱的题目,在这些小陷阱中,让学生愉快地掌握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五、小结: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来的?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干什么?化简比的方法是什么?六、作业:自主练习5、7、8课后反思: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从把握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开始,从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入手,通过

18、让学生联想、猜测、观察、类比、对比类推、验证等方法探讨“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由于在推导比的基本性质时要用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因此教学新课时对这些知识做了一些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并运用这两条性质,为下一步的猜想和类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事实也证明,成功的铺垫有利于新课的开展。学生通过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通过类比,很快地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整节课无处不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时不渗透着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不论是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的语言描述,还是对化简比的方法的总结,都留下了学生成功的脚印。同时采用讲练结合、说议感悟、对比总结、质疑探索、概括归纳的方法,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