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级上册《我的风向仪》教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69101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级上册《我的风向仪》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级上册《我的风向仪》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级上册《我的风向仪》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级上册《我的风向仪》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三级上册《我的风向仪》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的风向仪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实践性非常强,是让学生在学会观察天气方法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制作观察工具,并用自己制作的观察工具记录天气情况。目的是培育学生动手能力,并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1 、在制作风向仪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2、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情感,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3、会制作简单的风向仪,并会利用风向仪观测天气。 一、教学重点:小组合作制作风向仪。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课探究学习的过程为:“认识风向仪探索和制作将探索结果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1、课堂伊始,采用诗词和猜谜语的方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

2、的兴趣,为后面的实验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工合作、相互讨论。 教具准备教师演示材料:课件,软木杆、卡纸、彩纸、钉子、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一)认识风向仪。 首先用一首诗歌(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让学生猜谜语,引出“风”的概念,然后用一段视频加深学生对“风”的识。.接着通过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每天刮什么风?”引出“风向”也就是风吹来的方向。(风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逆风时费力,顺风时省劲等。风向是可以用仪器来测量的,这种仪器就叫风向仪。)从而引出课题18、我的

3、风向仪。然后,老师展示风向仪,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讨论:它主要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是什么样的?(认识风向仪各部分时,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小组任知的基础上交流总结风向仪的主要构成部分。最后,教师可用一首儿歌(风向仪,很简单,底座支架立下边,箭头箭尾风杆连,风向要看箭头端。)小结风向仪的主要构成。老师简单解释人们一般按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风向要看箭头端”就是指当风向仪的箭头指东时,表示此时刮东风。指西北时,表示此时刮西北风。让学生背诵儿歌,然后,教师展示各种各样的风向仪。通过提问:同学们想亲手制作风向仪吗?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从而引入对教学过程第二个环节的学习。(二)制作风向仪,这个环节分五步:

4、 1、讲解示范。教师首先展示教科书中的制作方法,边讲解边演示,以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制作活动。并强调这只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同学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设想,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制作。 2、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分组展示、互相评比,分别从风向仪的外观和性能上进行评价。4、注意事项: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使用剪刀。可以做几个大小不同的箭头、箭尾,试一试哪个更好。如果风向仪不能自由旋转,要将风向杆与支架相连接处进行调整、改进。 5、测定风向。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亲自观测当天风向,以培养学生 的动手操作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三)拓展活动 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就是拓展活动:课后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风向仪进 行风的观测,了解一下本地这个季节刮风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