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森林的歌声》教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69296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欣赏课《森林的歌声》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音乐欣赏课《森林的歌声》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音乐欣赏课《森林的歌声》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音乐欣赏课《森林的歌声》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音乐欣赏课《森林的歌声》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欣赏课《森林的歌声》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欣赏课《森林的歌声》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 题 名 称:森林的歌声课 型: 音乐欣赏课教 学 内 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六课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指 导 思 想本课教学始终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音乐教学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先前经验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为了没一位学生的发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发挥,素质得到提高,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奠定基础。设 计 思 路在这节音乐欣赏课中,我紧紧抓住哥哥和弟弟散步这一故事情节,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布置环境

2、、创设情境模仿游戏、感受情境趣味故事、加强情境角色体验、进入情境启发想象、完善情境,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创设情境、激发情感,通过模仿、体验、表现等方式,把教学推向高潮。通过不同层面的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一节课四十分钟始终保持着持久的学习兴趣,整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情境氛围中感知音乐的美,使他们入迷音乐,酷爱音乐。教 材 分 析森林的歌声是一首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的器乐合奏曲,树蛙、飞禽、昆虫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乐曲在森林中小动物的鸣叫声中开始,继而吉他

3、轻轻地奏出第一段主题旋律。这段旋律以“3”为轴心,起落回旋,轻松活泼,但不失平衡安详。之后,笛子奏出上述旋律,然后由小提琴演奏由此派生的另一段主题旋律。两段旋律末尾相同,它们之间并无太大的对比。随后再运用不同的配器将音乐重复一遍,造成音色的变化。乐曲第二部分的句首,音区提高,节奏拉宽,与前一部分形成一定的对比,加上诸种乐器的加入,使气氛热烈起来,仿佛森林中的动物鼓起劲,放声地歌唱。在主题1再现后,音乐突然安静下来,旋律的流动变为持续的长音并作半音上行,营造了深邃、神秘的气氛。很快这种安静被打破,以上的音乐又全部重复出现,只是在演奏的乐器及声部的配置上有所不同。由于弹拨乐器加强,低音部加重,使森

4、林显得更为热闹。乐曲把我们带进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教 学 目 标1、能从森林的歌声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的鸣叫声,以体验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2、在乐曲声中展开想象,尝试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音乐主题及其变化。3、在欣赏森林的歌声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教 学 重 点、难 点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音乐主题及其变化。教 学 方 式、方 法创设情境、故事激趣、聆听模仿、体验参与教 学 用 具 音响资料、钢琴、口风琴教 学 过 程一、布置教室,创设情境课前在黑板的中央画一株枝叶繁茂的大树,在大

5、树的周围画上一些森林中的动物,如:腹斑蛙、树蟾、白腹秧鸡。【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神秘奇妙的森林这一特定的环境氛围中。】二、感受情境,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首先请大家做一个有趣的节奏游戏!哥哥(师摊开左手生模仿)和弟弟(师摊开右手生模仿)一起去散步(师左手拍一下的同时右手拍两下)。哥哥的步子大,弟弟的步子小。哥哥走一步,弟弟走两步才能跟上(生模仿师左手拍一下的同时右手拍两下)。2、变化游戏: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代表哥哥和弟弟进行游戏。【设计意图:根据小学生爱动爱玩的心理特点,从音乐基本节奏入手,用哥哥和弟弟散步的故事把学生带入奥尔夫声势节奏的体验之中,引导学生边

6、听故事边用击掌、拍腿等方式模仿哥哥和弟弟的脚步声,通过节奏体验音的长短、强弱,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无处不在,在无形中把学生带进神秘的森林王国。】三、角色体验,进入情境1、播放森林的歌声音乐,学生初步听赏。初听后讨论并揭示课题。师:哥哥和弟弟来到了什么地方?生:是森林。师:森林里有哪些动物歌唱?你能模仿它们的叫声吗?学生分别模仿蛙鸣、虫鸣、鸟叫。教师顺势在大树的树叶间板书课题,并在黑板上相应的动物画面下板书:蛙鸣、虫鸣、鸟鸣。2、在教师手势引导下,学生有节奏地模仿蛙鸣、虫鸣、鸟鸣。师:弟弟停下来休息,腹斑蛙、树蟾、白腹秧鸡等森林中的精灵们和哥哥结伴走进森林深处。生第一组拍手模拟哥哥的脚步声(踏 0)

7、,第二组用人声、口哨声模拟蛙鸣(0 呱呱)、虫鸣(0 蛐蛐)、鸟鸣(嘘 -)3、引导学生区分音乐的三段音乐主题。(1)播放音乐主题1,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边听音乐边分组模拟哥哥的脚步声和青蛙的叫声。(2)播放音乐主题2,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边听音乐边分组模拟哥哥的脚步声和昆虫的叫声。(3)播放音乐主题3,教师用手势提示学生边听音乐边分组模拟哥哥的脚步声和小鸟的叫声。(4)再次聆听音乐,区分音乐的三段音乐主题,完成课后练习。师进一步引导:你能用蛙鸣、虫鸣、鸟鸣的声音区分音乐的三段音乐主题吗?当不同的主题出现时,学生分别用不同的动物叫声来表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在黑板上板书音乐主题出现的顺序:1、2、

8、1、2、3、1。生判断正误后把答案填写在教材上。(5)进一步聆听、熟悉音乐旋律,加深印象。师:在大自然美妙的音乐声中,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生:笛子、提琴、吉他。师:你能用自己的身体乐器模拟这些乐器的声音吗?教师在钢琴上弹奏音乐旋律,学生分别用象声词di-la -beng 模唱。(6)任选音乐主题中的一段,用口风琴弹奏出来。【设计意图: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用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学习音乐,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在表演中不仅体验了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音色美,而且还通过图画领略了大自然的和谐美,突出了“风景如画”的单元主题,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到“爱护地球

9、、保护自然”的道理,于无形之中完成了德育的渗透。】四、启发想象,拓展延伸1、配音游戏师:夜幕中的大森林安静安详,偶尔能听到几声鸟的啼鸣和树叶的沙沙声生吹口哨:啾啾,并模仿:沙 沙师:突然,一阵刺耳的枪声打破了森林的宁静生:砰 砰师:动物们吓得四散而逃生:模拟各种动物惊恐的叫声2、启发学生续编故事。学生1:“听,有电锯的声音!”(学生模仿)学生2:“一棵大树被推倒,发出轰轰的响声。”师:“这时你想对这些盗猎者、砍伐者说些什么?”生回答:“让我们团结起来,把这些破坏者赶出森林!”【设计意图:在充分聆听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力求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五、课堂小结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森林的歌声又响起来了!你听播放森林的歌声音乐,学生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教 学 流 程 布置教室激趣导入深入体验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