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69966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搭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搭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搭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搭石》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搭石》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搭石》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搭石》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元第21课搭石【设计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求发展,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教材分析】本组教材旨在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情感,并由文想开去,感悟生活中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搭石是农民诗人刘章写的一篇散文,语言朴素而清新,意境秀美。文章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出乡亲之间那种极淳朴、原生态的人性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按照一定的顺序截取了五幅画面: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搭石”(即“摆放”搭石的画面),第二自然段写了“调整”搭石的画面,第三、四自然段写了几种不同

2、情况下的“走”搭石的画面:普遍的“一行人走搭石”,典型的“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青年人、老人走搭石”。【学情分析】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同时,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往往不能深入文本。【设计说明】根据课文特点及课后练习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合理取舍课文

3、内容,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中心句,紧紧围绕“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这三部分文字,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品读,使学生读出了美的画面、美的情境,体会到了景美、人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美,阅读变成学生个体对文本的感受和具有创造性的鉴赏。运用多种教学形式重点研读“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伏”“理所当然”等词语,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的知识水平有一个切实的提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二)、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能进行简单的仿写。(三)、情感目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

4、;通过平凡的事物感受美。【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教学难点】通过平凡的事物感受美。【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件、背景资料【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揭示课题。1导入: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有名的花果之乡,桑蚕之乡;有崇山峻岭,茂密森林;有叫不出名字的飞禽走兽,有采不完的珍贵药材。山川,如画;流水,似歌。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配以教师的深情描述,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美的意境之中;几块形态不

5、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唤起学生对“搭石”的形象感知。】二、整体感知,初品“搭石”,引发深思。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师: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2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指名读,相机指导“间”的读音。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搭石?交流搭石给你留下的印象。4搭石给刘章爷爷留下的印象: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扣住了文章的精华,抓住了读文章的主体感受,起到了以面促点的作用。】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品味搭石。默读2-4自然段,想象画面。思考:搭

6、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的风景?你是从哪句子读出来的,把这些句子画下来。(一)预设画面一:一行人走搭石。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读通句子。相机正音:行xng2品析“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蕴含的声音美、画面美、意境美。 学习新词“协调有序”(1)查字典理解 “协调有序”。 协调:配合得适当;“序”生字,掌握音形义;协调有序:配合得适当,很秩序。(2)联系上下文,创设真实情境理解词语“协调有序”。师: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

7、吧,通过朗读把画面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师生合作读。用击掌的方法来感受音乐般的美。(3)你彷佛看到什么?(协调有序)听到什么?(踏踏的声音)【设计意图:词语教学应该是有层次的。让学生查字典理解“协调有序”字意,再做动作理解词义。通过创设情境,一次一次朗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再通过拍击节奏,帮助学生想像画面,同时,也让学生深入体会到了画面的美。】学习新词“清波漾漾、人影绰绰”(1)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理解“清波漾漾”。(2)查字典、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人影绰绰”。“绰”字是什么意思?(绰约:柔美。)读叠词,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把词语读出韵味,把词语读成画面。3创设情境,深入体会声音美、画面美、意

8、境美。师:是啊,一幅如此优美的图画,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音乐,变换文字的排列,范读;配乐情境引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生融情朗读)4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因为搭石带给人们如诗如画的感觉,所以作者说(指板书)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的风景。)【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精词妙语,

9、引导学生体会语感,培养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力图把词语教学高效、丰满、立体。】(二)预设画面二: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1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礼让、谦让、很有礼貌、)2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正是乡亲们的谦让美,温馨美,所以作者说(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三)预设画面三:1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

10、所当然的事。2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感悟心灵美。(1)学习生字:伏。(2)做“伏”的动作,再现情景,相机点拨:生活中最基本的美德,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3)简介搭石写作背景。刘章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3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因为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所以(生齐读)“搭石,构成了

11、家乡的一道风景。”【设计意图:三个画面,有主次地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且通过三次吟诵中心句,每次都有不同体会和感悟,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一咏三叹,不露痕迹的理解人文内涵。】四想象拓展,补充画面,升华情感:1师:小小的搭石,给作者留下了那么多的回忆,搭石上发生的故事又何止这此,还会有谁从搭石上走过,还会有怎样的故事给我们留下美好的画面呢?你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几句话。2课件出示:假如遇到_,_总要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交流写话。 师:当我们把情感倾注于笔端的时候,也写出了如作者一样值得品味的语句来。【设计意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表达个性化见解的平台,学生在这个平台上

12、表达自己的看法、评价等,师生之间可适时适当地展开对话,老师稍加启发,既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在充分的对话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五、回顾总结。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是的,这一切美好的情感,都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理所当然。这种种的理所当然深深地扎到作者的灵魂深处,深深地扎到我们的灵魂深处,刘章爷爷对搭石念念不忘,他会由衷地赞美(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我们对搭石念念不忘,我们也会由衷地赞美(生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附:板书设计: 搭 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是对课文2-4自然段具体内容的一个概括。这美丽的风景,是由乡亲们“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构成的。板书是课文的中心思想,也是学生学习此文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