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江西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和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教师职称评定】.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70133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江西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和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教师职称评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论文】江西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和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教师职称评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论文】江西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和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教师职称评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论文】江西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和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教师职称评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论文】江西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和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教师职称评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江西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和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教师职称评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江西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和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实施方案【教师职称评定】.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西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和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实 施 方 案 南城县实验小学二年级组(执笔:徐淑琴) 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而教师素质的场所在于课堂,我们要回到课堂原点,着力提高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思想、理念、方法、手段上来。为了深入探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诸多瓶颈问题,我校于2012年4月申报了江西省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和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此,我们二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子课题的实验研究。它将在和美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系统

2、、全面地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 课题的提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人类社会正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因此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学校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广泛应用到各科教学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环境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学习理论的变化会影响技术的应用,反之,新技术也影响着学习理论,创建便利的学习环境来改进教与学的条件,促进有效学习,培养高效率的学习者,

3、从而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充分结合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本课题探索的就是如何做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于“和美课堂”的研究,21世纪初期,在大力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2010年我校也确立了“和美教育”办学理念,我们认为:和美教育是以尊重、理解、赏识、激励为核心标志的,用真知真爱为学生奠基和美人生的教育。我们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顺天性、尊差异、求和美、常宽容,要引导学生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使儿童的个性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不难看出这些研究大多是侧重于理论研究,而对和美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

4、尤其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和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还很稀缺。因此,我们二年级组全体数学教师在我样提出研究的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和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提出了研究的子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构建和美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当前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新世纪的人才必须是创新型的人才:他们是拥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能实现创新成果价值的人。这一标准的核心就是创新。而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目的,以注入式为方式,遏止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

5、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为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支撑。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教学模式的建构创造更好的条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得教材多媒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环境虚拟化,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和学是建立在数字化、交互性和多媒体的基础上,这将更利于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构建有效课堂,推动师生的共同发展。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

6、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的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方式为构建创新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展遵循从实践理论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规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

7、和合作的能力。三、课题的研究目标设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信息素养、教学水平等综合素质,探索、完善、推广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体系,研究教学策略、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改善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把学生培养成“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现代人才,从而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1、探索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丰富、完善具有“民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生成型、情境型”为特征的“探究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培养出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的骨干教师,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3、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良好的品行修

8、养、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四、课题研究内容1、探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把小学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构建出“探究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建构不同课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构成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教学目标。2、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9、3、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方式的形成,以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并形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4、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加强校本教研,健全机制、强化管理、营造氛围引领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研究,以推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不断深入。五、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的是案例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文献法。案例研究法以真实教学案例的采集、剖析为主要内容,发动教师参与,经过反思、筛选、提炼出不同课型实现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程序,形成稳定的、具有理论支撑的教学结构。行动研究法引导教师在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行

10、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文献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理解、验证、应用。研究过程与常规教学、日常教研、教师培训结为一体,主要以三种培训推进研究:一是“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的培训,主要采用课例分析、专家引领、行动研究的方法进行;二是“研究措施与实施策略”的培训,主要采用理解观摩、经验交流、骨干示范的方法进行;三是“效果测量、数据分析与结论形成”的培训,主要采用个案点评,启发带动,以点促面的方法进行。六、研究计划(一)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6月):1、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对课题的目标进行初步研究,拟定课题研究方案

11、。2、制定课题实施计划。3、优化信息环境,丰富资源库为课题实施做好准备。(二)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14年8月):1、确定以数学为实验学科,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具体实施研究。2、定期组织实验教师进行课题研讨交流。3、将科研、教研、教师培训有机结合探索新的教研模式。4、完善、建构不同课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5、开展教育理论、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6、定期开展诊断性学习与反思性学习,督促试验教师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7、及时收集、整理实验资料。8、不断补充、完善信息资料库。9、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评估。(三)评价与总结阶段(2014年

12、9月2015年3月):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2、整理教师论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及资源等,整理学生问卷、成绩统计、相关评价等资料。3、接受课题鉴定组终期评估鉴定。七、课题研究的条件1、课题组组长徐淑琴是小学高级教师,县教学骨干,热爱教育事业,上进心强,勤奋好学,综合能力较高,其撰写的论文多篇获奖,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2、课题组成员黄建福、刘艳艳、王志光、程凡、邱小华、吴丽芬、丁红橙等教师都是小学高级教师,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奖,并在各级教学刊物上发表文章,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陶平、罗晓辉等是小学高级教师,县级教学骨干,参与过学校的课题研究活动。3、学校设备先进、齐全,有图书馆、机房、打印室、多媒体教室等。4、课题组人员分工课题组组长:徐淑琴职责:负责实验方案的撰写、实验计划的制订、实验过程的具体指导、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教师:陶平、罗晓辉、黄建福、刘艳艳、王志光、程凡、邱小华、吴丽芬、丁红橙职责:参与实验过程,探索教学模式,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八、研究的组织管理 课题领导小组:组长:付红根 副组长:黄建平课题研究小组:组长:徐淑琴 成员:罗晓辉、黄建福、刘艳艳、王志光、程凡、邱小华、吴丽芬丁红橙、陶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