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新词语的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70913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汉语新词语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汉语新词语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汉语新词语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汉语新词语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汉语新词语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汉语新词语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汉语新词语的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毕 业 设 计题 目:关于汉语新词语的研究姓 名: 学 号: 专业班级:文秘921指导老师: 关于汉语新词语的研究 摘要:新词语的产生是各种语言的普遍现象,本文明确了新词语的概念内涵,分析了新词语的来源和产生的途径,举例说明新词语的特点,并对新词语和流行语,新词语和生造词这两对容易混淆的概念做了区分,最后提出新词语的规范问题。 关键词:新词语 生造词 流行语 语言规范词汇是语言中最为活跃的部分,随着社会的卓越发展,经济科技的日新月异,思想意识的空前活跃,新事物、新认识、新概念的大量涌现,新词新语的递增速度相当可观,教育部连续三年公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本文以2007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

2、况报告(2006)中列出的171条汉语新词语为语料,考察分析新词语的若干问题。需要解释的是,171 条新词语并不是该年度产生的所有词语,而是从千余条新词语中提取出来的精华,凝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心血,是具有代表性的新词语。一、 什么是新词语 首先来明确一下新词语的概念。周祖谟先生认为:“【1】一个词我们说它是新词,由于它所代表的概念是新的, 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在语言词汇中原来没有这样形式的一个词,这个词当然是新的。”符淮青先生认为:“【2】新词就是新创造的词。它或者表示的对象是新的,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周祖谟和符淮青两位先生不约而同地认为新词语要符合内容是新的,

3、形式也是新的这两个条件。新词语是指新造的词语,是随着新事物、新概念、新思想的出现而新产生的词语。 新词语在出现的时间上具有相对性,一般说来是指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产生的反映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词语。关于新词语的形式和内容问题,其实要求并没有那么严格。周祖谟先生也说,假如一个词所代表的概念是新的,而它的形式跟语言中曾经有过的一个词的形式相同,但在意义上彼此没有任何的联系,这样的词仍然是一个新词。比如“空调”本来是“空气调节器”的简称,后来成为固定的词语,它作为新词出现,是形容国家的调整政策不能落实的情况。像这样,虽采用旧有形式,但与原来意义毫无关系的就是新词。对新词语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之所以放宽

4、,是为了力求给语言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与其把新词语看作单纯的词语,不如将之看作为一个开放的词汇系统。因为新词语的形式已然模糊了词和短语的界线,甚至还包括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离合词。【3】例如: 手机幻听症、网络晒衣族、科研包工头、新明星学者等。从音节上看,这些多音节词语像是短语,而从词义和结构的凝固性来看又像是词语。所以将之视作一个开放的词汇系统,能够避免词和短语的划界问题,这样更为合适。 二、新词语的来源与产生途径 考察词语的来源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可以使人们更好的了解词语的出处,更加准确的使用词语。史素芬把新词语的来源归纳为三个方面:【4】改革开放的产物、高新技术的或者有着普及和行业的渗透。

5、 随改革开放涌入的新词语,顽强的生命力进入基本词汇而沿用至今,或者已经退出了语言的历史舞台, 这一分类在改革开放二十年后的今天已不再适用。 朱永锴、林伦伦把新词语分为人物名称、事物名称、 动作行为、时事政策、法律制度等十七类【5】,分类过于详细繁琐,使得某些界线模糊的词语不好归类。本文以171个新词语为蓝本,将之分为社会热点、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国家政策四类,分类简洁明了,词语也便于归类。 按照产生的途径也把新词语分为四类:(一)新造词。指称新出现的事物的词,或是对某些现象的新认识的词。这样的词占了新词语的绝大多数。(二)外来词。在这171个新词中只包含了字母词和音译词两种,这说明了以后外来词

6、的发展方向以此二种为主。字母词所占的比例很少,仅仅有两个:M型社会和 EMBA。采用音译形式构造新词的主要来自于英语,例如单音节词“晒” 来自英语 share,“谷歌”是搜索引擎 Google 的中文名称。现在的音译词很大程度上也考虑了汉语的意义,如上文提到的“晒”本来是暴露在太阳光下,这里指与众人分享的意思,这个词用的很是巧妙,难怪会成为网络经典用词。(三)旧词翻新。以词语旧有的形式承载新的意义,比如上文提到的“空调”这类的词。很多学者对旧词翻新有不同的见解,有的把旧词的重新使用认为是新词,有的把旧义引申出新义的也叫做新词。(四)缩略词,言语的经济化原则更好地诠释了现代社会要求语言表达的高效

7、,结果就是缩略语的大量产生。 三、新词语的特点 (一)多音节词呈现增长趋势。由于新生事物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原有的单音节和双音节词语已不能准确精密的表达新事物、新概念和新现象,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的交际需求,于是三音节、四音节甚至多音节的新词语就应运而生来弥补单双音节词表情达意上的欠缺。例如:白银书、半糖夫妻、大肚子经济、住房痛苦指数等。在这171条新词语中,多音节词语就达109条,以63.7%的高比例有力地说明了新词语的音节向多音节化的方向发展。 (二)缩略词保持着活力。多音节词语虽然可以使意义表达更加明确,但是言语交际更需要表达的简洁,音节多的词语说起来冗长繁复,又不利于记忆,于是“越是使用频

8、率高的固定词语就越容易产生简缩形式”,这也符合言语经济的原则。如“江选”是【5】江泽民文选的简称,“交强险”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简缩。 (三)仿词形式的大量出现。仿词造词是生成能力最强的一种造词方法,只要存在一种便于模仿的形式,就可以跟风出许多新的词语,同时也反映出该种形式的受欢迎程度。比如“电话门 - 监控门 - 解说门 - 骷髅门”、 “白奴 - 车奴- 房奴 - 节奴 - 垄奴 - 墓奴 - 证奴”,还有造词者最喜欢的“xx 族” 系列,“奔奔族 - 吊瓶族 - 飞鱼族 - 合吃族 - 急婚族 - 啃椅族 - 赖校族 - 乐活族 - 慢活族 - 陪拼族 - 捧车族 - 试药族

9、- 网络晒衣族 - 装嫩族 - 洋漂族”。 (四)形式的个性化, 内容的多元化。此次发布的新词可谓千姿百态, 有字母词,如 “M 型社会”;有数字词,如“2 时歇业令”、“ 7 时代”,而且这些新词语极具口语性和形象性,内容丰富且容易理解,如“大肚子经济”指准妈妈的潜在消费市场,“ 她经济”专指女性消费,“独二代”是指独生子女的父母也是独生子女,“裸考”很形象的指在高考中什么加分都没有,仅凭考试成绩参加考试的人。有的词语戏谑诙谐,如“剩女”“海啸音”等。有的词语运用各种修辞造词方式,比如运用夸张造词的 “冻容”、“房魔”、“卡神”、“考霸”等,运用比喻造词的“高薪跳蚤”、“公司驻虫”、“海绵路

10、”等。新词语形象生动,幽默诙谐,为人们的言语交际增添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四、新词语与流行语和生造词 “流行语指的是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6】。”新词语有别于流行语。新词语的产生有其社会客观性,每年都要产生数量庞大的新词新语,这就注定了新词语不可能全部为大众所熟知;而流行语的流行主要源于大众的主观心理因素,只有适合大众品味的词语才会流行。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很多人宣称对大部分新词语不甚了解。新词语和流行语是两个不同又互有联系的概念。 一部分新词语会广泛流传,使用频率较高,逐渐成为人们熟知的词语,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搞笑”一词,早已进入了大众口语词汇。再如“断背”意指同性之间的恋爱

11、,一经产生就代替了“同志”一词,大为流行。可见,只有广泛流传开的新词语才是流行语,新词语中剩下的词语,使用频率低,流传范围有限,从大众的语言生活中逐渐自行消退,成为历史词语。将新词语和流行语区分开,更有利于对新词语专门深入地研究。符淮青先生指出:【2】“随意造出的词或任意改变原有词的形式所成的词叫生造词。”这一概念强调人为主观性,也就是说,不符合语法规律,生搬硬套造出来的词是不规范的生造词。一个新词语刚产生的时候,必然有其生疏性的特点,和生造词划清界线似乎有点困难。实际上,很多新词语游走在生造词的边缘,比如“寒促”,从字面上无法理解其真正含义,其实是一个简称词,是指寒假期间的产品促销活动。还有

12、“美丽垃圾”,美丽”和“垃圾”的词义组合明显不符合语言逻辑,令人匪夷所思, 实指过度豪华的礼品包装物,前后矛盾的语义正好道出了礼品包装物留着无用,扔了又造成污染的尴尬境地。这样前后矛盾的词义组合要新颖又耐人寻味,我们的态度是,要避免刻意地生硬造词,采用约定俗成的原则,既要给词语的发展一个宽松的环境,又要对新词语采取适当的引导。语言是有生命力的活生生的语言,新词语的出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为人们的交际增添了色彩和魅力。我们要鼓励对新词语的记录整理,因为新词语反映了我们鲜活的生活历程,抵制新词语的做法是愚昧无知的。我们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新词语,积极正确引导新词语的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73. 2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69-171 . 3田宇贺.当代汉语新词语研究的构成方式及音节发展趋势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77-80. 4史素芬.简论新词语对汉语言的丰富与发展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 20-1 22.5朱永锴,林伦伦.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渠道J.语言文字应用,1 999,(2):1 8- 24. 6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15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