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 辞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5528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 辞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 辞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 辞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 辞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 辞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 辞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第六章 修 辞课件.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语言中表达同样一个意思,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修辞就是指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选择能够获得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形式。要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就要结合语体、具体的语境、人物角色等选择最恰当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手段。,1,一、“修辞”的含义“修辞”有三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指修辞行为,即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第二个含义是指修辞规律,即人们适应交际需要、运用语言形式、增强交际效果的规律;第三个含义是指修辞理论或修辞学,即人们对能够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规律进行研究和探寻的理论成果,它一般表现为研究和揭示修辞规律的论文、著

2、作和教科书等。,2,二、同义手段的类型同义手段问题是修辞学的核心问题。修辞活动就是表达者在自以为是同义的语言材料之间进行的一种选择活动,修辞学的全部问题就是同义手段选择的问题。同义手段的表现复杂多样,为修辞活动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同义手段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分类角度。,3,( 一 ) 语言的同义手段和言语的同义手段 语言的同义手段就是客观地存在于语言系统中的同义手段,主要指的是同义词语和同义句式或词汇同义手段和句法同义手段。言语的同义手段,广义的是指在交际活动中能够表达相同含义的一切表达形式,包括语言的同义手段在内;狭义的则只指在语言系统中本来并不同义的表达形式,在交际活动中由于上下文与情景的配

3、合和帮助,临时地有条件地表达了相同意思的表达形式。,4,如深层结构为“名词动词名词”(施事动作受事)向表层结构的转换:()小王打碎了玻璃杯。 ()小王把玻璃杯打碎了。 ()玻璃杯被小王打碎了。 ()玻璃杯小王把它打碎了。 ()玻璃杯小王打碎了。这五个句子的表层结构尽管语词顺序不同,词语也有增减,但其深层语义关系却未发生变化:小王施事,打动作,玻璃杯受事。这就是异形同义现象。,5,(二)辞格的同义手段修辞格也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同义手段选择问题。不仅修辞格和非辞格可以构成同义手段,而且不同的辞格可以构成同义手段。同一辞格内部的各种格式也可以构成同义手段。因此,修辞格的同义就有三种情况:一是相同辞格中

4、的小类构成的同义手段,二是不同辞格构成的同义手段,三是辞格和非辞格构成的同义手段。,6,三、现代汉语修辞的特点(一)基于现代汉语语音的修辞特点汉语音节具有整齐的声韵结构,所以汉语的语音修辞特点十分明显。如双声叠韵、平仄相对、押韵、双关等修辞方式在汉语中都很常见。如王融双声诗云:“园蘅眩红葩,湖荇晔黄华。回鹤横淮翰,远越合云霞”就是巧妙利用汉语语音特点所创作的双声诗。叠韵诗也很常见,如梁武帝曾和群臣各作五字叠韵为“后牖有朽柳,梁王长康强,偏眠船舷边,载碓每碍埭,残斛熟鹿肉,暯苏姑枯卢”。,7,(二)基于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的修辞特点汉语是以单音节语素为主,缺乏形态变化,语序是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这

5、决定了汉语语言单位组合方便灵活,很容易组合成对偶、回文、顶针等修辞格。其中回文诗最为典型。如宋代苏轼写的赏花: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回文诗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给人以绵延无尽的美感。,8,(三)基于现代汉语文字的修辞特点汉语采用方块汉字作为书写符号,这也产生了一些基于汉字形体的特殊的修辞技法。汉字特殊的构形方式,很多独体字可以组成合体字,很多合体字可以分解为两个以上独体字,这种字形离合也成为汉语常用的修辞手段,其中“析字”格最为典型。例如,红楼梦第五回云:“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6、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是 “凤”字的拆析,隐指王熙凤。再如,宋代词人吴文英的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其中的“心上秋”,乃“愁”字所析,是说离情别绪,似萧瑟的秋风。,9,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新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商务印书馆,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参考文献,10,张登岐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吴士文修辞格论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张斌新编现代汉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山东语言学网站: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1

7、,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北京:商务印书馆,刘焕辉修辞学纲要南昌:百花 洲文艺出版社,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北京:北 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2,第二节修辞的原则,修辞的最高原则是得体性原则。修辞的过程是人们在诸多的同义手段中选择能够取得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形式的过程。什么样的言语形式才能获得理想的交际效果,这取决于运用的言语形式是否得体。得体性的判断依赖于交际场景:一句话有几种说法,哪种说法最合适,要看你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对谁说话、上一句是怎么说的、下一句打算怎么说,等等。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要求,有时候典雅点儿较好,有时候大白话最为相宜。修辞好比穿衣服。人体有高矮肥瘦,衣服要合身;季

8、节有春夏秋冬,衣服要当令;男女老少,衣服的材料花色不尽相同。,13,一、得体性得体性是修辞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交际活动是社会的人、文化的人、心理的人的一种双向交流活动。交际活动中的各种问题都离不开交际主体,交际效果其实就是文化的、心理的价值评价。因此,修辞学具有强烈的主体色彩。当然,这种主体色彩并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整个社会集体的。修辞学中的主体,并不是个别的具体的人,而是一个社会群体。因此,得体性是一种社会群体的文化心理的价值评价。,14,二、得体性是对语言环境的适应度交际活动中的语言可以区分出三个层面:一、语言本身,孤立的、静止状态的材料;二、话语本身,孤立的静止状态的话语;三、在语

9、言环境中被听读者所解读的话语,即投放到交际活动的大市场上被作为商品来流通的话语,运动态中的话语。,15,三、得体性的层次语言环境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得体性的多层次性。得体性可以分为小语境得体性和大语境得体性。小语境得体性是微观得体性,静态得体性;大语境得体性是宏观得体性,动态得体性。,16,在语法方面,得体性就是做到搭配之后符合词语的语法功能和习惯。例如: (中译)那个门已经有二十年没有被使用过了。(英语原文)(中 译)参 考 书 阅 览 室 的 书 一 定 不 可 以 被 拿 走。(英 语 原 文) ,17,(中译)这一项可以被谈论。(英语原文) (中译)那道路将被关闭。(英语原文) (中译)你

10、被要求去法庭。(英语原文)这些现代汉语的句子,由于迁就英语原文的被动态,滥用“被”字,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和习惯方面看,就是很不得体的。(参看林万菁语法修辞论集页,香港胜友书店,),18,得体性原则,要求在用词造句方面必须同语体的语言特征协调一致。每一种语体一旦形成,就一定会在用词造句方面有一些特殊的规则,有些规则还是带有强制性的。例如在英语里:(正式用语)(口语) 上面两句话是同一个警察所说的,意思是:“我抓获了罪犯。”不过上一句是他在法庭上对法官说的,下一句是他在酒吧间里对其他警察他的伙伴们说的。一个是正式语体,另一个是日常会话语体,随便轻松。,19,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新版)上 海:上海教

11、育出版社,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商务印 书馆,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南京大 学出版社,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参考文献,20,张登岐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吴士文修辞格论析上海:上海教 育出版社,张斌新编现代汉语上海:复旦大 学出版社,山东语言学网站: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版)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1,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北京:商务印书馆,刘焕辉修辞学纲要南昌:百花 洲文艺出版社,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北京:北 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2,第三节消极修辞,修辞分为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两大类。消极修辞就是

12、选择的言语手段能够明确表达思想,主要包括音韵和谐、词义明确、语句通顺、结构合理等几个方面的要求。积极修辞指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运用各种语文材料,极力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富有感人力量的修辞方法。,23,一、语音消极修辞好的语言形式念着上口,听着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口语交际还是书面表达,都应重视语音的作用,追求语言的音乐美。此外,语言的音乐美不仅仅是形式,而且它有助于表达思想情感,同时,声音整齐和谐、琅琅上口,也便于记忆。,24,(一)韵脚和谐韵脚是指句末押韵的音节(字)。在诗歌和唱词等韵文中,为了便于朗读和记忆,常在每句或隔句的末尾使用韵腹相同或韵腹韵尾相同的字,这就是押韵。,25,

13、(二)平仄协调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的高低升降形成了汉语语音抑扬起伏的特色。巧妙利用声调的特点使之平仄协调,就能够更充分地体现汉语抑扬顿挫的语音特色。什么是“平仄”?中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三声。中古的声调演变到现代普通话的声调,变成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平”指阴平、阳平,“仄”指上声、去声。平声长而平缓,是扬;仄声短而曲折,是抑。音节安排恰当,平仄相配,就使得诗歌或散文声调抑扬起伏,和谐动听,构成汉语的音律美或节奏美。格律诗是非常讲究声调平仄的。,26,(三)节奏匀称汉语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构成音乐性的因素不少,如押韵、协调平仄、运用联绵

14、词等等,但是节奏的和谐匀称是基本要求。,27,(四)叠音自然叠音词是指用音节重叠的方式构成的词。如“密密麻麻”“朗朗”“嗡嗡”“兴冲冲”等等。叠音词的声音有很强的音乐性,听起来和谐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作品中使用叠音词,可增强语言的音律美。,28,二、词语消极修辞词语是意义内容和声音形式的结合体。词语的选择和锤炼是词语消极修辞的核心内容,它指的是根据表达的目的、对象、内容等选择恰当的词语,力求准确贴切、明白晓畅。词语意义的锤炼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29,(一)准确贴切一般词语往往不引人注意,但是如果精心选择,也会产生良好的修辞效果,为文章增色不少。一般词语的推敲要求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认

15、清表达的对象,留心具体的语言环境,注意上下文的和谐统一。例如,孔乙己中鲁迅通过对一些动词的锤炼,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生活境况和心理的变化。,30,(二)简洁有力简洁有力是要求遣词用字不要烦冗拖沓,做到简约而有分量。鲁迅的作品惜墨如金,但字字玑珠,耐人咀嚼。例如故乡中的一段: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喜欢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31,(三)新鲜生动语言要做到新鲜生动,关

16、键在于词语要用得巧、用得奇,情趣盎然,新鲜有趣。例如: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梅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朱自清温州的踪迹),32,(四)色彩谐调词语的选择还要注意词语色彩意义的得体适当,这不仅包括对感情色彩的选择,还包括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的选择。词语色彩协调一致可以增强言语运用的准确性和表现力。,33,三、句式的选择句子的选择调整也叫“炼句”,即根据题旨情境的需要,对诸多同义句和同义句式进行比较选择,以求表义得

17、当、衔接连贯。语言中也存在大量的同义句式,要表达任何意义都需要对它们进行比较选择。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名叫穆修、张景的人,一天两个人一起上朝,忽然看见一匹马奔了过来,把一只黄狗给踩死了,两个人就都把这件事记下来,比谁的好。,34,(一)常式句与变式句汉语最常用的语序是“主谓”“动宾”“修饰语中心语”“偏句正句”等,由这些语序构成的句子大都是常式句,因为这些句子是人们遣词造句成章过程中的主体句式,句子成分在句子中处于常规位置。,35,具体说来,汉语单句的常见变式句与相应的常式句及其变换情况有如下几种。 ()主谓语序变化所造成的变式句。例如: 中国人民的哭泣的日子,中国人民的

18、低着头的日子,终于过去了! 终于过去了,中国人民的哭泣的日子,中国人民的低着头的日子! 例为了强调“终于过去了”,把它从主语后面调到主语前面,从而更有力地表达了人们对过去的黑暗时代的诅咒和对眼前幸福社会的赞美心情。,36,()动宾语序变化所造成的变式句。例如: 我以为,“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 “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例属于宾语和谓语的倒置。把动词“以为”的宾语“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倒置到“我以为”之前,成为全句的主语,从而突出强调了“我”对“雷峰夕照的真景”的评价“并不见佳”,突出了作者对雷峰塔的倒掉不以为然的态度。,37,()定中结构

19、语序变化所造成的变式句。例如: 他一手提着竹筐。内有一个空的破碗。 他一手提着竹筐。内有一个破碗。空的。 例把定语“空的”倒置在宾语中心“破碗”后,突出了定语“空的”,强调了祥林嫂的“破碗”里什么也没有。从而,具体展现了祥林嫂的悲惨遭遇。,38,()状中结构语序变化所造成的变式句。例如: 老人背部的佝偻不是无因的。它为灰茫茫的生活、为失踪的儿媳、为战死的儿子,载负着人生过重的苦痛。老人背部的佝偻不是无因的。它载负着人生过重的苦痛。为灰茫茫的生活、为失踪的儿媳、为战死的儿子。例把状语“为灰茫茫的生活、为失踪的儿媳、为战死的儿子”倒置在谓语中心“负载”后,成为后置状语。突出了状语“为灰茫茫的生活、

20、为失踪的儿媳、为战死的儿子”,强调了造成“老人背部的佝偻”的种种原因。,39,复句的常式句与变式句 对单句而言,变式句是改变语序形成的,但对复句而言,变式句则是改变句序而形成的。改变句序是指改变复句中分句的常规排列顺序。复句中偏正复句的分句排列是有特定顺序的,一般是偏句在前,正句在后,后面的分句是表意的重心。分句的排列顺序不同,表意也有差别。如“情有可原,法无可恕”和“法无可恕,情有可原”意思不同;“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表意也很不一样。所以,人们在运用复句时为了表意的需要而常常有意改变分句的排列顺序。如:多少年了,这条沟没有人修理过,因为这里是贫民窟。(老舍我热爱新北京),40,复句一般都

21、是由前偏后正的常式句转化为前正后偏的变式句。例如: 总之,无论它在岸上或在水中, 偏句倘若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 正句 总之,倘若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 正句无论它在岸上或在水中。 偏句,41,例把偏句“无论它在岸上或在水中”倒置在正句“倘若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后,补充说明了“打咬人之狗”的条件。再如鲁迅藤野先生中“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一句也是将偏句和正句颠倒,强调了藤野先生在作者心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42,(二)长句和短句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句子的短与长也是相对而言的,不能

22、机械地规定。短句、长句各有其特点,各有其修辞效果。长句表意丰富、周密、精确、细致,短句表意简洁、明快、活泼、有力。,43,(三)整句和散句整句指结构大致相同,形式比较整齐的一组句子;散句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散落的一组句子。整句和散句各具修辞效果。整句形式整齐、气势贯通,体现的是整齐匀称美;散句不拘一格、活泼自然,体现的是参差美变化美。如: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郭沫若科学的春天),4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新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商务印书馆,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参考文献,45,张登岐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吴士文修辞格论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张斌新编现代汉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山东语言学网站: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46,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北京:商务印书馆,刘焕辉修辞学纲要南昌:百花 洲文艺出版社,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北京:北 京语言学院出版社,,47,第四节积极修辞(上),积极修辞指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表达效果准确鲜明、生动感人。积极修辞不仅要求语言准确明白,还要使之形象生动,根据表达

24、的需要,它可以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及各种表现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48,一、比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比喻的运用很频繁,它是人们运用最广泛的修辞方式之一。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即通过基于相似性的联想,使人们从一种熟悉的事物或道理,去感受、认识另一种事物或道理,从而便于理解。,49,(一)明喻明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在句中出现,二者常用“像、好像、如”等词语明确揭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例如: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鲁迅语。许广平欣慰的纪念),50,(二)暗喻暗喻又称隐喻。主体和喻体也都在句中出现,但比喻词一般用“是(为)、就是、成、变成”等词语。暗喻比明喻形式上更紧凑,内容也更

25、密切。例如: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袁鹰十月长安街) 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徐迟哥德巴赫猜想),51,(三)借喻借喻是直接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当作被比方的事物,即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因此借喻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借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比明喻暗喻更紧密,如:看吧,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在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52,(四)其他比喻除了上述三类外,比喻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分类,如强喻、反喻、博喻等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分出的比喻类型,尽管它们的分类标准不同,但这几类比喻也各有特色,具有特殊的表现力。,53,二、借代借代就是不直接把本体

26、(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借体(跟它相关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借代历史悠久,使用广泛,如“丹青”代绘画、“管弦”代音乐、“皓首”代老人、“红颜”代少女、“杜康”代酒等都是属于借代用法。,54,(一)以部分代全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红军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强拿人家一草一木。(姚雪垠李自成) 例中“一针一线”和“一草一木”原本指某种东西,这里用来代指一般的东西。,55,(二)以专称代通称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 。(毛泽东

27、组织起来),56,(三)以特征代本体“老栓,你有些不舒服么?你生病么?”一个花白胡子的人说。 “没有。” “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鲁迅药),57,(四)以具体代抽象普及工作若是永远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一月两月三月,一年两年三年,总是一样的货色,一样的“小放牛”,一样的“人、手、口、刀、牛、羊”,那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岂不都是半斤八两?(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58,三、比拟比拟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一个事物来描绘、说明。根据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比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拟人拟人是把人类以外的生物、无生物、抽象事物当作人来写,它能赋予物以人的动作神态或

28、思想感情。,59,(二)拟物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或者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述。其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 ()把人当作物来写。例如: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60,()把一种事物当作另一种事物来写。例如: 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把抽象的概念、事物当作物来写。例如: 他无法统计失败了多少次。他毫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徐迟哥德巴赫猜想),61,四、移就移就是把适用于其他人或事物的形容词性词语用于被比拟的人或事物,使之具有前者的性状特征。一般可分为移人于物、移

29、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62,五、拈连拈连是利用上下文的联系,巧妙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用于乙事物。例如: 夜里天冷北风急,班长下岗月儿西; 手拿针线灯下坐,为我熬夜缝军衣; 线儿缝在军衣上,情意缝在我心里。 这里把用于军衣的“缝”巧妙地用于“情意”,表现了战士们互相关心、爱护的真情。,63,六、通感通感也叫移觉,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把某种感官上的感觉移到另一种感官上。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各种器官感知外界事物,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相互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感觉到的效果却能够互相转化,彼此沟通,不分界限,把某种感官上的感觉转移到另一种感官上。如“风来花底鸟语香”,

30、是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嗅觉的气味;“风随柳转声皆绿”,是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颜色;“鸟抛软语丸丸落”,这是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64,七、夸张夸张就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情感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有意“言过其实”,让读者对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的修辞方法。夸张的事物虽然不是生活真实,却源于生活真实,超出生活真实,能提高语言表达的力度,取得突出的修辞效果。例如“笑掉大牙”“一回被蛇咬三年怕草绳”等都是利用夸张造出的谚语。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类。,65,(一)扩大夸张扩大夸张是把事物的某种属性加以放大,即把事物往大(强、大、高、长、快、多)处说。例如:白发

31、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66,(二)缩小夸张缩小夸张是把事物的某种属性加以缩小,即故意把事物往小(小、慢、矮、短、少)处说。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 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刘白羽无敌三勇士),67,(三)超前夸张超前夸张是把后出现的事物故意地说在先出现的事物之前,以加深读者的印象。例如:阿 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鲁迅阿 正传)运用夸张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必须有生活依据,合乎情理。应该抓住并突出事物的本质,而不应

32、该脱离现实生活,一味追求离奇和荒诞,运用夸张时还要注意使人一看就知道是夸张而不是写实,如果是夸张而让人误以为是写实,那就不好了。,68,八、仿词仿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造出新的词语。常见的仿词类型有类义仿、反义仿、谐音仿等几种。(一)类义仿词类义仿词是类义语素仿造新词语,即临时仿造的词语和原有词语的某个成分在意义上同类或有关。例如:,69,(二)反义仿词反义仿词是利用反义语素仿造新词语,即临时仿造的词语和原有词语的某个成分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例如:虽然未庄只有钱赵两姓是大屋,此外十之九是浅闺,但闺中究竟是闺中,所以也算得一件神异。后来这终于从浅闺里传进深闺里去了。

33、(鲁迅阿 正传)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好像从我有生命以来就在登山似的,迈前脚,拖后脚,才不过走完慢十八盘。(李健吾雨中登泰山),70,(三)谐音仿词谐音仿词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词素仿造新词语。例如: 默默无蚊(闻)的奉献。(广告词) 月,广州还是秋高气爽,北国名城哈尔滨早已草木皆冰了。 这就是利用同音词“闻”和“蚊”、“兵”和“冰”同音而仿造的词语。 仿词能够使语言新颖生动,风趣幽默,而且仿词与原词映照对比,言简意赅。仿词都是临时创造的,在形式上和被仿的词有近似的特点,内容上又富有新意。仿词和被仿的词往往同时出现,如果被仿的词不出现,单用仿词要加引号。仿词运用应该自然

34、合理,否则就会成为生造词。,7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新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商务印书馆,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参考文献,72,张登岐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吴士文修辞格论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张斌新编现代汉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山东语言学网站: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73,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刘焕辉修辞学纲要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74,第五节积极修辞(

35、下),一、双关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言在此而意在彼指的是在两层意思中说写者的重点或本意并不是表面或字面上的那层意思,而是那层暗含的意思,也就是意在言外。双关可以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75,(一)谐音双关谐音双关是指利用同音相谐而构成的双关。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再如: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才哪里来。(刘三姐)刘三姐就“陶、李、罗”三姓与“桃、李、锣”三物同音相谐巧妙地就姓联物,指物借意,对给地主老财当帮凶的

36、三个秀才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嘲笑了他们词穷歌尽,无言应对,难以招架的窘态,鲜明地表现了刘三姐聪明机智、泼辣勇敢的性格和善于对歌的才能。歌词读来明快幽默,饶有风趣。,76,(二)语义双关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例如: “碰壁?”我说,“你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你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么?”(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碰壁”明说是走路,暗指斗争中的挫折和打击。“黑洞洞”暗指社会的黑暗。 可是匪徒们走上几千里的大山背,他们没想到包马蹄的麻袋片全烂掉在马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77,二、反语反语也叫“倒反”“反话”,是指故意使用与本

37、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的一种修辞格。反语具有表里两层意思,表面一层是词语本身所固有的,骨子里的一层是特定语境上下文赋予的。例如:中国军人屠杀妇人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78,三、对偶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关或相连的意思。严格的对偶(严对)上下两联要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互相对应的词词性一致、实虚相对、没有重字、平仄协调,等等。宽对只要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声韵大体协调就可以。对偶可以分为正对、反对与串对三类。,79,(一)正对正对上下联内容相关,意义

38、相近,互为补充,从两方面说明同一个事理,或描写一种情景,两联从内容上相互补充,互相映衬。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80,(二)反对反对的上下联意义相反,互相映衬。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三)串对串对上下两联前后连贯,在意义上紧密相接,通常构成承接、连贯、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串对也叫“流水对”。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81,四、排比排比由三个或者三个以上意思相近、结构相似或相同的短语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它可以增强语势和节奏感,更利于抒发感情。排比根据构成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39、三类。,82,(一)句子成分的排比句子成分的排比是由单句中意思相近、结构相近的同一句子成分并列而构成的排比。如:在他的词作中,你见不到一丁点世俗的哀怨,感到的只是祖国跳动的脉博、民族不懈的追求、时代探索的脚步、人民热切的期盼。(王衍诗倾情领唱主旋律)深夜,在大庆一间客房的会客厅里,王启民述说着往事,他的久违的父母、他的久违的故乡、他的久违的童年。(文乐然宁静地带)第一例是宾语的排比,第二例是同位成分的排比,此外还有主、谓、定、状、补语的排比等。,83,(二)句子的排比句子的排比是由意思相近、结构相似或相同的分句与分句或句子与句子所构成的排比。如:不要轻信你听到的每件事,不要花光你的所有,不要想

40、睡多久就多久。(无名氏一些有意思的忠告)为什么人一定要当“官”或取得其他高级职位才算是活得有“价值”呢?为什么一定要高人一头、超人一等才算是有“前途”呢?为什么只有清闲、少劳或不劳动才算是“幸福”和“快乐”呢?为什么要把服务性行业看得那么卑贱见不得人呢?这是多么可怕而又可鄙的偏见!(魏巍路标),84,(三)段落的排比段落的排比是由意思相近、结构相似或相同的段与段所构成的排比。如:他哭了,不是因为邻居的眼色,这个从南市来的孩子从小见惯了各种各样冷漠和怀疑的眼色。他哭了,不是因为路人的歧视,这个在各国港口为中国争取到荣誉的海员,有的是对付歧视的办法。,85,五、反复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思想感情而

41、有意重复词语或句子而形成的修辞格。反复包括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两类。(一)连续反复连续反复由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构成。如: 一见面,他车子还没放稳,就很激动地对我说:“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文章可做呀!”(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86,(二)间隔反复间隔反复是指重复的同一词语或句子中间还隔着其他词语或句子。如: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鲁迅“友邦惊诧”论),87,六、顶真顶真也叫蝉联、联珠,是把上一句末尾的词作为下一句的

42、开头,或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使前后的语句、片断、章节首尾顶接,蝉联而下,形式上成为一种环环相扣的链式的结构。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的句子首尾蝉联、上递下接的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称联珠、蝉联、连环。主要用于整齐句子结构,贯通语气,突出事物之间的环环相扣。如:茵茵牧草绿山坡,山坡畜群似云朵,云朵游动笛声起,笛声悠扬卷浪波。(古月草原春早),88,七、回环回环也叫回文,前后两句话中后一句话是前句话的倒叙排列形式。如“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客满堂,满堂客”等。巧妙地使用回环,可以使语句整齐匀称,而且还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如: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

43、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秦少游),89,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新版)上 海:上海教育出版社,王希杰汉语修辞学北京:商务印 书馆,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南京大 学出版社,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参考文献,90,张登岐现代汉语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吴士文修辞格论析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张斌新编现代汉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山东语言学网站: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91,北大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北京:商务印书馆,刘焕辉修辞学纲要南昌:百 花洲文艺出版社,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