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开展阳光体育的教学对策.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71989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开展阳光体育的教学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生开展阳光体育的教学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生开展阳光体育的教学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生开展阳光体育的教学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生开展阳光体育的教学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开展阳光体育的教学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开展阳光体育的教学对策.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生开展阳光体育的教学对策摘要: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普遍下降背景下,国家提出了在全国各类学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本文在深刻把握阳光体育实施背景的前提下,分析了阳光体育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并从体育课堂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实施阳光体育的教学对策。关键词:中小学;阳光体育;教学对策1. 阳光体育的提出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是在我国学生体质

2、健康状况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提出的,它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始终,学生的体质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素质教育又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中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体质健康问题。因此在中小学生中加强阳光体育,努力改善其体质健康状况,对于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分的实施具有深远意义。2. 阳光体育的概述2.1 阳光体育的概念与内涵“阳光体育运动”是指让各级各类学校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到阳光下所进行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尽情享受阳光温并给学生带来轻松、带来快乐、带来活力的运动。“阳

3、光体育”拒“行为艺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全面性、安全性等原则,遵循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与体课教学相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使阳光体育运动从暂时制性的活动逐步培养成一种习惯性的锻炼,成为“自由自觉活动。2.2 阳光体育的特征阳光体育运动与传统学校体育运动形式有相同之处,但又不是以往学校体育形式的机械照搬。阳光体育既是作为“教育”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美育并列的体育运动,又是一种指向某一运动项目作为“发育”之意的活动形式;既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又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全面性与完整性;既是强健体魄的活动,又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概括起来,其主要特

4、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时代新意“阳光体育运动”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应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和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历史条件下,参照各国学校体育经验提出的,体现了体育的本真特征和让生命尽享体育的阳光这一人文体育理念。一方面,时代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体育是培养新世纪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30年来改革开放成就的充分承认与肯定,是世界把奥运会这样一个促进提高和发展的重要历史契机提供给了发展壮大中的中国,而且“阳光体育运动”是一种时代精神,一种时代特色,北京代表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必将弘扬这种精

5、神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注入新的动力。这样,人们更深刻领会“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享受阳光带来的快乐。(2)理论创新它突出体现在根据人的需要和体育运动本质的特点,通过体育运动的过程性,挖掘人的潜能,并在适应自然,遵循自然的生态性的原则指导下去实施健康教育的主旨,其运动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体现其运动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是学校体育本质重大的理论问题,将指导学校体育朝正确方向发展。首先,我们要秉承体育的宗旨。体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健康、高尚和文明的显著特征。“增强全体人民的体质”是体育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任何时候,离开这个根本,体育就会失

6、去发展的方向。其次,体育锻炼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方式。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中,应尊重学生个人意愿,自觉参与运动,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再次,体育运动要融入自然。体育锻炼着眼于学生一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和能力。“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增强人民身体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新理念。(3)实践可行“阳光体育运动”倡导根据各地、各校实际,将学校体育目标与本地、本校和青少年个人实际结合起来,用体育锻炼把人和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人充分享受到自然的恩赐,使人的身体主动地适应自然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最终成为身心健康的人。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经

7、济、文化、体育、生活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如农村与城市、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由于经济条件和文化生活存在差别,因而在生活质量上的差别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改变的,学生体质的差别也不是在短时间内能改变的;即便是同一地区、同一学校、同一年龄和性别的学生,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方面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各地方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开发校本校研,发挥主动性,整合资源,利用大自然,组织那些投入少、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来使学生锻炼身体,愉悦心情,提高体质。3. 实施阳光体育的教学策略(1)辩证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首先,用整体的观点看待体育教学过程,将体育教学看作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

8、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测量和评价等组成。从整体地学过程,以系统形式描述教学过程。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完整地化。为了优化,就必须整体而有序地考虑教学过程各结构成分及相使教学过程结构考虑发挥其最优化功能。其次,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体育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影响下所产生的对技能、技巧的需求和满足这些需求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内部发展所固有的矛盾,这是推动体育教学过程不断前进的动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形式和手段上,在解决这些基本矛盾基础教学过程是控制和自我控制学习认识活动的过程,它首先表现在学习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检查与评价工作上。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教法和学法的有

9、机结合,寻找教与学的优化结合点。再次,以综合性观点处理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优化应从教学目标优化开始,优选教学方案,优质执行方案,并优化评价标准,综合思考教学过程的优化。我们应该根据具体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相应的组织形式,综合地使用教学方法和处理教学形式。兴趣教学、男女分班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以及以体育基础分级教学等组织形式,各有优点和不足;教学辩证法要求我们不可偏废任何一个方面。我们应采用综合性观点,按优化标准决定取舍,扬长避短。(2)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形成课余锻炼制度化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阳光体育运动”的施行,课外体育活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0、如创造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营造了快乐体育园地,设计和推行了全体学生都参加的运动会、体育节,以及校外体育等。但与广大学生身体发展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阳光体育运动”的贯彻不仅要求有新的理论作指导,更应该将课余体育锻炼制度化、规范化。(3)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从宏观的角度而言,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第三,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育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

11、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第四,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第五,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第六,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等。(4)加强群体体质健康,促进学生个体体质健康的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针对学生个体体质健康的评价体系,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并不单单是由他个人的行为或意愿所能决定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还要受自身之外的很多因素影响,如社会、经济、医疗卫生、教育等等,这些也就是所谓的群体健康。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社会,经济,卫生,以及学校环境等方面的评估,发展群体健康水平,只有大环境的状况搞好了,作为个体的学生其体质健康才得到真正的保障。

12、4. 结语目前“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也是关键阶段,加强对其实施现状调查与进行相关对策研究,尽可能快的发现改革存在的问题,可以为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赢得更多有意义的时间。使得体育改革少走弯路,少走错路。参考文献1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 关于开展亿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M.中国知识出版社, 2006.2 学生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3 童丽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 2006.3.4 杨志贤. 论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师素质的提高J. 教育与职业, 2006.9.5 叶惠敏,徐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把握休闲体育的文化内涵J. 中国学校体育, 200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