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实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72313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论文: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实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论文: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实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论文: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实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论文: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实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论文: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实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论文: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实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论文: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实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亮出一片精彩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实效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小学生必须首先走入社会,去了解这个社会。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作为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即是由学生个体或是群体围绕相关主题,深入各种社会组织和人群,了解与主题密切相

2、关的问题、知识、缘由、道理等。掌握相关事件的具体目的、意义、资(史)料、数据以及某事件的来龙去脉,借以凸现、深化和拓展活动主题。是学生加深认识、明确道理、获取真知的有效渠道。社会调查常常和收集资料联系在一起,通过进入社会领域,对各方面资料的收集,学生不但了解了社会,还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进而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初步形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有效措施。其活动的成效就成了学生能否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的关键,直接关系到课程目标的达成,关系到对学生人际交往、资料收集等能力的培养,因而,如何提高

3、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成为每一位品德与社会课任老师应思考的问题。现以我家住在新农村一课的教学实例为典型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一、 利用资源整合,降低活动难度(一)、细化调查任务,整合调查成果社会是个大范围,又是多面的,如果说就一个主题的调查内容,让学生全盘进行调查,那么无疑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对于多个内容、多个方面的调查会无从下手,而且过于繁重的调查任务,使得学生不但完不成,更是降低了活动的质量,甚而失去了调查的兴趣。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利用资源整合的方法来降低活动的难度,从而提高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和活动的质量。在布置调查任务之前,教师首先自己要有一个通盘的考虑,然后分点分面让学生

4、进行调查。待调查完后,再将调查成果进行系统整合。在教学我家住在新农村这一课时,为让学生了解感受家乡农村的发展变化,我围绕这个主题把调查的范围集中到了六个面:道路交通、公共设施、住房、旅游业、特色农业、小工业。将全班学生合理搭配分成六组,每一个小组只需进行其中一个方面的调查。而调查的具体任务又课细化成:搜集网络文字、图片资料、采访、问卷调查、拍照片、数字调查统计,一般分别由23人承担,每个小组通过成员之间的互相讨论协调,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主要是是否有可以进行调查的家庭设备,如电脑、照相机等,家庭居住环境是否方便这项调查等等),确定由哪几人担任哪项调查任务。当然这23人通过讨论协调同时又可将本

5、项任务分几个点进行(例如不同的地段、不同的对象等),不过要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资料收集完后,先由各小组成员通过交流讨论将本组组员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组长负责整理。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各小组派一代表将本组的调查成果向全班汇报展示。最后,由我对各组调查成果再进行整合、梳理、总结。这次调查活动由于落实了“任务细化,责任到人,资源整合,降低难度”的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得课时目标能很好地达成,学生对活动本身乐于接受,在活动中兴趣盎然,积累了活动成果,又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当然这是高年级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组织、搜集资料等能力。对于低中段的小学生,教师更应降低难度,好好利用资源的整合

6、,激发、培养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兴趣。(二)、借助家校合力,为活动提供有力保证作为涉世不深的小学生要走入社会进行调查实践活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期间会碰到一些困难,如能借助来自学校、家庭的力量,则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调查任务。学校方面。首先校方要支持学生参加意义的,符合教学要求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入社会,接触社会,从中收获。其次作为课任老师,自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指导工作,不要把这些一股脑儿都扔给学生。在为学生进行指导之前必须自己首先清楚地掌握相关的知识,这种认识可以来源于书本、网络,也可以来源于优秀的同行,同时加上自己的思考,绝对不能闭门造车,必要时要和学生一起走进社会,去掌握第一

7、手资料。在教学我家住在新农村这一课时,我就先通过身边的同事、亲戚、朋友以及通过网上查阅了解舟山新农村有那些特色产业,新农村的发展情况如何,自己先掌握了一部分的资料,心中有了一个框架,然后再指导学生有目标、有选择地进行调查活动,避免了盲目性。再者,由于现在教育部门对品德学科的重视,规定了品德学科必须由非本班班主任担任,而班主任又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因而课任老师还可做好与班主任的沟通联系,借助班主任的威慑力做好学生的活动过程管理工作,提高活动的成效。家庭方面。家长的支持与不支持,协助与不协助以及支持、协助的力度直接影响到活动能否顺利完成,以及成效如何。如何让取得的家长的支持,协助,使他们利用本身丰

8、富的社会资源帮助孩子完成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呢?分析部分家长不支持的原因,无非一是认识不到社会调查的重要性,觉得没必要,没意义。二是怕耽误时间,影响语、数学科以及其它学习,三是怕不安全。针对这些原因,首先,我们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从思想意识上明白社会调查活动对孩子形成优良品德,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性,入情入理,如此必将取得家长的支持。然后再提出须家长配合协助的要求,家长也必能欣然接受。另外,适时邀请家长观摩课堂教学过程,让家长看看凝聚了他们和孩子心血的调查活动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促使家长日后能加大力度做好活动的配合协助。由于实施了以上策略,我在教学我家住在新农村这一课时,学生的调查活动得到

9、了来自家长的很大帮助。例如一生的家长在农林部门工作,该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去农林部门搜集到了关于新农村农业发展方面的一些数据、资料。再如学生因为要了解家乡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想采访一农庄的老板。该生家长就和孩子一起出谋划策,并动用其社会关系,帮孩子联系到了农庄老板,帮助准备了摄像机等设备,使孩子顺利完成了采访。二、预设模拟演习,攻破活动难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调查对象的复杂性、不可测性等原因,在实施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总会碰到一些难点,特别是在需要社会人际交往的这一块上。如何突破,让学生尝试模拟演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一)、预设难点问题对社会调查活动中难点问题的预设有利于针对

10、性突破活动难点,生成活动效果,达成活动目标。预设中要分析学生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学生难以应付的情况,加以推测,然后针对难点环节进行多角度设计,做出多种假设,为巧妙应对做好准备。在我家住在新农村的课前社会调查活动中,我先在学生调查活动之前和学生一起讨论预设了以下问题:A、在调查道路、交通时,拍照片过程中有自身安全隐患怎么解决?B、在采访过程中碰到对方不配合(如对方因为忙没时间接受采访,再如对方以“不便告知”为理由推脱接受采访,对方不屑一顾,草草应付等),应用怎样的方式去说服对方配合自己好好接受采访?C调查了农民家庭收入后怎样列数字表格进行数字比较?D、如何从网络上查寻到切合要求,符合内容的资料?E、

11、如何合理设计问卷?F、录像资料怎么摄取等等。这些都是在活动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重要的也是有难度的问题,只有先掌握了解决的办法,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活动的实效。(二)、创设模拟情景对于预设的难点问题,除了用理论指导的方式解决,有些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演习。帮助学生更形象具体地掌握解决办法。模拟演习要求教师能创设贴近实际情况的情景,教学生在行为和语言上讲究策略,应对突变。针对学生采访过程中有可能碰到的被拒绝的难题,活动前,我设计指导了这样一个情景:人物:采访者学生(由担任采访任务的这两个学生扮演) 被采访者马岙青青世界农庄老板(由一男生扮演)地点:青青世界农庄(两个学生拿着照相机和摄像机来到青

12、青世界农庄,几经询问得知老板正在视察桔园,来到学生桔园,等老板出来,学生迎上去。)学生:(面带笑容)叔叔您好,我们是xx小学的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家乡新农村发展的调查,我们想了解你们农庄的一些情况,您可以接受我们的采访吗?老板:(邹邹眉头),不好意思,我很忙,还要去饭厅看看,客人马上要吃饭。学生:(恳切地)叔叔,我们只需要您至多10分钟时间,请您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好吗?老板:(不厌烦)我真的很忙,要不就改天再说吧。学生:叔叔,您为家乡农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通过我们的采访,我们可以帮你们做一个宣传呀,让大家都知道你们农庄有多好,相信你们的生意会越来越好的。老板:(露出了会心的笑)那好吧。教

13、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注意文明礼仪,讲话态度诚恳,同时要设置一些障碍,指导学生如何应对,讲究策略,并且要注重细节上的一些处理。经过如此模拟演习,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便能应付自如。 三、注重客观评价,提高活动质量客观有效的评价具有反馈、激励、调控、导向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提升活动热情,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扬长避短,提高活动的质量,提高实施社会调查的能力。(一)、全面评价,落实到位对调查活动整个过程的评价不可片面进行,而要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将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相结合,将态度评价和能力评价相结合。努力提高评价对学生能力及活动本身的促进作

14、用。评价分多个方面进行。主要为活动的准备情况、各小组对活动的组织情况、组员之间的互助合作情况、活动方法的使用情况、个人参与活动的情况、活动完成的效率、调查成果的积累情况。为方便操作,我制作了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生自评与他评,收到了好的效果。(二)、选择方法,渗透指导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如能选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适时进行指导,便可使学生少走弯路,提高活动实效。方法例如1、疏导法。我们从大禹治水的典故中知道了河道淤塞要用疏导的办法解决,教学也一样。调查过程中,学生如在一个地方停滞了,怎么办?有时候疏导一下、点拨一下就可以解决了。2、示范法。心理学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在对学生进行纠错性评价时,老师必要的示范作用远远胜于说教。3、归谬法。将活动过程中错误的、不利的做法系统罗列,集中指导,起到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目的。4、迁移法。在考虑了评价要到位的基础上,还要辩证地注意度的把握。当学生的调查行为有些过于发散“跑题”时,可以引导学生不妨用迁移方法引导学生回到主题上。 总之,引领学生走入社会,进行有效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需要。我们应想方设法提高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实效,让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亮出一片精彩!参考文献: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王鲁 关于社会调查活动 3、于小鸣品德教学评价的问题与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