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72854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1:“湖北移动校讯通杯”第九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活动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湖北选拔赛作品登记表姓 名彭丹性别女教龄1年龄24E-mail270492706职 称办公电话手机号码18571514800通讯地址汉川市里潭乡新集小学邮编432300征文类别教育创新论文网上注册号学科小学科学出版意向专著 电子杂志 学术刊物 增刊 不同意参赛调查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您参加过我们举办的哪几届征文大赛,请在相应的年份后打勾)作品名称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摘 要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

2、学启蒙课程。”因此,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以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振动与声音第一课声音的产生为例,浅谈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关键词小学生 科学素养 培养注:此表由参赛教师填写。请各地电教馆(站)组织参赛教师将填写完整的作品登记表设为参赛作品首页。网上注册号必填。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摘 要: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以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振动与声音第一课声音的产生为例,浅谈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关键词:小学生 科学素养 培养小学生

3、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内容。关于其内涵,概括地说就是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逐步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科学应用或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像、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创新发展的动机与行为习惯。一、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兴趣科学(36)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

4、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同时,“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强调:“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因此,作为科学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十分重要。”(一)激发学生探索欲小学生因为年龄小,他们好动、好奇,形象思维占思维的主要地位,比较容易直接或间接地被客观事物或其它自然现象的新奇性所吸引,因此教师要研究思考学生的特点,要用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生,并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学科教学特点,灵活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注意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精心设计和组织一些富有情趣

5、的实践活动,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如教学“声音的产生”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然后提问:“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同学们最想探究有关声音的什么问题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纷纷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却很难听?”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学习声音的产生埋下伏笔。这样引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大家都急于探究本课的知识。学生有了好奇心,教师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在科学

6、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真正实现“以探究为中心”的要求。(二)创造浓厚的探究氛围教学过程是学生与老师互动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课堂上,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的人际环境,可以为学生探究活动的进行和深入提供心理上的安全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灵活地与学生转换角色,创造适合于学生自行探究、激励学生勇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参与到研究活动活动之中。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还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多“看一看”,认真“想一想”,互相“说说”,动手“做一做”,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

7、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造的火花。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中,让学生们在做实验前进行大胆猜测,并配合教材中的设计,进行有机的实验,总结归纳,得出一个科学的解释,让学生们培养探索科学的正确思路,真真正正地让学生通过用心、用手、用耳朵,去触摸科学的神奇“魅力”。(三)注入持续的探究活力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探究性的活动有很多。科学课教师要善于在探究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钻研,这种引导和鼓励无疑为学生深入地探究注入了活力。如对学生在探究的创新火花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以保护学生的上进心和探索精神。同时,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经验积累较少,因此难免在探究活动出现错误。对此

8、,教师不能斥责学生,而是要肯定其探究精神,因为探究是一种探索性活动,学生使用的方法,探索的方式是自发的,随心而至,并不一定沿用书本上教授的方法,因此往往发生偏差。老师应该与学生一起查找失败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尝试进行新的探索,绝不能因噎废食。 二、 完善教学方法科学课本身所独有的特点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科学课教学的过程当中,科学教师要完善教学方法的使用,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能力,并且能够按照一定的要求对研究客体,包括实物、标本、模型以及相关的实验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记录,并进行实验和操作,使学生获得更直接、

9、更清晰、印象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训练而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从而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工作、研究,乃至创造发明等打下不可或缺的科学素养基础。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来合理确定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亲自动手参与实验过程,并积极进行思考,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同样在“声音的产生”一课中,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带的文具和自己的身体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出各种声音;然后小组讨论这些制造出来的声音是由于

10、物体发生什么变化而产生的;接着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请小组代表在讲台上汇报小组的结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运用了探究发现、小组讨论、实验探索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能力。三、提高教师技能在这一单元振动与声音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应该扩展一些有关声音的知识。如实际生活中对声音的应用,不同声音对不同生物的影响等。小学科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小学科学教师承担的是综合教学的任务,除了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更需要具有广博的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和地学等科学领域的知识。驾驭这样一门知识领域极其广阔的学科,要求教师必须通晓科学学科涉及的各个领域的

11、专门知识,并且及时了解科技和教育的最新观点。信息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因此,科学教师要不断学习与谁俱进,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靠灌输和空洞的说教,而是靠在长期的教育与实践过程中通过科学探索活动及科学探索的成就不断萃取、浓缩、逐渐积淀的。因而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必然要经过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教师一起努力。相信经过一系列培养措施的逐步实施和完善,学生的科学素养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2 张冠男大连市开发区小学高年级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13 夏云青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2):1374 杨业华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几点认识J文科爱好者,2009,(2):1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