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引导小学生个性化习作.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72992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引导小学生个性化习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效引导小学生个性化习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效引导小学生个性化习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有效引导小学生个性化习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有效引导小学生个性化习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引导小学生个性化习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引导小学生个性化习作.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效引导小学生个性化习作论文关键词小学生习作 个性化 引导 论文摘要新课标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有效引导可以促发学生个性化习作,教师可以在校内活动中引导、在班级交流中引导、在媒体观看中引导、在多元评价中引导、在作品展示中引导,长此以往,学生兴致盎然,妙笔生花。 新课标指出:“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并“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新课标对写作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应重视对写作过程、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

2、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这些要求的主要精神,就是倡导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根据新课标精神,我们要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开放课堂教学内容,提倡课外练笔,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走进生活。教师可从校内活动、班级讨论、媒体观看、多元评价、作品展示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争议、思考,从而张扬个性,乐于表达,写出富有个性化的习作。 (一)在校内活动中引导 学校、班级中常常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师也会让学生在活动之后写写日记。可是学生写出来的日记却以“流水账”为多,效果欠理想。教师若能细心引导,活动日记就可以写得千变万化、有声有色。因为,就同一件事来说,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搞大扫除。在活

3、动过程中,我抓住契机,在三三两两的学生之间巡回,有意识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你觉得现在我们大扫除的情形像什么?”“你是班里唱歌最好的,现在唱支什么歌最合适?”“这个活动什么地方让你觉得最开心?”再安排几个性格外向、敢说敢问的学生充当小记者,而性格内向、平时写作也一般的学生充当记录员,对平行班的同学进行了关于此活动的即兴采访。后来交上来的习作中,作文个性丰富多彩,有的学生把搞大扫除比作一场攻坚战,有的把自己比作“南泥湾开荒者”,达观的学生在习作中更多地描写自己愉快的心情,争强好胜的人则为了自己擦的窗户不如别人的干净而耿耿于怀。平时写作一般的学生也因为经历了一次采访,从他人处得到启发,写

4、得更生动、细致、灵活。 (二)在班级讨论中引导 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团体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又听取他人的意见,以促进学生对事物的感悟。讨论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通过讨论,学生思想和情感都处于活跃状态,各种不同的想法都汇集在一起,有利于学生拓宽思维,产生个性的思维火花。为了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两个平台,即书面平台“班级日记”和口头平台“每日回顾”。 “班级日记”可以是一本硬面抄,每天由值日班长记载班级或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每天放学前,老师根据“班级日记”中的记载提出一个主题,供每个小组成员参与讨论,在学生手中相互传阅,轮流发言。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鼓励图文并茂,提倡关注别人的看

5、法,并在“空间”里体现成员之间的思想交流。由于学生性格多样,有的学生非常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有的却对畅所欲言尚存顾忌,因此,为了防止一部分学生因为性格原因而不愿参与,规定在班级日记里发表见解的学生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这样的形式一方面可以作为一次练笔,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从他人的练笔中汲取有益的东西,提高思辨能力。 “每日回顾”则是利用作业活动时间中的几分钟,让学生说说今天在自己身上或同学、老师身上发生过的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听众们如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讨论讨论。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小活动,觉得这样的小活动轻松有趣,不容易厌倦。很多学生说,自己每天都盼望着这个时间的来到,急切地想听听同

6、学的故事。每次放学,学生们都是边讨论边离开教室的,他们的日记里也少了很多无意义的流水账,取而代之的是对人对事的反思与创见。 (三)在媒体观看中引导 电视、报纸使我们的眼界越来越广,坐在家中可以很轻松地游览祖国的山山水水,了解世界上的大小事件,解读神秘的科学现象,探索奇趣的野生乐园。对于学生来说,这源源不断的知识会在他们脑海里引发多少联想和幻想?他们不能亲历这些,但是便捷的媒体则是学生了解世界的良好途径。结合看电影电视,我指导学生写观后感,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培养学生的独特感悟。结合看报和杂志,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录好词好句,让孩子们思考对自己有特别启发或感悟的地方并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

7、则短。有的学生可能因一个词而写下长长一段话,也有的对一段话发表自己的评论,还有的写下了一篇篇读后感。渐渐地,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班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氛围。不同的情感,从笔端汩汩流泻。作文的天地,宽了;稚嫩的心灵,细了。 (四)在多元评价中引导 在评价中对学生的见解持肯定态度,引导其继续对事物进行探究与思考,这是一种赞同型评价。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当思想情感产生偏差反映在习作中时,教师可采用一种“商榷型”评价,用商量的语气来进行引导,这样既不会落入说教的旧窠,又用巧妙的语言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由此产生新的写作思路。对于学生在习作中记录的趣事,教师可以在评语中与学生聊天,通过“聊天型评

8、价”这种方式来使学生发现表达独特情感的乐趣。 有位学生平时作文一般,有一次她在周记里写了她新养的两只小猫,这篇日记她写得很是特别,把小猫当作孩子来写,喜爱之情跃然纸上。于是我在评语中也谈起了自己小时候养猫的经历,写得比她还多,同时又表扬了她善于观察与联想。日记发下去后,我留意到她津津有味地读着那些评语,笑容不时地浮现在她脸上。后来,她更是留意观察这两只小猫,记录下不少小猫在生活中可爱可亲之处。当她的这些日记在校红领巾广播站播出后,她对作文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作文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 在这样的评价中,教师的身份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评判者,而是放低姿态,作为一名参与者加入学生的讨论,不再对句法和用词过度挑剔,不再板起脸来对学生进行说教,不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对学生的各种见解采取包容的态度,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五)在作品展示中引导 在班级的后墙上,我开辟了一块习作园地,名为“七彩文苑”,在这片园地中,常常展示一些学生颇具灵感的习作和片断。当新的习作张贴出来时,很多学生会驻足观看。学生们都说:“原来作文可以是这样的,同样的见闻不一定要写同样的东西。我们以后也应该多感悟那些看来的、听来的东西。” 总之,学生个性化习作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只有教师把学生个性的“初芽”当作珍宝一样地呵护时,个性化习作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正所谓“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