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小组合作促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373035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以小组合作促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以小组合作促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以小组合作促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以小组合作促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以小组合作促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以小组合作促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激趣 体验 内化浅谈以小组合作促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主导价值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的活动或主题,大都是需要儿童作为主题参与其中,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究、去得出结论。学习过程是儿童用参与“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的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要有与他人合作、交流,共享感受别人成果,展示自己成果的能力。其中合作学习是其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上小组合作的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学会人际交往,优势互补,促使个体的社会化。所

2、以我们在品德与社会课中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在合作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合作的伙伴,在互动性的小组合作中生动地去感受,去体验。一、合作激趣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任何事物最重要的基础。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呢?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达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提供材料让学生编问题,能够形成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在小组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急于把自己的学习想法和成果向小组成员展示,很容易产生高度的学习动机,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获得成功的体验。案例一:教

3、学不一样的你和我,老师首先安排学生以小组活动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名字以及名字的意思或来历;再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组织学生玩“名字与人”的配对游戏;最后让学生以同桌合作的方式,说说自己与同桌的外貌特点,帮助学生体会“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班级大家庭丰富多彩。”在快乐的合作学习、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与人交往的快乐和班集体生活中“伙伴多”的愉悦,从而增强自己喜爱班级的情感体验。我的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绝不是用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吸引学生,更不是搞花架子取悦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的生活者,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在这则案例中,教师通过小组间竞赛,玩“

4、名字与人”的配对游戏,小组内交流介绍自己的名字等活动,学生大胆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毫无拘束,畅所欲言。因为学生在自己的合作小组中,相处的都是天天学习在一起的小伙伴,他们熟悉、平等、融洽,早已建立了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就是爱学、会学的关键。二、合作体验在新课程的引领下,课堂学习由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了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亲历和参与的活动中获得真切的感受,在这样的感受体验中,道德认识才能得以提升,道德情感才能得到激发。正所谓:远离情感,知识之花将会枯萎;脱离体验,品德之魂难以铸就。因此,教师能否精心创设适合儿童学习、真正唤起儿童情感共

5、鸣的体验活动是当前品德课急待解决的问题。案例二:在教学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时,学生们发现了很多的“怪现象”。我让孩子们自愿组成小组,去解开这些谜团。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带着这些疑问,带着调查表,展开了研究。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动下,有的来到现场实地勘察,有的去请教父母,也有的通过上网,阅读等方法,寻找这些谜团的答案。几天以后,我们又坐在了课堂中,学生汇报了调查的结果:生1:我们小组通过实地勘察的方法,知道了每天落下的那么多的树叶,是清洁工人一大早来扫干净的。那时,我们还在被窝里,甜甜地熟睡着呢!生2:我们小组通过问爸爸妈妈和上网查找资料的方法,知道了每天早上很早就能看到报纸的原因。每天很早,报社

6、的叔叔阿姨就忙碌开了,排版、印刷然后邮递员把它们送到了千家万户。生3:我们调查的是“我们学校外面的绿化带,为什么总是这么整整齐齐的?”我们通过实地跟踪调查的方法,知道这是园艺工人的功劳。学生在解决了这些问题后,又带来了很多新的谜团。学生在自己的合作小组里,津津有味地讨论着,问题一个一个地被解决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我们之所以有这样幸福的生活,这与劳动者为我们的默默付出是离不开的。我的思考: 品德与社会课,不能只是简单的说教,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只有真正做过的,有过真实感受的东西,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我在教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时,就从这一点出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下,亲身体验

7、,感受到劳动者为我们的默默付出,从心底里感谢劳动者,尊重劳动者。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尊重,学会与他人交往。三、合作内化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如果脱离儿童自己的生活讲道德,他们得到的仅是“关于道德的知识,是枯萎的道德语言符号和知识气泡”。同时,新课程要求以儿童生活为基础,面对儿童生活,但又不能是生活的简单翻版,而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即用经过锤炼的有意义的内容教育学生,可是由于教材能表述的毕竟有限,而每节课的课堂所承载的内容也十分有限,因此我们要把课堂要向

8、生活延伸。这包括两个方面:活动素材的寻找和活动空间的拓展。让学生在合作中寻找,在合作中活动,在合作中内化。案例三:在教学我给学校提建议时,教师先设计了一些调查表,让学生按兴趣、爱好组成学习小组。在课文学习之前,组长领取调查表,先和组员对学校在环境建设、管理措施、学生活动、教师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观察、采访,听取家长意见等手段将调查结果记录下来。这样,各小组在课前已经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所需要的生活素材。课堂上,再让学生调查分析学校做的好的方面及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课前积累,课堂分析。教师教学时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在讨论、交流中,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明白了争做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合格小公

9、民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能力。案例四:教学我为校园披绿装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在最后的活动中教师让学生献计献策,呼唤绿色,小组讨论得出了开展与校园植物“1+1”结对子活动。每个小组认养一片校园绿地或一棵树的活动。小组成员不仅要照顾好自己认养的校园植物,还要用小组接力写“绿色日记”的方法,记录组员们美化校园的行动和体会。我的思考:在这两则案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合作寻找生活中的素材,拓宽品德课的内容,努力使品德课的教学内容贴进学生生活的实际。又通过合作把品德课中的活动向生活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具体化,成为切实引导他们实践行动的一盏永恒的航标灯,深深地定格在每一个孩子的内心之中。事实证明,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品德课中爱学、乐学,培养了一定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任何方式的教学,只有真正做到有实效性,才能发挥它巨大的作用,才真正对学生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