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373745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随着我国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在素质教育加快发展的新时期,我校学生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学生怕作文,感到作文单调枯燥,没内容可写,是苦差使,感觉不到习作的快乐;教师视作文教学为烦恼。理论意义: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整个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要真正实

2、现读写结合,必须注重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指导的科学设计。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尽力挖掘教材的隐性功能,在各种各样的阅读课文教学中,多角度、多元化地进行解读,在感悟文本,内化文本,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发,情感得到熏陶的基础上,从“写”(说)的角度寻找拓展点,进行求新、求异的说话、写话训练同时,根据各年级儿童年龄特征,在学生读通、读懂,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迁移训练。进一步实现语文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通道与衔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读写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促进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的发展。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

3、决我校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写分家、重阅读轻写作的问题。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农村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材料,无从下笔,写作没有兴趣的问题。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教师作文教学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三、研究目标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其研究目标如下:1.探索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阅读教学中,探索读写结合,提高教师的作文指导能力。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研究,全国各地已研究了多年,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广东省丁有宽老师“语

4、文读写结合教学法”实验,福安市全国小语会立项课题组的“通读课文,感知课文找准重点,以读悟写读写迁移,以写促读课外拓展,形成能力”的教学模式,幽谷网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等,这些宝贵经验已被许多语文教师所吸收,已被广大语文工作者所认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国各地的语文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呈现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的读写结合学习法(1)从读学解题,作文结合练审题和拟题;(2)从读学归纳中心,作文结合练怎样表现中心;(3)从读学怎样分段概括段意,作文结合练拟写作提纲;(4)从读学区别文章主次,作文结合练怎样安排详略;(5)从读学捕捉文章重点段,

5、作文结合练怎样突出中心;(6)从读学品评课文,作文结合练自改作文;(7)从读学作者怎样观察事物,作文结合练观察方法。但是,从我校当前语文课堂呈现的情况来看中,教师普遍存在读写分家、重阅读轻写作的问题;学生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甚至还有抄袭、照葫芦画瓢的现象,习作从别的文章中生搬硬套一些所谓的“好词佳句”,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课外阅读量远远达不到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课堂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脱节现象,很多学生还在做“无米之炊”,“用我笔写我心”、愿意写作文,抒发真情实感的目标还没有实现,而这也正是我们课题组所要研究的重点。五、核心概念的界定1.“读”本意

6、是看着文字并念出声来;看着文字并理解它的意思;指上学或学习。这里指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看着文字并理解它的意思。2.“写”本意是描摹,照着样子画;书写;创作;写字;写作;描述;绘画。这里是指教师要指导学生写作。3.“读写结合”, 一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把阅读教学和习作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挖掘,以读促写,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二是指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并指导学生把阅读、生活实际同自己的习作有机结合,提高习作能力。六、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组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不断提高认识,指导课题研究的全过程。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

7、情境中解决“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结合习作训练”的问题,来探索有效的读写结合的途径。按照“计划行动观察评价(反思)再计划”的行动研究的过程,课题组将会定期的组织研讨:研究的主题、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有效的促进策略的分享等等,通过严格的测量评价行动的结果并发现问题,形成多种可操作的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途径。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在读写结合过程中及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 3.案例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4.调查研究法:深入实际,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通过考查、问卷等形式,准确了解小学语文读写能力的发

8、展状况,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以便进行研究研究。七、研究步骤及具体措施本课题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共分以下三个阶段:(一)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工作目标:为课题的启动作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工作:1.成立课题组,拟写课题实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2.进行课题论证,召开课题论证会;组织学习(收集国内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培养实验工作的有关人员;广泛吸取意见,进一步完善课题实验方案,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 (二)实验阶段(2015年1月2016年12月)工作目标:围绕课题进行层次研究,全面实施完成实验方案所规定的实验内容,达成课题研究目标。主要工

9、作:1. 负责子课题的老师撰写子课题的研究方案。2. 随时召开实验研讨会3. 负责问卷调查的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4.选择对课题理解透彻、工作开展到位的老师和班级作为试点,组织好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取得以点带面的效果,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5.做好分册教材研究工作,收集、整理各册各单元课文的读写迁移、拓展训练方案、教师下水文和学生习作小练笔,按册编辑学生作文集。6.组织撰写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初步形成实验研究成果。7.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实验行为。(三)总结阶段(2017年1月2017年7月)工作目标:全面形成课题成果,达成实验研究目标,课

10、题结题鉴定。主要工作: 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做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2.整理实验当中所产生的优秀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课堂实录,形成相应的文集。3. 整理学生优秀作文并装订成集。八、完成课题研究的措施(一)课题组及研究人员具体分工。1.成立课题研究组 领导组:李士平课题负责人:刘钰成员:王旭慧 闫洋珠 杨万红 杨艳 杨小笛 王斓 密林 2.组建课题研究核心成员组,落实分工,明确职责。李士平:负责课题理论技术指导及经费的保障等。刘钰:负责拟定课题方案,组织理论学习;带领课题组成员认真实施课题研究;归类整理课题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及

11、结题报告。王旭慧、闫洋珠:负责对学生作文能力、阅读能力问卷调查并统计。王斓:负责低年级子课题以读促说,培养学生写话兴趣的策略研究。(每学期计划总结)杨小笛:负责中年级子课题以读促写,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每学期计划总结)杨艳:负责高年级子课题联系生活实际,从“读”悟“写”,提过写作能力的策略研究。(每学期计划总结)密林:负责做好活动记录(简讯)、材料整理归档工作。杨万红:负责课题网站建设管理及课例录制(照相)。所有研究人员:负责收集与积累研究资料。(二)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具体落实对方案的实施与研究工作,及时的总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三)加强理论学习和具体操作的培训。(四)组织开展阶段性的交流研讨活动。(五)加强课题档案的管理,详细记录整个研究过程,收集、整理研究资料。附:参考文献:1 肖川.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出版社,2007第5期4 叶圣陶.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5 王晓华,叶富贵.中西教育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6 于永正.教海漫记.中国矿业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