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5.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点做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55.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点做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点做法摘 要 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立足现有教材,挖掘生活化内容;整合教材内容,提炼生活化资源;模拟课堂情景,再现生活;拓展课外实践,触摸生活;训练提炼人生哲理,提升生活经验;营造更加贴近生活的学习氛围。关键词 挖掘 创新 感化 布置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将课堂活动置于历史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挖掘生活化的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氛围,注重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营造更加贴近生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在获得更广泛知识的同时使情感得到真正的陶冶。实现语文学习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强化语文实践。可
2、以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挖掘教学素材,让课本文字回归生活 1.立足现有教材,挖掘生活化内容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了。作为语文教师更应不断更新观念,立足教材内容,充分挖掘生活资源,理论联系实际,让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 (1)寻找文本内容与地域特色的结合点。教材中的内容不可能都是小学生直接熟悉的,为了拉近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我努力寻找教材内容与当地相近地域特色的结合点,让学生直接体验生活。如赵州桥是介绍世界闻名的石拱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它建筑上的特点,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有关桥的资料,并且充分利用我们荆溪独特的地域资源:提前布置鼓励家长带着孩子走向周边荆溪桐口
3、村观看并排的石拱桥、甘洪路大桥和向莆铁路桥墩等,学生通过比较不仅让课本上的文字回归生活易于理解,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且也感受到海西建设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2)拓展文本内容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把对教材文本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感知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如在学习柳树醒了一文时,我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学校后边的小溪边,一起踏青寻柳,追逐春天的踪迹,感受春天的气息。 2.整合教材内容,提炼生活化资源 新编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文本内容更趋生活化,而且在编排时弥补了原有教材中“篇”与“组”脱节的现象。除一
4、年级上册外,每一单元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来编排。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对单元内的各个文本进行更深入的挖掘,把它细分为若干个板块,配合生活中的资源重新整合,使课堂教学内容尽量贴近生活,从而促使学生能更好地观察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一与秋天的图画这一组关于秋天的优美词句中,学生们背下了语言文字,却无法真正领悟语言所表现出的美。但在教师布置的“寻找秋天”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用图画和照片把自己找到的秋天记录下来。在交流会上,学生们根据自己准备的图画和照片,用几句话说说找到的秋天。学生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协商,互相合作,把图画和照片进行归类,贴成美丽的“秋天风景
5、图”。就这样,学生用丰富的图画,甚至几片树叶,几张照片诠释了“金秋时节、层林尽染、五谷丰登、天高云淡”等意思,让优美的语言文字变成了触摸的美妙生活。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北京亮起来了、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和日月潭四篇文章的教学中,就根据“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地方特产、语言品读”四个板块重组了单元内的教学资源。通过整合,使教学的内容不单单是独立的一篇篇课文的学习,而且把各个知识点融汇贯通于整单元的各个文本之中。同时,通过上网、课外资料的搜集等多种途径使单元内的所有文本知识与学生在课外收集到的各种生活化信息得到了有效的整合。 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生活 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
6、学,必须转变传统教学中以传授为主的枯燥无味、脱离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愉快地学习。 1.模拟课堂情景,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概括、提炼和创新。如学习王二小一文时,我安排了与课文情景相关的模拟活动:让一名学生表演小英雄王二小在站岗放哨时为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故意将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最后壮烈牺牲的英勇场面。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加之声响、动作的渲染,似有身临其境之感,在领悟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同时,让他们也真切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拓展课外实践,触摸生活 俗话说:“要
7、想知道梨的滋味应该自己去亲自尝一尝。”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体验生活,通过亲身实践去触摸生活。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保护家乡河”课外实践活动。先把全体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并进行了明确分工。如摄影、采访组负责拍照和了解家乡河的历史和近况;资料、调查组负责到图书馆和网上等搜集查找有关河水污染整治的方法及对小河周围居民的用水情况作调查访问,并及时整理好获得的信息资料,写好解说词;报告组统计整理学生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并进行归类、总结,撰写好调查报告。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地球不堪重负的现状,从而使精心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情感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 三、感化人文内
8、涵,训练提炼人生哲理提升生活经验课堂不仅是一个教育活动的场所,更是育人的主渠道。语文课除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应致力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更应重视人的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三维目标的落实,更要善于抓住课内外的有效资源,注重挖掘文本内涵,提炼人生哲理,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和做人品德等方面的生活事理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情操。如当代的学生都比较自私,多以自我为中心,尤其是感恩意识更为薄弱。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妨多向学生推荐有关感恩教育的精品图书,供学生阅读摘抄,多举行“感动你我”为主题的演讲和讲故事比赛等。让学生依托文本的内容,结合生活中鲜活的事例时刻反思自己,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9、。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把书本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如学习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后,让学生交流畅谈生活中看到、听到的有关诚实方面的事例,从而使他们明白“诚实”是生活中最美之花。如第八册第二组以“以诚待人”为主题的,但对于父亲的“道德难题”,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尊严”等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时候,单纯的生活内容的提取已经不足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把己有的生活认识进行提炼与加工,如当学生谈到某人把别人的财物据为己有,某人面临困难却毅然归还别人的失物,某人因生活所迫窃取别人的财物,某人生活贫困却立志学习等等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现象,学生因认识的不同而持不同
10、的看法时,此时的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庄严,什么素材是正面的,什么素材是反面的,教给学生正确的提炼生活素材的能力是教师要做好的。如教学第八册第四组“大自然的启示”一组课文时,对于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恶果的生活经验学生把握充足,教学课文自然之道时,通过引发学生这方面的经验交流,进而把这种破坏环境的经验认识迁移到认识不遵循自然规律的后果,在随后开展的综合性学习中,再把这些经验进行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气候变化的研究、探索仿生科技的发展,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等等。这样一系列的对于生活经验的开发、引导、重组与提升,无形当中也提升了语文的学习效果。 四、布置课内外环境,营造更加贴近生活的学习氛
11、围 课堂是师生双向互动的场所,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更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发展自我的舞台。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富生活化,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通过课堂环境的精心布置,努力营造一种贴近生活的学习氛围。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我配合课文收集动物卡片和玩具,分段放置在教室的“学习角”内,使学生更加感性地认识各种生活中的动物,并熟记了相应的词汇。 同时作为学校,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还应该从整体出发,对校园内的环境布置等做统一布局和规划,努力使整个校园环境充满人文化、生活化。如在校园艺术长廊上喷上充满教育的课本中成语故事图画等,并在每学期或学年加以更新,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教育;如在校园内栽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花草树木,学生们可以根据四季的变化随处感知各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长规律,让书本中的知识在生活中得以验证,真正使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只有这样,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才具有施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福建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思维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