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庐山的云雾》说课稿.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76206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庐山的云雾》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S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庐山的云雾》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S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庐山的云雾》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S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庐山的云雾》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版小学语文三级上册《庐山的云雾》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各位评委、老师们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庐山的云雾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庐山的云雾是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全文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山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再总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与流连.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所写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确定

2、了以下教学目标:)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4.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仿写家乡的云雾. 三、教学重难点:1、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段落内容,体会庐山云雾的神奇、变幻多端。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练习仿写。(本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因此我把”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由于学生语言水平的限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掌握一种构段方式写出一处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说”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写一处景物”是教学难点.)四、教具准备:一段舒缓的音乐、庐山云雾的多媒体课件或插图、自制生词卡片。(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重难点。)五、学情分析:在这一册课文中,学生初步接触”总分”这种构段方式及“排比”、“比喻”这种双重表现手法,本文教学要求学生勤动脑、动手、会与别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学生普遍读书不注意感情朗读或掌握不够.也没养成与人交流探索的习惯.还有就是学生很少出远门,根本不知庐山云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要画出不同姿态的云雾也不容易. 六、说教、学法:总的来说,本课的教学我准备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法,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想像,为学生提供自

4、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如: 实物教学法:通过课件(或插图),生词卡片等创设情景,增强直观性,激发学生想像力和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二人小组和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合作精神。 迁移法:课文的1、2、3自然段结构相同,均为总分结构,在第一自然段学习后,请学生利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学习2、3自然段,即实现了自主探究,又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表达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景导入 1、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一首诗的诗名:“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

5、丽景象,其实庐山还有更美的景象呢,想听老师说说吗?(这是一首学生在二年级上册中学的诗,相信不等老师说出第二句,学生就能一口说出诗名望庐山瀑布,以此达到复习旧知、激发学习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的目的。)2、播放轻音乐,请学生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闭眼倾听、想像,教师有感情朗读课文。(这样的导入设计旨在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激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二)听、说、读、写结合,整体感知 1、请两、三个同学说说自己头脑中出现的最美的画面。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3、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勾画出相对应的语句。 4、同桌合作识记生字词,你指我认。

6、 5、教师运用生词卡片检查部分学生的读音是否准确。(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听说读写结合,整体感知课文,同时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独立阅读能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自评、互评。 2、勾画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说说这个自然段的哪句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指名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识记第一自然段中的生字“景”、“秀”(字形、结构及读音)(借此达到随文识字的目的。) (四)学法迁移,自学、合作交流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表

7、达方法和效果,理解“千姿百态”的含义。 3、小组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瞬息万变”的含义。(通过对学生重点词句的理解情况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朗读第四自然段,弄清“流连忘返”的意思。 (六)朗读指导,深化情感 1、练习有感情朗读,要求读出赞美之情,教师巡回随机指导。 2、指名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鼓励已经记住的同学背诵),自评、互评,指出朗读的闪光点,提出小建议。(这样处理可以满足、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让特长生得到表现。) 3、回归整体,美读全文。 (此环节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8、。)(七)扩展延伸,学科整合(任选一题) 1、喜欢写作的同学请仿照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写家乡的云雾。 2、请班上的小画家把你最喜欢的文中描绘到的景色画下来,别忘了涂上颜色。3、搜集描绘、赞美祖国河山的资料(如文章、歌曲等)等到下一节课时交流。 (本课拓展作业的安排力求面向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科的整合。借此方法深化文章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八、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像绒帽,像玉带 像大海.像天幕 14、庐山的云雾 (神奇)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是转眼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学法重点,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

9、容,整个板书我努力做到简洁明了,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九、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十、评价激励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往往用赞许的口吻予以肯定,比如你真行、说的真好、真有创意;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往往用没关系,再想一想好吗、下次还有机会、谁能帮帮他) 2、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你认同他的回答吗?学生正确的回答:拍手;学生不正确的回答:积极举手帮助) 3、教师自评。(注重素质教育的体现,努力尝试新课程改革标准;对学生的回答、表现作出积极评价,努力实践课堂中的民主、平等、协商等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