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轨道交通集聚区的调研报告.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76755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建设轨道交通集聚区的调研报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关于建设轨道交通集聚区的调研报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关于建设轨道交通集聚区的调研报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关于建设轨道交通集聚区的调研报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关于建设轨道交通集聚区的调研报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建设轨道交通集聚区的调研报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建设轨道交通集聚区的调研报告.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建设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的调研报告,何 东 西华大学战略管理研究所,关于建设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的调研报告课 题 组 主 要 成 员,顾 问:张小南 教授、博士、硕导,西华大学校党委书记组 长:何 东 副教授、博士,西华大学战略管理研究所所长副 组 长:张 蓓 金牛区科技产业局局长 范景华 金牛区科技产业局副局长 主要成员:郭寒英 工学博士,西华大学汽车学院 刘 斐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梁 瑜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段路萍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传辉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杨世先 西华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杜 强 金牛区科技产业局科长,汇报主要内容,一、轨道交通产

2、业基础现状及发展前景 二、建设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的目标、发展重点、空间布局三、构建产业联盟,建立健全产学研结合机制四、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产业集聚的主要措施、支撑政策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把轨道交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掌握新型地铁车辆等装备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国内各级政府和科研院所结合自身发展状况,积极规划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推动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按照区政府要求,我们就实施市政府提出的总部经济带动战略,整合我区在轨道交通产业的资源优势,优化现代化轨道交通产业体系,建设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进行了专题调研,现

3、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轨道交通产业基础现状及发展前景,轨道交通产业涉及交通车辆设计及制造、通信、信号控制系统设计及制造、供电系统设计及制造、售检票系统设计及制造以及道路、车站工程设计、土建、咨询、检测、管理等方面。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建设,轨道交通作为一个产业在带动电子、材料、机械加工、计算机等一批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总量和能级提升、增加就业岗位及创造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一)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基础现状 在今年年初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的高层次人才新春座谈会上,两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沈志云称四川可考虑整合全省铁路产业机构和研发单位建立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联盟,并建

4、议省委、省政府重视和支持交通产业的重组和加快发展,促成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联盟的建立,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基地。曾拥有“铁半城”之称的成都市,拥有众多与轨道交通相关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总部大都设在金牛区,使得金牛区在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地缘优势。一是拥有比较完善的轨道交通产业体系。目前,我区众多与轨道交通产业相关的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其业务的发展已经涉及轨道交通产业的各个层面,覆盖了整个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二是拥有发展轨道交通产业较为雄厚的技术实力。目前,我区拥有与轨道交通产业相关的科研机构及施工单位10余所,高等院校3所;拥有博士后科研

5、工作站、中铁西南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及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拥有轨道交通产业方面国家级技术专利近50项;拥有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施工建设的经验技术等。三是拥有丰富的轨道交通人才资源。目前,我区拥有与轨道交通产业相关的各类科研技术人员万余人,其中中国两院院士50余人、全国工程设计大师1人、一级建造师百余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百余人、高级工程师千余人等。另外,目前毕业于西南交大、电子科大以及西华大学等高校的万余名优秀人才活跃在各地的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特别是西南交大培养的优秀人才有两院院士、“两弹元勋”,以及国家级、省部级领导,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

6、家、教授、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这些都成为我区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隐形资本,为我区在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脉优势。四是区内轨道交通产业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和经济效益。2007年,金牛区轨道交通产业年产值达600亿元以上,约占全市轨道交通产业年产值的75%。2007年区内轨道交通产业主要企业纳税总额达到2亿元以上(详见表3)。,五是市内轨道交通企业具有较强的扩张意愿和发展规划。区内相关的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对区政府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打造这一举措均表示支持,且有的单位正准备启动相关项目。如中铁二院目前正在规划打造一个占地1000多亩的轨道交通高科技产品产业园;中铁西南院已经在策划、寻找建设一

7、个总装场地及生产核心技术产品的产业基地;西南交通大学也正在策划筹建新的国家科技产业园等。这些与区政府的谋划不谋而合。同时他们认为,此举将加速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并可能在国内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二)我区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1)产业基础优势。目前,成都市在轨道交通产业企业的业务范畴覆盖了整个产业链。其中,西南交大领先的技术研发,攀钢优质的钢材,中铁二院的勘察设计,西南院的隧道设计施工,电子十所、二十九所和电子科大的电子信号系统的设计研发,中铁二局、八局和二十三局的施工建设,中铁二院、西南院和西南交大所提供的咨询、服务,以及成都铁路局和成

8、都地铁公司的营运管理等,占据了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在国内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2)总部集中优势。从空间分布上看,中铁二院、中铁二局、中铁西南院、攀钢集团、西南交大科技产业园及成都铁路局等轨道交通产业中优势的企业的总部均相对集中在我市金牛区,这在空间上已经形成了总部集中的格局。(3)技术研发及人才优势。从前部分对我区内在轨道交通产业所拥有的技术、人才现状分析来看,目前我市在发展轨道交通产业所需的技术研发及人才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2、劣势(Weakness)(1)管理体制造成的条块分割。一个产业链的形成应由大量相关产业的科研院所、企业、相关支持机构、地方政府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有机聚集、合作,

9、才能保持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而现有的管理体制致使区内“铁字号”单位条块分割,与政府及其他单位的横向联系较少,参与当地政府经济建设的作用发挥不够。,(2)资源分散和规划不统一难以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大致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依托于核心企业所产生的吸附效应形成“核心企业配套企业型”的产业集群;另一途径是通过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密切配合所产生的协作效应,形成优势互补、产业有机链接的“产业链型”的产业集群。目前,众多的科研院所和企业,虽然在科研能力、技术能力、产业规模等多方面都具有业内领先水平,甚至可以独当一面,但他们均处于一种各自为战的状态,缺乏有机的组织和系统的规划,使得我市的资源、技术和人才

10、分散,没有产生协同效应,难以形成产业的有机集聚。(3)政府尚缺乏支撑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政策。一个产业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外部环境的推动以更好地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外部环境通常包含经济、技术、人口及政治与法律因素,许多区域性的环境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业的竞争结构,要使轨道交通产业具有竞争优势,政府需要在相关技术人才培育、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园区的创办、组织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3、机会(Opportunity)(1)国家加快发展建设轨道交通的战略提供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及动力。过去我国为了提高GDP,在交通发展战略上鼓励发展私人交通,导致了越来

11、越严重的交通拥挤、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为缓解这些问题,温家宝总理指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国家相关的交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的重点、执行的重点是大力发展我国的轨道交通产业(见表5)。,(2)四川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为我区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为进一步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巩固提升“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地位和作用,将四川打造成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四川省与铁道部签署了加快铁路建设的部省合作框架。将拟新建的六条铁路纳入全国铁路网中长期规划调整方案,总里程约4900公里,总投资约3100亿元,

12、出川铁路大通道将由现在的4条增至10条,形成成都至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交通圈,成都至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8小时交通圈。2008年至2012年,全省将新增铁路1200公里以上。(3)华尔街金融风暴和“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提供了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华尔街金融风暴和汶川大地震使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困难,促使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转向扩大内需以保持经济增长,其中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自然成为其重要的内容。2008年10月24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表示,铁路新项目的投入,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会继续拉动经济增长。他表示目前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已经达到20000亿元,未来随着实

13、际情况的变化可能还将增加。4、威胁(Threat)(1)国际知名企业参与竞争。国外,轨道交通产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具有较高的科研技术及丰富经验,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已经逐渐渗透到我国轨道建设的各个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构成了威胁(见表6)。,(2)国内竞争激烈。面对我国巨大的轨道交通建设需求,国内具有交通产业基础的区域,如南京、常州、长春、株洲等地,正不失时机地挖掘自身在轨道交通产业所具有的优势,政府与企业协作,已经建设了各类与轨道交通相关的产业园或产业协会,以促进本地区的轨道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见表7)。(3)潜在的竞争对手将不断出现加剧竞争。

14、国内还有很多省市在积极整合自身资源(见表7),力求在轨道交通产业获取新的竞争优势。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将会引来更多的外国公司,他们或独立新建公司,或通过与国内厂商合作的方式,瓜分中国轨道交通产业市场等。,二、建设轨道交通集聚区的目标、发展重点、空间布局,(一)目标 紧紧围绕成都市建设“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城市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总部经济带动战略,以总部基地为载体,构建“一区、双链、两基地”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格局。优化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轨道交通发展的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吸纳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带动力强的公司总部和职能总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力争到2015

15、年,实现轨道交通产业销售收入过千亿元,培育税收过亿元企业1个,过五千万企业3个,建成立足西部,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带动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发展重点 围绕“一区、双链、两基地”建设,着力延伸轨道交通产业链,引进和培育国内外轨道交通运营业、工程建筑业、工程机械制造业和机电设备制造业等产业相关企业。一是积极支持中铁二院牵头建设综合交通产业园。中铁二院已经在规划高科技产业中心以满足新产业和产品发展需要。因此,可以考虑以中铁二院牵头建设综合高科技产业中心,同时做好与中铁二院的园区规划衔接问题。这样,一方面解决了中铁二院自身发展的用地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依靠

16、中铁二院推动工业总部基地的建设。二是大力扶持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产业园发展。利用旧城改造契机,尽量帮助西南交大争取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推动其尽快建设新的国家大学科技产业园,成为轨道交通集聚区的研发基地和企业孵化基地。依托西南交大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优势,抢占国家新型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制高点,不断提高轨道交通集聚区的竞争优势。三是有效推动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进入高科园北区发展。中铁西南院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希望在把公司总部迁到高科园北区且把自行研发的产品产业化,发展自己的产业基地。因此,要积极促成其融入到工业基地。四是引进和培育国内外企业的制造总部。依托新产品的研发设计,以项目为载体,重点引进具有

17、竞争优势的制造企业的总装或关键部件生产部分进入高科园北区基地发展。,(三)空间布局 建立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必须立足“三个现实”:一是现有“铁字号”总部不会在短期内动迁的现实;二是西南交大科技产业园原地扩建的现实;三是铁二院、西南院等正在为延伸产业链条寻求空间,建立产业园的现实。因此,要以总部经济模式为基础,紧紧扣住构建“一区、双链、两基地”为战略思路,促进现代工业和现代生产服务业的集聚。“一区”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 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分为人北片区、西南交大片区、高科园西区和高科园北区。人北片区 人北片区将成为集研发设计、订单处理、工程勘察、工程监理、工程检测、运营管理、财务总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

18、总部集聚区。西南交大片 将成为研发、产品孵化、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训基地。高科园片区 高科园西区将承担高科技产品研发和营销等功能;高科园北区将打造为工业总部基地,承担产品生产、产品组装、营销服务几大功能。,“双链”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产业链和产品产业链。一是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产业链(见图2),也称为大链。即围绕综合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工程这一关键链,把工程建设作为产业链的中游,把工程的设计、原辅材料、施工设备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等作为产业链的上游,把工程监理和检测、营运管理等作为下游。二是轨道交通产品产业链(见图3),也称为小链。即将轨道交通产品视作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把原材料采购和订单处理等作为产业链的上游

19、,轨道交通产品生产作为产业链的中游,把产品营销和售后服务作为产业链的下游。大链中包含许多小链,大链带动小链,小链提升大链。区内轨道交通产业相关科研及企事业单位的业务范畴,以综合交通工程为重点,已基本覆盖轨道交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结合这一现状,我区要以轨道交通产业园为载体,积极实施大链带小链,高端带中端,补链发展,展链发展,错位发展的发展策略,引进国内外轨道交通产业优势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进一步完善和升级轨道交通产业链,提升集聚区综合竞争力。,“两基地”国家级轨道交通研发基地、最具规模的轨道交通总部基地。1打造国家级轨道交通研发基地。集聚区将围绕轨道交通,发挥中铁二院、中铁西南院的主体、中

20、介与纽带作用,依托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以及西南交大、电子科大、西华大学等人才支撑,进行轨道交通基础科技研究和应用科技研究,促使轨道交通高科技企业孵化和实现高科技产品产业化。在国家轨道交通创新体系形成过程中,充分挖掘市场需求,按产业细分专业,联合国内外优秀企业共同开发轨道交通产业链中高端的新技术、新产品,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轨道交通研发基地。2建成全国最具规模的轨道交通总部基地。一是研发设计总部。依托中铁二院、中铁西南院等现有研发设计总部,打造涵盖研发、设计、咨询、工程总承包、工程监理、检测、试验等功能的研发设计总部。二是运营总部。依托成都铁路局、地铁公司等营运总部,集聚铁

21、路、地铁、高速铁路等营运功能。三是工程建设总部。在现有中铁二局、中铁八局等工程建设总部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工程施工建设总部,涵盖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管理等功能。四是制造业总部。涵盖产品生产、产品组装、营销服务等功能。现有成都探矿机械厂、昆仑润滑油、川建机等制造业总部,同时将要吸引国内外制造业企业入住园区,如阿尔斯通、南车集团等。,三、构建产业联盟,建立健全产学研结合机制,存在的问题:1.依托短期项目的合作多,战略层面合作少。无论是中铁八局与中铁二院在大型桥梁机方面的联合研发,还是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中铁二局在工程产品上的研发合作,都停留在项目需求合作的层面上,长期的、战略性

22、的合作很少,导致了对市场需求反映相对滞后。2.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比较松散,缺乏稳定的合作机制和持续有效的内在动力。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西南科技研究院等,都有自己独立的产学研体系。但是由于各自为政,合作形式松散,没有形成的有效的合力,未能形成有机的区域性优势。3.风险投资机制还未健全,风险投资规模较小。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多数是高科技技术产业化项目,具有风险大、投入高的特点。单靠政府和国家部门的项目投入远远不够。根据国外的经验,目前已经有70%以上的风险资本投入到了高科技技术产业,如何大力引入风险资本,成为了产学研长期有效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4.社会中介服务程度低。现在社会中介机构不断涌现,但从

23、事技术创新服务和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中介组织并不多。多数中介机构制度不健全,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低;另一方面,由于条块分割,各学院和企业之间组建的技术服务机构不能有效结合,使知识技术与产业经济之间断档。,现有的几种产学研究模式:1.以市场为引导,项目为依托,企业为主体,学校和研究院为坚强后盾的模式。例如:中铁八局在工程项目中,需要900吨以上的大型桥梁机器。八局根据现有情况,采取了与其他厂家和研究院联合研发生产的方式,保证了项目的完成。,2.由先进的科学理论,通过学校、研究院的运用,形成产品试样,孵化,最后由企业推广到市场。例如:西南交通大学科技园,用自身的学术优势结合一些交大自建厂房,完成了由

24、理论到产品的孵化,最终推向市场。,根据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我区可以探索通过打造综合交通产业联盟,从根本上解决以上一系列问题。结合我区综合交通的实际情况,可以打造“3+2”的产业联盟,既依托“3”个平台,建立“2”种模式共存的综合产业联盟。“3”个平台中,第一个平台是以政府为引导、交通大学为主力构建的网络互动交流平台。第二个平台,是由政府牵头,协调和推进各企业之间实质性合作的平台。第三个平台,是由政府牵线,引导企业、研究院和高等院校建立人才流动平台。“2”种模式中,第一要打造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合作产业联盟。第二种模式是产业链合作产业联盟。,四、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主要措施、支撑政策等,建设轨道交通产业集聚,是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推动轨道交通产业优质发展,提升我区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必须要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完善相关政策及措施,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一)加强组织领导。(二)科学规划建设。(三)尽快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四)探索建立以风险资本为主体的企业融资支撑体系。(五)大力发展“总部基地+加工基地”模式。(六)狠抓政府效能建设,改善政府服务环境,力保园区建设顺畅进行。,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