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自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河市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自评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河市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自评报告三河市人民政府(2015年4月16日)根据河北省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活动方案(冀食安办201413号),我市对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活动进行了全面自查,完成了创建各项重点任务。现将创建情况报告如下,虚心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一、基本情况我市幅员面积643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现辖10个镇、4个开发区、4个街道办事处、395个行政村。目前,共有4759家食品生产、经营、餐饮单位,1094家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自被省政府食安办确定为全省首批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单位以来,在省、市食安办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二、主要做法(一)
2、加强组织领导,稳步推进创建工作一是组织领导强。我市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常委副市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市政府与各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均签订了承诺书,进一步提高基层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推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的落实。二是工作责任明。我市制定了具体的创建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市政府食安办作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全市创建活动的全面工作,各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严格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三是督导检查严。在推进创建工作动员阶段、推进阶段、冲刺阶段和年底考核中,我们分别对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进行检查指导,并将督导检查情况
3、上报市政府主要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加大经费投入,全力保障创建工作我市不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经费保障,2014年,食品药品安全财政预算达905万元,比去年增加19%,创历史新高,为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设立20万元有奖举报专项奖金,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投诉举报。二是投入300余万元用于食品检验检测,有效提高风险监测水平。三是投入50余万元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有效的净化了食品市场。四是投入100多万元用于宣传培训工作,大大提高了广大消费者和从业人员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水平和责任意识。另外,我市累计投入30余万元,聘请了50名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他们在普及食品药
4、品安全知识、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宣传安全创建工作等做出了积极贡献。(三)全面动员发动,营造良好创建氛围我市对创建活动高度重视,市政府分别于4月21日、8月21日召开2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有关工作。市政府食安委先后组织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和推进会,共同探讨创建工作难点,化解实际问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完成,要求各镇(园区、街道)和各有关部门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创建工作作为保障我市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并以开展创建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新机制,形成人人参与、支持和关注食品药品的创建氛围。三、创建成效(一)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1、
5、完成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按照省、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制定印发了三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三政办2014102号),在全市14个镇(街道)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作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派出机构;整合市质监技术监督局等相关部门所属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组建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加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牌子),负责全市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搜集汇总上报工作。2、完善市、镇、村三级监管网络。我市进一步完善了食药安全市、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实行“分区划片、责任到岗、明确专人”监管模式,把全市食品药品从业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进行分区划片,责任到人。目
6、前全市共有市级监管人员94人,镇级监管人员324人,村级监管人员443人,确保片片有人管、户户有人盯。3、严格落实“六员联防”制度。我市印发了三河市食品药品安全“六员联防”制度和指导意见,严格落实“六员联防”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各方联动、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建立起了992人的“六员联防”队伍,极大了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4、加强基层协管人员队伍建设。为及时掌握食药安全信息,发现食药安全隐患,我市在全市的行政村及社区指定了476名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具体负责本村(社区)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送、协助执法、宣传引导等工作,并进行动态管理,有新建的社区及时补充,充实
7、基层食药安全监管力量。(二)监管能力进一步提高1、不断加强硬件建设。我市不断补充完善食药安全监管的快速检验检测、执法取证、应急处置等执法装备,目前我市拥有执法专用车辆11辆、食品快速检测车2辆、计算机76台、打印机54台、抽样工具包80套、照相机32台、现场执法音像记录仪48套、食品安全快速检验箱21套、农残快速检测仪3台等,我市执法基本装备的配备,能够满足日常执法工作需要。2014年,我市又新增添了100万元的农残检测设备,最快可在2个小时内出结果,有效提升了食药安全监管能力。2、推进药品监管信息化。我市围绕一个目标(用一年时间构建起“数字药监”的基本框架,实现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全
8、方位、精细化管理)、健全三个网络(内网、专网和外网)、搭建三个平台(电子执法平台、药品安全电子实时监控平台、温湿度自动监控平台)的整体思路,投入100多万元,在全市1112家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实施了“药品监管信息网”工程,药品监管能力实现了历史意义的突破,逐步步入“数字药监”时代。3、不断加强人员培训。我市各监管部门分别制定了执法人员、协管员、社会监督员等年度培训计划,并严格组织开展了各种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执法人员和协管员的素质和能力。2014年,我市各部门共开展培训34次,培训执法人员、协管信息人员1273人次,有效提高了执法人员、协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日常监管进
9、一步规范1、深入开展隐患排查。为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市政府食安办印发了三河市食品药品安全定期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制度(试行)(三食安办201422号),并分别于3月3日、6月3日、9月5日、11月6日组织召开了4次食品安全风险研判例会,全面总结前段时间隐患排查工作,部署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切实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2、严格落实抽验任务。我市各部门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制定2014年度食品药品监督抽验计划,并按时完成了抽检任务。在食品方面,市农业局计划抽检蔬菜876批次,实际抽检1000批次,合格率100%;畜牧局对饲料、兽药、生鲜乳、尿液等计划抽检5715批次,实际抽检38991批次,合
10、格率100%;质监局抽检小麦粉、糕点、杂粮、酒类、肉制品、食用油等食品132批次,合格率100%;工商局计划抽检流通环节食品700批次,实际抽检703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6批次,问题食品发现率0.85%;市卫生局共抽检餐饮单位食品原料88份,经过三河市疾控中心检验,2份熟肉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合格,问题食品发现率1.76%,抽检餐饮具3017份,合格2302份,合格率为76%。药品方面,全年共完成药品监督抽验97批次,中药饮片评价抽验24批次,基本药物抽验16批次,抽验完成率均为100%。组织收集上报ADR、MDR报告583例,其中:首次不良反应(事件)201例,严重27例。3、持续开展专项整
11、治。我市以肉及肉制品、“大桶水”、“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等为重点品种,以农村食品市场、学校(幼儿园)内部食堂、“小饭桌”为重点场所,以“双节”、高考、暑期、中秋为重点时期,大力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在药品方面,积极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药品电视购物、医疗器械“五整治”、医疗机构用药整治等多次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了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2014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0648人次,立案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107起,罚款26.1588万元。查处各类药械违法案件35起,罚没款共计72157.15元。10月31日,市政府食安办牵头组织有关
12、部门在三河垃圾填埋场举行集中销毁仪式,对查获的不合格食品进行了统一销毁。通过专项治理行动,有效规范了生产经营秩序,维护了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四)企业责任进一步落实1、食药企业实行量化分级管理。我市全部餐饮单位按照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检查标准统一、评定方法统一、等级标示统一、公示要求统一”的四统一原则,全面完成了餐饮业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共评定餐饮单位1568家,其中A级单位9家,B级单位1022家,C级单位537家,其余单位为新发证单位,并进行动态评定和管理。市农业、畜牧、质监、工商、商务等均根据各自职能按经营类别、
13、风险评估等级、信用等级等情况,对食药生产经营户进行分级或分类监管。2、全面建立食药企业信用档案。为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诚信体系建设,督促和警示生产经营者全面履行质量安全责任,我市食品药品各监管部门均建立了持证企业诚信档案,并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三河市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三政办2012106号),要求对被列为“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由市政府食安办向财税、投资、国土资源、金融、检验检疫、旅游等有关部门通报相关情况,限制其新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以及用地、证券融资、贷款等,借助市场的力量,借助消费者的权利,来达到惩戒和规范企业与商家的目的,大大提高失信和违法成
14、本,使企业自觉做到诚信,对违法行为不能为、不敢为。3、积极推动食药企业认证管理。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在巩固已有食品药品企业自律制度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认证管理等多种方式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水平。目前,我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全部通过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认证标准或ISO9000体系认证标准,汇福粮油、福成五丰等2家企业配备了食品安全师。药品零售企业全面开展“对标达标”工程,依据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情况,按照一等10%,二等80%,三等10%的比例将全市药品零售企业分级,采取对前10%予以激励,后10%加大整改督查力度,提高中间80%的方法,全力提升辖区内药品零售企业的药品管理水平。我市
15、全部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部通过了GMP和GSP认证。4、加强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培训。我市狠抓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和日常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聘请专家、学者针对企业法人、质量负责人、检验人员及其他食品药品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我市质监局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企业法人、质监负责人、检验员等集中开展学习和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就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控等方面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统一考试,对成绩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目前,全市各部门共开展各类食品药品从业人员培训26次,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为保障全市人民的饮食用药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16、。(五)应急能力进一步提升1、加强舆情监测。市政府办公室制定并下发了三河市食品安全舆情处置实施办法(试行)(三政办2012100号),明确市政府食安办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各镇(园区、街道)和各有关部门食品安全舆情处置工作。2014年,全市共监测涉及全国、省、市食品舆情2条,药品舆情7条,针对舆情情况各有关部门均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了安全隐患。2014年,我市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舆情事件。2、开展应急演练。为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应急工作管理,市政府出台了三河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三政201437号),成立了三河市食品药品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三政办201462号),完善了三河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
17、作手册(2014版),印发至各镇(园区、街道)和各相关部门。同时,2014年8月8日,我市组织召开了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培训会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执法人员应急工作素质和实战能力。(六)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我市积极推动食品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坚持服务、监管、发展三位一体,扶持“福成食品工业园”发展壮大。我市“福成公司”旗下拥有肉制品厂、乳制品厂、酿酒厂等3家食品加工企业,由于公司管理分散,资源利用率极低,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为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提高品牌影响力,我市规划出土地100亩,作为“福成食品园”项目用地,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发展。目前,总投资2.6亿元、占地10
18、0亩的“福成食品园”项目成功启动,已如期完工,正式投产。总投资1.5亿元、占地20000平方米的福成肉制品厂企业的生产环境、设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吸引了像“肯德基”这样的跨国企业合作经营。对于中小企业,我市充分发挥三河中科科技服务中心的资源优势,鼓励支持中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委托第三方进行认证管理和产品出厂检验,食品医药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较与2013年相比,有大幅提升。(七)共治格局进一步加强1、持续开展宣传活动。我市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宣传、食品安全宣传周、药品安全宣传月、12.4普法宣传日等集中宣传活动为契机,不断扩大宣传声势,持之以恒地开展以
19、“食药安全携手共筑”为主题的食药安全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等“六进”宣传活动。在福鼎社区,我们采取文艺演出、有奖问答及食品选购、保健品选购讲座等宣传形式,吸引了300余人参与其中,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在高各庄村,我们联系北京301医院有关专家开展慢性病防治方面的讲座,深受广大群众好评。2014年,我市共开展宣传活动57次,举办科普展览3次,悬挂宣传条幅200余条,组织专家解答和消费指导640余人次,发放食品安全宣传手册20000余册,其他各类宣传资料50000余份,有效的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食药安全知识知晓率。2、利用多种宣传载体。我市在全部集贸市场和部分行政村设立了食品安全
20、宣传橱窗,定期更换内容,公布举报电话(12331、3213512),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在各村(社区)张贴食品安全宣传海报1000张,在食品经营场所安装创建展板800块,在餐饮单位摆放宣传桌牌2000块,在城市主干道两侧粉刷宣传标语70条,悬挂条幅300条,制作灯箱广告20块;在三河纸媒卫生防疫、三河广播电台FM103.3、市内100余辆公交车的车载电视上开辟专栏,普及食药安全知识,宣传创建工作;在文化中心广场、富达购物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的LED户外大屏播放自制的食品安全宣传片;在中国青年报、中国食品安全报、河北经济日报和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总局、新华网等发表信息37篇;利用微信、
21、短信平台发送食药安全信息1000余条,提高了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我市还通过三河市食品安全信息网()受理群众投诉举报,为广大群众答疑解惑,也为今后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3、精心开展示范工程。我市在创建之初就启动了“规范化药房”和“放心早餐示范店”等示范创建活动,通过培育典型,推广经验,充分发挥以点带面辐射作用,深入推进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先后为三河市江明阿泰包子铺等8家餐饮单位授牌“放心早餐示范店”、燕达国际医院等5家单位授牌“规范化药房”,通过宣传正面典型、凝聚正能量,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4、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教育课程,编印
22、了三河市学生食品安全手册20000册下发到每个学生手中,作为校园食品安全教育辅助教材,认真开展食品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作为食品安全宣传“主战场”的作用,力争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5、落实有奖举报制度。为鼓励社会公众积极举报各类危害食药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药等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根除食药安全隐患,我市制定了三河市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对举报范围、受理、核查和兑现奖金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奖励资金由市财政部门列支,实行专款专户。各部门通过上街宣传、发放资料、悬挂条幅等方式,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向政府部门举报制售假劣食品违法行为,提高广大群众食品
23、安全维权意识。今年以来,我市共接受上级交办及群众举报207起,按照我市有奖举报办法所列奖励条件,举报奖励资金已全部全额发放。四、创建亮点工作(一)创新监管模式,全面治理食品安全新业态。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市认真查找梳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消除监管漏洞与盲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小饭桌”问题,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规范“小饭桌”市场,对其实行备案管理。每学期开学前,对全市范围内的“小饭桌”进行摸底登记、建档备案,与主要责任人签订责任状,对厨师等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学期中还组织教育、工商、卫生、公安等有关部门,对“小饭桌”进行拉网式联合检查,排查食品安全隐患,确保学生饮食安全。(二)破解监管
24、难题,合理布局放心食品快餐车。为解决食品小摊贩卫生条件差、安全隐患多等问题,方便市民购买安全的快餐食品,我市引导金燕公司,投资1500余万元,推出了“放心餐车”工程,建成了中央厨房和配送中心,采取“统一形象、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分散销售”的管理模式,按标准化制作流程,实行工业化生产,确保让市民吃上干净卫生、安全可口的快餐食品。五、下步打算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总体目标,扎实推进“食药安全 诚信河北”行动计划,巩固深化“食品药品安全县成果”,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不断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切实维护广大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一)继续探索创新监管机制,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充分发掘和发挥新机制的潜能和优势,不断丰富完善工作新思路、新举措,优化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二)大力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发展。加大食品药品招商引资力度,提升企业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打造我市自己的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壮大食药产业发展。(三)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执法能力。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改善执法装备,加强全体监管人员、尤其是一线监管人员法律法规标准、监管专业技术、应急处置能力、舆论引导能力等执法能力培训,全面提升监管执法队伍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