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反思.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教学反思六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一课是在学生学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之后教学的,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教材首先安排两位数加一位数,接着安排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例如45+30,先算40+30=70,再算70+5=75。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是10以内的加法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如45+3,先算5+3=8,再算40+8=48。这部分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是后面学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要更好地发挥小
2、棒作用从孩子们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开始,小棒就成了孩子们认数、理解加、减法算理的忠实伴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知识量的增加,学生对小棒的兴趣已不如先前。加之学生认识了个位和十位后,热衷于在计数器上拨数。在这节课上,学生在列出算式25+2之后,又很快说出得数是27。于是,我出示小棒图来验证一下。我又强调小棒图的摆放,左边摆了25根,右边摆了2根,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在一起,就是先算5+2=7,然后把7根小棒和20根小棒合在一起,就是再算20+7=27。通过小棒图理解计算的算理。 二、在算理和算法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学生通过小棒理解了算理,但此时并不代表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学生
3、头脑里有一个从算理走向算法的转变过程。这一点是学生正确口算的关键一步。在这节课上,当学生弄清算理之后,应该及时追问一下:“你准备怎样计算像25+20这样的算式的得数?”让学生提炼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即在算理直观和算法抽象之间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三、走实“两位数加一位数”才能走好“两位数加整十数”由于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很重要,课堂容量比较大。在教学完例1的第一小题之后,就急于进入例1的第二小题的学习,没有及时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学生没能及时地把习得的算法形成初步技能,因此在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时,就觉得有些眼花瞭乱了。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四、练习设计多样化练习设计注重了基础性、层次性、趣味性,紧紧围绕重点进行练习,同时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表现欲,使人人参与、人人学会,真正达到打牢知识基础,优化算法,发展思维能力之目的。 五、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1)教师没有把班级的气氛调动起来。 (2)教学过程中语言还不够锤炼和准确。 (3)练习部分习题的层次性不够。 特别是对学生有启发性的训练和拓展思维的训练应该增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