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计算机、plc控制系统维修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计算机、plc控制系统维修作业指导书.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业计算机、PLC控制系统维护、维修作业指导书重要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计算机和PLC设备和部件是ESD静电敏感设备,任何一个人没有导线和周围环境的电位相接,就有可能充上静电 0.1 维护、维修场所的选择:维护、维修分现场和异地,异地场所必须人流少、供电满足要求;02 维护、维修平台:选择的平台要平整、清洁无油圬、无杂物、绝缘性好;03 维护、维修前必须释放人身上的静电、带好防静电手镯;0. 4 维修人员中途离开必须做好交代,不允许他人接触任何部件,并采取防护措施;05 不允许用带含水、雾的气管来吹任何板卡、模块、部件;第一章 目的 1.1为规范公司工业计算机、PLC控制系统维护、维修工作过程,提
2、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减少错误及故障的发生,保护设备及人身安全,特制订本规定。1.2 定义1.2.1 PLC(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国内习惯称作可编程序控制器。1.2.2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1.2.3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 1.2.4 PC ( 用于混料和挤出控制监视、配方管理的计算机)第二章 维修、维护目标 通过检修项目、检修方案、检修人员、检修工具、备件材料及安全工作的落实,建立一支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熟悉设备情况,掌握设备工作原理的检修队伍,建立高质量的维修目标。第三章 维修、维
3、护周期对钢平台PLC的检修:按公司统一停电检修安排,统一制定检修时间;对混料计算机、挤出计算机、混料控制PLC、挤出PLC的维护维修工作。结合生产情况每台PLC每季度维护一次。第四章 维修工具准备 4.1 为使维修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维修人员事前应研究、熟悉图纸资料,带全维修需使用的图纸和有关的资料,了解现场设备的布置情况,熟悉有关的电气系统接线等。4.2 与程序有关的工具:编程器、接口卡、接口通讯电缆;有关软件:系统光盘、应用系统光盘、备份程序光盘;4.3 普通工具:万用表、十字起、一字起、记号笔、标签纸、手电筒、软毛刷、吹灰工具、手镜;4.4 其它工具:防静电手镯、防静电手套等;4.5 调试
4、人员使用的工具必须绝缘良好,且工作人员穿戴相应的绝缘用品。第五章 维修知识准备 5.1 具备人身安全知识、具备设备安全知识;5.2 必须了解生产设备的工作过程,了解现场设备的布置情况,熟悉现场设备性能,有关的电气系统接线等,有关元器件的基本性能。5.3 具备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知识,了解PLC、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具备计算机网络知识、具备现场总线及有关接口技术知识; 第六章 混料控制系统维护、维修过程61 PLC系统的上电检查应包括电源部分(230 AC 和24 DC)、CPU卡、通讯卡、存贮器卡、IO卡。 62 上电检查应在设备安装、系统电源电缆接线、接地系统、供电系统按设计要求施工完毕并检查合格
5、、盘内配线符合接线图要求、各路电源正负极之间无短路现象、正负极对地电阻符合接地标准要求后进行。上电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6.3CPU卡件上电后,卡件上对应状态指示灯应正常;6.4存贮卡件上电后,电源指示灯、状态指示灯应正常;6.5其他卡件上电后,电源指示灯、状态指示灯均应正常;6.6将编程器或安装PLC监控软件(一般编程软件也具有在线监控功能)的计算机与CPU连接,自诊断显示状态正常。使用编程器或通过监控软件测试功能检查PLC系统的状态,调出梯形图或程序清单,并进行检查、核对。6.7I/O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6.7.1PLC系统的I/O检查在系统上电完毕后进行,I/O检查分为模拟量输入、数字量输
6、人、模拟量输出、数字量输出回路检查;6.7.2 对模拟量输入回路,应按I/O地址分配表,在相应端子排上用精密信号发生器加入相应的模拟量信号,同时用编程器或通过监控软件检查PLC系统所采集到的数值,根据软件内部设定的量程来检查模拟量输入回路的精度是否符合工艺操作的要求,对带有显示装置(CRT或LCD)的系统,应按CRT或LCD上的显示值来检查PLC系统的精度;6.7.3对模拟量输出回路,可根据软件内部设定的PID参数或其他运算控制方式,满足输出模块的条件,检查模拟量输出回路相应端子上的信号;6.7.4对于数字量输入回路,可根据I/O地址表,在相应端子上短接,以检查数字量输入DI卡上相应地址发光二
7、极管的变化,同时可用编程器或通过监控软件检查相应地址的0、1状态变化;6.7.5对于数字量输出回路,可根据I/O地址表,使用一般PLC系统具有的强制(FORCE)输出功能,通过对应输出地址的强制开或关,观察相应地址发光二极管的变化,并从相应端子检查0、1状态的变化。6.8检查备用电池保护功能及电压值,分、合CPU卡电源开关,确认内存中程序是否丢失。6.9对编程器和系统功能检查时,应用带专用通讯电缆的编程器,系统应能实现操作手册上说明的所有功能。6.10PLC系统逻辑功能确认应使用编程器或通过编程软件的测试(TEST)功能,设定输入条件,根据梯形图或程序文件观察输出地址变化是否正确,以确认系统的
8、逻辑功能。对没有测试功能的PLC系统,可通过短接相应地址的端子,模拟输入逻辑条件,输出地址应与梯形图或程序文件中所描述的一致。6.11在PLC系统检查中,对模拟量输入、输出回路,模拟信号应在现场仪表输入,并观察有关的工艺报警指示和现场执行机构的动作是否符合梯形图或应用软件中的描述和实际工艺要求。对报警回路,应在现场仪表输入模拟信号引起现场仪表动作,观察报警显示。对紧急停车回路,应按梯形图、因果关系表或应用软件中的描述,在现场点输入模拟停车信号,观察停车机构是否正确动作。对所有联锁回路,应按模拟联锁的工艺条件,检查联锁动作的正确性。 画面上的报警信息和报警打印机的打印结果,同时确认报警笛音响效果
9、;6.12对于有开停顺序图的PLC系统,应按照开停顺序图要求模拟工艺开停条件,并结合工艺操作手册,检查PLC系统的顺控逻辑。613 操作电脑检查6.13.1对于系统,确认、显示硬盘文件夹所有文件齐全;6.13.2对于节点,应在系统状态显示画面上,确认各网络上的节点显示正确;6.13.3应在主显示或分显示画面上,确认各显示画面正确;6.13.4对于趋势图显示、报警显示正确;6.13.5对于打印机,应自动和手动打印正确的报表;6.14系统通电测试一般原则 6.14.1系统调试总体上按照如下顺序:6.14.2电气设备或装置的单体调整和试验;6.14.3配合机械设备的分部试运行;6.14.4 系统整体
10、启动和调试、调节。6.14.5 对于单台设备也要采用如下原则:6.14.5.1先检测后加电;6.14.5.2先外围后核心;6.14.5.3先局部后总体;6.14.5.4先调试控制回路,再调试主回路;6.14.5.5先空载后带载。6.14.6在通电测试及调试过程中,所有参与人员和部门,都要统一行动协调配合,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6.15 清灰6.15.1 清灰前的注意事项6.15.1.1 如果发生计算机或PLC程序丢失必需具备可靠的恢复手段,如完整的程序备份、编程器、编程电缆;6.15.2 清灰操作6.15.2.1 如果没有可靠的备份程序,必须进行程序备份;6.15.2.2 按规定要求停止生
11、产,按停送电制度进行停电;6.15.2.3 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按循序进行停机操作;6.15.2.4 选好板卡临时存放空间及放静电保护袋;6.15.2.5双手可靠的在接地线上放电10秒钟以上,然后戴好防静电手镯并可靠接地;6.15.2.6 确认PC、PLC的电源已断开;6.15.2.7 在卸模块之前要做好标签,必要时可以进行拍照,确保能正确的复原;6.15.2.8 按顺序卸下模块,注意记录下模块的设定微开关;6.15.2.9 用软毛刷进行刷,用不带任何水雾的压缩空气或皮老虎进行吹灰,注意气源不要把板卡上的标签吹丢;第七章 电子秤的维护和校验71 周期校验:按混料电子秤校秤的有关规定,每年校秤一次
12、;72 不定期校验:721 新安装的电子秤;722 更换了与电子秤有关的部件后;723 检修时移动了与电子秤有关的部件;724 电子秤内部设定值被改变又没有原较秤记录时;73 校验准备731 要用国家计量局认定单位生产的法码作为标准重量来进校验、停止混料操作、放空秤体中的物料和清除浮灰、检查与电子秤有关的机械、电子部件、接线供电是否正常;74 日常点检741机械检查:静态时振打器不要碰秤体、防止连接料管产生横向力、连接布袋不可拉得过紧、吊颈螺杆应处于活动状态、垫片处于活动状态便于复位和称重、减振弹簧片应处于水平状态、过载保护在受到不同方向的力均在保护状态;742电气检查:接地线未安装或松动、供
13、电正负极正确、输出信号正负极正确、接线无松动、注意观察信号线是否破损;743 稳定性检查:30分钟蠕变检查、重复性检查;75 清灰7.5.1 现场清灰:每周对传感器进行清灰,先用软毛刷进行清灰,再用气进行表面吹去浮灰;7.5.2 板卡和电子秤仪表的清灰方法参照6.15.27.6 注意事项:维修、维护时注意保护传感器及信号线、清灰时不可击打传感器、不可使秤过载超150%的安全值、工具等物品不得放置在秤体上、电子秤不可频繁进行“清零”操作、焊接时要注意焊机的接地并保护好传感器、接线盒、接线等。7.7 标准法码的管理7.7.1 标准砝码制定专人管理防止丢失;7.7.2 标准法码应放在法码箱中7.7.
14、3 法码的入出要进行台帐登记。第八章 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备份8.1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备份;8.1.2 含操作系统的备份可进行全盘备份工具进行,注意备份后要进行可恢复性试验;8.2PLC控制软件备份;8.2.1 可采用从运行正常PLC上载或从编程器原程序备份的方式进行,备份后注意和可靠运行的PLC上的程序进行比较,确保备份程序和正在运行的PLC上的程序一致;此项工作在每次程序调整并正常运行后进行;8.3 配方及数据库备份8.3.1 每6个月对全公司的配方数据及数据库进行备份并刻盘存档;8.4 PLC和PC的恢复8.4.1检查确定相关的通讯设备的DIP开关、跳线的设置能否满足通讯协议要求;8.4.
15、2检查串行通讯电缆的连接是否正确,螺丝是否紧固。标准的国际通用串行接口有RS232C、RS422、RS485三种,检查、确认相互之间的匹配设置;8.4.3 注意检查板卡是否可靠牢固连接;8.4.4 核对板卡安装的位置是否正确;第九章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9.1计算机病毒有以下危害和特点:一是攻击隐蔽性强。病毒可以无声无息地感染计算机系统而不被察觉,待发现时,往往已造成严重后果。二是繁殖能力强。电脑一旦染毒,可以很快“发病”。目前的三维病毒还会产生很多变种。三是传染途径广。可通过软盘、有线和无线网络、硬件设备等多渠道自动侵入计算机中,并不断蔓延。四是潜伏期长。病毒可以长期潜伏在计算机系统而不发作,待
16、满足一定条件后,就激发破坏。五是破坏力大。计算机病毒一旦发作,轻则干扰系统的正常运行,重则破坏磁盘数据、删除文件,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瘫痪。六是针对性强。计算机病毒的效能可以准确地加以设计,满足不同环境和时机的要求。遭受计算机病毒感染和攻击直接给生产带来损失,要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的防病毒工作,深入开展计算机病毒防范。9.2 认真学习公安部2000年4月26日发布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9.3 建立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有效的计算机病毒防护体系应包括多个防护层。一是访问控制层;二是病毒检测层;三是病毒遏制层;四是病毒清除层;五是系统恢复层;六是应急计划层。上述六层计算机防护体系,须有有效
17、的硬件和软件技术的支持,如安全设计及规范操作。9.4 物理隔离:公司局域网、办公网与生产控制网络、计算机从物理上隔断,不存在连接;特殊情况下需远程协助必须由保全处安排,公司分管领导批准才能实施。9.5 任何移动盘、光盘、软盘和U盘均未经允许,不得在生产控制电脑上使用; 9.6 密码管理:各级使用人员必须使用自己的密码,密码不得告诉他人,人员调动要及时和保全处联系并增加、修改或删除密码;9.7 不许在工控电脑上安装无关的程序;第十章 建立工业控制软件修改审批制度10.1 根据工艺、设备管理需求提出工业控制程序修改报告并填写工业控制程序更改审批表,指定专人负责实施;10.2 实施完成后由填写工业控
18、制程序更改验收表,并做好新的程序备份和图纸、资料等;第十一章 修旧利废11.1 为加强备件消耗的管理、减低备件的消耗,强化管控、杜绝浪费、鼓励技术改造和修旧利废工作;11.2 对更换下的备件要进行测试,确认已经损坏的要做好标签,写明损坏部位和原因、原使用机台号、损坏时间、记录人姓名等并安排计划维修;11.3 维修部件的测试11.3.1 测试目标:维修的部件维修后所达到的功能和参数完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11.3.2 测试过程:对维修的部位进行视觉检查,记录维修的部位,必要时可拍照,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对进行空载和带负荷下的调整试验;11.3.2 更换之前确认部件的适应性,防止不适应导致其它部件损坏;11.3.3 核对所有设跳线、设置后安装;11.3.4 检查软件和硬件的配套性;11.3.5 测试过程和结论进行记录;11.3.6 试运行时间为连续运行72小时以上;第十二章 编程器、软件的保管12.1 编程器是重要的工具资源,应制定专人保管,不得外借;12.2 各种软件应妥善保管,放置在安全干燥、无灰尘的柜子中(防强磁的铁皮柜子中最好);12.3 及时的收集保管好各种软件,特别是工程验收交付的软件,12.4 软件更改(增加、减少或修改)后也要及时更新并妥善保管;12.5 及时更新软件资料清单,清单和软件要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