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和智能终端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391155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医疗和智能终端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移动医疗和智能终端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移动医疗和智能终端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移动医疗和智能终端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移动医疗和智能终端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医疗和智能终端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医疗和智能终端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移动医疗和智能终端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应用移动医疗(mHealth)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无线或有线无线相结合来实现医疗服务和信息查询等功能的医疗行为,具体到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领域,甚则可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智能终端健康类App应用为主。如今3G、4G网络发达,智能终端层出不穷,在“TDLTE”高清、移动、无线的技术优势,可以实现移动高清视频、远程监控、快速的远程指导;社区医生带上移动医疗诊断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诊疗、发药、即时报销,随时可以远程会诊、转诊,有效开展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服务,责任医生可以即时建档、移动随访、查询、记录、健康指导、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提醒、产后防视、责任医生与辖区居民互动

2、和绩效考核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开展家庭病床(临终关怀病床)工作,实现远程生命体征监视,智能家居提供远程高清视频通话、环境监测可以了解温湿度和空气质量;社区医疗信息平台,可以提供医疗信息查询,交互式质量和体检评估,用药、疾病、检验或图像信息查阅或健康指导,用短信、微信、彩信、WAP、呼叫中心等方式向百姓提供掌上医讯、预约挂号等服务。一、公共卫生管理联姻移动医疗和智能终端的历史背景1.1伴随着新一轮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推进,公共卫生事业有着长足发展,中央政府及各级地方政府逐步加大对社区卫生事业的投入,“高密度、广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形成规模。随着服务模式、服务功能、服务要求和服务理

3、念转变,公共卫生服务已从单一式向多元化的转变,从粗犷式到精细化的提升,从数量到服务质量的追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由“坐着等”到“走出去”、“上门服务与诊所服务相结合”的立体社区卫生防控模式。因而,医生随访和诊疗需经常上门,医疗服务信息采集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服、信息化建设硬件和网络已无法实现更多的功能,以致弄虚作假,众多的纸质台账需回单位进行二次录入,增加工作量,没法体会和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便利,在没有信息化和智能医疗终端支撑,健康巡诊、家庭随访难以实现。当今公共卫生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效率低、怨声起,个性化服务缺失,创新服务理念不强,百姓无法获取增值服务,形成责任医生下村也只能是“

4、量量血压”,居民对责任医生的信任度不高,最终影响政府形象和卫生事业的发展。1.2当下众多单位医疗信息化建设参差不齐、良莠不一,所为的信息化依然停留在原始阶段。信息化的根本特征和主要目的是信息共享,是把有限的信息资源效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融合”和“倍增”功能。如今瞬息万变,时代变迁、科技日新月异,社会事务与日俱增,简单的、粗犷的服务或管理已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特别是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是面对全人群的,从生老病死的过程管理,是多部门联合、全社会支持、多功能结合、全方位展示的多面体,其信息来源丰富、资源繁杂、特征鲜明、目标明确,但现实生活中执行确很困难。比如为了信息安全,各单位、各部位数据库

5、各自为家,固步自封;又如区域健康档案仍然没有完好地和诊间信息、妇幼信息、计生服务、预防接种(省金苗系统)、省慢性病监测(慢病管理、死因监测)等多网互联互通,更多的是多部门下文,形成“倒三角”现象,即多命令下达基层最后只能由少部份人或一二人来完成,不理解或不清楚基层的现状,或者事与愿违;更如区域健康档案依然是空档、假档、死档、利用率不高、应用性不强,实用效果不佳,当然这是由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性质所决定的,众所周知,居民电子健康来源于百姓、服务于百姓,数据量大、收集要及时、更新频繁、应用广泛,那么即时数据很重要,更新、应用和数据安全更重要。1.3山区村居分散,就医环境和医疗服务网点设置不合理,“就

6、医难、买药难”现象严重;山区人群构成多数为留守儿童和老人,这二类特殊人群就医更加不便利,提供上门服务是急百姓之所急,应百姓所需;再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少,医技力量薄弱,责任医生并不一定是全科医生,从而下村的服务质量很难保证,开展团队服务和远程会诊等有效解决这一短板现象。二、构建移动医疗和智能终端的实际意义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工作、科学管理、规范流程、信息处理,从而提高医疗机构和责任医生工作效率、控制与降低信息风险、提升业务处理能力和分析决策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全体居民健康管理、慢病随访、综合分析,做好社区诊断,人群健康管理,疾病分析和病因防控,实现家庭病床远程监管和远程控制,实现流

7、动卫生服务站功能(移动诊疗、上门健康体检等),实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交互式管理,实现电子档案“人人参与、人人享用”,实现移动卫生监督协管,可以进行图文并茂存储管理,可以有效开展绩效考核及有效时间管理,解决责任医生服务单一、内容不真实,绩效考核难,指标不客观等问题,避免责任医生“集中时间造假”和“赶工期”,促进社区居民有连续性、保时性、保质保量的健康服务。开展移动医疗和智能卫生在公共卫生管理中应用,是促进公共卫生管理人性化、科学化、便捷化、效率化、精细化,是利用科技的进步切实服务于民众,是公共卫生全新时代的开始,是解放和提高生产力的最有效途径。三、实现公共卫生管理移动医疗和智能终端管理解决方案3.

8、1社区中心信息化建设在公共卫生管理应用现状调查目前我中心信息化建设相当滞后,初步HIS平台只有9个模块,虽然实现了一卡通及即时社保报销功能,区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区域妇幼信息管理系统,预防保健(金苗系统)、省慢性病管理网及国家传染病监管网都是互不相访的独立体,是真实的信息孤岛。对于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区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只是依着于有线网络管理模式,内容看是完整,但真实性和实用性都不太近人意,与单位HIS没有实现诊间互通,医院HIS也没有实现慢性病即时上报功能,单位机房和硬件设备设施相当落后,信息安全性亟待提高,总之,现在信息化建设比较原始,在公共卫生管理中应用更少。今年因市“二级乙等水平卫生院”暨

9、省甲等乡镇卫生院创建需要,我中心将着重完善HIS,建立统一的PACS、LIS系统、条码管理、多功能信息查询平台、排队叫号等,预计完成电子病历、无线查房、移动护理、药品管理和分发、处方点评、条形码病人标识带的应用、无线语音、网络呼叫、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等系统建设,单位实现无线WIFI免费开放,更想借机实现公共卫生移动随访、家庭(临终关怀)病房、远程监管(针对重点心血管高危人群及慢性病重点人群)、流动卫生服务站(移动诊疗、健康体检)、交互式健康档案管理、预约挂号、诊疗查询等工作。3.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要求及原则中心信息化建设(移动医疗只是其中之一)要求目标明确,规划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

10、前瞻性、必要性。建设保持实际需求、长期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原则,建设中注重实用性和可行性,重视可靠性与稳定性,分析可及性和可控性,未来可扩充性或兼容性,易维护性和安全性,可操作性和可监管性,集合投资保护和价值体现,设计和应用的超前性与增值性等多方面因素。3.3公共卫生管理移动医疗应用近期项目建设及解决对策3.3.1流动社区卫生服务站 专用服务车,随车配齐便携式B超、心电图仪、手提电脑、打印机、刷卡器等相关设备,开展老年人和儿童等重点人群上门定时、定点、定人的健康体检、常见病诊疗、慢性病随访和健康管理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等医疗服务。需完成中

11、心Webservice服务器前置机和中心HIS映射工作,中心VPN网络安全设置,随车手提电脑HIS客户端接口程序开发(部分功能可以不另行开发),实行随车3G、4G或无线WIFI网络配置(全县广电网各村已通,可以包年服务实现有相对固定有线或无线WIFI)3.3.2健康小屋(健康E站)中心配置一站式自助体检系统,开展同二代身份证识别功能的登记、检查、打印为一体的健康小屋建设。已购入超声波身高、体重检测仪,全自动血压检查仪,提供腰围、血糖、血氧、人体体质检测和分析设备,配合完成健康自检和体质评估、健康指导服务。检查者数据库管理、维护和应用,与区域电子健康档案管理有机结合。3.3.3智能家庭病房之远程

12、监管“医患零距离”工程一是开展家庭病房(临终关怀、重点慢病、高危人群)管理,利用智能家居控制器,在有线网络(全区已实现数字电视覆盖,可以提供4M以上广电网络(各村已实现村村通数字电视网),全区约有12%开通电信E家服务,提供6M以上电信网络,约三分之一辖村开通4M以上中国移动有线网络,约有2%家庭开通服务,总体家庭网络覆盖15%左右,当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订制几个广电账号随家移动应用下进行智能语音、视频通话、监管、指导,开展居家环境监控等工作。二是开展家庭病房远程生命监测工作,利用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智能碗表、血氧和心电监护仪等智能终端,过过GPRS卡或是有线网络(WIFI)对居家患者心电图

13、、血压、心率、血氧、血糖实时中央监管,及时预警或发现潜在危险,有效地对心血管高危人群、临终关怀病人开展居家医疗服务。同时对中心数据分析和应用管理。3.3.4居民健康随访“随E行”利用IPAD、智能手机、win平板电脑或是笔计本电脑,开通3G4G网络或局域无线WIFI,通过居民电子档案外网、电子档案APP进行随时随地移动无线随访,并且可以利用(随E行智能包)蓝牙电子血压机等智能终端对居民体检和日常随访,进行图像、语音病案管理,即时查询访问对象基本信息、核对信息、修改和录入信息,结合中心Webservice服务器查询既往就诊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健康评估活动;可以开展妇幼儿童保健工作,可以

14、产后访视等;可以开展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等医疗服务。从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即时性,减少数据二次录入,减轻责任医生的工作量,有效地把责任医生的有效时间还给辖区居民,从而更直观地、更有效地开展责任医生的日常监管和绩效考核。3.3.5交互式电子档案信息平台和综合性HIS应用建议对区域信息中心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升级,完成无线或离线APP开发(现有联众区域健康档案苹果系统版本已有成功案例,完成二代身份证识别和调用功能,对居民电子档案照片和图像管理(有图有真现),建立开放式居民电子档案,提供手机APP、平板APP或电脑访问、查询功能,让社区居民自己参与维护、管理和应用,实现“人人参与、人人维护、人

15、人享用”。充分利用VPN和B/S架构下的Webservice服务功能,把中心综合HIS进一步提升,实现就诊预约、信息查询、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医患互动、化验单查询及打印、X线或超单及胃镜等辅助检查结果查询和打印功能。如此实现无纸化,避免或减少差错发生,并可衍生出短信息提醒、IVR自动语音、远程视频等大量“增强以社区医生与社区居民互动、增强百姓满意度、解决百姓切实需求为核心理念”的特色服务。3.3.6智能卫生监督协管利用无线3G/4G网络对辖区卫生监督对象、监管事务即时发现、监管,实现图文、语音即时传送服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也可形成现场指导,图文传送,远程监管、指导,加快突发事件应及响应。3

16、.4构建移动医疗和智能终端近期效果可行性及资金预算完成及构建移动医疗和智能终端近期功能需求在前期已经做好充分社会调查,各项功能模块切实是百姓急需,医护人员称赞,区域环境支持,现有技术可行的,其实现技术指标、软硬件设备设施都是市场相当成熟的,资金预算也是中心或县财政可及的,特别是分步实施和就用效果可观。具体资金初步预算如下(附件1):3.5构建移动医疗和智能终端运行评估及人员培训目前我中心的责任医生和中心医护人员大专以上学历占85%,人从掌握计算机应用,对新生事物和再教育接受能力较强,操作用应用移动医疗设备和智能终端不成问题。中心有专职计算机管理人员一名,有着软件开发基础,兼职人员两名,上述人员

17、基本掌握常用医疗软件和计算机硬件、网络维护工作。3.6移动医疗和智能终端在公共卫生管理应用中的希望和短板移动医疗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应用未来扩张无限,随着科技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改变,未来智能终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欢迎。但当前因多种因素,移动医疗还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有3G/4G网络的不太给力、不稳定、互联网带宽限制的影响、以及山区信号不强或有影响,与基层医疗投入少,基础薄弱,设备兼容性差有关,同时还与管理者、应用者、服务对象有观念有关。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移动医疗带来的便利,但是程序的开发者也当考虑我们身处的环境。我们希望构建一个医者轻松,患者受益的和谐环境。四、公共卫生管理实施移动

18、医疗和智能终端的实际效益医疗卫生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是时代进步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所要,更是优化卫生资源和减轻业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卫生单位服务和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一旦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智能化了、移动式办公了,那将是全体医务人员和全体责任医生的春天,那样真正实现天涯若比邻,可以在家办公,在家看病,在社区会诊转诊,不出门就是大医院;就让医疗服务“随手可得”、诊疗服务无处不在,远程会诊无处不及,并可开展远程会议、监管指导;一旦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实现信息共享、信息传递迅速、信息流程简化,共享信息资源和学术资源丰富、领导远程监督和管理到位,那么公共卫生服务事业会有质的飞跃和跨时代的进步。从而有效解决基层公共卫生空洞化、边缘化的有效措施,是精细化管理和真实性的客观依据,是解决基层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有限,基层群众就医难的有效途径,是充分解放基层医疗工作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一剂良方妙药。当然更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带来的社区效应和经济效益无法估算,百姓受益匪浅。永嘉县碧莲镇中心卫生院王仁杰2014年5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