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复习资料.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版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复习资料 2012版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复习资料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企业的日常管理方式和商务模式。本课程在介绍当前主流信息技术(计算机、通信、网络、数据库等)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作为企业的一名管理人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懂得如何利用信息系统为自己服务,懂得如何利用和保护日益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何得到所需要的信息系统。二、指定教材本课程指定教材为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
2、试指导委员会组编,周山芙、赵苹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2012年版。新版教材与2004年版相比,主要变动有:(1)将原教材的9章改为10章,并对章节的划分和内容的多少重新做了调整。(2)将原教材的第2章“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平台”改为第3章,删除了过时的内容,增加了云计算、物联网、数据仓库等新技术,各小节的内容页更加充实。(3)考虑到数据库技术的重要性,专门增加了第4章“数据库系统”,比价全面地介绍了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和SQL语言。(4)增加了第10章“实际应用举例”,介绍了两个常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及ERP软件的操作。本章作为教学参考,使考生通过具体系统的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5)数
3、据库管理系统由原来的只介绍Visual FoxPro系统,改为介绍SQL Server2000和Visual FoxPro系统,只要学过其中任何一个系统就可以。(6)在数据库技术的内容上,也不再深入到程序设计层面,只需要掌握窗口方式和SQL方式的数据库操作(创建、维护、查询等)。三、章节体系本课程围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这个核心问题,把内容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第2章):管理需求和管理信息系统。第二部分(第3章、第4章)信息技术。第三部分(第5章第8章)信息系统开发。第四部分(第9章、第10章):信息系统的运营、维护和管理。考情分析一、历年真题的分布情况由于教
4、材刚刚经过改版,今年10月份是第一次使用,且改版后的教材章节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无法根据历年的真题来准确分析各章的题目量和题型比例。二、题型分析根据新教材的样题,本课程的考试题型分为:(1) 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30分(2) 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3) 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4) 综合应用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三、复习方法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是经济管理类本科考试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于涉及到技术,对文科的考生来说,难度相对大一些,因此建议大家在复习时要注意:1. 加强上机实践。本课程的考试包括笔试和上机考试两部分,上机考试的内容见教材中的“上机实践
5、教学大纲”。为了顺利通过上机考试,需要考生多上机实践。1 2.以教学大纲为准绳。自学考试的原则是:考试范围既不超出大纲又不超出教材范围。所以考生一定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要求,认真学习教材,要全面、系统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3. 有的放矢。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事半功倍”,要学会“舍”。要用有限的时间去抓重点,对重点内容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4. 注意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解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并逐渐提高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的能力。考生应当注意在全面系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了解和分析实际案例,以便更深刻地领会教材的内容,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6、的能力。5. 合理安排时间,抓住学习重点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安排,利用平时空余时间观看网络课件,形成基本的了解。接下来认真地做一些练习题,不清楚的地方再回过头去看看书,并注意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加深印象。 第一章 管理系统与信息技术应用本章知识结构: 企业是构成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企业的使命是通过向社会提供经济价值来赢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1. “摩尔定律”:单块微处理器芯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大约每年增加一倍,后来修正为每两年增加一倍。2. 三网融合:电信网、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的应用融合。3. 电子商务(E-Commerce):利用互联网等相关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包括买卖和支付。4. 移动
7、商务:利用智能手机、PDA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设备,借助移动通信平台开展的电子商务。5. 电子商务的类型商务活动的主体:企业(Business)、个人(Consumer)、政府(Government).(1) 企业对企业B2B:阿里巴巴、敦煌网、环球资源等(2) 企业对消费者B2C:京东商城、当当网、凡客诚品、红孩子等(3) 消费者对企业C2B:团购网(4) 消费者对消费者C2C:淘宝、拍拍、易趣等(5) 政府对公民G2C(6) 社交电子商务SNS-EC: 人人网、天涯网、猫扑等6. 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作用(1) 提高企业的生产率2 (2) 减少浪费,降低成本(3) 改善和提高决策质量(4) 改善
8、客户关系(5) 开发新的战略应用(6) 构建更为有效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虚拟企业7. 业务流程调整与组织变革(1) 需要调整原有的信息中心,集中管理通信安全问题(2) 操作环节自动化,使流程更短、更快(3) 汇聚分散在各处的零散资源,减少资源浪费(4) 调整作业顺序,并行作业(5) 对质量过程精确监控(6) 虚拟企业(7) 互联网给企业带来的机会8. 按稳定性分类 (1) 静态信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长期保存,在一段时间内不必更新,可以被重复查询使用。如:出生日期、工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产品的结构等。(2) 动态信息反映业务活动或进程的实时状态,时效性强。如:员工的年龄、员工的工作量、库
9、存的数量、产品的产量等。9. 按决策层次分金字塔型管理结构:(1) 业务信息:基层管理人员使用;数据量大;当前信息;不需长期保存。(2) 战术信息:中层管理人员使用,定期的报表(3) 战略信息:高层管理人员使用 10. 按所依据的载体:文献信息、口传信息、电子信息、生物信息等信息加工的程度:原始信息、二次信息与组织边界的关系:内部信息、外部信息11. 信息技术管理的理论框架-COBITCOBIT,全称为: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 related Technology, 中文暂译为:信息及相关技术的控制目标。企业都必须重视对信息技术的管理:
10、3 (1) 企业对信息和信息传递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2) 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和风险威胁越来越广泛(3) 信息和信息系统投资成本问题越来越突出(4) 技术引发的组织变革和商业模式变革越来越剧烈(5) 技术创建就业机会和降低成本的潜力越来越明显 第二节 计算机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1. 信息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其次,信息是可以通讯的,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得所需信息。2. 数据: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3. 数据和信息的区别于联系 (1) 数据是物理的,而信息是释义的(2) 数据反映了事物的表象,万网是零散的;而信息反映了事物的本质(3) 信息比较稳
11、定,不随载体的性质而随意改变(4) 数据是信息的重要来源(5) 从数据到信息要经过一个转换过程 注意:对某个部门来说是信息,对另外的部门就是数据。因此,是递归定义的。4. 管理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用的、可影响和控制生产、服务或经营活动的信息。5. 管理信息的基本性质(1) 正确性:信息内容正确无误,准确反映客观事实(2) 完整性:没有遗漏重要的事实(3) 及时性:符合时效性要求,不过时(4) 可靠性:信息来源可靠,信息采集等过程没有被曲解,信息内容值得信赖(5) 相关性:信息与用户或决策者所关注的问题有联系(6) 层次性:可被不同的管理人员使用(7) 简单性:信息的内容可被识
12、别,有助于决策者正确理解和判断(8) 经济性:生成信息的成本不能高于其价值(9) 安全性:能有效防止非授权用户接触和使用信息(10) 可处理性:信息可以经过加工提炼,使其价值提升(11) 可访问性:合法用户可以按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访问相关的信息内容(12) 可检验性:用户可以检验信息正确与否6. 管理信息的特点(1) 信息来源的广泛性(2) 信息资源的共享性(3) 信息价值的不确定性(4) 信息的发生、加工、使用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性。(5) 信息生命周期的主观性计算机对管理信息的处理4 7. (1) 信息的收集自动采集。(2) 信息的存储大容量、高质量的存储。(3) 信息的传输及时、可靠、速
13、度、数量信息存储与传输之间的关系:分散存储:传输量少;集中存储:传输量大。(4) 信息的加工(5) 信息的提供多种方式和途径生动表现信息 (1) 及时性(2) 准确性(3) 适应性(4) 经济性 第三节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发展1. 电子数据处理(EDP)(1) 单项应用:如工资计算、库存处理、物资采购处理。(2) 目的:提高处理的效率(3) 方式:批处理,定期报表(4) 技术:文件管理2. 数据的系统处理(MIS)(1) 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共享(2) 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出现(3) 利用决策模型解决结构化问题。3. 决策支持系统(DS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14、1) 面向中、高层管理人员(2) 解决半结构化、非结构化问题(3) 利用数据和模型进行决策分析与研究(4) 强调人机交互(5) 支持但不代替高层管理者决策组成:(1) 人-机交互系统(对话子系统)(2)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3) 模型库:模型库管理系统4. 战略信息系统(SIS)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规划(ERP)5. 网络化应用(1) 组织的扁平化(2) “虚拟组织”(3) 业务流程重组5 (4) 组织的灵活性越来越大(5) 组织边界的重新界定电子数据交换(EDI),降低业务成本,组织之间可以共享业务数据。(6) 管理过程的变化集成业务的各组成部分的业务管理系统(ERP),通过信
15、息共享实现高度合作。6移动商务 通过无线终端设备进行的商务活动。典型的就是3G手机。国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8. 计算机应用及对用户的要求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作用必须通过员工的使用才能体现出来。信息的价值是间接的,人们通过利用信息来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体现信息的价值。(1) 安全使用信息系统(2) 有效使用信息资源(3) 不断改善系统的应用水平6 第二章 应用信息系统
16、本章介绍企业中的各种信息系统: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概念1. 系统的概念由彼此相关联、与环境相关联的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有机整体。2. 系统的特征 (1)系统的整体性(2)系统的相关性(3)系统的目的性(4)系统的环境适应性(5)系统无处不在3. 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是以信息处理服务为主要活动的、人机交互型计算机应用系统,也被称为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4. 信息系统的功能(1)采集(2)存储(3)加工(4)输出(5)控制5. 信息系统的分类我们先来看企业管理中的“金字塔”,见下图。 7 6. 不同层次的信息系统(1)业务处理系统负责日常业务信息的采集、
17、业务处理和管理检测。(2)管理信息系统日常计划、管理监控。(3)决策支持系统7. 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企业中存在很多业务部门,大家熟悉的市场部、销售部、客户服务部、生产部、财务部等等。不同职能的信息系统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需要与其它职能信息系统相互配合,通过信息共享来实现业务的合作。 第二节 信息系统与组织的关系1. 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过程。2. 网络化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应用会从组织的 由独立分布的机构、公司或个人组成的、临时或永久的集合体。组织成员之间
18、借助信息及通信技术提供互补的能力,共享资源以完成该“企业”的经营过程。4. 虚拟企业的特点(1) 没有物理实体(2) 通过网络汇聚而成(3) 以整合资源及能力、共享技术、分摊费用、满足市场机会为目的5. 虚拟团队由处在不同地点的人员组成的团队,通过电话、网络、可视图文等沟通手段构成虚拟的工作环境,按流程合作,完成共同的工作目标。8 第三节 业务处理系统1. 业务处理系统的概念业务处理系统(TPS:Transaction Process System),也称事务处理系统。事务处理是组织最基本的活动,把信息按照事务组织和处理,实现组织日常事务活动的系统称为事务处理系统。服务对象:企业的操作和执行层
19、面。管理信息系统1.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9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以企业战略竟优、提高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2. 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1)向企业管理部门提供规范化报表,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业务状态(2)MIS扩大了信息交流和共享的范围,可帮助企业从整体管理的角度实现运营监测、控制和规划,促进业务质量、成本和服务的改善。(3)将适宜的信息、在适宜的时间、用适应的形式,提供给适宜的决策者。 3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MIS最核心的功能是:高质量地生成职
20、能部门所需的信息报表。(1) 周期性报表(2) 推式报告(3) 需求报告(4) 例外报表4. 职能部门系统一个组织的MIS可以根据管理功能的不同划分为纵向的子系统,。主要的子系统有:(1) 库存管理子系统(2)生产管理子系统(3)人事管理子系统(4)财务管理子系统(5)销售管理子系统(6)决策支持子系统5.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1)MRP(2)MRPII(3)ERP(4)外部集成第五节 决策支持系统1.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DSS是指能够利用数据和模型来帮助决策者解决非结构化问题的高度灵活的、人机交互式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其目的是支持解决
21、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进一步提高决策的效果。利用DSS可以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如“What-if Analysis”、回归分析等。2. 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1) 面向高层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结构化程度不高,说明不够充分的问题。(2) 把模型或分析技术与传统的数据存取技术及检索技术结合起来,所以DSS一般具有较高的分析数据的能力。(3) 易于使用,特别适合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以交互方式使用。(4) 强调对环境及用户决策方法改变的灵活性及适应性。(5) 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决策者制定决策。3.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ses processing:OLAP)以实时的方式提供查询需求,并重执行在
22、线任务,系统快速响应并返回查询结果,有力地支持了管理者的分析过程。10 4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成 (1)人机对话系统 (2) 数据库子系统 (3) 模型库子系统 (4)知识库子系统5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趋势(1)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2)主管信息系统(EIS: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 (3)专家系统(ES)(4)群决策支持系统(GDSS)。 6TPS、MIS和DSS之间的区别 TPS、MIS和DSS之间的区别 第六节 流程整合型系统把各种系统的数据整合到一起形成跨越企业的信息流-流程信息系统。 1. ERP的概念企业资源计划(Ent
23、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ERP)是指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达到加强企业成本控制、提高资金利用效果、重视企业现代管理、提高企业整体实力的目的。ERP从供应链的概念出发改变企业的经营战略思想,着眼于供给链上物料的增值过程,保持信息、物料和资金的快速流动,处理好各个环节的供需矛盾,以企业有限的资源去迎接无限的市场机遇。要求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最短的生产周期产生出最大的市场价值和利润。2. ERP的作用厂房、生产线、加工设备、检测设备、运输工具等都是企业的硬件资源,人力、管理、信誉、融资能力、组织结构、员工的劳动热
24、情等就是企业的软件资源。企业运行发展中,这些资源相互作用,形成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完成客户订单、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基础,反映企业在竟争发展中的地位。ERP系统的管理对象便是上述各种资源及生产要素,通过ERP的使用,使企业的生产过程能及时、高质 11 地完成客户的订单,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并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状况做出调整资源的决策。3. ERP的功能(1) 协调企业的关键业务过程,使业务信息在销售、生产、财务、人力资源等多个部门间无缝流动(2) 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及时传递(3) 有效控制企业中各个业务环节的衔接过程,消减低效流程(4) 增强管理的有序化和透明化4. E
25、RP的结构 将企业中的关键业务:销售、采购、生产、财务、工程等资源通过信息共享整合到一起。5.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是一种组织间信息系统,可跨越组织边界传递信息。6. 供应链管理的作用通过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和信息共享,达到效益最大化。消除“牛鞭效应”。7.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1) 可以决定生产、存储和运送的具体产品和精准时间(2) 快速传递订单,跟踪订单状态(3) 监视库存水平,核对库存状态,减少可以存和运输成本(4) 对产品的形成过程、物流流向、运输过程进行跟踪(5) 根据顾客需求安排生产(6) 减少工作中的人为失误,提供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8. 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26、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作为一个应用软件的客户关系管理,凝聚了市场营销的管理思想。市场营销、销售管理、客户关怀、服务和支持构成了CRM软件的基石。它的目标是缩减销售周期和销售成本、增加收入、寻找扩展业务所需的新的市场和渠道以及提高客户的价值、满意度、赢利性和忠实度。9. 客户关系管理的特点(1) 整合业务:市场、销售、服务。(2) 运用新的技术:基于Web和数据库/数据仓库。12 (3) 以多种渠道:电话、电子邮件、网络、移动终端等(4) 以协调一致的态度和风格与顾客交流10. 客户关系管理的类型CRM系统可分为操作型、分析型和协作型三类。11. 客户关系管理
27、的作用CRM系统应具备客户服务、销售、市场营销、共享的客户资料库和分析等方面的功能,其中客户服务、销售、市场营销是CRM的三大功能支柱。(1)提高效率(2)拓展市场(3)挽留客户 13 第三章 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平台本章知识结构: 1. 信息处理基础平台信息处理的主体是各行各业的人,客体是以各种数据为载体而存在的信息,而为进行信息处理提供技术支持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称之为信息处理基础平台。2. 计算机系统平台 3. 通信网络平台计算机网络就是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通信协议和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4. 数据库
28、平台数据库:按一定的方式将相关数据组织在一起并存储在外存储器上所形成的能为多个用户所共享的、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统一组织,减少了数据的冗余,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同一数据的重复存储我们称为“冗余”。(1) 操作系统(2) 数据库(3) 数据库管理系统(4) 应用程序 5. 信息处理的软资源 (1)方法(2)技术(3)标准14 (4)规范(5)制度(6)法规6信息处理基础平台的发展(1)计算机平台的发展两个代表:INTEL(CPU芯片)和微软(操作系统)1) 高性能化2) 网络化3) 大众化4) 智能化“平板电脑”(2)通信网络平台的发展“三网合一”:数字网络、电信网(
29、电话网)、广播电视网。C/S与B/S模式:C/S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B/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注意:B/S是一种特殊的C/S模式(3)数据库系统的发展1)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2) 基于Web的数据库系统3) 数据仓库技术4) 数据挖掘技术7集中式平台和分布式平台(1)集中式平台信息存储、控制、管理和处理都集中在一台或几台计算机上,一般都是大型机,放在一个中心数据处理部门。典型应用是航空机票订票系统和饭店预定系统。(2) 分布式平台计算机(一般都是小型机或微机)分布在整个企业中。这样分布的目的是从操作方便、经济性或地理因素来更有效地进行数据处理。 第二节 计算机系统平台1. 计算机一种
30、能自动、高速、精确地进行信息处理的现代化的数字电子设备,能够实现高速数据运算和大量数据的存储。2. 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冯诺依曼结构:五大部件:(1)输入设备(2)存储器(3)运算器(4)控制器(5)输出设备 15 3. 计算机系统 4. 多媒体计算机的定义信息表示的媒体: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影象等。5. 多媒体计算机的特征(1)集成性(2)交互性(3)实时性(4)多样性6. 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1)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2)数字图像及技术(3)数字音频技术(4)数字视频技术(5)多媒体通信技术(6)多媒体数据库技术(7)虚拟现实技术7.发展方向(1) 高性能化(2) 微型化(3)
31、 大众化(4) 智能化与人性化(5) 功能综合化第三节 通信系统平台1. 数据通信的概念依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终端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和通信业务。 2.数据通信方式之一(1)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2)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3)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3. 数据通信方式之二(1) 并行通信(2) 串行通信4. 数据通信系统的功能(1) 传输系统的利用(2) 接口及信号产生(3) 同步(4) 差错检测与纠正(5) 寻址与路由(6) 网络管理(7) 安全保证5. 数据传输中的信号(1)模拟信号(2)数字信号6. 编码方式编码:由数据转化成信号的过程。(1
32、)模拟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2)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3)数字信号的数字信号编码(4)数字信号的模拟信号编码7. 调制与解调(1) 调制:当通信信道不允许直接传输计算机所产生的数字信号,那么就需要在发送端将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2) 解调:在接收端将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信号,这一过程称为解调。(3) 调制解调器:技术指标为它所适用的信道的数据传输率。8. 数字信号的模拟信号编码方案(1)幅移键控(ASK)(2)频移键控(FSK)(3)相移键控 (PSK)9.传输媒体(1)有线介质(2)无线介质10. 带宽(1)模拟信道:信号可以使用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间的差值,单位是Hz。(2)数字信道:数
33、字系统中数据的传输速率,单位是b/s(比特/秒)。11. 多路复用技术让多个通信的双方共享数据链路的带宽容量,这样的技术称之为“复用”。17 12.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1)异步数据传输:以字符为单位。 (2)同步数据传输:以数据块为单位进行发送。 13. 数据交换技术(1) 电路交换(2) 报文交换(包交换)(3) 报文分组交换。最主要的交换方式 第四节 计算机网络平台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就是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通信协议和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2.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1)信息传递(2
34、)资源共享n 共享软件n 共享硬件n 共享信息资源(3)增加可靠性(4)提高系统处理能力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发布的最著名的标准是ISOIEC 7498,通常又称为X.200建议。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联的7层框架,即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18 图3-2 OSI七层协议4. 网络协议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需要共同遵守的一定规则。 数据或控制在网络上传输的规则与方法。 (1) 语法:定义协议中所使用的数据块的格式 (2) 语义:规定各数据块格式的作用 (3) 定时:规定数据块的交换顺序和定时
35、器的使用。 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 局域网 LAN(Local Area Network) (2)广域网 WAN(Wide Area Network)(3)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4)互联网 6. TCP/IP协议体系 19 图3- TCP/IP协议体系7. IP协议(1)IP地址l 32位的数字l 点分四元组:126.204.89.56l 有效值:0255l 未来的IP地址:128位(2)IP路由l 数据收发路径的选择l IP路由器(Router)8. TCP与UDP(1) TCP:面向连接;可靠性高;资源的开销较大;电子邮件、网页浏览、
36、文件传输等。(2) UDP:面向非连接;无法保证信息传递的可靠性;视频会议、在线播放等(3) 端口: 9. 物联网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目前未有统一的体系架构,常用的还有DCM
37、三层架构模型,即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物联网的应用20 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10.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它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商业化的产物。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将大量由互联网连接的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服务。(1) 超大规模(2) 虚拟化(3) 安全性和高可靠性(4) 通用性(5) 高可扩展性(6) 按需服务(7) 极其廉价云计算的服务模式:(1)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设施服务(2) PaaS(Platform a
38、s a Service ):平台服务(3)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服务 第五节 数据库平台1. 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1) 人工管理阶段(2) 文件系统阶段(3)数据库系统阶段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下引进数据库技术后构成的整个系统。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数据库用户(包括数据库管理员)和支持数据库运行的各种计算机软件、硬件构成。 21 图3-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1) (2) (3) (4) (5)数据库硬件支持系统 计算机软件 用
39、户数据库管理员3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三级模式结构: (1) 用户视图;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子模式 (2) 模式整体逻辑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3) 内模式数据库的物理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22 (4) 两级映射外模式/模式:实现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模式/数据集市从数据仓库中独立出来的一部分数据,也可称部门数据或主题数据。23 第四章 数据库系统知识结构: 第一节 数据库系统概述1. 模型对现实世界事物特征的模拟和抽象就是这个事物的模型。模型满足以下要求:(1) 真实反映现实世界(2) 容易被人理解(3) 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信息世界 机器世界 现实世界 2. 概念模型按用户观点对
40、现实世界建模。(1)实体: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2)属性:实体的特征(3)码:能够唯一确定某个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 (4)域:属性的取值范围。(5)实体型:用实体名及描述它的各属性名,刻画实体的共同特征。(6)实体集:某个实体型下的全部实体。(7)联系: l 一对一:1:1l 一对多:1:Nl 多对多:M:ME-R图: 3. 数据模型(1)逻辑数据模型用户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看到的现实世界,它描述了数据库数据的整体结构。逻辑模型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几种类型。(2)物理数据模型描述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储方法。4.
41、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1)关系(Relation)(2)元组(Tuple)(3)属性(Attribute)(4)关键字(Key)(5)外码(Foreign Key:FK)(6)域(Domain)(7)关系模式5. 关系模型的基本要求(1) 关系是一个行与列交叉的二维表,每个交叉点都必须是单值的;即关系中每一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或者说所有属性值都是原子的,即是一个确定的值,而不是值的集合。(2) 关系中各个属性必须有不同的名字,不同的属性可来自同一个域,即它们的分量可以取自同一个域。(3) 同一属性名下的各个属性值必须来自同一个域,是同一类型的数据。每一列(属性)的所有数据都是同一类型的;
42、(4) 列在表中的顺序无关紧要;(5) 表中任意两行(元组)不能相同;(6) 行在表中的顺序也无关紧要。6. 关系的完整性(1)实体完整性规则:实体完整性是指关系的主码不能取空值(null),即不能没有值。(2)参照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是指外码必须是另一个表主码的有效值或是空值。(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例如,“成绩必须是0到100之间的整数”。7. 关系的操作(1) 传统的集合运算包括:并、交、差,用来实现插入、删除、修改等数据操作。“并”:由属于R或属于S或同时属于R和S的元组构成的集合;记为:RS。“交”:由同时属于R和S的元组构成的集合;记为:RS。“差”:由属于R但不属于S的元组
43、构成的集合,记为:R-S。(2) 专门的关系运算包括:投影、选择、连接,用来实现数据查询。选择:按给定条件从关系中挑选满足条件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记为:F(R),F表示条件,R代表某个关系。投影:从关系中挑选出指定的属性组成的新关系,记为:A(R)。自然连接:两个关系,至少有一个相同的属性名,按给定条件,把满足条件的两关系的所有元组,按一 25 切可能拼接后形成新关系;记为:RS。8. 数据规范化范式理论:(1)1NF:1NF(Normal Form):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满足这个条件的关系模式就属于第一范式。(2)2NF:若R属于第一范式,且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码,则R属于2NF。不属于2NF的关系模式,就会出现1NF的缺点。(3)3NF:若R属于第三范式,则每一个非主属性既不部分依赖于码,也不传递依赖于码。(4)BCNF:若每一个决定因素都包含码,则R属于BCNF。(1) 4NF规范化的过程及要求是一个不断分解的过程。例题:下图是一个单位关于车间和物资信息的表: 存在问题:(1) 插入异常(2) 删除异常(3) 数据冗余(4) 更新异常 9数据库的安全性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