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市优质课评选学习体会.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068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市优质课评选学习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市优质课评选学习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市优质课评选学习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市优质课评选学习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市优质课评选学习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市优质课评选学习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市优质课评选学习体会.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习亮点 分析问题 浅析收获 浅谈我眼中“年市小数优质课”课例1 稍复杂的方程一、精彩与亮点:1、“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经历“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教学中教师们非常重视学生对情境图中的信息的收集处理并有意识的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进行培养;课堂中多数老师采取了“出示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列式”的思路设计教学,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2、“生活情境”是“数学问题”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执教者对数学情境进行了精心的筛选与改编,有的老师

2、以旅游话题引出东东买水果的问题再改编成教材中的例2,有的老师以“李阿姨心里在算着什么”为启发引出要探究的问题,有的老师以秋天收获的季节为话题引出水果市场的问题,总之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身边真实的情境为数学问题的建构提供了丰实的素材,成为数学问题的源泉,一方面容易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3、“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在于解决问题中顺应了学生“从因到果、顺藤摸瓜”的学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教师们把其作为教学的重点进行教学,收到较好的

3、效果。有的教师借助算术方法得出“梨的价钱+苹果的价钱=总价”,有的教师在不改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改编条件和问题,有的教师采取反复让学生说等量关系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借助等量关系沟通“2.82”、“2X”、“ 2.82+2X”和“(2.8+X)”、“2(2.8+X)”分别表示的意义,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4、“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们引导学生梳理和总结用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并在解答稍复杂的方程的算法上,教师通过让学生一步步经历过程体验解稍复杂的方程就是不断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易方程这样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有的教师还通过乘法分配律把带括号

4、的方程转化成两积之和的方程初步体会两种解法的优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你会发现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优化算法,可以说这些思想方法的渗透为学生以后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想法与建议:1、列方程解决问题中该“顺势而为”还是“算法多样”?在解决和探究“苹果和梨各买2千克,共付10.4元。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多少元?”的问题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了列表格或其它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出不同的方程,课堂中用时较多、算法多样化也体现较为充分,但根据题意我们最容易想到数量关系式是:“梨的价钱+苹果的价钱=总价”教师顺势而为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82+2X=10.4”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

5、学生进一步分析数量关系并得到“2(2.8+X)=10.4”,因此课堂中会有更充分的时间分析两积之和数量关系和解稍复杂的方程算法上,建议教学中多一点“你是怎么想的?”少一点“还有不同的列法吗?”2、解答“2.82+2X=10.4”和“2(2.8+X)=10.4”孰“轻”孰“重”?“2.82+2X=10.4”的解答方法在上一节的教学中已经涉及,有些课堂在此再继续作为重点讲解算法,是否有必要?我想这节课引入其目的有二,其一是利于分析数量关系,其二是在解法上把“2X”看做一个整体的这种思想迁移到把(2.8+X)看作一个整体来求解。3、检验过程该“下马观花”还是“蜻蜓点水”?在学生算出苹果的单价是2.4

6、元后,教师接着问下一步该干什么了,学生说检验作答,然后教师匆匆收场顺势写出答语,其实检验是个很重要的过程也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体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口头说说检验的方法和过程其实用不多长时间,却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我们何乐不为呢?三、收获与体会:在“稍复杂的方程”教学中,首先通过情境图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然后重点分析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通过重要信息即关键条件或借助线段图等多种途径明晰数量关系);再来探究稍复杂方程的解法(重点研究“把哪一部分看做整体”、“为什么要把这一部分看作整体”、“怎样看做整体”,逐步把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期间渗透“转化”和“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最后巩

7、固应用深化小结。课例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精彩与亮点:1、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执教者非常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如课伊始有的教师通过“猜图形”的游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另一方面复习了已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当出示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学生对其特征描述不准确进而引发认知冲突,引发新知的探究;又如:在课中教师设计“你能在平行四边形纸片上剪一刀,使剪出的两个图形都是梯形吗?你能在梯形纸片上剪一刀,使剪出的图形中有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吗?”在探索中充满着好奇与兴趣,再如:课末教师通过两本数学课本遮住图形的两部分露出一部分的练习让学生在轻松中巩固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教学充满了趣味性

8、。2、探索性。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概念和特征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探究中执教者贵在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提炼”或者“分类验证应用”的科学探究之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画、找、拼、剪”等活动中逐步探索两种图形的特征,课堂中教师或采取让学生先通过观察图形猜想其特征再进行验证的思路或者通过先画一画初步感知特征再进一步验证,或者通过先分类初步感受不同特征再进一步验证;练习中,多位教师巧用七巧板,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运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总之教师们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索,让“探索验证”成为获取知识的主要路径之一,从而形成和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本质属性。3、生活性。生活中对平行四边和梯形的应用极为广泛,应用

9、为何如此之广?应该是它们的特征或者特性决定的。课堂中教师充分抓住此点将生活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请”进课堂:有的老师把生活中的晾衣架,有的教师将气势宏伟的金字塔,有的教师将有棱有角、图形万千的图书阅览广角、漂亮的校园大门、便捷的升降投影机一幅幅画面映入学生眼帘,把孩子们带进熟悉而又奇妙的“图形世界”。这无疑成为本课题教学中一道亮丽的彩虹!二、想法与建议:1、将“学生的自我验证”与“课件展示验证”有机结合。在验证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一重要特征时,有的教师用课件展示其验证的过程代替学生的验证过程,在教学不同底边画高的过程中也通过课件演示,教师忽略展示学生的操作演示,另外在教学梯形特征时,教

10、师只是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的方式匆匆收场,缺乏学生的验证过程,如果将“学生的自我验证”与“课件展示验证”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将会为课堂收到较好的效果。2、教师的数学语言、图形的选择等方面是追求“等于”还是近乎“约等于”。在教学中执教者通过手中的图形指着一点与对边的一点说平行极为不规范,平行指的是两条边之间的关系,又如教师由于对概念内涵的不准确描述,造成学生在叙述时总是说成“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等,有的教师选取的生活中四边形的图片不够用心如油箱盖的棱角、汽车玻璃窗的棱角等本是弧形的,这种选材的不精准,给学生的认知也带来一定的负迁移。3、授之以“鱼”,却没有授之以“渔”。探讨已学各种四

11、边形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但这几节课中的“探讨”普遍演变成老师们课件的直接出示、学生的被动接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且这种反思的学习习惯及归纳概括的能力没有得以锻炼和提高。授之以“鱼”,却没有授之以“渔”。三、收获与体会: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中,首先通过不同路径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然后重点让学生验证其特征抽象其定义(通过学生自主验证与教师课件展示有机结合);再来探究各种四边形的关系(重点通过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来构建集合圈),最后巩固应用深化小结。课例3 分数的简单计算一、精彩与亮点: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们或借助小动物分西瓜的情境或借助分蛋糕

12、的情境展示,这些情境的创设不但生动有趣学生喜闻乐见,更重要的是以情境为线索让学生经历学习探究的过程。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观察并寻找其中的数学信息,进一步引导他们提出数学问题:第一类是简单分数的加法问题,第二类简单分数减法问题,第三类被减数是1的分数问题,由此引出分数的简单计算,进而分类探究理解算理形成算法整个教学思路清晰自然,学生伴随着“情境”,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轻松掌握了分数的简单计算。2、借助图形分析算理形成算法。为了突破算理理解上的难点,教学前,教师设计了一些铺垫练习,加强对几分之几里有几个几分之一的练习:如2/8里有( )个1/8,5/6里面有5个( )/( )等;教学中,教师又首先让学

13、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感受或验证2/8+3/8的结果是5/8,再通过图形抽象出意义并从分数组成的角度理解算理:2/8是2个1/8,3/8是3个1/8,2/8+3/8是2个1/8加3个1/8得(5)个1/8也就是5/8,最后又通过图形掌握算法。整个教学过程从图形中理解算理形成算法遵循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二、想法与建议:1、加减的是分数单位的“个数”,而不是分数的“单位”。在理解5/6-2/6的算理时教材中的设计是5个()/()减2个()/(),剩()个()/(),这里面既有对算理的解释又有算法形成,当学生思考和填写“剩()个”的时候学生能更好的感受到分数的加减是分数单位的个数

14、,而不是分数的单位;而有的执教者改成5个()/()减2个()/(),剩3个()/(),这样的设计淡化了学生算法的理解,更有的执教者反复让学生朗读该句深化算理。【注:教学中执教者借助的是3/8-2/8】2、学生头脑中已经把“1”看成了“8/8”。在探究还剩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时,学生很容易想到了8/8-5/8,在孩子的头脑中学生已经把把“1”看成了“8/8”,执教者硬是逼着孩子问“8/8”还可以看成几?学生说4/4,2/2等等,学生始终想不出教师心目中的“1”,其实1-5/8的算法已在学生头脑中形成。3、探究应“因需而设”“以学定教”。当教师提出问题3/8+2/8等于多少时,课堂上学生已是小手如林

15、,上课教师却说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等于多少,此时让学生说出答案又何妨,然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进行验证其对不对,在验证中不但让学生知道答案还明白算理,这样的探究更是因需而设。三、收获与体会:在“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重点让学生探究和验证证简单分数计算的算理算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验证,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来理解算理形成算法);再来探究1减几分之几的简单分数计算,最后巩固应用深化小结。课例4 7的乘法口诀一、精彩与亮点:1、经历编写口诀的过程与发现规律结合起来。教学中每位教师借助直观图,让学生通过动手摆小棒、画一画、算一算等多种形式分别求出“

16、2个7,,3个7,4个7等等”的和,然后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表示并尝试编制口诀并让学生交流你编的是哪句口诀,怎么编出来的,当得出7句口诀后又引导学生发现口诀中的秘密,通过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乘法口诀又服务于乘法计算,可以说乘法的意义是验证口诀的基本方法也是发现规律的基础。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探究意义结合起来。7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形式与前面大致相同,学生对呈现和编写过程有了程序化的了解并且大多数学生对7的乘法口诀已经耳熟能详,教学中有的教师能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课堂教学时将探究每句口诀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口诀的意义,学

17、生说前一个数字是“一二三四五六七”教师接着追问“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得出这里的“一二三四五六七”表示的是七的个数,“还有什么规律?”第二个数字都是“七”师又追问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表示7的乘法口诀,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进一步发现后面的数字相邻相差7,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发现相差的是7的个数,整个探究过程将每一句口诀的意义表达清晰,学生不仅记住口诀更明白每句口诀的意义。3、将教学的有效性与有趣性结合起来。教学中执教者多从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入手,他们利用七巧板、七星瓢虫、北斗七星、七个小矮人、七色花等生活情景引入课堂,(有的教师的课件封面设计成七色彩虹画面可谓别有用心),既生动有趣又便于学

18、生操作或数出用7连加的结果,口诀的记忆多数教师采用“对口令”“开火车”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上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嘟嘟嘟,小火车开起来,火车头在哪里?火车头在在这里,这列火车开起来”将有趣的形式与口诀的记忆融合起来,再如练习中教师将题目设置成过关魔咒的形式、摘果子的形式,不仅使得练习有效更有趣,有的教师还将苹果娃娃对我们说了什么的形式将诗文与数学有机结合,还有的教师将生活饮水教育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将教学的有效性与有趣性有机结合起来。二、想法与建议:“哪句口诀好记,哪句口诀不好记?”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几位教师都提到“哪句口诀好记,哪句口诀难记”,学生其实已经记忆的很熟练,教师还偏偏要让学生说出

19、“三七二十一”不好记,老师交给你个记忆的方法是否有作秀之嫌,还有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意义来记住难记的口诀,譬如四七二十八难记我们只要记住三七二十一,再用21加上7,或者记住五七三十五,再用35减去7进行记忆,试想五七三十五我们都记住了,四七二十八还难吗?在口诀的记忆中我们理解了意义“多读多背”难道不是好方法?三、收获与体会:在“7乘法口诀”教学中,首先通过已有知识经验或者直观图,发现几个7和;然后通过乘法的意义编写和验证乘法口诀(通过学生动手实践操作验证);再来探究乘法口诀的规律和结构美(通过发现、比较归纳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性和结构美加强记忆),最后巩固应用深化小结。课例5 稍复杂的方程

20、练习一、精彩与亮点:1、在训练中形成学习方法。稍复杂的方程是简单方程组合而成,李老师在课堂中首先通过简单的方程组合成复杂的方程让学生感受“难由易生”,然后又通过解稍复杂的方程即把方程的哪一部分看成一个整体让学生体验“化难为易”,至此得出:天下难事,必做于易;然后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通过线段图学生清晰表达出等量关系,继而教师出示两类“条件和问题”,学生初步感知“已知”、“未知”与等量关系中的“条件”与“问题”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在两类问题解答对比中感受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优越性,教师继而增加数量关系的难度,再次通过两类问题的对比与解决让学生再次运用上面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感受和体验

21、,至此学生对“难由易生化难为易”的思想及“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在头脑中清晰形成,但教师并未止步,继续变换等量关系增加“难度系数”,最后进行了提高性的训练,再让学生运用此法自主分析,独立解决。整个课堂,在练习中学生不但知道怎样解稍复杂的方程,更重要的知道为什么可以这样解,不仅知道怎样分析等量关系,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这样分析,可以说在训练中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方法,达到了练习的终极目标。2、在巩固中渗透数学思想。在解决2X+4X=48和5.4X-X=8.8的训练中教师不但让生解决出答案更重要的是分析里面的蕴涵的数学方法,让学生体会解决过程中“化繁为简”的思想,还有两个教师在提高性的练习

22、中在3X=X+100和4X=360+X的解决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另外几位执教者还非常重视学生“回头看”的教育思想,及时引导学生梳理总结。3、在练习中培养应用意识。在教学中执教者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师以旅游为话题与学生亲切沟通,并以此为线索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遇到的一系列数学问题:租车问题买票问题螃蟹问题,将一个个问题串成知识串,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训练并培养了学生应用意识。二、想法与建议:1、形象与抽象解决稍复杂的方程的新授课中没有一位教师借助线段图,而在练习课中多数教师均采用此法,把方程、线段图、等量关系三者有机结合,在

23、线段图形象与解法抽象的联系对比中,借助线段图学生不仅明白等量关系,还可利用形象的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把某一部分看成整体的“拐杖”,明显的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感觉在新授课中使用比练习课中效果会更好。2、牵着走与自己走有的课堂虽然精彩但所有内容都是教师精心预设好的,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流程亦步亦趋,有的教师在练习课中仍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等量关系,有的课堂练习的层面也很广,但不能多层次反馈,造成反馈上走过场、单一化,试想学生的思维是否在练习课中真正得到提高?能力是否真正得到提升?我们能否放手让学生自己走?三、收获与体会:在“稍复杂的方程的练习”教学中,首先通过复习旧知建构方法;然后运用方法分层训练

24、(通过分层训练渗透思想,形成方法,提高技能),最后拓展训练深化小结。课例6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练习一、精彩与亮点:1、情境有趣味。在引入环节宋老师通过让学生猜图形的游戏,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让学生寓情于乐既复习了旧知又为训练做好铺垫,收到较好的效果;贺老师则是在图形的世界中让学生再次辨认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加强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把握,教师选用的情境有趣又有效。2、画高有方法。宋老师一句“你会画高吗?”引起学生对画高方法的回忆;林老师以同样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图,在学生展示交流中给学生以提示:作图要准确;贺老师则是通过一组有代表性的选择题先练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高”

25、然后引导学生回忆画高,并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边为底画出了无数条高。3、训练有层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练习中教师们设计了不同的层次,总的分析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基本练习抓特征,有的教师通过在众多图形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其特征,在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练习中让学生掌握画高的方法,有的教师通过“巧填妙作”“明察秋毫”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勾起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及高的知识回忆,总之这一层面的练习教师们主要抓住了课堂训练的重要知识点;二是综合练习形技能,有的教师通过让学生利用两块、三块、一副七巧板动手拼一拼,有的教师则采取在平行四边形中画线段分图形的方法让学生在画一画分一分中巩固知识锻炼能力,

26、总之这一层面的练习教师们贵在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知识形成技能;三是系统检测查补缺,通过两轮的练习,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然后三位教师又通过检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或课上完成或课下进行,意在通过检测查漏补缺。4、拓展有实效。本节内容重点研究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边的特征,林老师在课结束时进行了适当拓展:让学生课下去探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角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将四边形的内角和研究进行了拓展,宋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研究了手中的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任意画一个四边形量一量,看是不是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呢?可以说两位教师的拓展,既有方法的引导,又为后续学习

27、多边形内角和做以铺垫。二、想法与建议:1、练习题的选择要精心在分层训练中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题目:木工叔叔要把一个木板截两次,截成三个三角形,请同学们帮忙画一画。该题的选取教师不够用心,一是学生在此题的训练中除了能体现用不同的截法外似乎与本课的知识并无太大联系,再说现实生活中木工叔叔截木板并不是随意行为,而是根据需要而截取,学生随手两刀不同截法真的能帮木工叔叔解决问题吗?2、图形的对称要不要研究这节练习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画高和四边形关系”等知识,课堂上有的执教者将探究其对称性作为重头戏,用时较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致使重要知识没能得到训练和提升,有种顾

28、此失彼之感。三、收获与体会:在“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练习”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唤醒旧知;然后通过基本练习掌握知识,再通过综合练习提高练习形成技能最后自主检测查漏补缺,适当拓展沟通联系。课例7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的复习一、精彩与亮点:1、在分类中建构网络。刘慧老师通过喜洋洋购买体育用品的情景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然后让学生根据算式的特点进行分类,在分类中复习了旧知识,建构起知识网络图;王家宏老师以喜洋洋给我们带来了一组算式,引导学生分类,然后在分类中,寻找共同点,最终建构成知识网。经过整理和复习,几位教师将本单元的知识以“知识树”的形式清晰的呈现给孩子,给学生以深刻的印痕。2、在对比中复习知

29、识。整理和复习时,刘慧通过让学生比较“24+35”和“35+18”的相同点不同点,让学生总结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要点,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也是通过两道算式的计算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算法,平邑的王家宏老师在笔算加法和减法时,也是通过不同算式计算的对比中以“在笔算加法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在笔算减法时我们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在对比计算中复习了知识要点,加强算法的整理和复习。3、在建构中学习方法。在回顾整理建构网络中,临沭的刘梅老师将课本搬进教室,师生一起浏览课本知识点,然后教师贴出本单元的三大部分知识名称,接着教师引领学生整理“两位数加两位数”通过“浏览课本,整理知识点举例说明,引导计

30、算展示交流,总结计算要点回忆整理过程,掌握复习方法”的思路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建构成知识网,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此法整理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说教师在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建构网络中,不但复习了知识,更难能可贵是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给予了一种复习方法的引导。4、在愉悦中强化训练。在复习引入环节,几位教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有的教师创设了购买体育用品的情境;有的出示本班学生照片,然后根据男、女生人数提出问题的情境,熟悉的人物可爱的照片,激发了学生复习的兴趣;有的教师以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动画人物的问题为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激发了学生复习旧知的兴趣,有的以小灰灰的百宝箱问题引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引入复习。在练

31、习中,刘梅和王家宏两位老师以奖励小星星的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刘慧则以找电话号码的形式让学生在训练中拉近师生距离;另外在课的结束刘慧老师还以一首儿歌的形式复习了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要领;总之,课始、课中、课末,教师均能根据孩子的特点,让孩子在愉悦中强化训练,复习旧知。二、想法与建议:1、厚此薄彼在归纳整理建构网络中教师以百宝箱的形式将每类知识分散到各个小组,每个小组的问题不一样对另一小组的知识也不了解,一方面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在构建网络时单一,不能系统掌握知识间的联系;另外课堂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的方法并形成了一定的计算技能,复习课中对于一节课的重点当然要不惜时间,计算方法都会了,还

32、有必要把算法一遍遍的让学生说吗?2、及时鼓励在引导学生做练习时,教师采取做游戏奖星星的形式,当教师提出“如果你能快速准确地说出小星星的后面躲着数字几,这个小星星就属于你了,想得到它吗?”词语一出学生小手高高举起,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是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并未及时鼓励,第二个问题学生举手的少了,后来的越来越少,教学中教师可能担心把奖品发给学生后,孩子会把奖品当玩具,其实教师发完奖品并简单提出要求,孩子会及时进入下面问题的思考和学习中的。三、收获与体会:在“100以内的加法二的复习”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复习;然后回顾整理,建构网络,(在回顾整理中渗透复习方法的指导,在对比中回

33、顾100以内加减法笔算的算法)再通过重点复习,拓展提升最后总结概括深化方法。课例8 角的度量的复习一、精彩与亮点:1、在简单中蕴育丰盈。尤老师在课的开始出示一“点”,在“点”上做文章,通过过点画线,然后再观察图形,让学生在图形中找到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学生通过简简单单的图形勾起学生对把本单元知识的回顾,譬如:“锐角、钝角、平角、直角、射线、直线”等内容,简简单单的图形中蕴育着丰盈的内容,使学生在轻轻松松中梳理出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2、在梳理中形成体系。当学生回忆起本单元的知识点后,陈蒙老师顺势而为,提出“像老师这样摆放你们觉得乱不乱?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让他们不乱吗?”接着教师提出“分类整理”是一种

34、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小组分类然后交流矫正共同优化整理策略将知识点连成线,尤老师则采取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整理的方法,将本单元的知识建构成网络,形成知识树。3、在形象中抓其本质。在回顾“线”的知识中,苍山全文文老师以猜谜语的形式注重从形象中抓实质,如通过“有始有终、有始无终、无始无终”,加深“线段、射线、直线”本质的把握和理解,收到较好的效果。4、抓住重点强化训练。“量角画角”是本单元复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难点,教学中陈蒙老师出示一角后让学生先估测角的大小,使学生在头脑中对角的大小先有了一定的范围,然后再量角、再画角,突破了难点;尤老师在量角和画角时,提醒学生要注意什么?然后以儿歌的形式

35、加深了学生的认识。二、想法与建议:在练习中几位教师都涉及了一组图形中“已知角”求“未知角”的题目,在解答中多位教师均采用了“对顶角相等”,这个结论感觉学生用起来生涩,如果教师用书本遮住图形中的一部分让学生用平角减去已知角,学生用起来会不会更好?三、收获与体会:在“角的度量的复习”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在梳理中形成体系,(在知识点的梳理中,逐步构建起网络图)再通过自主检测查漏补缺最后总结概括拓展延伸。课例9 简易方程的复习一、精彩与亮点:1、有情有趣,再现知识。王玫老师通过创设了数学城堡情境,从全册知识到本单元的简易方程进行过度,通过三个问题:我们先学了什么,又学了什

36、么,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这些都需要我们整理,从而高效的引入复习;孔老师给学生创设了有关青蛙儿歌的情境,使学生愉快的进入复习;张老师充分利用课前谈话利用俄国乌申斯基的名言“装着一些片段的、没有联系的知识的头脑,就想一个乱七八糟的仓库,主人从那里是什么也找不出来的”向学生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周老师则是给学生创设了蜂鸟的纯数学问题情境,通过解决此题再现本单元知识,直入主题,有趣又有效。2、有收有放,建构网络。在建构网络中,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整理知识的基础和能力,课堂上教师们都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收有放的教学,在不断调整中建构网络。临沭的周老师先放手让学生谈整理知识的好方法,然后出示教师

37、的温馨提示,教师再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初步整理,最后通过共同整理和矫正形成知识网;沂南张福华老师则通过老师推荐“目录复习法”的简单介绍,再放手让学生进行整理,使学生很清晰的抓住本单元的知识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郯城王玫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课前进行本单元知识的整理,然后课上交流,再通过展示交流“智慧树、脑图、大括号”等作品让学生感受整理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交流得出整理知识“要全面不遗漏,找联系建网络,简洁清晰又美观”等,然后教师再次放手让学生二次整理,教师正是在这种有收有放的不断调整中,建构起本单元知识网。3、有法有效,总结提升。在完善网络图的环节,周老师通过让学生理清什么是方程即意义,再掌握解

38、方程的方法,才能灵活应用,对知识网络图提炼出基本方法:意义方法应用,这样的设计不但让网络图更加完善,更让学生感受到整理复习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按照此思路来整理知识,为孩子们的后续学习做了很好的基础。二、想法与建议:几节复习课都重在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有的课堂只是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罗列,牵强建构网络,而学生思维训练却没有得到落实和提升,致使复习效效果不高,课堂效率过低。三、收获与体会:在“简易方程的复习”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简易方程单元的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构建,总结整理复习的基本方法,再通过二次整理,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形成系统,最后通过自主检测,查漏补缺,真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中,提升思维水平,形成整理复习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