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多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0706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多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多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多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多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多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多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多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多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怎样才能多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下面就谈谈我的想法和做法。一、 精心设计问题 放手让学生想 给学生创新的机遇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就是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

2、果。如:教学正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这个知识时,可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利用教师分配的学具(小棒和一些橡皮泥小球)搭一个正方体。于是学生就纷纷动手搭了起来。一段时间过去了,问题也就出现了,有些小组搭出了“漂亮”的正方体,可是有的小组搭出正方体就是不像样,还有的小组就连一个完整的正方体也搭不成,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可抓住这一机遇,向学生提出了问题。让全班同学共同分析不能搭成正方体的原因。于是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原来不能搭成正方体的小组的小棒只有11根;搭得不“漂亮”的小组虽然有12根小棒,但是这12根小棒的长短是不一样的。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

3、的“为什么这些小组搭的正方体不漂亮?”这个问题就问到了点子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很快就得出了“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这一结论。其实,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只要我们教师去认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了到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能力。二、 提供充分的时间 放手让学生说 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老

4、师口若悬河地讲解,而在于学生能够主动去理解、探索、记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完整的可以补充;不清楚的可以适时地提问;不同的想法各抒己见,并可以争论。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我也不轻易否定,而是追根溯源,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为什么这么做?你是怎样想的?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结也是常以“以上几位学生的不同答案,都有道理。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试想:如果轻易地加以否定,势必扼杀了学生智慧中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反之,不轻易地加以否定,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同时也培养了

5、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说,使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愉快气氛中进行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设想,如果这些时间老师还是窃为已有,如果将教学环节,改成教师展示,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话,学生只能睁大眼睛看,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从表面上看“节约”了时间,但是长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出来的学生,除了被动的接受,不能有些什么?那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哪只是一句空话。更不要说创造能力的培养了。三、 给学生以空间 放手让学生做 给学生创新的能力创新需要时间,创新更需要空间。学生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自参与尝试、体验、亲自去做。因为数学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

6、的学科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教师只有结合教学内容,经常给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做,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外部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自身内部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感悟出数学的真谛,才能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离开了空间、离开了学生的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有句话说得好:我听见了、就忘了;看见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教材所呈现的知识都是“死”的,它只能通过学生的“活动”,学生的种种“操作”,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头脑中的经

7、验系统。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要科学的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如出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后,我设计了以下练习:1、让学生应用所学动笔把门牌号是13、16、25、1、19、33等家里的独生子女送到亲戚家去聚会。(分别是质数和合数的亲戚家)2、抢答的游戏:师出一个数(28、125、17),让生判断是质数或是合数。示范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面做这个游戏。3、利用学生的座号牌组织比赛。(规则:全班分奇、偶数两支代表队,分别到黑板为自己的座号牌找家,找对的越多就是冠军。)比赛完后组织学生讨论:观察黑板所贴的座号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素质教育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使学生最大限度

8、地参与学习活动,也只有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乐于参与,数学课堂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和独特的魅力。这样一组练习操作性强,让学生动静结合、全员参与的、高兴的把枯燥的、没有和生活联系的数学概念学好、学扎实。再如: 教学 “认图”时,我就要求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与老师出示的实物图相同形状的学具,用手摸一摸,摆一摆,堆一堆,滚一滚,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都抢着发表各自所发现的秘密(各形状特征),从而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特征。趁他们印象深刻时,再让学生发挥想象才能,举实物讲形状,学生通过眼看、手做、脑想等活动而学的知识容易懂,记得牢,理解深刻,掌握牢固。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小学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为数学概念的建立打下形象、生动的表象基础。这样就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操作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做,让学生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学生得到了主动的发展。总之,敢于 “放”,就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作为教师只要给学生一点创新的时空;只要我们从每一堂课、每一个练习设计、甚至每一个提问扎扎实实地做起,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去获得数学知识;只要我们教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和创造者,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也就不只是一句口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