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随着教师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正在悄悄的发生改变,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真实有效。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师观念 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 真实有效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为主。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长期受教学为主导的传
2、统课堂教学的影响,我们发现教师讲解的多、学生的活动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动手机会少等,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曾经看见过一句美国格言:“听了,也许你会忘记;看了,也许你会记住;做了,你将会理解。”这句话说明了“做”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就是在这种背景提出来的,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终标准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有实效性。现就我个人观点谈如下几点:一、强调“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阐明了“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流;思考,是一种深刻的体验;思考,是推进有效学习的内部
3、动力。正因为有了思考才会有发明家、音乐家、数学家等的出现。我们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也会涌现出很多“家”。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的效果。教学三年级 “年月日”一课时,在区分大小月时,我就根据板书向学生提出,你看着我们刚才的观察结果,你想说什么?有的说31天的是大月,也有人说小月以及平年、闰年等知识都从学生口中讲出来,再通过思考什么是闰年呢?只要我们留心去发现,即使普普通通的一节课中也会闪烁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上思维是“魂”,抓住了思维训练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
4、会,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思考问题。 二、强调“主”“主”有很多种含义,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我说的“主”包括以下几方面:课堂是主阵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学活动的形式进行的,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最大限度的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学生潜能更深入的释放出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课堂教学环境下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可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中,主要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迫接受的“填鸭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个体,由于个体发展的
5、差异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导致了尖子生、落后生的出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的应该是所有学生个性全面的发展。例如在分桃子“认识除法”的第一课时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平均分。教师出示“八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可以怎么分”。让学生利用学具小棒来代替桃子分一分,同桌互相合作。几种结果:(1)一份1个,另一个7个;(2)一份2个,另一份6个;(3)一份3个,另一份4个;(4)一份5个,另一份3个;(5)一份4个,另一份也是4个;还有几种是调过来的分法。这里教师指着其中的一种(1)提问“如果你和同桌两个人这样分你愿意吗?你拿1个,他拿7个”。其中一个摇了摇说:“这样分不公平,为什么他拿7个,而
6、我拿1个,我和他换一下”。另外一个也说了:“如果这样分,对我就公平了吗?”。这个时候就产生了矛盾,只有公平分才能解决问题。于是就在这时教师适时的提出了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这一环节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而且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学具去分的过程,也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备课,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等等,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或学生学得好不好。相反,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认真再辛苦,也是徒劳无功。同时,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很乏味,但没有得到应有的个性发展,这也是徒劳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
7、学习主体。所以,课堂上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通过自身积极的思维活动,自主参与,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主动的获取新知,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作用,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现代教学恰恰相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组织数学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三、强调“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小学生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如在课堂上如果能够很好调动学生的兴趣,那么课堂有效性会大大增加。在课堂教学中的“创设情境
8、”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创设情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例如:在二年级教学“确定位置”这一课时,就利用了参观动物学校,看小动物们做操比赛,这样一个故事情境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将数学知识融入我们的生活中。这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学生很乐于学习,并自主的获取新的知识。那么这样的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四、强调“练”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复习课都离不开练习。它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
9、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从现状出发,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学生学习的难点,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抓住关键。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五、强调“活” “活”体现的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一个活动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不仅有教者的
10、教学预设,而且伴还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必然会有新的预设情况之外的事情发生,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多变的做出合理的调整,千万不能“教死书,死教书”。例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大多数学生因为在家里经过父母的指导所以乘法口诀已会背了,所以课堂纪律有点乱。这时教师就要灵活的做出调整,备好的教案不能用了,这时就应该根据此时学生掌握情况而灵活的运用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处乱不惊,灵活妥当的处理和运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东西去活化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六、强调“创”“创”指的是教师富有创造力的使用手中的教材。
11、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教材某些地方并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就不利于学生探索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贴近实际生活的数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口诀求商”这一课时,教材当中有利用小棒操作算出结果,但因为学生已有前面的学习经验,所以可以不需要再利用小棒重复操作。总之,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方法很多,以上仅仅是自己的体验和理解,但我知道: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学亦无定法。我们只有在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中成长、提高,伴随课程改革探索下去参考文献: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小学数学“探究式”四环教学策略 3、梁万婷实施开放教学 培养创新精神中小学数学 中国教育学会主编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