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关注细节为轻负高质创造先机.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1233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论文:关注细节为轻负高质创造先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论文:关注细节为轻负高质创造先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论文:关注细节为轻负高质创造先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论文:关注细节为轻负高质创造先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论文:关注细节为轻负高质创造先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论文:关注细节为轻负高质创造先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论文:关注细节为轻负高质创造先机.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效小细节 成败大防线关注细节,为轻负高质创造先机 “天下难事必作于简,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组成的。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却普遍忽视教学细节,对教学细节关注不够或处置失当等现象时有发生,因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给人以借鉴。为此,我想通过自己失败课堂的实践与反思,立足于教学细节,通过对教学细节的关注、研究,引导自己发现细节、反思细节,引领自己转变教学方式,减负增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来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课堂透视一】:败在细节,课堂在无效中蹉跎。有幸登上了“潮涌普陀”的舞台,但遗憾的是,

2、和预想的结果相差甚远,同时也让我感受到预设的、生成的、提问的、回答的如果教师没有好好把握,这些细节都会决定课堂的成败。我在教学鸡兔同笼一课,在反馈书中例1这个环节时:师:通过预习,你能说说书中是怎样用方程解决例1的?(几位学生做了回答)师:听了这几位同学的回答,你还有没有质疑的地方?课前预设:(认为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应该是比较有针对性的,而且是比较有效的问题)如:14X和2(8X)是怎么来的?2这道题是设鸡为X好,还是设兔为X好?3根据什么来设?根据什么来列?备课时以为学生会针对性地提问,结果,在课堂中我没有很好地进行引导,而是反复问:还有吗?还有疑问吗?这样,学生的问题就“多”了:课堂中

3、:(学生的问题)1为什么列方程解题之前先要找等量关系?2写第二个等量关系时可不可以写成:兔脚+鸡脚=26?3解方程的过程中,2X是怎么得来的?4可不可以设兔为X只,鸡为Y只?5可不可以把鸡设为x?6设脚数多的为X好,还是设脚数少的为X好?由于我在备这个环节时,没有预设好,当这个问题抛出去,学生七嘴八舌,提了很多不痛不痒的问题,我没有及时地很好地引导学生,既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而且学生对于这些也感觉不到问题的重点。整个课堂,原本在“以学定教”的理念下,课堂可以显得更丰满些,而结果事与愿违,可以说败给了细节,课堂在无效中蹉跎。【感悟】:细节提问的处理看似平常,而平常中蕴涵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

4、孕育深刻。每一个成功的细节,都体现着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课堂上一旦出现有效的生成,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善于抓住并利用好学生生成的资源,这也是一堂精彩有效的课的重要决定因素。【课堂透视二】:成在细节,课堂在有效中提升。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无数的细节连缀而成的,教学细节是教学过程中从预设到生成,从生成到预设的和谐统一。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智慧。在校教研课上,张老师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让我眼前一亮,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组织游戏、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灵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我看到了教师的

5、智慧高效小细节。一、预设细节,给学生一个灵动的课堂。“细节成就完美”。教学细节虽小,但它是我们课堂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位和追求。成功的课堂源于细节的积累,它没有一定形式可寻,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难点重点必须突破。(一)在教材难点处设计细节,提高学习效率。教学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在这样的关键环节教师一定要做充分的教学预设,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教学细节,才能达到良好效果。片段呈现:在教学完数格法后,玩“猜一猜”的小游戏。师:现在我们搞个猜猜看的游戏,好不好?老师告诉你这里藏着三个图形,它们分别是4格、6格和9格,你能根据数出的格子数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吗?生:9格的图形面积

6、最大。师:你们都认为是这样吗?师:(出示图形)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因为格子大小不一样、说明单单数格子多少还不能肯定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师:那怎么办呢?生:要用一样大的格子去量。师:说得好! 在游戏中,学生由“自信”(自以为9格的肯定是对的)“困惑”(当教师说不是的时候)“惊喜”(揭示谜底后的“顿开”)。孩子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他们学得多轻松呀! 【感悟】:这里张老师用电脑演示(猜一猜的小游戏)。这样的“直观演示”设计比单纯的讲授更让学生容易理解,不仅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并使教学活动灵动起来。教师巧妙地孕伏,关键时刻巧妙地发问,学生就很容易感官到 “格子法”的真正奥秘,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7、(二)在教材重点处设计细节,强化情感体验。对教材重点的处理,是一节课的关键。对这样的关键点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细节的预设,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片段呈现:在理解“面积”含义时,张老师是这样教学的:师:老师给大家提供几个方法帮助理解“什么是面积”,同学们可以选择以下方法:1、摸一摸、比一比 2、找关键词 3、举生活中的例子 4、其他方法师:你回答的时候请你按照老师给你的句式来回答。提供句式:我是通过( )的方法来理解的,我是这样的( )。生1:我是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的方法来理解的,(摸桌面)这个就是桌面的面积,(摸手掌面)它比我的手掌面大。生2:我是通过“找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的,我找的关键词是

8、:物体表面,封闭图形,大小。【感悟】:张老师围绕着“让学生理解面积含义”这一教学重点设计了两个细节:提供方法理解含义和提供句式回答。由于学习方式是自己选的,无论“摸”、“找”、 “比”、“举”都那么生动、具体,提供的句式让学生也有个学习的“台阶”,学生也体会到了“动”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消除了乏味,不知不觉地一步一步达到了教学要求。张老师正是关注了这些细节,才让学生的学习入木三分,让课堂实效,让课堂充满了灵气。二、捕捉细节,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教学细节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准确把握。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

9、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在捕捉教学细节上,反映着教师的睿智和思想。例如对“面积”概念的理解,概念是抽象思维的结果,抽象与概括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概念必不可少的基本途径,特别是对一些弱势群体,更要设计学习的多种方法,减少学生学习障碍。张老师通过让学生摸一摸书本的表面、课桌的表面,比一比、说一说哪个面大一点等活动,让学生直观体会物体面积的第一层含义,(面积指的是物体的表面图形的大小)。在教学第二层含义时,通过练习,判断哪些图形有面积?哪些图形没有面积?这时与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促使学生去思考,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的概念,从而揭示面积概念的第二层含义。进而补充完整面积的

10、概念。再让学生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课桌的面、看黑板的面、玻璃窗的面等身边熟悉物体的面积,加深学生对面积的概念理解和感悟,学生对面积概念掌握得比较扎实。在教学“面积单位”时,并且为了让整个课堂真真实实地动起来,在课堂上,张老师没有忽视那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把数学经验生活化。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让学生找找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反馈热情高涨。学生在小小的细节“看”、“摸”、“说”时,经历了概括和抽象的过程,用不同材料提示概念的不同侧面,丰富学生对概念属性的理解,用多元的方式来表征“面积”。

11、 【感悟】: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数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数学老师传授知识不能是粗线条,要从细处着手,活动中由于学生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在相同时间里,发言、动口的机会多了,讨论的问题更有个性化,更完整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多一些机遇给孩子,多一些空间给孩子,多一些挑战给孩子,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多一些“创造”,多一些惊喜,多一些亮丽的色彩!三、挖掘细节,给学生一个智慧的课堂。教学细节藏得很深,要靠教师去发掘。细节犹如竹笋,每“剥”一层,就有一段“鲜活”呈现出来。教师若能一层一层“剥”下去,课堂就会精彩不断。(一)把握思维细节,促进高效学习。课堂上的一个个细

12、节,见理念、见功夫、见魅力教师要用自己的的教育智慧,去挖掘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因为细节成就了精彩!片段呈现:在导入面积的定义时,以图形涂色比赛为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面积有大小及面积的含义。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出面积:师:老师出示大小不一的两张白纸,问学生:如果老师要你选这两张纸中的一张用最快的速度涂满色,你想选哪张?为什么?生:选小的那张,因为那张纸面小,可以涂的快点。生:我的想法和他一样。师:同学们都认为这张纸的面大(出示面大的纸),而这张纸的面小(出示面小的纸),要想很快涂完,就要选择这张小的来涂,是吗?【感悟】:看似简单的开门导入,却准确地把握了思维的细节,以“涂色比赛”、“大小

13、选择”让孩子在兴奋中自然地打开思维进入学习状态中。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能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探究,深入质疑,把“疑点”变成亮点,课堂就会骤然精彩起来!可谓一个细节盘活一堂课啊!(二) 巧用动作细节,成就高效学习。细节的设计源于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源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它既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也不是为刻意追求精彩亮点而创设的应景之作。细节,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巧妙创设。 片段呈现:在教学“1平方分米”时:师出示1平方分米红色硬纸,告诉大家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分米。师:你打算怎么记住它?老师想给大家提供几个途径: 1、找:学具中的一张纸片2、量:它的边长3

14、、想:它的大小4、举:生活中的物体5、估:用它估一下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6、验:实际去量一下以上的途径,你可以选择独自解决,也可以和同伴合作。生1:我是这样记住1平方分米的,我量它的边长为1分米,所以我知道了: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生2:我是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记住它的,我想我的手掌面大小差不多也是1平方分米。生3:我用它的大小估了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可以放4个1平方分米。生4: 【感悟】:由于学习方式是自己选的,这里的动作细节无论“找”、“量”、“想”、“举”都那么生动、具体,学生也体会到了“动”数学的乐趣。学生在“动”中学,“动”中得到巩固,“动”中学会应用,“动”中学会

15、创造,“动”中得到发展,在自主中探究交流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张扬个性,互为资源地进行学习。聚焦名师们的课堂,我深刻体会到,名师之所以优秀,不是他们在我们知道的这些策略之外变出了多么新的花样,而是他们在每一个教学策略处理的细节上,比我们做得实,比我们做得到位,心中装的更多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学任务和教学预案,因此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很高。再回头细想自己的课堂,其实不用害怕失败。只要不把它变成习惯,而为成功去不断寻找方法,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一个个脱离预设的“细节”,通过努力使它们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共享资源,真正地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率。“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欣赏细节、关注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参考文献:吴爱华 新课程(中)2011年06期 张斌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 顾玲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20期 李继军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0 第6期 王娟教育艺术 2010 第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