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走进新课改从关注生命教育开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走进新课改从关注生命教育开始》.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走进新课改,从关注生命教育开始 学生是什么? 有人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受教育者;也有人说学生是无知者,需要雕琢;但是我认为学生首先是生命,是有着独立人格的生命。是生命,就该得到尊重和信任;是生命,就有权利得到人性的发展。从生命的角度看教育,师生是完全平等的。从教育的角度看待生命,生命是存有差异的,生命的需要应该关注,生命的尊严需要培育,生命的发展需要促进,这都是教育的使命。已经启动的新课改,在指引着我们去关注生命成长的历程。笔者带着实验者的困惑,反复地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几点关于生命教育的认识,愿和各位同行交流。一、尊重生命的差异正如树林里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个
2、学校、一个班级不会有两个相同的学生。不同的生命之间会存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去提水,一个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个却能提来20桶。如果你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够20桶,那么这就会损伤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了,说不定还会躺到医院里去。儿童从事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这样各不相同的。” 学生在智力、情感、意志、兴趣、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才是实施教育的前提。譬如提水,同样是提20桶水,让那个身体虚弱的孩子每天提5桶,分四天来完成,就既可以避免体力超支,又可以让学生在劳动中得到锻炼。 回想我们的教育,多了统一,少了个性。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是完全相
3、同的,考试和测验的方法基本相同,用同一的标准来衡量着五六十个乃至更多的孩子,能力稍差的孩子不得不经常承受着失败的打击。随着年级的升高,差生不断涌现。于是,学校又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有些老师要经常为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补课,时不时地“拉一把”,总想着往学生那个还不满的“知识行囊”里装上足够的东西。情况却常常越来越糟。这好比一辆车子,我们如果只一味地往上装货物,而不去为车子加油、注入动力,货装得越满,车会跑得越慢,最终会丧失前进的能力。尊重学生的差异,应该实施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就会多一批好学生。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应该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分层作业、分层评价,使得评价的方法
4、、形式和要求多样化,为学生的生命成长营造广阔的空间。魏书生老师曾告诫学生,一件事情解决的方法不下于十种。同样是进行测试,淄博的常丽华老师每次单元测试,从不急着给学生打分数,而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检查,可以互查、请家长检查,直到满意为止。所以大多数孩子都得100分。她说“测试不是惩罚、排名,它是矫正、激励”。100分之前改正和90分之后改正,没有本质的不同,但前者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尊重。忽略考试的甄别功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这也是对学生生命差异的尊重。二、关注生命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需要:探索求知的需求;获得新体验的需求;关爱与被关爱的需
5、求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儿童是带着探究世界奥秘的喜悦和想做好孩子的愿望来到学校的,学校教育应当满足孩子这种生命需求。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这是从儿童成长规律提出的学习方法,是对学生生命需要的关注。1、关注生命的需求,多给学生选择的自由新的课程改革,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比如阅读教学,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就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质疑,用自己
6、喜欢的方式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分小组合作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目的就在于给学生更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努力的目标、实现目标的方式等。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商量的余地,多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多一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这样我们的教育方式才能走进学生的生命需要。2、关注生命的需要,少一些强行的限制“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我们的教育却更注重对学生的强制性教育。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约束着孩子们,使他们不敢“越雷池”。学校教育,更多体现了教师功利性教育的需要,是强加于学生头上的“命令”,学生不是出于自身教
7、育的需要,而是被迫的。笔者在一所学校曾见到这样一幅情景:一个孩子因踩学校的草坪被值勤的同学抓住,校内通报并扣了所在班的量化分。可被处理的学生毫无愧色,竟垂头丧气地说“真倒霉”。这样的教育在学生的冷漠中失去了应有的效果。一个学校应该有一定的校纪校规,纪律检查的初衷是为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这种形式本身没错。问题出在学生不是出自内心的需要,不是从关爱小草生命的角度出发去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可见,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和谐统一。三、培养生命的尊严教育是培育生命的过程,生命的首要意义是拥有做人的尊严。“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
8、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我们的教育,有必要反思在多大程度上维护了做人的尊严?在学校里,我们时时以提防的心态来看待孩子,防着孩子考试作弊,防着孩子违犯校级校规。几乎所有的学校常年都有着一支由学生会成员组成的“检查组”,负责检查纪律、卫生、路队等各项常规。可以这样设想,每天我们总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这样的检查是不是太无情了。为什么不把学生中的先进行为及时地记录下来。“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成功的激励更容易唤起学生做人的尊严。更何况多数情况下,学生所犯的都是无心的过失。学生的
9、生命尊严需要教育者精心地塑造和锤炼。国外有这样一个例子:据说在耶路撒冷的犹太智慧学院,校方不向学生提供奖学金,但设有一种“道德贷款”。申请“道德贷款”既不用找担保人,也不用写借条,只要求申请者给予口头承诺:将来有了经济能力,便归还所欠。很显然,校方是想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心灵和物质两方面都富有的人。经过诚信的锤炼,才能培养起生命的尊严。相信随着新课改的到来,这样的“道德贷款”离我们不再遥远。四、促进生命的发展教育是什么?从作用上说,它应当是给自卑的学生以信心,给胆怯的学生以勇气,给愚钝的学生以智慧。促进生命的发展在内容上要求教师站在为学生医生负责的
10、高度,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技能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其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健体”。教师要敏锐地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培养合格的公民,这是教育促进生命发展的底线。每个人的头脑都不是别人的知识和观念的跑马场,而是吸取别人经验、联系旧知的基础上生成新的东西,学生更是如此。这个生成知识的过程就是生命发展的过程。我们把知识传递到学生手中,只能由他们自己去构建自身“知识的大厦”。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尝到这种航行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的“思考之室”给了我们很多
11、的启示:让每个学都有一本心爱的书,让每个学生从小就品味到读书的乐趣,才能使他们成为精神富有的人,才能坚定终身学习的信念。这是教育促进生命发展的表现。每个学生到学校里来,除了要获取知识,还要得到生命的和谐发展:要越来越聪明,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没有一个人是无论干什么都不行的。我们的教育只有更多地关注知识之外的东西,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就对某一个学科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都能在是与非面前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样,当学生带着坚定的信念踏上社会,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这是教育促进生命发展的要求。走进新课改,我们发现:在知识方面我们是学生的老师,可在道德与人性方面,学生们可能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新课程我们要和学生共同成长,多读书,去开启润泽生命的心智;多思考,去探寻生命教育的规律。伴着新课改,走上学生生命教育的大道,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注:原文引用目录 第1条 第1页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第 21 条 第 58 页 “兴趣的秘密何在” 第 79 条 第341页 “教育和自我教育” 第54条 第167页 “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摘自教育科研通讯总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