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高段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我见.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362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高段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高段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高段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高段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我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高段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我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高段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高段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我见.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将学会“表达”做为阅读教学的灵魂 高段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我见摘要: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语言,学会表达。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不是靠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或是习作训练课才去习得的,更重要的是在平时的阅读课中去感悟、去品味、去积累、去效仿。而今阅读课堂中教师还是注重教材内容的理解与剖析,对于语言的积累与表达训练大大缺失。本文就以此为基点,结合自己平时的做法谈点拙见。关键词: 阅读 积累 基石 训练 基地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提名!”在古代,金榜提名的依据仅仅是一篇文章而已,可叹古代科考中“表达”占多重的地位!纵观世界各国,以“表达”为重是大多数发达国家母语教学的共同倾向。比如日本的

2、“国语课”,非常明确地认定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英、法、美等国家在其指定的课程标准中也大多以表达为重。的确,语文做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地“运用”,学生语文能力过关的主要标志也是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口语和书面交流,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而占了60%的阅读课更是这一任务完成的承担者。怪不得很多专家都呼吁:“高段阅读课必须要有写话(说话)训练!”现今的学生一到高段,表达能力反而会下降。上课回答问题时总是三言两语极其简洁。理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表达能力也相应提高,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呢。走进课堂,我们发现,不少课

3、堂充斥期间的是繁琐的情节分析,频繁的师生问答,表达只着眼于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而对于语言形式方面的训练严重缺失。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现就五年级的阅读教学对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谈点拙见。一、拾捡“美”文增加背诵篇幅,为丰厚学生的语言积累打夯基石教师要重视背诵,通过背诵来积累语汇,这样才能为“表达”提供语言基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表达能力的培养就好比建筑师砌城墙。要砌一座外形高大、线条优美、气势雄伟的城墙,首先需要的就是一块块上好的墙砖,墙砖越多,质量越好,那么砌好墙的概率就愈高。我们看很多的“大师”、“专家”做报告时头头是道,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儿时的“童子

4、功”背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背诵为我们储备了大量的语言分子,这个储备越丰厚,当要提取时也就越顺畅,越丰富。而且根据心理学的研究,13岁之前是人的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我们的孩子就如同四季之春天,春天是播种的季节,那么这一季节也是记忆的最佳季节,是积累的最佳时机。所以,在阅读课中我们老师要带领学生多背诵优美的、有意义的文段。缘由 教材内容丰富,色彩斑斓多姿,而教学要求背诵的内容却少之又少。很多教师便画地为牢,认为课后要背才背,并且只挖掘精读课文的优美词句,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急剧贫乏。如:五年级教材要求背诵的

5、内容统计如下(上册):第一单元走遍天下书为侣中的第七小节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第六单元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最后一个自然段第七单元圆明园的毁灭三、四自然段、狼牙山五壮士第6至9自然段第八单元七律 长征以及开国大典的第七自然段每个单元“拓展与回顾”中的日积月累如上所列可见整整一个学期总共只有七篇文章要求背诵,而且很多只是短小的一节而已。这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可以毫不吹嘘地说,想当年我们小时候背诵的一篇文章就比这整册文章长得多。仔细读来还发现很多要求背诵的内容实在不咋样,在本人看来完全只需记个粗略就好,而恰恰很多经典的内容却被忽视了。剖析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老师一定要抛开精读与略读的区别

6、,只要语言优美、有积累价值就要积极提倡学生进行背诵。这就需要老师有敏锐的精确的语言补抓能力。 “琅琅书声,朗朗乾坤”,背背我的“长生果”中那些优美的语言,在描写秋天的文章中用上那个“仙女”,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无穷的魅力;背背人们对仓颉造的字的议论及赞汉字,说不定下回在评议同学的书法时就能出口成章,让人对你的书法鉴赏刮目相看;祖父的园子略读课文中有许多描写作物自由自在的语段,那种特殊的句式活泼欢畅,充满了情趣:“愿意就;想就”让学生背一背,在表达自己的自由与快乐时就不自觉地把这个句式给用上了这些背诵对学生的表达提供了内容与形式的范例,强化了语言范式对大脑皮层的刺激,真是让学生一生受益的好事。当

7、然高段学生学业繁重,为达到既积累语汇又不增加学生负担,我们力求在课内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力求在课堂上能大致背出。1、板书背诵法,即理解背诵法。背诵必须在熟读、理解基础上进行,老师的板书一般都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拟的,并对语段中的重点词句都进行了提炼。学生可以把教师的板书作为背诵提纲,也可以学着老师的板书给要背诵的课文编列提纲,以供背诵参考。初背时,看着提纲,可以加快背诵速度。2、整体背诵法。对短小精悍的课文(像古诗)或片段,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采用整体记忆的方法,即从头到尾一遍一遍地读、记,熟读成诵。这是对付小语段背诵的最简洁的方法。3、尝试背诵法。通过尝试逐步背诵,试背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课文进

8、行,背不下去先不要急于看书,可以先看看背诵提纲,实在背不下去了再看书。在尝试背诵时,寻找背诵难点,再集中精力突破。这样尝试背诵时,还可以及时检查纠正背错的地方,提高背诵正确性。4、中间突破法。一般情况下背诵内容的首尾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遗忘,所以要提示学生十分重视在中间部分上多下功夫。5、默写强化法。已会背诵的内容,要求学生还要不断复习,经常地背一背、默一默,这样才能经久不忘,正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书一遍”。6、师生共背法。与孩子们一起进行背诵,对提高孩子背诵的积极性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此为“身教”最好的诠释。二、找准“练”点加强表达训练 ,为提供学生的语言实践打造基地 新课程刚开始时是谈

9、“训练“就色变,觉得训练是与新课改完全背道而驰的。我们可以发现,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训练“一词几近消亡。但世事轮回,我们的课改也在”轮回“,近年来,随着课改实践的日益深化,当去尽一切包装尘埃落定,“训练”再次回归教学研究的视野。当然,此“训练”绝非彼“训练”,他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的符合时代的更加理性更加成熟的“训练”。吴忠豪教授认为,语文训练有三个纬度:理解是前提,积累是基础,表达是终极目标。所以语文训练的重点就是语言表达的训练。这个表达训练不仅仅局限于口语交际和习作,而应该渗透在学习的各个方面。那么在阅读课中,我们教师更要注重对语言表达的培养,要紧紧依托文本,设计形式多样的语言表达训

10、练。缘由:理解内容偏多,表达训练不够。课堂上还是一味强调阅读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感悟,很少关注语言形式的学习,从而丧失语言表达训练的机会。如火烧圆明园教学片段:教学第三自然段。师:请大家速度课文,想想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师:请一位学生来读读一句。这一句主要讲什么?生:第一句,概括地介绍圆明园建筑上的特点。师:是的,圆明园的建筑真是风格迥异,包罗万象。(板书风格迥异 包罗万象)师:谁来读第二句?第2句主要讲什么?生:第2句列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建筑景物。有 安澜园、狮子林、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武林春色)师:这些名胜古迹。你去过吗 ?了解吗?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生

11、:(略)(资料很详实,而且还认真地朗读资料)火烧圆明园中的第三自然段其实在语言表达上有很鲜明的特点,比如连续的七个“有“,通过7个“有”列举了园内的景物,语言连贯、严密而且有层次感。与此同时,还有很多高度概括的词语,如“举世无双”“金碧辉煌”“玲珑剔透”“建筑宏伟”等,突出说明圆明园举世无双的规模、冠绝古今的壮美,从而更反衬出侵略者的可恶。但是老师在执教过程中,没有敏感地抓住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反而在讲一些补充资料。失去了对学生语言训练的时机,甚是可惜。剖析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让阅读理解与表达“和谐”相处。读懂文本内容,感悟人文内涵,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表达训练的前提和基础。提倡语文课以

12、“表达”为重,并不意味着取消语文课的阅读理解训练,而是提倡在课堂内合理配置“理解”训练和“表达”训练的比例,增加口头或书面表达活动的时间。所以我们教师要结合课文阅读,找准文本中的“练点”,设计各种言语表达的训练,真正落实专家提出的“高段阅读课必须要有写话(说话)训练!1、借鉴文本中有特色的语言,进行仿写训练。当下语文老师面对的都是几经筛选的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很多优美的特殊的句式真是不甚枚举,我们教师就要做“有心人”,做让学生进行表达训练的“有心人”,在阅读课中随时、适时的安排仿写训练。比如火烧圆明园的第3自然段,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个场景,也用上几个“有”来仿写一段话;再如祖父的园子中要学

13、生模仿萧红的语言,用上“愿意就,想就”来描写假如你去萧红祖父的园子你会有什么感受。这种仿写训练,使学生对词语结构、修辞类型、句子样式等拥有更加的敏感性,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更好地促进文本的阅读理解和感悟,可谓简洁又高效。2、抓住作者的丰富情感,进行内心独白高段课文中有很多意蕴深厚,情感跌荡的课文,文章一般为追求一种意境而留下一些空白,以激起读者的遐想,或耐人寻味,或令人深思。我们可以在阅读课中,在深刻地体悟了作者的情感后,设计一些心里独白的描写。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内心独白: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个

14、小时,可是儿子还是生死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些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再如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文中的省略号,其实是作者复杂的心情,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细读文本,感悟情感之后设计:(师)就这样,我的鼻子一酸,攥着母亲的血汗,攥着母亲的疲惫,也攥着母亲那无私而又伟大的爱,跨出门去。此情此景,我有很多的话要对母亲说,我有多少的情要对母亲诉啊。情你拿出笔,那你 内心的独白写在练习纸上,可以写你的悔恨,可以写你的感动,可以写你的幸福,可以写你的决心,但 不 管你写什么,在你的话中,母亲这个词语不能少与三次。(学生在音乐声中写作。

15、)这种内心独白的描写,使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情感有更深的了解,对人物形象有更透彻的认识。而细腻的表达也不断丰富着学生自己的内心,使学生变得更加敏锐与成熟。3、根据文章情节的发展,进行续编故事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许多激发想象的素材,我们教师应该充分的挖掘。阅读课上在对文本进行了充分的理解和感悟后,对故事结局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续编。比如:金钱的魔力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 吐温写的短篇讽刺小说百万英镑的节选,这个故事发生之前和发生之后都有许多悬念在其中,老师则可以用这些悬念让学生去设想结局,设法让学生去续编故事。我们看到续编的结果除了不少学生写“我”继续发挥这张百万英镑的魔力轻松实现自己的愿望外,也有不

16、少学生写“我”以后如何投资创业,发家致富表达多样化令人惊喜不已。比如桥这篇小小说,在学完课文后,教师深情地描述:当一切又恢复平静,村庄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忙碌,然而有一家人,却永远地阴阳相隔了。(音乐,并投影出示一老妇跪在墓碑前的画面)这是失去了丈夫又失去了儿子的老妇,她跪在墓前会与老汉与儿子说些什么呢?拿出笔写一写。这样的续写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又重新做梳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是一次综合的考验。4、依托古诗、词、古文,进行现代文的“创作”这里的创作是指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础上,请学生用现代文的形式重新进行改写,变成白话文

17、。小学从五年级开始加入了词的学习,一册有一篇古诗词,五下开始还有小古文的学习,这些古文的学习安排对于一直在坚持经典诵读的学生来说,不是很陌生,但要理解起来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师如果能对有意境、有情节的古诗文要求学生进行改写的,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古诗文,而且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古诗词创作,要教与学生一些方法,而并非简单的意思重现。比如创作时可以改体裁,如写成记叙文;可以改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可以改结构,把倒叙改成顺序等。但不管如何创作,一定要把握原诗的内容,想象诗人所看到的美景,体会诗中描绘的意境,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创作。小古文的语言精炼隽

18、永,意味深长,值得积累。但古今异义、表达方式的不同,使得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指导创作时一定要细化。比如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小古文杨氏之子,全文只有53各字,但含义却很丰富。于永正老师在执教中,在对古文一番深刻地“咬嚼”之后,就要求学生来创作这个故事。但于老师指导很细致:第一句话,“梁国杨氏字九岁,甚聪惠,”非常简练,根据这句话,请想象一下杨氏小儿长什么样?注意,相貌描写要体现他的聪明。“孔君呯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注意是谁?去干什么?主人不在是哪个人把小儿叫出来的?这里有很多的对话和动作,请仔细描绘。接下去,小儿出来后,他们之间的对话肯定不止两句,展开想象,通过对话把杨修的聪明表

19、现出来。正是于老师一步步地指导,所以课堂上才出现了这么精彩的“故事新编”。当下的语文教材,表达训练“点”往往需要教师自己去揣摩、去确定、去添加,这就给表达训练平添诸多障碍。但教师如果能够提高语文训练意识,自觉地平衡阅读训练和表达训练的时间,并且坚持不懈地以表达为重点开展教学,相信高段教室的“小手”一定也会林立起来!语言的掌握是个不断实践、反复操作、日积月累的过程,就如吕书湘先生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巧、是一种习惯,只有经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只要我们老师重视积累,认真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一定会拾级而上,步步提高。文献参考:1、周益民步入诗意的丛林长春出版社2005年版2、张化万切实提高读写结合中“写”的品质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第6刊第8页3、全部问题在于吸收的外化一次关于读写互动的草根沙龙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第6刊第17页4、张贵生用随文练笔扮靓阅读课堂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第6刊第24页 5、训练:语文教学的立身之本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访谈录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第11刊第4页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