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从“喻”中汲取教育智慧.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3903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从“喻”中汲取教育智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从“喻”中汲取教育智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从“喻”中汲取教育智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从“喻”中汲取教育智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从“喻”中汲取教育智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从“喻”中汲取教育智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从“喻”中汲取教育智慧.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从“喻”中汲取教育智慧新目标必然要求有新的教学方法。人们总是向外找,移植国外的教育教学理念。其实,要解决我们的教育问题,只有从我们的文化中去找药方。从中国古典的教育思想中借鉴,比照搬国外的教育理念,更能适应中国的教育。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颁发“孔子教育奖”,这表明伟大教育思想家孔子至今仍为世人所敬仰,他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和世界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要好好地继承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就应重温孔子,研读论语,感悟其中的教育智慧,增长教书育人的才智。礼记学记说:“君子之教,喻也。”“喻”是先秦最主要的讲授方法,也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而在现代教学方法中,最缺乏的正是这种教学方法

2、。礼记文世子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先秦时期对教师教法的要求,是“喻”而不是“传”“授”。“教之以事”,就是举事例来阐述,让学生体会到需要学习遵守的各种知识、品德。我们把这种教法叫“喻教法”。也就是说,教师的教法主要是“喻”, 而不是“传”和“授”。 最好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就是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繁杂的知识简单化,运用举例子,打比方,说故事,使学生领悟得更深刻。而“喻”,就是这样的教学方法。想让学生知道的知识,通过举例子,打比方,讲故事等,创设情境,提供条件,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使学生自己领悟到该学的知识,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兴奋感,对自己感悟和发现的知识,

3、就会记忆深刻因为是自己感悟出来的的东西。这些知识,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去掌握和运用。“敝帚自珍”,也可用来解释这种现象。比如我们经常在拼音教学中采用故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能有效地突破拼音教学中的难点。比如和j、q、x相拼,要去掉两点,这样一来,学生很难分清和u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给学生讲述了故事:在一个美丽的语言国家里有个声母村,村子里住着bpmf等很多的声母小朋友。在声母村的旁边还有一个村子,叫韵母村,村子里住着很多的韵母,有6个单韵母,我们已经很熟悉啦,他们就是aoeiu。在这两个村子中间有个公园,很多声母小朋友和很多韵母小朋友都喜欢到这个公园来合影拍照,他们管这个公园叫音节公园。有一天声

4、母村的3名小朋友jqx去公园玩,正好碰见了韵母村的小朋友,于是他们就在一起玩了,他们还合影了呢。拍照的时候啊, jqx三个淘气鬼,看着的眼睛,觉得的眼睛太大了,一定要把的眼睛擦去。结果他们拍成的照片就变成了这样ju、qu、xu。等他们的照片一贴出来,大家都糊涂了,倒底是谁和jqx在一起玩的呀?是u还是呢?大家说,我们去找齐天大圣孙悟空吧,他有一双火眼金睛,他一定知道。来到花果山水帘洞,小朋友们一齐大喊:“美猴王!美猴王!快快来帮忙!”大圣正在教小猴子们做算术呢,听见小朋友让他帮忙,就跳出水帘洞,踩着筋斗云就来到小朋友们面前,说:“找俺老孙啥事儿?”小朋友们就把照片给大圣看了,大圣用他的火眼金睛

5、一看,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大圣就把事情讲给小朋友们听了: ju-j-、qu-q-、xu-x-。是不是u,u不和jqx做朋友的。大圣说:“我教你们一个口诀,下次再遇到这个问题呀,就能看清楚了。跟我读jqx,小淘气,见了眼就擦去”。大圣拔下一根毫毛,放在最里面嚼一嚼,变成了很多很多小毫毛,然后放在手心里一吹,就吹到每一个小朋友的身上了,大圣说:“小朋友们,俺老孙现在给你们每人一双火眼金睛,你们可以看仔细了。俺老孙去也。”说完一个筋斗回水帘洞去了。现在你们也有火眼金睛了,那么你们知道这些照片中是谁和谁吗?ju-( )-( ) qu-()-( ) xu-( )-( ) nu-( )-( ) lu-(

6、 )-( )小家伙们听得津津有味,六七岁左右的小孩有效注意时间短,教学要讲究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故事教学是舟、是桨,我们只有抓准了这一点,才能到达小学语文教学成功的彼岸!述而篇有一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知识积累不丰厚,不能开悟;不多练说,不能讲明白。举一隅不能使对方反三隅,就不再重复举的“一”。 “举一”就是“喻”, 认为告诉学生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强调的是“反三”,认为若学生不能反三,就不再教了,责任在学生。其实,孔子强调的是“举一”,“不复”是不重复所举的“一”。孔子强调的是老师的语言水平,举的“一”

7、要能使人反三,不能反三,是因为举的例子不好,要换一种说法。孔子在教育学生时,经常运用“喻”这种讲授方法。在他谈到出身问题不是成功的障碍时,他打了一个比方说:“如果耕牛的牛犊毛色赤红且犄角周正,虽然它是耕牛的后代不宜做祭品,但山川之神怎么会舍弃它呢?”言外之意就是:只要你有了出众的才能,不管身份如何低贱,你一样这个比喻,很形象地阐释了“英雄不论出身”这句话的含义,令人深思,回味无穷。一堂课,若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述,势必得不到理想的效果。适时穿插一些妙趣横生的实例,往往会将平淡的一堂课变得生动,富有情趣。课堂上一个好的例子,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不但使学生们学得懂,记得牢,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8、。例如在今天的语文课中,我教学的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问学生, “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这儿有一对近义词是“极”和“透”,它们都是表示程度深。听到这里,李杰举手了,他问:“老师,这两个词的意思差不多,作者为什么不说精彩极了糟糕极了呢?”我没想到学生会问这样的问题,我应该怎么回答呢?就在我迷茫的时候,忽然想到了这句话:“君子之教,喻也。”我灵机一动,娓娓道来:“同学们吃饭的时候是不是喜欢餐桌上的菜肴丰盛点?极字是一盘萝卜, 精彩极了糟糕极了,两盘萝卜,你喜欢吗?”学生笑了,我接着说:“极字是一盘萝卜,透字就是一盘青菜, 精彩极了糟糕极了,一碗萝卜,一碗青菜,你更

9、喜欢哪一种呢?”学生笑了,菜肴种类多多益善!在课堂上巧打比方,可以使你的课堂教学变得妙趣横生、趣味盎然,使本来枯燥无味的知识顿时生色,从而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的比方本身就是一种修辞语言智慧的体现。又比如一位数学老师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精心设计了一个有关平均分配的例子,以下是教学片段:师:如果老师把这里的27本本子都发给了张平同学,你有没有意见?生:当然有意见。师:这样分本子公平吗?生:不公平。师:生活中分配东西要公平,同样,在数学计算中也要注意公平,如果你在乘法分配律的使用过程中,只把因数分配给第一个加数,你们说这样“公平”吗?生:对后一

10、个数是有点“不公平”。师:既然这样,以后运用乘法分配律时要注意公平哟!生:嗯!老师我知道了,要分配公平!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比方,但却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心理感知度,为他们理解“乘法分配律”,提供了一个现实的生活模型。从课后的作业来看,正向运用乘法分配时出错的学生少了许多,可见“打比方”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数学课上多运用一些比方,可以让生硬、枯燥的数学知识糅合进一些感性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与数学进行柔性的接触,为他们学好数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从以上两个课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巧设比方,便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一个巧妙的比方,往往能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间接的问题直接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把它运用到教学上来,自然是突破难点的一种好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明确意识到“喻”这种教学方法的优越,将这种教学方法明确化、运用打比方,举事例,讲故事,深入浅出地以“喻”教学,才能使学生学得更明白,掌握的更扎实,学到的是活知识,而不是死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