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课堂背景资源的开发引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课堂背景资源的开发引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众里寻它千百“度” 浅谈语文课堂背景资源的开发引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里的“背景资源”是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促进文本解读而涉及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源价值无穷,它有着铺垫引领、举一反三、烘托主题、增加情趣之功效。所以,我们应该多纬度、全方位地引用背景资源,让学生在富有深度、广度和温度的背景资源中,去感受文本的魅力和丰富的精神内涵。一、深度背景资源引用凸现立体化何谓“立体化”地引用背景资源?指的是“在
2、不喧宾夺主的前提下,通过纵横联想、比较,引证相关的故事、成语和诗文名句等,突出背景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凸显背景中的精神内涵,让学生在接触文本的同时,在背景中捕捉新的情感延伸点和研讨探究点,自主体验新的感受,主动汲取特有的文化底蕴”。如在教学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一位教师恰如其分地插入了著名作家余光中的散文诗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就这样,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和作家一起跨越时空,来到风沙弥漫的大漠戈壁
3、,感受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思乡情怀,把读诗、读人、读社会、读历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即“把平面的知识丰富为立体的文化性拓展”。二、广度背景资源引用力求多元化1、引用时间上的机动性。我在执教魏巍的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对背景材料的导入进行了尝试。(1)课始导入,了解写作背景。一般来说,我们总是把背景资源的引用,设置在导课环节,这样的安排对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把握感情基调,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是有很大帮助的。例:教师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学生根据朗读重音落点,齐读课题。师:从文章的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感受?跟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分享一下!生1:我读出了亲人分别时,那种恋恋不舍的心情。生2:我读出了
4、送别亲人时,一种难分难舍的感情。师:是呀,50多年前,在人类正义与和平遭到粗暴践踏,朝鲜处于生死存亡,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由中华各族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与朝鲜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经过两年零9个月的殊死战斗,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战后,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帮助朝鲜人民进行了5年的艰苦建设。当他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终于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时,当列车即将启程,战士们即将远离这片土地,朝鲜人民怎能不依依不舍?(2)课中引入,丰富感知信息。从学生的阅读
5、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心理,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乘势插入背景资源,能保证学生面对重点、难点时,有充分的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自主习得的空间,促进学生“视野融合”。 例: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以后,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材料安排,懂得课文为什么只选取其中的三位朝鲜人(大娘、小金花、大嫂)作为典型重点事例来写,教师引入了相关的背景材料。师:同学们,课文写了哪几位朝鲜人与志愿军战士送别的场景?生:写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朝鲜人。师:刚才,我们从送别的照片中已经看到,有成千上万的朝鲜人民去车站送别志愿军,那么本文的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了其中的三位人物呢?(学生各抒己见)师:这篇文章是抗美援
6、朝时的随军记者魏巍写的。魏巍曾经写过许多著名的战地文章,在志愿军战士即将回国之际,作者看到了如此让人感动的一幕,志愿军战士哭了,朝鲜人民哭了,作者哭了。作者再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选取了最为诚挚、最有感染力、最具典型的三个人物来写,于是课文就出现了这样的材料安排。由于背景资源的及时引入,不仅使学生停止了无休止争论,避免了“游离文本规则”和“过度诠释”之症的出现,而且还促进了学生的期待视野与文本的融合,这就是“视野融合”。(3)课后插入,引导思考拓展。例:教师引领学生感悟、体验到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意后,有学生提问:为什么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有这样深厚的情谊呢?教师随即点击课件,切入
7、背景资料。师:你的提问非常有价值,老师为同学们提供几组数字,你们仔细对比一下这几组数据后,就会明白为什么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有着如此深厚的感情的。(介入材料:我军为夺取战争胜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史统计数字,我军在这次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有11.4万余人,光荣负伤的22.2万余人,非战斗死亡2.6万余人,失踪2.8万余人,共计36万余人,战士们和朝鲜人民共歼灭敌人109万余人。)生1:透过这些数据,我仿佛看到志愿军战士为保卫朝鲜人民浴血奋战的场面,真是可歌可泣。生2:正是因为志愿军战士的英勇献身才换来了今日朝鲜人民的幸福生活。生3:朝鲜人民目睹志愿军战士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还有什
8、么理由不去感谢,不去爱着,不去依依不舍地送别志愿军战士呢?生4:因为志愿军战士的献身精神,所以朝鲜人民才表达出“不是亲人,犹胜亲人”的深情。生:这样的穿插补充,自然、贴切,与文本的教学水乳交融,不仅延伸了文本内容,而且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2、连接主体的灵活性。(1)群体互动连接。新课程课标要求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过去上语文课多是由教师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汇报查找资料的情况,学生会滔滔不绝,如果教师不加限制,他们能介绍半节课。因此,在背景资料的引用上,我们应该主动引导,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
9、学生之间的群体互动连接,让学生立足文本自主连接,真正实现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有效对话。例:我上月球的自述这篇科普文章时,学生在搜集整理、汇报交流相关的背景信息时表现异常活跃,情绪高涨,气氛热烈。经过梳理,发现他们搜集到的背景信息主要有以下四类:第一类:月是故乡明关于“月”的诗词与神话故事。第二类:月有阴晴圆缺月的圆缺变化。第三类:遥望天边月月宫奇景的探秘。第四类:登上广寒宫“阿波罗”登月。通过背景信息的互动连接,使“课前搜集的信息”与“教材文本信息”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和兴致有效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真正进入了积极、自主的学习状态。(2)作者“亲自”连接。让课文作者与
10、学生们“面对面”地交流连接,也是背景资源引用的一种好方法。比如,在上与象共舞这篇课文前,教师就“请”课文作者赵丽宏来谈一谈与象共舞的写作背景:与象共舞是我1995年去泰国访问回来后写的一篇散文。泰国是一个风情浓郁的热带国家,树林茂密,海滩逶迤,有很多在中国看不到的花草树木。然而泰国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里的大象。在这个国家,大象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大象和人类那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令我惊叹,也让我感动。在泰国看过一次大象表演,那种场面,可以说是匪夷所思。大象的聪明和灵巧,出乎人们的想象,它们似乎能听懂所有人类的语言,能体会到人类的一切心思,巨大粗犷的躯体中,蕴藏着细腻温厚的情感。最令人难忘的是表演的
11、尾声,无数观众涌入场内,和一群大象一起舞蹈,没有规定的动作,人和大象都尽情舞动着肢体,表达内心的欢跃和激动,这是天地间难得的奇观。尽管是在一个表演的场所,但人和大象发出的欢呼均发自内心,是美妙的天籁之声。人和动物的和谐相处,在泰国人和大象的关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人和自然的关系,和动物的关系,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增添这类内容很有意义。但愿我的这些文字,能使中国的孩子们体会到我在泰国感受到的那种惊喜。(引自作家赵丽宏原文天地间的美妙奇观)三、温度背景资源引用彰显情感化运用背景材料,以怎样的语言形式为载体,至关重要。过于直白、程式化的腔调,使孩子们感到味同嚼蜡,引用资源的
12、价值就无法体现。如果我们根据文本的需要,用一种充满灵动和富有感性的语言来表达,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人教版六上年级古诗春夜喜雨前,我是这样介绍作者的:他,杜甫,曾经徘徊于长安城的残垣断壁间忧伤地低吟“感时花溅泪,恨别乌惊心”;曾经随一叶孤舟漂泊在浩渺的烟波上感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风餐露宿、饥肠辘辘的他,却把悲悯的目光投向了路边的“冻死骨”。苍颜白发的他,在后人的心目中竖起的是一座不朽的“诗圣”丰碑。就这样,教师用充满诗意和饱含深情的语言,点燃了学生的诗情,使他们愉快地进入文本学习。总之,课堂背景材料是小学语文教学极具价值的宝贵资源。作为引领者的我们需要及时发现捕捉,并运用教学智慧开发课堂上的背景资源,有效地进行整合和利用,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双边共时性,形成学生活动与教学资源的良性互动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愉悦学生的身心,张扬学生的个性,迸发出创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