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课堂小练笔训练点的规范.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4135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课堂小练笔训练点的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课堂小练笔训练点的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课堂小练笔训练点的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课堂小练笔训练点的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课堂小练笔训练点的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课堂小练笔训练点的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课堂小练笔训练点的规范.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水乳交融 相得益彰 浅谈阅读教学中课堂小练笔训练点的规范内容提要:新课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课堂小练笔的重要性。于是尝试着“把写挤进课堂”,让课堂练笔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只有充分挖掘文本读写结合点,在学生情感喷发处、文本情节空白处、文本语言典型精彩处、课堂尾声意犹未尽处等进行练笔,才能让课堂小练笔更规范更有效,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关键词:练笔 规范 情感 含蓄 迁移 想象 提升 拓展前言: 曾有幸参加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因而能幸运地与各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面对面学习交流。培训中,汪潮教授三番五次强调:“语文课要挤时间

2、进行写的训练。写比不写好,写语言性比写思想性好,写表达方式比写语言性好。”其实,汪教授讲的就是课堂小练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任务明、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培训后,我特别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小练笔,不管是自己还是他人的课堂。小练笔虽小,但若能规范地进行课堂练笔,就一定能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怎样的课堂练笔才是规范的呢?规范的课堂练笔应该有明确的训练点,有具体的训练目标,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要进行有效的指导,要有适时的多元评价。现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意识到课堂练笔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捷径,教学中尝试着进行

3、课堂小练笔。公开课上,小练笔几乎成了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也发现不少课堂小练笔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随意性比较大,很不规范,因而不能充分发挥小练笔的作用。问题一:偏离价值取向培养学会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是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因此课堂小练笔的设计要与课文的价值取向达成和谐统一。我曾听一位教师在上普罗米修斯,他在教学最后一环节安排了小练笔:选择一位天神,写写他的内心活动。A、众神的领袖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后,气急败坏: 。B、有一天著名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经过高加索山,看到普罗米

4、修斯锁在悬崖上,心中愤愤不平,他想: 。课堂研读的重点是普罗米修斯,可这位老师你却选择写众神,合适吗?宙斯是个反面人物,可老师却让学生去体会他的内心世界,这又妥吗?这位教师的练笔设计,其目的是为了对人物心理描写的训练,却不料给学生在思想内容和行为准则上带来了负面影响。这样的练笔训练当然是不可取的。问题二:游离文本之外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课堂小练笔的设计要与课文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讲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小练笔的训练,要尽可能避免脱离课文思想内容孤立地进行语言技巧训练。否则,会中断学生对课

5、文的整体理解,使课堂教学的内在逻辑性受到了影响。有一位老师教学猫这篇课文时,在讲解完猫的古怪性格第一节后,马上要求学生仿写课文这一自然段,写写某一人物的矛盾性格。比如,“老师既严格又和蔼”,“妈妈既小气又大方”,“妹妹既可爱又淘气”等,写完之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练笔结束再继续研读课文第二、三节。虽然指导学生理解猫的矛盾性格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而且这段课文在描写猫的矛盾性格时,句式变化很多,语言十分流畅,很有学习的必要。教师的确应该抓住这一环节,进行练笔训练。可这位老师所设计的练笔内容游离文本之外,中断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迁移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的内在逻辑性受到了影响。问题三:脱

6、离教学目标 课堂小练笔是为了促进更好地阅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是,有些教师“赶时髦”,认为现在流行课堂小练笔,不管有没有练笔的必要,都在课堂上穿插一些练笔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点缀品。曾有教师在上鹿和狼的故事一文时让学生想象写话:森林里的鹿增多了,十万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森林会变得怎样呢?因为文本中已经写得非常具体,因此很多学生只是重复书中的语言。其实,这种为练笔而练笔的训练,根本没有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也有些教师把课堂练笔,作为阅读教学课中的一个机动部分,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有些教师为了课堂的完整性,特意在课的结尾安排一个小练笔,以便调节

7、伸缩,掌控下课时间。这样没有经过精心设计的小练笔随意性很强,容易脱离教学目标,根本不能达到练笔真正目的。上述不和谐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或没有找到读写结合的最佳点,或没有选择合适的时机落实到位,或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以至于读写不能如雨入水、相融无痕。规范的课堂小练笔能使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能使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写作的任务。为了让课堂小练笔更规范,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挖掘文本读写结合点,不断探寻课堂练笔的融合路径,打开学生“阅读”与“表达”的通道,让课堂练笔发挥其独特作用,展示其独特魅力。一、融练笔于情感“井喷”“

8、文章不是无情物”,有的隽永含蓄,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发人深省,有的让人惊叹它们无不包含着作者的浓浓深情,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作者“为情而造文”,学生“循情而读文”,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而感动。对于人文性、情感性浓郁的文章,小练笔往往设置在课堂情感的高潮喷发处,或说是作者、文本的情感与学生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之际。此时学生内心的情感在文本的语言和情感的撩拨下欲言又止,产生了情感和心理变化的热度,“趁热打铁”, 让学生直抒胸臆、一吐为快,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一)吟咏中放飞想象05年10月在江苏无锡“全国首届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研讨观摩会”上有幸听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上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

9、长相思,那荡气回肠的朗读、充满对比的想象练笔,向我们展示了他着力构建的诗意的课堂。下面是其中一个教学片段:师:(在音乐声中有感情朗读。)孩子们,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纳兰性德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世界。随着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世界里?(生:略)师:同学们,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么样的画面?展开想象,把你看到的画面写下来。(学生伴随着乐曲琵琶语想象写话)师:(在学生的写话过程中插话)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那还可能是(学生继续在音乐声中

10、想象写话。)(写后交流) 生:我看见了纳兰性德的家乡鸟语花香,家人在庭院中聊天;小孩子们在巷口玩耍嬉戏;牧童赶着牛羊去吃草;姑娘们坐在家门口绣着花;放学归来的孩童们 生: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鸟儿不在唧唧喳喳地叫,外面只听见阵阵呼呼的微风,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生:我看到了那个晴朗的天气,妻子正绣着锦缎,孩子们在门外的草地里玩耍,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逮蚂蚱,汉子们正挑着一桶水回家做饭,做好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师: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此时此刻,这样的画面全都破碎

11、了,这样的情景全破碎了。(板书:碎在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上写“碎”) 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学生身在课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看到了三四百年前词人在征途上跋山涉水、辗转反侧、抬头仰望、孤独沉思的情形,在想象中舒展所思所想。然后王教师话锋一转,在纳兰性德心里,他的家乡又是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转入“心系故园”另一层面的想象,并要求把想象诉诸于文字。学生在琵琶语的伴奏声中写话时,教师用舒缓的语调提示学生,想象词人在家乡生活的多种可能性,借以拓展学生的思路。苍凉的塞北原野上,密密层层的营帐;温馨的故乡家园里,安逸美好的生活。两番境地,两番情思

12、,两番神韵,起到情感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更使学生感到征途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倍感家乡的美好,亲人的温暖,使之沉浸于氤氲的情意之中。 (二)质问中倾吐心声五月端阳片断:学生领悟屈原爱国情怀后,我引导:年年端阳,人们摇着船以便在江上寻觅,一边高唱着魂兮归来,呼唤着屈原的灵魂回来。(师配乐朗诵魂兮归来)同学们,人们还在呼唤什么?在问屈原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屈原吗?生1:屈原,你那么有才华,为什么不到别的国家去干一番事业?生2:楚王那么昏庸无道,那么不信任你,你为什么还死心踏地地辅佐他呢?生3:你可以不做官,你可以隐居写诗,为什么要选择死来逃避呢?师:同学们,你们问的这些问题,屈原想必也曾想过。那么

13、,屈原在投江之前想些什么呢?请用笔写下屈原的满腔思绪。(生写话,交流,师点评略)生1:我想尽忠报国,可是现在国家也将不存在了,君亦不存在了,臣亦不存在了,我就该离开这个世界。生2:我一心辅佐楚王,没想到楚王却听信谗言,这般不信任我,我真心不甘哪!我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与其眼睁睁地看着祖国灭亡、人民成为亡国奴,不如投江而去吧!生3:我爱我的祖国,我不忍心看到祖国的灭亡,让我与祖国共存亡!别了,楚国的百姓!别了,我深爱的祖国!师:同学们,你们写下的是屈原的爱与恨、矛盾与痛苦,他的满腔哀愁都化做了这一声长叹,都融合在这一句道别里。来,我们一起深情地来读读。(学生深情朗读“投江”这一段)言为心声,在课堂

14、上,体察学生的心灵历程和精神状态,抓住文本的训练点让学生在两千多年前和现实生活中走了一个轮回。正是这种交织于历史和现实、交替于自我和屈原、交融于人生和世间,喷发了学生肺腑的质问,把与文本的亲近,把自己对屈原的感情,化作语言一气吐出。这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与生命价值的对话,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又有了一次升华。因此,教师要深入文本,与作者、与课文“亲密接触”,合理地挖掘课文中的情感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情感的细微变化,通过精心设置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情感场中,洞开学生的心门,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直抒胸臆、一吐为快,从而促成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二、寄练笔于含蓄空白中国的国画中有留白艺术

15、,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有的情节上稍有跳跃,有的叙述上有所省略,课文中含蓄、简练处,给学生的想象活动留下自由驰骋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找准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通过入境体验、合理想象,填补这些“空白”。如,教月光曲时,我抓住文中兄妹俩的对话的研读,理解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俩听;抓住文中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研读,理解贝多芬为什么要再弹一曲。在研读第二次对话时,我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文中只有贝多芬的语言,没有他的神情和心理活动),让学生想象练笔:听了盲姑娘激动的话语,贝多芬要给盲姑娘再弹一曲,此时他是怎么想的?学生写出了贝多芬没想到盲姑娘那么热爱音乐、懂音乐的激动;写出了贝多芬遇到知音时的惊喜

16、、幸福;写出了贝多芬对穷人的同情、尊重、热爱.这一补白,让学生在写话的同时感受了一个人民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三、借练笔于典型模仿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儿童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语言、精彩片断,它们或句式工整,或语言优美,或结构独特,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独特之处,引领学生反复诵读咀嚼,然后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特点,让学生仿写,就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伯牙绝弦一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知音,感悟

17、伯牙和钟子期的真挚友情。在此基础上,我设计这样的小练笔,仿照课文句式写一写:“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生:伯牙鼓琴,志在 明月 。钟子期曰:“善哉, 皓皓 兮若 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 清风 。钟子期曰:“善哉, 徐徐 兮若 清风 ”伯牙鼓琴,志在 炊烟 。钟子期曰:“善哉, 袅袅 兮若 炊烟 ”伯牙鼓琴,志在 春雨 。钟子期曰:“善哉, 潇潇 兮若 春雨 ”伯牙鼓琴,志在 杨柳 。钟子期曰:“善哉, 依依 兮若 杨柳 ”伯牙鼓琴,志在 长空 。钟子期曰:“善哉, 漫漫 兮若 长空 ”这一处练笔花时不多,学生既进行了语言的训练,又感悟到伯牙的琴技高超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

18、青的境界,也感悟到了钟子期具有极高的音乐鉴赏力,同时还真正理解了“知音”,真切地感悟到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典型句式的迁移训练不但实现了对课文中经典语句的有效吸纳,使学生在模仿中创生出自己独特的言语,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提升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如,跑进家来的松鼠这篇课文,作者通过记叙那只跑进家来的松鼠在我们家发生的三件有趣的事表达松鼠的机灵可爱以及我们一家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我让学生拿本文和五年级学过的布封的松鼠比较:同样写松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在比较基础上,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通过几件有趣的事例来写松鼠的可爱,表达我们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最后让学

19、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进行快乐写话。(出示快乐写话卡):让我来学着写一写:(选择一题)1续编故事:小松鼠在我们家还发生了什么事?请仿照课文写一件。2我也非常喜欢小动物,仿照课文写一件与小动物有关的事。抓住了这个读写结合点,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借鉴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习作水平。 四、伴练笔于意犹未尽下课了,曲终人散,但是师生对文本中人格魅力、情趣境界、理性光辉的跨越时空的眷恋和追求,则如余音绕梁。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所追求的。有时在课堂教学的尾声设计安排小练笔,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一)总结提升教研组有位老师上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她在课堂最后环节安排了一个小练笔:

20、(出示公园里老人的一尊塑像图)十年后,昆明的人们为老人雕了塑像,假如你是碑文撰写者,你想写些什么呢?接着,老师从碑文撰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指导。学生写后全班交流评价。生1:他,这位“吝啬”的老人,永远只穿一件褪色布衣,永远只背一个褪色布包,永远只提一个褪色塑料袋就是他,一个爱海鸥胜过爱自己的老人吴庆恒。十多年来,风雨无阻,喂养海鸥;善良老人,充满爱心,挚爱海鸥。生2:有一位老人,他喜爱海鸥;有一位老人,他视海鸥如儿女;有一位老人,风雨无阻十多年,喂养海鸥,谱写一曲人与动物的赞歌。生3:您,一个平凡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是给海鸥送餐、与海鸥相伴。不管刮风下雨,十多年如一日,只因把海鸥当亲人相

21、待。我们敬你爱你,不平凡的老人。因为学生对文本有着充分的体验和感悟,此处练笔,化内在的情感为外化,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倾诉在碑文的撰写上。学生们畅所欲言,纷纷把对老人的崇敬和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表达出来。这样的课堂小练笔不仅练习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发展了思维,也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亲人般的感情和老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学生心中树立了一座丰碑,老人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二)拓展延伸有许多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拓展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

22、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还记得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爱如茉莉一课的尾声吗?课的结尾处,薛老师设计的小练笔,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让他们尽情倾吐,课堂上不断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把教学自然地推向了高潮。师:每个人对爱的理解是不同的,人们表达爱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有的人用玫瑰花表示爱意,有的用自己的壮举表示爱意,但是,无论是怎样的形式,只要是真爱,无论是平平淡淡也好,真真切切也好,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因为真爱无声!如果让你打一个比方,你认为爱如什么?请你仿照“爱如茉莉,平平淡淡,真真切切”写一句话。生1:爱如红玫瑰,让人心醉。生2:爱如春风,让人永远温暖。生3:爱如溪水,滋润着每

23、个人的心田。生4:爱如绿茶,口味清淡,却越品越浓。生5:爱如甘泉,给沙漠中的人带来希望。薛老师还在学生发言后赠送“爱如XX”的经典比喻及背后的故事,让学生课外阅读,使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最后,教师以一句“让我们以感恩的心感谢生活”结束教学,使听课者回味无穷。要规范我们的课堂小练笔,要让读写结合奏出和谐的乐章,教师不仅要巧妙挖掘课文中训练的 “泉眼”,此外,还要进行有效指导,留足练笔时间并及时交流评析等。这样,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才能和文本发生深层次的对话,将文本的言语表达不断内化、创造。在交流评析中,这些言语实践所带来的欣喜,也会令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参考文献:1. 汪燕宏 如雨入水 相融无痕 语文教学通讯 2006.9 51页 2. 张微萍走向有效的小练笔 3. 吴炳发随堂小练笔的“三度”追求 4. 周灵芝巧用教材,写好课堂小练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