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424234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有效性的研究仙居县第一小学 林晓梦一、问题的提出(一)基于现状的思考1、小练笔弊端随着对语文课堂要求的不断提高,语文课堂的好坏评价也看是否设计了课堂小练笔来判断,这样一来,语文教师在设计每一堂课时,都必须考虑在何处运用这一环节,导致为了练笔而练笔,为了形式而练笔,即使这堂课不需要练笔,也硬要从课文中找出一点,拿出课堂中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写,这样一来,违背了练笔本来的目的,久而久之,有的练笔更成为了课堂的一种负担,不用不可,用了更加不可。我们学校的高段语文教研组一直对课堂小练笔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正确实施给予了关注,很多老师也看到了加强课堂小练笔给教学带来了较好效果,尤其是在学生习

2、作能力的提高上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一时间一股“课堂小练笔热”悄然兴起。但是,在风风火火大量安排课堂小练笔的课堂中,我们冷静去分析,不难发现不少教师设计的课堂小练笔已经步入了歧途:有的小练笔设计目的不够明确,有的练笔内容不合适,有的安排时机不合理,练笔成了一种赶时髦,练笔成了流于形式。再加上,练笔后的评价不够到位,更使课堂小练笔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效果。此外,综观现在的小学课堂练笔,确实存在很多的弊端:比如练笔的设计脱离实际,拔高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写出教师设计的练笔,更大多数人只是走马观花,拿起笔不一会儿就得放下。对于这样的练笔,不服务于全体,只是适用于优等生,设

3、计等于没有设计,不面向全体的练笔,等于放弃一部分学生,是现在课堂常见的练笔设计问题。又如练笔缺少反馈交流,一般教师都因教学时间关系,把练笔设计在课堂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这样有助于机动运用时间,万一时间不够了,教师就说把练笔带回家,写下来,课上完了,练笔就结束了,学生从家回来教师的反馈就成另一回事情了。所以,练笔缺少反馈交流。有句话说:“没有交流,就没有思维的火花。”学生自己在那里完成的练笔,教师寥寥草草几句就结束了,学生之间不知道自己写得怎样,哪里需要修改,也不知道吸收别人好的地方,所以,这样不负责任的练笔,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很无效的。2、小练笔大作用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最头疼、学生

4、最反感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没有积极的表达欲望,即使写了,也没有表达出真情实感,语言干涉,内容虚假。交上来的作文东拉西撤,白话连篇。这显然跟学生平时好词好句的积累有关,和学生平时写作素养有关。而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也缺少题材,指导形式单一。每个单元的作文教学,教师往往通过一两节的作文课,就想把所有的作文技巧,所有的作文思路都教给学生,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学生本身存在差异性,好的学生能很快进入作文状态,而一般的学生,他们需要长时间的语言沉淀,忽然之间就让他们写出一篇好作文来,这几乎不可能。而小练笔恰恰弥补了这个空缺。在每一课中积累,在每一个题材中吸取并练习,学生见多了,写多了,他们的

5、思维也就扩散了,学生在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的不断练笔中,习惯与能力的不断积累,自然作文水平也就提高了。不仅作文的提高离不开练笔,而且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习惯也能在练笔中得到一定的改变。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摹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这和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一个道理。写作也是这样,课本是参照本,小练笔就是临仿的过程,学生由临仿到体悟,由体悟到创造,再由创造到创新,这个过程既是对文本内容理解加深的过程,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好的锻炼形式。学生通过长期练笔,自然有

6、话可说,有法可循,有文可鉴,有情可抒,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意义价值通过研究,以“课堂练笔”为突破口,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从而有效地推动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1、走进新课程改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上,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实验研究主编旺晓铅同志说过:“我们除了要抓好长线结合外,还要抓好短线结合,根据课文特点,选择适当的角度,让学生通过小练笔更好地从读

7、中学写,使其作文水平日有长进,不断提高。”因此,在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的“小练笔”。2、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仍不尽人如意。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灵气。而小练笔把作文训练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相对于大作文来说,小练笔不受篇幅、命题的限制,灵活性强,训练形式多样,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更紧密,能及时地记录学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从素材、方法、阅读等方面为大作文打好基础。一旦作文时需要,就可以随手拈来,灵活运用,从而分解作文的难度。小练笔不但能使他们拥有自我表达或人际

8、交往的可能,也能让他们从中发展和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3、小练笔的形式活泼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4、学生通过小练笔,可以使长期沉积在头脑中的感知记忆得以复苏,或喜或怒,尽情表达,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二、课题的界定:课堂小练笔是以课文内容为写作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进行。它是教师在完成某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时,选择一处着笔点,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丰富的联想或想象而形成的语言形式。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一)国

9、内方面1、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实验和陈鹤琴先生的“活动教育”实践。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发展,我国不少中小学在小练笔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九十年代初,小练笔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小练笔的研究与实验逐渐形成了高潮。2、丁有宽先生在其“读写结合”实验中指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

10、的重要途径。丁有宽老师“读写结合”的实验使我们深受启发,如何活用课文资源,挖掘课文中最有利于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并能给学生习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因素,让学生在习作时不但能模仿,更能创造,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3、汪潮先生对读写结合开展了系列研究,著有中国语文读写结合研究。(二)国外方面1、杜威系统提出并实践了以“做中学”为核心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他认为教学应以儿童及其活动为起点、为目的、为中心,学校教学的作用就是传递、交流和发展经验,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去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因为经验都是由“做”得来的。杜威大力倡导的新的儿童发展观、儿童活动观,以他积极实践的“做中

11、学”和“活动经验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小练笔教学思想的内涵,推动了小练笔教学在实践中的发展。四、研究的预期目标(一)教师部分:1、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新型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自信的氛围中快乐地习作,有创意地表达,写出真实真挚、充实生动、自然清新的片段。2、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将新课程实验教材资源与小练笔有效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以及便于大面积推广的教学策略。3、通过课题研究,实验教师发展自己,成为会教学,善研究,能撰文的科研型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二)学生部分:、通过课题研究实施,学生喜欢观察,善于写作,作文和阅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2、

12、通过课题的实施,学生实现思维的多元化发展,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写,从小小练笔中,成就大作文。五、研究的具体内容与策略(一)研究具体内容本课题对小学阶段34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针对他们的学情实际,我们课题组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1、练笔点即练笔内容选择策略的研究2、练笔情境化策略的研究3、练笔形式多样化策略的研究4、练笔展评方式的研究(二)研究具体策略1、练笔点选择策略的研究练笔点选择研究策略精心选择练笔点,让课堂练笔不仅为本堂课教学服务,更加让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感。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选择小练笔的练笔点:在课文情感共鸣处选择练笔点。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感悟,积累了情感,若没有把这种情感写下

13、,待到下课,可能就已经烟消云散了,此时,我们捕捉情感的积蓄点,让学生及时练笔,会是一种很好的效果。在文章精彩经典处选择练笔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文章最经典的地方入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沉淀方法,在练笔中模仿文章的写作。在文章拓展与想象中选择练笔点。很多文章读起来意犹未尽,引人深思。我们正好利用这一点,结合学生好奇与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练笔,让学生参与文章的续写创作,提高学生练笔的兴趣。(4)在实践活动中选择练笔。语文课中有时候有许多的综合实践内容,学生往往兴趣很高,但是做了以后又很容易淡忘,学生此时的练笔趁热打铁,把生活与作文联系在一起,达到很好的练笔效果。2、练笔情境化

14、策略的研究(1)音乐情境伴随策略。音乐往往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能激发一个人的灵感,所以在学生进行练笔的时候,我们根据内容的不同,给学生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带学生进入到另一番想象的天地,学生的心情得到放松,并能与课文达到一个情感上的共鸣。这时的小练笔,往往能写出学生的真情实感。(2)视觉引导伴随策略。眼睛的触动也能给小练笔添上一笔美丽的色彩。我们会用简笔画及一些视频图象资料,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从而引发思维的活跃。3、练笔形式多样化策略的研究根据学生实际,我们将会从以下几个不同层次的设计对学生的练笔进行教学(1)模仿式练笔。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把课文中好的段落,好的写作方法,表达方式

15、给学生看,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写法再写一段。这样有潜到深,学生写起来比较容易,特别是对于中下的学生,模仿比较适合。(2)想象式练笔。教材中,有些课文写得非常生动有趣,充满神奇,学生十分喜欢。我们会抓住这样的时机,引导学生续编课文,对课文中留有遗憾或充满憧憬的地方进行想象 ,这样,以学生的心理为依托,学生在练笔的时候也会尽心尽力,写出自己的水平。(3)理解式练笔。有些课文意义深刻,学生理解了文中的中心思想后感触很多,让学生写下感受,也是练笔的方法。(4)创新式练笔。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局限于练笔就是写文章,要让学生练的不单单是句子,小短文。有时候学生也需要新鲜的血液。如写一写广告语,写一写

16、导游词。写一写颁奖词等等,让练笔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课堂一幕。4、练笔展评方式的研究(1)适时评价反馈。一个班中,学生个体之间在语文学习的水平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会在评价学生的小练笔时,对每一位学生的写话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并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准确地给学生的写话以肯定。评价有针对性。在“小练笔”中,要使激励性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催化剂,教师就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学生用词造句的闪光点。(2)开放互动,体验创造的欢乐相互交流是培养学生练笔兴趣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习作交流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会在交流中让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互相启发,互相激励

17、。让学生感觉到了自己的智慧,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从内心深处欣喜地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六、课题可行性分析小学语文的精华在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把这两个教好了,教学等于成功了一半,而练笔教学又是阅读与作文很好结合的体现。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从课文的内容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等诸多方面着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延伸开去,自然而然将课堂引向作文教学,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作文对于学生而言,便不再是可怕的事情。1、耳目一新的课文很多,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课文也不少,中外名家的名著不断增加,古诗词、文言文等,古今结合、中外结合知识面广、教育意义深远,有针对性。2、课

18、后练习思考题的设置灵活多样,注重了学生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特见解的能力,注重了情感教育与情感表达,有必做题,也有选做题,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3、每组课文后的语文园地综合性强,有课文内的知识,也有课文以外的积累;口语交际与习作联系起来,通过口语交际教学,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然后再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口语交际进行书面作文,这样降低了难度。成语故事、趣味语文等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4、课文后的资料和语文园地非常好,拓展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5、课后的小练笔设计的好,紧紧结合教材,使学生在刚学完课文后趁热打铁,有话可说,学生乐意去写。七、研究方法1、调查法

19、。为了摸索学情,走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我们对学生的练笔能力进行摸索调查,并对班级同学从习惯上和学习能力上进行分类分层,以便更好地指导和进行实践研究。2、个案研究法。我们将在实验过程中特别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高,采用个别关注和指导的方法,积累更多的方法。3、经验总结法。对于实践过程中积累的教育经验,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我们通过总结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研究。并对于总结出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使之成为学校的教育特色。八、课题研究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小练笔的思维过程,也是言语意识过程。学生言语意识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

20、。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促进他们接受知识,进行内化,形成能力是教育的目的,而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在研究中,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为他们创造自我发展、互相交流,评价的机会,重视学生个体的发展。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没有一种教学措施能比让学生多写更有助于改进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习作理论知识后,形成和提高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上“小练笔”的反复训练提高习作能力。九、研究过程本课题研究为期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运作: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102011.4)主要工作:收集有关信息,制定决策,组建实践团队、明确职

21、责、拟定研究方案等。我们将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并把范围扩大到乡下中心小学,共同研究完成此课题。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1.42011.12)主要工作:制定完善的实施方案,制定严格的管理系统,组织实施活动,并对全过程进行记录。积极进行课后反思;改进活动方案,补充内容,并收集好资料和论文。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12012.4)主要工作:理论提升,经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十、课题研究的条件保证(一)仙居第一小学是仙居教育教学科研的龙头学校,人才辈出,拥有超强的团队精神。学校领导对教学科研非常重视,给予了一定的科研经费保证。(二)学校拥有完善的教科研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图书资料和多媒体设备等硬件设施都非常齐全。学校教研室拥有一群优秀的从事并监督教科研工作队伍,给科研完成质量予一定保证。(三)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以前都参与过课题研究,拥有市级或以上级别的优秀课题成果。并拥有很多作文与阅读教学方面的论文与案例。【参考文献:】1、语文课程标准2、网络中的相关文献3、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版 郭根福著4、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师研修教材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主编:陆志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