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24189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质“阅读课练笔”特征探析 所谓“阅读课练笔”就是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文本的内容、形式进行的书面表达练习。其训练时间大多为三五分钟,篇幅以三言两语或一段话居多。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老师对阅读课练笔非常重视,但质量参差不齐。根据笔者的观察与实践,一些阅读课练笔之所以达到高质,是因为其同时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 、准确的定位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鲜活的语言,感受作者包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课练笔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应该为阅读服务,通过练笔(也包括其他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把课文读懂,读透,读好,即“以写促读”。它和作文教学中的写作不

2、管是目的还是要求都是不同的。虽然学生习作也常常涉及到阅读,但其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即“以写促写”。不可否认,阅读课练笔对学生的写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它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通过长期的语言和精神的积累、熏陶,使学生的整体语言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但许多老师对此定位不够清晰,错误地认为阅读课练笔就是模仿课文中的句式、段式、布局谋篇的方法练习写作,就是借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形式写学生自己要说的话。如学了再见了,亲人的第一节,就叫学生模仿课文“一件事情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这种先具体后概括的写法换内容进行练笔。这样的练笔,仅仅是表达形式上的同类迁移,与文本的语言内容和

3、语言材料完全不相干,虽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它破坏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脱离了教学的情境场,与阅读课练笔的目标定位完全相悖,充其量是一种泛化的练笔。如果长此以往,学生非但不会提高阅读能力,也难以提高写作水平,反而会两败俱伤。二、 合宜的内容高质阅读课练笔的内容,都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段的目标要求与文本的特点来设计,既有训练价值,又让学生想写,会写。合宜的练笔内容,如果仅从文本这一层面考虑,一般可从下面几“点”中去寻找:(1)空白点。由于表达的需要,课文往往会留下不少空白。这些空白就给练笔留下了空间。“补白”的过程,不仅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原有的文本内容也被激活。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没有

4、写出医生的安慰和阮恒的回答。抓住这个“空白点”练笔,可让学生明白阮恒举止反常的原因,同时感受他朴素的情感世界。(2)迁移点。教学中抓住文中表达有特点的句、段,让学生反复阅读,通过迁移式的练笔,可达到“举一反三”之效。如教学火烧云一文时,让学生仿写一段形状变化的话,会进一步领略到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多、之快、之奇。(3)情感点。教学进入高潮时,学生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深深打动或感染。这时学生无不有情感喷发的强烈欲望,此时练笔可让学生“一吐为快”。如学完生命 生命一文,就可让学生拿起笔写下自己对“生命”的理解。(4)转换点。教材的表达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转换的。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转换

5、相同的文本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习内容焕然一新。如同样写西沙群岛的海水,可让学生改用“前因后果”的结构写一写。(5)评论点。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尊重文本价值取向的前提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抓住文中的探究评论点进行练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个性的张扬。如检阅一文写道:队员们决定在游行时把靠拄拐杖走路的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教学时,可让学生写下自己对此做法的观点。(6)延伸点。许多文章言已尽而意无穷,抓住文意进行延伸,对课文情景进行合理性创造,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以达到更高层次,对课文中心的感受达到更高境界。如教学妈妈的帐单时,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妈妈与小彼得的帐单

6、后,让学生想一想小彼得会如何修改自己的帐单,并写下来。上述阅读课练笔“点”的区分,只是相对而言,很多时候是互相交融,不可分割的。要注意的是,一篇课文可能有多个练笔内容,这时我们要根据学情、教学目标合理取舍,让练笔内容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动笔,易于表达。 三 、合适的时机任何事情要取得最佳效果,都要把握好时机。不然,就会使效益降低或走向初衷的反面。有了合宜的练笔内容,还必须安排合适的时机。阅读课练笔时机的大多安排在课中或课尾,也有安排在课始的,让学生写一写阅读初感。落实到具体的一篇课文,则要因课而宜。练笔时机的安排一般具有以下规律:(1)在引导学

7、生走进文本人物或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的同时,安排一个练笔,或借鉴文本的言语形式表达,或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此时的练笔,或传达出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或填补文本的空白;或将简约、概括的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生动画面。(2)在学生入情入境,获得情感体验之后,可安排练笔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此时的练笔,学生心手双畅,意文兼得。(3)练笔时机还可安排在顺着文本的主题进行适度拓展延伸之时。学了意想不到的灾害,灾害的可怕深深地触动了学生的心弦,此时让学生对偷猎者写几句话,愤慨之情自然会从学生的笔端汩汩流出。总之,每一次阅读课练笔都要让学生有言可表,有情可抒,并且较练笔之前的语言和情感有明显的提升。有些练笔效果不

8、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合时机。如一教师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时,第一课时便让学生进行换主题练笔,写一次失败的实验。这里,我们暂且不说这样的练笔对三上学生是否合适,单就时机安排来说,就欠妥当。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读文过程,必然包括两个环节:“披文以入情”和“缘情而悟文”。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必然要走两个回合: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到语言文字。如果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特点还未感悟充分便匆匆练笔,效果可想而知。四、到位的评价高质阅读课练笔不仅包括学生的写,还包括师生及时到位的评价。有些阅读课练笔设计非常精妙,时机也把握得恰到好处,但由于对练笔结果缺乏及时到位的评价,致使效果大打折扣。要使评价及时到

9、位,尤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关注学生写的内容,又关注学生的语言质量。当然,这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智慧去引导、去点拨。于永正老师在这一方面可以成为我们的楷模。请看于老师执教的倔强的小红军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陈赓打自己一个嘴巴之后,还会说什么?还会做什么?请你们展开想象,写下来好吗?能写多少写多少。(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来读一读?生:(读)“陈赓把小红军抱下来,一边流泪一边说:小兄弟,我对不起你呀!我怎么没有注意你的动作呀! (师插话:“这句话应加上拍干粮袋几个字,改成我怎么没有注意你拍干粮袋的动作呀!”)说完,他把小红军用草盖起来,向他行了一个军礼。”(师插话:“在军礼前加

10、上庄严就更好了。”)师:“写得真好!陈赓一定这样想,也会这样做。”于老师的评价不仅给予了学生极大的鼓励,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还让学生的表达更准确、更严谨,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之效果。五、多元的作用高质阅读课练笔,其作用不是一元,而是多元的:以练代讲,减少课堂中繁琐的分析与讲解,增加学生言语实践的机会;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练笔后的交流中激活思维,促进教学向深一层次推进,等等。如上文意想不到的灾害的练笔,有学生这样写道:“偷猎者,请放下你们那把沾满鲜血的屠刀吧!动物是人类最真诚的朋友。当你们举着猎枪,向那些可爱的生命射击时,难道心里没有一丝的愧疚吗?假

11、如没了青蛙,害虫将泛滥成灾,毁坏大片庄稼。人类没了粮食,如何生存?你们这是给自己在挖坟墓啊!请你们珍惜每一个生命!”这一练笔,学生在内化文本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表达,表达了自己对偷猎者的不满与愤恨,从中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人类再肆意破坏环境,美好的家园在不久的明天将不复存在。同时,此举还无声地引导学生要学会思考,学会关注社会。最后需明确的是,阅读课练笔是否高质,必须置于一堂课中作整体观照。因为练笔仅是阅读课的一个环节,必须服务于整体。不然,即使学生写得再多再好,也仅是“局部繁荣”,这不是我们阅读课所追求的。参考文献:谈永康 从丰碑的一个练笔说开去黄桂林 于永正老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施茂枝 “工具”共“人文”一色邮箱:fxxnh0302 电话:137388415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