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题研究:《小学语文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题研究:《小学语文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结题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课题研究:小学语文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之所以提出“小学语文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进行研究,主要基于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学校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研究基础的需要“十五”期间,我校在创新教育总课题组的带领下,进行了“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成果,相关成果近50万字的材料在创新教育当代教育科学山东教育等刊物发表,人民教育杂志对我校的研究成果曾给与专题报道。情境体验教学的从生态学角度入手,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主动探究为手段,协调课堂教学诸多生态因素,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以塑造具有完美人格与高素质的人才为核心目标的
2、一种生态化教学理论模式体系。其学术价值主要在于从生态学的视角构建课堂教学理论,课堂的生态平衡体现为课堂与生活的交互转化,课堂各因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其外显性特征突出地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一)课堂情境的和谐自然。重建“情境”的概念,“情境”作为课堂教学中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和氛围,可分为人文情境与科学情境。人文情境是感性的、具体的、情感化的,强调审美与思辨;科学情境则是理性的、抽象的、简化的,强调的是理智与逻辑。两种情境和谐自然地并存于课堂教学中是课堂生态平衡的首要因素。(二)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有生命激情和梦想的火花迸发。(三)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具体为:
3、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找回自我、自主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活是课堂教学生态的源泉,真实是课堂教学生态的生命,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态的真谛,平衡是课堂教学生态的标志。这些理论观点具有前沿性,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十一五”期间,我们继续将其进行深化研究,并更明确地向语文教学倾斜,旨在构建有效的语文教学操作体系。“小学语文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即是这一研究成果的拓展。(二)活动建构教学研究对学校科研视角的需求在“十五”期间,活动建构教学提出了建构“1144”大课堂模式的主张。即,以“智慧复演理论”为核心,倡导“一个思想”活动建构教学思想,即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活动”在学生知识掌握
4、与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把“活动”看作是学生建构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基础;揭示“一个理念”大课堂理念,即从学校“教室”这个小课堂,走向与家庭、社会、自然相结合的大课堂,实现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知识掌握与全面发展的统一;构建了大课堂的“四个阶段”即以课堂生活重建为背景,以贯通课堂教学内外的“构建动场”为起点,引发学生自觉、主动的“自主学习”,让师生共同进行多元、多维的“交流探究”,用“整合建模”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能力化、认知与情感的结构化;体现为“四个范型” 即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范型、以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教学范型、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教学范型、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范型。“十一五”
5、期间,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不是进行理论创新,而是要将“十五”课题研究提出的这些基本思想、基本策略用之于实践,在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完善活动建构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的实证性研究。从一般规律和学科教学两个方面开展课题研究。我们提出的“小学学科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基于活动建构教学论的学科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子课题”就是在总课题组与活动建构分课题要求下确立的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着重体现的是“智慧复演”与“综合建模”的实现。(三)基于当前课堂教学反思的实践应对当前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误区,这些问题也成为我们思维的起点,也是我们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范式的理论立足点。教学情境的泛化。现在的很多教
6、师没有充分认识情境的内涵,更没有熟练掌握创设情境的基本方法,导致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因此,在一些课堂教学中自然就出现了一些情境设计牵强附会、故弄玄虚或者根本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活动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关于活动,为了追求活动的效果,活动形式不能一成不变,适当花样翻新,有助于引起学生活动的兴趣。尽管如此,活动毕竟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如果本末倒置,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势必导致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的功效发生变异。合作学习重形式轻实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宣布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
7、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孩子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对孩子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够,指导不够。互动教学不深刻。互动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都要“动”起来,具体表现为形体与嘴要动起来,不“动”就不是互动教学。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通过“提问回答”方式来实现教学互动。仅仅追求“提问回答”的次数,而不关注提问的质量和效果,那么实质上与传统课堂教学并无两样。因为在这种提问互动中,学生依然处于被动地位,仍然体验不到自身在建构知识中的主体身份。有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中有80的问题只需要运用死记硬背的知识就能解决。”诸如上述问题是我们意识到,学科教学缺乏智慧,因此
8、,我们结合省课题组的“智慧复演”理论提出了“小学语文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探究教学智慧,拓展创新个性。二、课题内涵界定与目标构想知识不等于智慧,没有智慧的知识是死知识,是没有力量的。如何让课堂教学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首先认识学生的学习本质,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主动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所涉及的概念是不断精致化的。(学习就是不断出现错误的过程)学习具有主观性和个别化。学习具有情境性与脉络化。学习具有社会性,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学习具有情意性。(自我认识、信念、个人期望等)学习任务同学习者发展与需求的关联性、生活涉及的真实性、对学习者的挑战与新奇性。受学习者发
9、展程度的影响。学习包括元认知。关于“智慧复演”理论。张志勇研究员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人类社会积累的智慧的过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成果不断积累的历史,是人类智慧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进入学校课程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文明的“经典”,都体现着人类高度的思维水平和智慧水平。中小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一方面是继承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了借助这些优秀的文明成果,创设文明成果产生发展的“类似情境”,演绎创造者的思维过程,学习创造者的思维方法,感受人类智慧创造的伟大与神奇,培养科学兴趣,为中小学生从学习与接受的主体走向创新与发展的主体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的“小学
10、语文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就是基于对智慧型教学的追求,我们的“小学语文智慧型教学模式与策略”将构建语文教学新的模式和实践操作策略,将“智慧复演”理论应用于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智慧含量,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小学生群体。具体目标为:1、寻找语文教学规律,构建小学语文智慧型课堂。我们认为好的方法一定是简单的,我们致力于构建师生愉悦的、充满思维含量的教学与学习方式。2、建立沟通课堂内外的“智慧实践”型大课堂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呈现综合的、生活化的价值。3、开发适合学生的智慧型语文课程,促进教师、学生个性成长。课程是教学的依托与凭借,只有课程改变,学校才会改变。4、搭建自
11、主选择、自主发展的教学舞台。让教师、学生拥有自由选择权,在选择中获得自由,在自由中实现智慧的创造。5、从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审美与表现能力等基础性目标入手,养育智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本项目的创新点是:从问题诊断入手,借助于教育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在具体的行动中研究新教育背景下的理想学校发展之路。本课题研究突出特点是实证性、先进性、整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三、课题研究的内容语文学科整体大容量教学研究以重组教材、大量阅读为出发点,打破单课教学模式,强调单元教学、整体教材教学,将研究性注入语文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要形式,将课内学习、课内阅读、课外实践、课外阅读活动联结为一体
12、,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阅读广度与课堂教学效率。把常规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反复咀嚼课本知识的时间用来拓展知识面,以知识的广度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学生在遨游书海的过程中提高了读写能力。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进行宏观统整,并与实证性研究相结合。课题的研究将结合具体的研究内容采用教育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教育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共同进行。本项目研究立足行动、讲求实效。选取个案,跟踪典型学科课堂。每半年为一个周期,大约跟踪3个周期,全部完成用2年的时间。全方位观测所研究的课题,立足实证,通过案例来进行具体的思考、分析。讲求研究的前瞻性与科学性。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着
13、眼于“问题解决”,采用“调查问题分析原因构建模式实验验证评估改进和完善”的研究思路。具体行动方式是:1、成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调查分析学生情况,制定课题方案和计划,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2、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学习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和“中小学活动建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研究”课题指导纲要,转变本组成员意识,提高认识,努力形成“学习认识-实践”的格局。3、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搜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4、选点。以年级为单位选定实验班级,采取双向选择的策略,对教师进行培训并支持其参与课题研究。5、跟踪。选择多个实验班级跟踪对比研究。6、诊断与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
14、调查问卷、测试、访谈等多种形式,针对语文教学的价值缺失问题进行分析、反思,查找原因,分析问题形成的因素,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然后组织实施新策略。7、课改沙龙。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定时地把课题实验教师和本校的一些名师组织起来,以沙龙的形式,在轻松的气氛中,总结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不足,共同研究课题实验的方向。8、研究活动展示。对于课题研究的成果,我们会面向全校举行研究课或者汇报课,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并积极听取领导和其他教师的意见;每个学期都会编印两期学校刊物课改参考,及时把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和提升,以更快地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效果。在上述过程中,所有研究要解放思想、拓宽研究思路、整合
15、并最终消融差异,从不同渠道收集信息资料,并且在交流共享中实现思想与实践的综合建构。同时提倡交叉、支持跨项目研究。研究过程采用分工负责与综合协调相结合的方法,分工负责,重大问题由课题领导小组协调,统一决策,统一安排,以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五、研究阶段成果自开展实验以来,我校教师认真学习,积极探索,大胆对教材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近两年的实验,得出了一套比较适合的“多维互动智慧型”语文教学的操作模式,并形成了一定的操作策略。(一)小学语文“多维互动-智慧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只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学生的长期积累,只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精神,只注重课文的共性分析而忽视个
16、性化阅读,这一切造成了课堂的高耗低效。我校通过课题研究提出的“小学语文多维互动智慧型课堂教学”就是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阅读学习材料,通过多维度的互动交流,形成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震撼,借以丰富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如下:1、课前预习、查找资料 学生接触到一篇新的课文后,一般从四个方面进行预习自学。第一遍要读字词,朗读的同时边读边把生字词画下来,然后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实在不会的,可以做好记号,有待于下一步解决;第二遍要读大意,要求学生小声速读,通读后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体意思;第三重点的地方进行品读,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默读,边读
17、便进行品悟思考,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在课本上进行圈注,体现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第四,在品读感悟对课文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用以佐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或者对自己的观点或结论进行提升,并作为课堂上讨论时的论据。2、小组互助交流、互通有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的内容,探讨疑难问题,为展示做好准备。交流前教师明确交流的任务和时间,交流环节注意时效性,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交流的过程由小组长进行调控,组内同学互助探究,疑难问题可以组间接进行互助,组内成员共同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订好展示的人选,尽量照顾到组内每一个同学。3、圈点批注的课堂讨论本环节学生和学生之
18、间、学生和老师之间互相讨论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的体验和感受,通过互相质疑、互相补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发言时,注意让质疑的同学先说,补充的同学可以就前一个学生的质疑有针对性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可以运用自己预习中的材料进行佐证,另起一个问题的同学要稍微靠后,使课堂讨论快而不乱,井然有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其中,教师既可以对学生的观点提出质疑,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同样也可以对教师的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和反驳。同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和记录,加强对共性问题的积累。本环节是对文本的理解,是课堂的主体部分。4、归纳总结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地对整个学习过程和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对本课的知识
19、点进行反馈,使教材的知识点、能力点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并能使知识点深化、系统化,使课堂的学习目标圆满达成。此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作用,是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和感悟有进一步的升华。5、比较阅读并展示在学习完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提供或者指导学生自己寻找相关材料(或者由学生自己提供)进行比较阅读,通过阅读相近、相关或者相反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地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语言,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阅读后,引导学生多个角度地比较材料和课文的异同点,可以从作者、文体、内容、写法、语言等多个角度去谈,也可以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去谈
20、,也可以评价各个材料的优劣,总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可以用各种形式进行表达。(二)小学语文“多维互动-智慧型”课堂教学操作策略1、形成有价值的问题为避免语文课堂教学流于“一问一答”的形式,在 “多维互动智慧型”课堂中,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课堂中要形成有价值的问题。在一节语文课中,问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精,在于问题的价值。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思考,有思考的深度,能够真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2、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一旦问题形成后,教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寻求答案,也不必流于形式马上进行讨论,而是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先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验证,通过
21、自己的思考或者操作,形成在自己的经验和思维特点的基础上的独特见解。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智慧生成的过程。3、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在合作学习中,既要学生求同,更要积极鼓励学生存异。要还给学生话语权,鼓励学生敢于向同学的结论质疑、敢于向教师的结论质疑、敢于向书本的结论质疑、敢于向权威质疑,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才能激发创新的火花。4、允许和鼓励学生敢于犯错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固定,难免在一些问题上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我们不仅不能害怕学生出错就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和探究,还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敢于犯错。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错”同样是学生思维的结果,只不过是由于学生思考的不够全面或者思维的方式不一样而已,而且更多时候的思维的怪异更容易使一些问题得以改进和创新。5、尊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反应能力等存在着差异,因此学生不必要也不可能都搞一刀切,在一节课中,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既要在他的发展区域内让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应有的提升,又不必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整齐划一的标杆。我们要把语文教学放到更加长远的角度去分析,只要每一个学生在本节课中有了兴趣、素养、能力等个方面的锻炼,这节课就是成功的。参考文献:1、创新教育书系 张志勇 总主编 山东教育出版社2、理想课堂的49个问题与对策 潘永庆 崔秀梅著 青岛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