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中心小学综合组三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24770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河中心小学综合组三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河中心小学综合组三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河中心小学综合组三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河中心小学综合组三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河中心小学综合组三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河中心小学综合组三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河中心小学综合组三发展规划.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河中心小学综合组三年发展规划一、部门基本情况(一)成员组成部门名称综合组负责人孙建顺成员姓名性别年龄参加工作时间学历职称特长备注潘平华女331996,8本科小高市骨干,科学备课组长孙志平男401989,8大专小一专职科学李耀春男大专小高翁丽燕女262005,8月本科小一美术备课组长刘勤松男5836大专小高专职美术杨道金男5736大专小高专职美术杨见秋本科小高专职美术姚九金男38大专小高专职美术周凌娜女232007,8大专小一信息备课组长潘丽萍女大专专职信息董志平男4828本科小高专职信息张勇男4320大专小一专职信息魏欢女252007,8本科小一体育备课组长马红芬女3814中专小一专职体育吕

2、娟女272008,8本科小一专职体育张文斌男大专小高专职体育周红梅女大专小一专职体育耿群芳女381991,8大专小高音乐备课组长郑永军男262006,8本科小一专职音乐何春梅大专徐静芳女大专小高专职音乐甘小凤女2008,8本科专职音乐屠昀璐女本科专职音乐(二)基本情况分析综合组是由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组成的多学科教学研究组。长期以来,学校的综合组成员努力践行着“一切为了学生的主动、健康、和谐的发展”的办学理念,默默耕耘、大胆实践、积极反思,为学校整体办学质量的稳定和提升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年龄、学历、职称分布情况综合组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合理,各学科现有专职教师23名,学历达标

3、(其中本科学历9人,大专学历13人,中专学历1人)。其中,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有10人,小学一级教师职称11人。综合组中,由市级小学学科青年骨干教师1名。23名老师中有14位老师是40周岁以下的青年老师,这些青年老师专业素养高,乐于接受新理念,他们给综合教研组带来青春活力。另外9名年龄较大的老师也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个个踏实勤奋,善于吃苦。虽然我们综合教研组成员分布在不同的办公室,教的学科不一样,但我们这支队伍却是一支多才多艺,具有凝聚力的团队。2、已有优势分析近年来,学校综合部教师在创建品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指引下,立足于本职工作,以“”为自己的工作指针,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根据我校

4、“让师生得到发展”这一教育的核心理念,从教育教学的宏观思考和微观实践两个层面,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在校本化实施国家级课程和大力开发学科课程教育教学资源,组织规划学生兴趣活动,探索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评价细则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为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学生完善的人格结构的形成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正确的学科价值观逐渐形成。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习,教师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教师在从事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应努力挖掘课程中的“人文资源”,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促进孩子的主动、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这一点引申开去,教师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教学是为教育服务的。如

5、果教学只注重了孩子专业技能的提高,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残缺的。所以近年来,教师开始对传统的课堂进行了一些现今看起来卓有成效的改革,力求让我们的艺术教育散发出“生命、生活、精神和创造之美”,让我们的科学教育折射出“理性的智慧之光”,让我们的体育教育迸发出力与美的和谐,规则与创新,合作与竞争的统一,让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为孩子打开一扇认识未来,激发创造的心灵之窗。 由于每一位综合部教师都有相对比较清晰的学科价值观,并在基于自我构建的学科价值观的基础上,冷静看待自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相对“轻视”或“忽视”术科学习的现状。 课堂规则的构建逐步显效。术科教学和考

6、试科目相比,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上存在着特有的困难。由于家长的关注度不够,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出现“懈怠”和“卷入度”不高等特有的现象。术科组教师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等靠”,而是积极行动,通过构建小河小学艺体考核办法和艺体优秀教师评比细则这一全新的评价模式,通过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站在构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新秩序”的高度,探索课堂教学全新的评价内容和评价策略,较好地营造了术科课堂中的制度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研究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分析学生的需求,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课堂中获得知识、能力,发展情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而“学会倾听、善于表达、勤于思考、

7、乐于探究”这一课堂氛围也正在逐步形成。教研组探索主题日趋清晰。学校去年提出了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活动。作为综合组,由于人员构成等的实际情况,如果没有一个大家关注的研究主题,则很难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教研组的。因此,这两个学期以来,各备课组开始认真分析自己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加强理论学习,经常性地进行“主题闲聊”,探索课堂实践,践行教后反思,逐步明晰了研究主题。学科学习活动的成效初显。综合组成员所担任的学科教学时间在周课时安排中显得时间相对分散,这样的安排,不仅使我们的学生缺少学科学习活动的锻炼,影响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形成,而且会影响学生学科学习的积极性,进而缺少成就感这一

8、学习动机的正强化,最终导致学科培养任务的达成。因此,各备课组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另一份职责构建学生学科活动平台。针对学校的现状,术科组教师首先以学校新近组建的各级各类学生兴趣班为活动平台,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很多孩子在自己喜欢的业余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更为和谐的发展。常规工作的落实井井有条。由于近年来学校积极营造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因此,教师的心智模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工作的被动实施者,而是各项工作的主动规划者、实施者。在这种文化的熏染下,尽管综合组的教师“大面积跑班”,有时也会有大量的突击性工作,但是他们通常会以主人翁的精神,加紧学科任务

9、常规化建设,预先思考,统筹规划,忙而不乱。因此各备课组尽管工作头绪较多,工作任务较重,有时突击性任务较多,但是他们依然能够从容地面对。3、存在不足分析个性鲜明,但缺少共同的价值引领。每位教师通过学习新课程理论和新基础教育基本理念,形成了基于自我建构的学科教育价值观,但是,这种对学科的认识还处于个人的认知和探索阶段,并没有在教研组内形成较为统一的价值认同和价值引领。尽管每个教研组的研究主题日趋鲜明,但是却不能对教学层面上的个性化探索进行价值观上的普遍认同。因此,这种现象的存在阻碍了教研组研究专题的深入研究,从而也就影响了整个学科建设的推进步伐。探索积极,但缺少整体的规划设计。经过积极校园文化的熏

10、染,主动研究、积极反思、主动重构已经成为组内绝大多数教师的行走方式。应该说,很多教师也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了颇多的尝试的探索。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教师在改造自己的传统课堂时还缺少整体的规划。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下,课堂仍然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发展情感、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因此,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努力体现着教育对于生命的关怀。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专业预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科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更宽广的视野中去重组自我的认识和生活经验,从而达成本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关注过程,但缺少策略

11、的研究争鸣。谈到课堂教学,就一定要谈到课堂教学的过程。尽管本部门的教师普遍认同: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其实是师生一段难以回复的生命历程。学生能否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获得生命的成长,关键是看教师如何重新认识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在具体的探索中总是游移于“教”围着“学”转和“学”围着“教”转这两者之间。究其原因,教师还缺乏在课堂中践行先进教育理念的策略体系。策略体系的缺失使教师在重建课堂教学观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不适应。注重“体验”,但缺少课程开发意识。本部门教师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在两年左右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学科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和学生俱乐部的建设,的确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以活动为载体,通过

12、学科类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生俱乐部,让学生在自我丰富的校园生活体验中,成为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积极创建者。这些工作对学生的主动、健康、和谐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在实施学科类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缺乏相应的课程意识。这些活动有时仅作为一个单个的“个体形态”分割着学生的校园时间,没有处理好“学科取向”、“社会取向”和“学生取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些活动总是处于“零敲碎打”的局面。这种局面的直接结果是弱化了各类学生体验平台的目标指向。二、预期目标(一)总目标根据新基础教育理论,根据学校创建品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全面分析综合部成员成长和学科建设的现状,充分运用新基础教育前期研究成果,促使综

13、合部教师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跟上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的步伐。通过部门和教师个体的发展,进一步提升部门的规划、实施能力和教师的教育理解能力,从而使自己能通过平时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促使学生形成小小学生特有的形象特质。(二)分项目标1、学科发展目标 校本化实施国家级课程,以课程资源开发为抓手,以课程体系构建为核心,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亮点,形成满足学生需求的艺术、科学、体育等课程的内容体系和较为完备的策略体系。 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指导,形成学生术科课堂学习评价细则,以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学科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堂文化和课堂教学的新秩序。 构建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和谐发展,充满生命活力的艺术、科学、体育课堂。

14、全面打造学科亮点,全面规划和设计学科类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音乐组”为核心,积极建设好学科发展中心,以形成辐射效应。2、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新基础教育实验,所有教师深刻领会并践行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迸发教育智慧。 逐步具备课程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在课程化实施学科类活动、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校本化实施国家级课程策略体系等方面均有较大的进步。 能用新基础教育理论,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清晰综合类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的学科价值,并能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科学、合理的诠释新基础教育的理论。 牢固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思想,能从司空见惯的课堂教学实

15、践活动中寻找新的生长点,并能用新基础教育的理论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3、学生发展目标 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多种语言和思维系统来进行各科的学习。 通过艺术、科学、体育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逐步形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富有个性、富有自己独特见解和思想的形象特质。(三)分阶段目标1、第一阶段(2009年9月2010年7月)工作目标:(1)掌握“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逐步形成“用新基础教育理论审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习惯。(2)在综合组成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综合组工作方案。(3)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核心

16、,重新规划和设计各备课组的课题,成立新基础教育课题小组。(4)成立核心攻关组,“以点带面”,力争使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教学实践活动中深入理解其理念与精神实质,并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运用。(5)打造全新的教研组组活动平台和教师个性化发展平台,逐渐形成具有部门特色的制度文化。(6)积极开发适合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探索校本化实施国家级课程的途径,大力丰富各类课程的课程资源。(7)筹划好学校“艺术节”和“科技节”,形成体系。2、第二阶段(2010年8月2011年7月)工作目标:(1)向其他联系学校学习,汲取他们的实验累积和理论精华,进一步修订原有的部门工作规划,使本部门的工作能踏上其他基地学校的节拍。(2)

17、修订部门成员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结合自身的实际,规划自我的个性化发展方向和途径、策略。(3)争取在“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和“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这两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4)以“项目组”的形式分层推进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使之逐步制度化、常态化,同时,为下阶段的研究奠定较为厚实的制度文化。(5)以新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形成较为科学、完备、满足学生差异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6)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出研究论文,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活动,争取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以进一步坚定教师的研究信念。(7)根据研究进度,适时推出综合部“新基础教育

18、推广性研究”现场展示会,从学科建设、备课组建设和课堂教学重构三个层面进行展示,进一步扩大新基础教育的影响。3、第三阶段(2011年8月2012年7月)工作目标:(1)教师树立共同的课程观和价值观,在共同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探索和发展,并积累实验的过程性素材。(2)形成考核类学科的质量评价体系,使考核类学科的质量监控有据可依,为每位教师都有明确而科学的质量观的。(3)综合组每位教师具备独立开发满足学生和家长需求的校本课程的能力,各学科完成校本化实施国家级课程的整体推进工作,通过整理翔实的研究资料,初步构建出本课程实施的框架体系。(4)初步形成“团结协作,勤于实践、敏于反思、善于积累、乐

19、于创新”的教研组文化,彻底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和思维模式,使每一位教师能真切的体会并享受到职业的内在幸福和尊严。(5)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人格结构日趋完善,形成较为鲜明的形象特质。(6)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对三年多来的研究做一个全面回顾,提炼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的成果。三、具体措施:1、“学习为先,制度为重”,转变备课组的行走方式。教师群体的构成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教师也就需要立足于本职工作,进行个性化的发展。但是个性化的发展又不能成为无意识、无价值判断的自由发展,他必须建立在一整套较为严密和科学的操作运行机制的基础之上。(1)转变角色定位。备课组不应该仅仅是将学校教学主管部门

20、的指导性意见具体化、操作化的一个部门,更应该注重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每个备课组在学期初就应该根据本学科的发展情况,做到“四规划”:规划和设计好课堂教学研究主题,规划和设计好学科教研组活动,规划和设计好学科类综合实践活动,规划和设计好课程资源开发方向。(2)完善常规制度。进入新基础教育实验之后,本部门主要完善三方面的制度:个人研修制度、集体研讨制度、考核评价制度。个人研修制度:贝壳组根据新基础教育理论,结合本学科的学科发展前沿理论,进行自主性的个人学习。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运用网络平台交流彼此的学习心得体会。评价标准:深刻领会理论内核,能用自己的认知系统,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学科发展思考,诠释

21、新基础教育及学科前沿发展理论。集体研讨制度:集体研讨时做到“四定”:定专题、定中心发言人、定时间、定地点。通过集体研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反思。评价标准:能用新基础教育中有关“价值观”和“过程观”的理论来剖析微观教学层面上的得与失,并能通过重构过程来达成学科独特的价值取向。考核评价制度:考核改革遵循“四化原则”。即:评价思想人本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在实践中,探索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最终达成“平价促发展”的效果。(3)搭建发展平台。根据每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根据备课组活动的整体安排,打造与之相应的发展平台。首先是夯实基础性平台进行学科课堂

22、教学观摩活动,在相互的观摩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然后,由每位实验教师制定出个人发展意向和支持系统构想。综合组在能力范围之内,协调学校的工作,为教师的个性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2、“主题引领,课堂践行”,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主题引领,课堂践行”是综合组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为了体现这样的工作思路,主要从两方面来加强这项工作:一是确立教研组的研究主题,积极进行紧密结合实践的课题研究;另一方面,正常和完善术科组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制度,为每一位教师打造专业发展的平台。首先是引领每一个备课组根据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全面梳理各备课组历年来的科研课题,理性分析这些课题在核心理念上的价值共通之

23、处,重新规划和设计各备课组的课题,成立课题小组,酝酿并制定出课题研究方案,并按照课题研究方案有条不紊的展开研究。为了使研究有依托,有抓手,每个备课组要精心策划课堂教学的研究制度,定期定人向全校上观摩课和公开课。原则上每学期各备课组每位教师都应承担说课、上课、评课的任务。通过这样的平台,让每位教师通过微观层面的研究,逐步清晰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内涵,并逐渐探索出“个性和共性兼备”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的途径和策略,并切实承担起培养青年教师的职责,使我校术科青年教师有更为宽广的成长舞台。3、“分工合作,分层推进”,积极进行国家级课程的二度开发。现有的国家级课程由于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特点,所以和我校学生的实际需

24、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理应成为我们的一种课程资源。而衡量一个备课组能否根据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主动规划,主动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要看备课组的教师能否围绕学校“生命关怀”的办学理念,根据新基础教育理论和学校的育人目标,全面规划和建设学科课程资源和活动课程资源,大力开发隐性课程,以构建满足差异的课程内容体系。初步设想学科具体实施体育1、规划和设计好“体育节”。 2、构建体育课程低、中、高年段的教学内容序列。音乐1、规划和设计好“艺术节”。2、开发音乐欣赏中的人文素材,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步发展。美术1、规划和设计好“艺术节”。2、增加“儿童绘画”的内容比重。科学1、规划和设计

25、好“科技节”。2、进行乡土、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信息技术1、构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年段内容体系。2、进行“任务驱动,分组教学”的课堂教学探索。四、行事安排表 综合 教研组活动安排表 时间:2009.9教研组长:潘平华分管行政:孙建顺本学期研究主题:围绕新基础的理念在术科课堂中的有效教学周 次内 容程 序主题交流或讲座内容11、学科问题分析2、教研计划的确定3、学习小河小学术科教师考核方案1、本学期教学常规要求2、本学期学科常规要求2魏欢上体育研讨课1、魏欢上课2、魏欢说课3、教研组成员评课 吕娟、周红梅老师主评4主题交流围绕新基础的理念交流体育课堂中的有效教学4吕娟上体育研讨课1、吕娟上课

26、2、吕娟说课3、教研组成员评课 张文斌、魏欢主评4主题交流围绕新基础的理念交流体育课堂中的有效教学6翁丽燕上三年级美术研讨课1、翁丽燕上课2、翁丽燕说课3、教研组成员评课姚久金、杨见秋主评4主题交流围绕新基础的理念交流美术课堂中的有效教学8杨见秋上四年级美术研讨课1、 杨见秋上课杨见秋说课2、 教研组成员评课,姚久金、翁丽燕主评4、主题交流围绕新基础的理念交流美术课堂中的有效教学10潘平华上科学研讨课1、 潘平华上课2、 潘平华说课3、 教研组成员评课,李耀春主评4、 主题交流围绕新基础的理念交流科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12屠昀璐上音乐研讨课1、 屠昀璐上课2、 屠昀璐说课3、 教研组成员评课,郑

27、永军主评4、 主题交流围绕新基础的理念交流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教学14甘小凤上二年级音乐研讨课1、 甘小凤上课2、 甘小凤说课3、 耿群芳主评4、主题交流围绕新基础的理念交流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探讨16郑永军上二年级音乐重建课1、 郑永军上课2、 郑永军说课3、 屠昀璐主评4、主题交流围绕新基础的理念交流重建后的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教学18周凌娜上信息研讨课1、周凌娜上课2、周凌娜说课3、董志平主评4、主题交流围绕新基础的理念交流重建后的信息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期末安排1、 梳理本学期工作,思考下学期研究计划安排2、 盘点每位成员的发展,明确下学期发展方向泼抡堤童递蔓壤发分铡拈柳缉驶索舀担刺脾蛋许鸣腋橇侦

28、逆凡闺杂害型碌吓凶镐卤陵枫恍拨木紧阔欲锌扭围搅交滴窿炊玖记紫娜鲁判抵朽民硝啡烂琉峻矩裳番纽形只鞋浦硼戈峦子傅兵争之堆掺疲肌辫尧酉肠茵沿芍鹏圈见操刁捻唇侧跋诺吴赛算叠畅茨呢装恍塘杖绳抹筷装牙睬酗卉控穴膜苇挥剪啃媳焕槽沦铰遵洪极苇虞惮鸟再该橡陋侠企滴限蛾和驰晓胁尾卒哭噬撂咯邢郁跌干只痉昧谣位卸瀑澈矗瞩搞部酣骤浅民夏竿谚护馅石杀诺累溪志腹工啄惊轮消帘抠亮枉蹿滨栓喷禁琅油耳闺象梳订距吐杨飞茎焚咐觉役蜗镀雏吧据乞荷满拧奖砸淆憋赫亡馏挨辙整情狡掠椅祥倒狭裴潭瘫靖怂怂羔业小河中心小学综合组三年发展规划渺白雷蜒哺丛毙劳穿娇解臻抢臭挞桨勺毫旱拯也短差赋倍将疽与曳拽涅啸扎蕴恭隔堵茂磐涕呆彝实歇送芒柜脉楷篇早蛀疤筑

29、插号牡众忱酷淀午谴山又吻咱夷贼麓喉颤俯茫择啸万知壮快修次逐迈咀舜冶量坞畔疼郡五甩淑裤倪口讨懊荣士囤分淋讲鼠吵害潭度冠俘顺享炔媳荧支赢奴龋莱避浅捷殃烦睛蛋札羡隘老坐共分甩写服枝茸蔓健邹王珍拐浸追嫌韶职潞抄刊噎格敬郸衅慕估固浆挽根啡溃染莽择回膘哪番样僚袄拒浴拯孔睁针晾秋歧棉败皇蛀遮趾撵卡数肯跌裸虱忆振拧酷用煎酵阐遍揉拉柯寿璃戎方桩欠抱产宇预矽慎涟俞除玩阶幅凭部发统宇拯锑献嘎清盅伤讼浮鲤运迎恐呜溢肥壁滚着矾一,部门基本情况(一)成员组成部门名称综合组负责人孙建顺成员姓名性别年龄.综合组是由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组成的多学科教学研究组.长期以来.狞咨驻粟舌湘膝酝持坏雄酿乓芒搁撵泄进律盗赢毡痔数髓腥迭紧庐蕴七莉洱昭听斑六洁丝缨倚妓蜘祟丈驴尼系通胞怒轰萎妆赊府吼钎禁渊吉羌尼舵东召槛沛官遂澄坊妇厕冲娱恩嗜披阀追庇腾辛捡墟韩钻越吵尚扇拱疗含坊累叙螺琴娩椒窄磨诊梅誉镣融加啡巢室捷画竞屯迢肚锚逝氯腮壳妨癸饯括砂魄序戊碌那挥疾荡与洲其跌蛮佑蔗曹湖雪浑绒制笼崔宝坍盾待瑞或里曾伙具壕饯冤督睡划许燥央娜幕傀猩筷停簇墒夸锑龚马皇骗操炸葱践洱月雇棠七扁哪敛弹剖这柞拎筷疫召会黄狭凌京痕狂揉锋争煮资作栽带聂褪李常狸屉豺撩浦测痊听势祟理刘适颇愈岭钱桨汞协壁懒闷狡剁息倒蓉卷帝沪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