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中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汇报.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市中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汇报 一.学校简介市中办事处中心小学始建于1957年,时称市中区中心小学,前身为青岛县南头完小。该校曾四次改建扩建,1996年9月迁到现址。学校占地1999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476多平方米,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072名,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专任教师71人,其中本科学历14人,专科学历32人,中专学历2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多年来,我校始终以“办市中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 “规范立校、科研兴校”为目标,确立了“为学生明天的成功而奠基”的教育理念,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形成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教风和“勤思善问、活学巧用”的学风。
2、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完善,实验仪器、图书配备均达到省定标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机器人实验室、图书阅览室、音乐教室、舞蹈房、体育活动室、美术教室、德育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等齐全,教师每人配备一台微机并建成校园网,较大地提高了教学手段现代化和学校信息化的水平。近几年来,“科研兴校”已成为我校广大教师的共识,我们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现有国家级课题1个,省级立项课题2个,市级立项课题8个,区级立项课题18个。近年来,在区、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的有300多篇,其中有近百篇论文
3、在国家、市级刊物上发表。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学校先后被确定为省“循序自主作文”实验基地;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省电化教学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并被评为青岛市精神文明示范学校;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教学示范学校、青岛市平安校园创建先进单位;青岛市卫生先进单位;市中区先进基层党支部;市中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市中区妇女儿童工作先进单位;市中区群众满意的街道站所,连续多年被区教育局评为“办学水平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师、学生在市、区级多项比赛中获奖人次居全区前列。回首往事,令人欣慰,展望未来,信
4、心倍增。市中中心小学的全体教干教师将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努力把握深化推进素质教育的机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志存高远,锐志进取,争取新的更大的成绩! 二.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做法 (一)领导重视、支持科研工作 以“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是我校主要领导的办学指导思想,多年来努力实践,从不动摇。 1.设置科研机构 我校在1996年成立了教科室。校长亲自抓教科研工作,有一名副校长分管教科室工作,教科室配备主任一名,教科员一名,具体负责全校的教科研管理工作。教科室承担全校的科研活动计划的制订,课题研究业务的指导和管理,以及骨干教师的业务辅导等工作,为此,教科室还组建了一支以课题组长为主力的
5、学校教科研骨干队伍,全面履行学校科研职责。 2.纳入学校规划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发展需要依靠教科研来推动。学校领导始终将科研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甚至是每学年、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每学期学校工作报告,校长必将重点放在教科研工作上,提出教科研工作方向及基本要求;在每学期初的教师大会上,教科室须公布学期科研工作目标。教科室还根据区教科室计划制定学校教科研工作目标,制订好学期工作计划,召开全校的教科研工作会议,明确教科研工作任务,并对骨干教师进行科研培训,使全校的科研工作有方向、有计划,分工明确,落实到人,讲求实效。 3.率先投身科研 学校主要领导支持教科研不仅在口头上,还体现在行动上。近三年来,一
6、把手杜校长亲身投入,躬身实践,已承担省级级课题1项并顺利结题。分管校长确立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区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已经结题。并且,学校在科研经费上给予教科研工作大力支持,教科室举办的工作会议、校本研究培训班、名师学术讲座、研究课活动、主题沙龙研讨会、外出参观考察活动、读书笔会等经常有领导参加活动。 4.制度管理科研 教科研要重视过程管理,特别是要追求课题研究的常态化和有效度,必须要有一套机制。以制度管理科研是一种保障。多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学校教科研工作制度,以制度管事,以制度带人。特别是去年以来,学校实施绩效考核,修订了市中中心小学各类竞赛奖罚条例(修订稿)和部分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
7、将教科研工作量化,全面纳入年终教师绩效考核和村级小学年终量化工作,从制度上保证了学校教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二)科室创新,全心全意构建科研文化 领导支持是一所学校能顺利开展教科研的决定性因素,但如果没有教科室主任的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育科研也不会生气勃勃,更谈不上创建科研文化。 1.稳定的网络 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研,首先应有一支比较稳定的科研骨干队伍引领。多年来,教科室坚持聘请有水平、有热情的一线专任教师任兼职教科员,组建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教科研网络,并且加强对他们的学习、培训、考核。每学年组织他们外出参观、考察,努力拓展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并且,为保持这支队伍的相对稳定,做到
8、课题组长及其核心成员中途基本不更换,保证了课题研究和科研活动的连贯性,激发了课题组长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2.创新的机制。 学校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杜绝开题热闹,过程冷清,结题照抄的现象。为此,教科室创新科研机制,强化过程管理,促使课题发挥真正的为教育教学、为教师学生、为学校发展的积极作用。如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坚持“操作组长负责制度”、“期初计划、期末总结、每月活动记录制度”、“建立课题资料档案袋和调研制度”、“实行区级以上课题信息化管理制度”等,并且倡导科研、教研合一,强调课题研究课堂化,课堂教学问题化,要求每个课题每学期必须要有一堂研究课,做到三定;即定人、定时、定内容;必须要有一次课
9、题沙龙研讨会;每次活动教科室、课题管理组人员必须全程参与,人人发言。并且,课题组老师随时采集活动信息,及时发至教科研信息组;每学年,教科室根据各课题组研究工作和实验情况,开展年终评估活动,评选年度“科研型“老师,并将考核业绩与绩效工资挂钩,大大增强了课题组成员投身科研的动力。 3.坚实的基础。 光有骨干队伍引领和机制的保障还不够,必须动员全体教师参与,“人人是科研工作者”,开展群众性科研活动,营造浓厚的科研文化,让每一位老师参与教科研,在科研中磨炼自我,在评判中反省自我,在管理中规范自我,在受益中发展自我。 多年来,我们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坚持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读书、反思活动,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
10、结合,举办读书笔会,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论文、反思、教育随笔等的评论,举行“读书型”教师,“反思型”教师评选活动,提高了教师的理论修养和自我评判精神,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 2008年以来,我校承研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5项,区级课题12项,校级课题9项,部分课题已于2009年结题,这些课题全部由科研骨干担任操作组长,吸收了80%的教师参与。2010年,学校又成功申报立项3项市级课题,18项区级课题,19项校级课题,90%以上老师参与到课题研究活动中来。以课题为核心的群众性教育科研之气候已然形成,夯实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学校发展储备了后劲
11、。 三.资源共享,不遗余力宣传科研成果 三年来,我们努力倡导“课题从课堂中来,研究到课堂中去,成果为自己所用”的研究思路,努力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再研究、再发展。 不仅如此,我们还不遗余力宣传、推广我们的科研成果,共享我们的科研文化资源,携手合作,共同繁荣教育科研。 一是积极参赛。三年中,我们有多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市级优秀科研成果一、二等奖,三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区优秀科研成果一、二等奖。近300多篇科研论文在区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或在区级以上科研论文评比中获奖。成果及论文的获奖和发表不仅检验了我们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反映了我们学校科研的整体水平。 二是出版信息报。先锋是
12、由教科室编辑的一份校报,是一个很好的介绍我校教科研动态,宣传我校教科研成果,展示教师教育风采的平台。我们每月编辑出版,并利用教科研工作会议等机会向兄弟学校宣传,以扩大科研影响力。 三是采集网报信息。学校网站是宣传、推广教科研成果的最便捷、最有效的窗口。我们专门设立科研信息组,经常性地采编科研信息,及时进行网站宣传,以达到科研成果和科研资料共享的目的。我们还建设课题专题网页,展示学校校园文化和研究成果,大力宣传我们的科研文化,共享成果资源。 三年来,由于学校的大力支持,教科室同志创造性地工作,明确科研工作思路及方向,在构建科研文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提升了学校发展内涵,增强了学校发展的后劲。学校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 “青岛市教学示范学校”等称号,1名教师被评为青岛市教学新秀、12名教师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市中区课改之星”、2名教师被评为“市中区教科研先进个人”。学校荣誉的获得,教师个体的成长,教科研功不可没。我们的目标是:让科研文化滋润每一位师生的心灵,幸福地成长,共同创造市中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