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级下册四――六单元主讲稿.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26912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级下册四――六单元主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级下册四――六单元主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级下册四――六单元主讲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级下册四――六单元主讲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级下册四――六单元主讲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级下册四――六单元主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级下册四――六单元主讲稿.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四六单元主讲稿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主讲稿一、教材分析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本单元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为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立下基础,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小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这里教材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加强了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书分母是10、100、10000的分数,了解小数的记数单位以及单位间的进率,从而清楚地了解小数为什么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小数的性质也很重要。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添0、去0不改变小

2、数的大小,就加深了对小数的理解。它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应用它可以对小数进行化简,也可以根据具体运算的需要,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小数大小的比较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小数的性质已经涉及到小数大小的比较问题,但只是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是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以及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是本单元所学的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

3、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三、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打好基础。学生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时,需要综合运用前面学过的计量单位和进率、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知识,因此要求学生逐一扎实地学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容易混淆,需注意区别。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

4、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五、教学方法与措施1、“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本单元,我们的教学不是“0起点”,而应注重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三年级下册时,学生已经有了对小数的初步认识,学生已经能联系现实素材,并借助形象的直观图,初步明了分数和小数的转换关系。本学段第一课时在内容有交叉重复现象,但侧重点逐渐变成了“逐渐尝试脱离单位理解小数

5、意义”。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四课时的教学中,教材在预设上注重的是解读常见单位名称的含义,如价格、长度。不必过早引入名数互化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此处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预设,会使教学混乱,不断影响掌握情况和后继内容的教学,而且在学生毫无准备的前提下提早加重学生的负担。 2、我们更应注重尊重学生的已有思维方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本单元在生活中的小数中涉及了“名数互化”的教学,名数互化是学生比较困难的一个知识板块,原因有:第一,学生必须要对进率非常熟悉;第二,小数点的移动也必须很明确,要有一定的数感做支撑。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可以通过整理进率让学生熟悉进率,在常见习题的训练中提高互化的

6、能力。此外我觉得,名数改写我们大可不必从语言上规范学生,书上也没有出现高度概括的总结性语句,我们可以结合实际含义引导学生判断乘除,再转化为小数点移动更利于学生的建构,否则会对学生的掌握和运用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和程式化的东西,把复杂问题更复杂化。六、问题研讨 1.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十进制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提高做题正确率?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一、教学内容教科书8094页的内容。二、教材解读1.本单元的内容及作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

7、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内容结构及具体例题安排如下表:具体内容例题安排及目标要求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例一结合生活情境和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特性,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及底和高的含义,学习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例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例三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例四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内角和

8、例五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图形的拼组例六通过拼、摆、画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例七让学生在图形的拼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探索能力。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

9、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这些知识与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为使儿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认识新问题,建构他们自己新的知识与经验,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例如:对“三角形的分类”这一内容,教材根据学生已懂得了角的分类,能区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与周角这一基础,设

10、计了“给三角形分类”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和把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又如,对三角形的稳定性的设计,教材提供了较丰富的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直观图,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亲自做一个实验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不仅是认识几何形体特征的需要,而且有助于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对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价值。(2)重视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要让学

11、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基于这样的考虑,教材在提供大量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时,加强了数学问题情景、操作探索活动的设计。例如“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部分内容,创设了“我上学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这种学生熟悉而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教学内容的呈现不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给学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

12、识的直接经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为感受、理解抽象的概念,自主探索图形的性质打下了基础。为方便教师领会教材编写的理念与意图,开展有效的教学,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重视体现知识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为教师灵活地组织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思路。这主要体现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获得。例如,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等,均是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形成结论。 (4)加强对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本

13、单元增加了“图形的拼组”,让学生再次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探索能力。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四、教学重难点1.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2.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

14、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图形的认识。五、教学建议1准确把握本册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图形及其关系的愿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进行探索。因此,本册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因此,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如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内容的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

15、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是在活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经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学习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几何图形的、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3.促进教

16、学中的数学交流。数学在信息社会应用广泛,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数学能够用非常简明的方式、经济有效地、精确地表达和交流思想。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在他们的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尽相同。教师要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思考、解释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4.注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几何图形的直观性为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

17、技术,可以使学生认识和探索图形的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时,要注意切合实际,易操作而有实效。一些农村学校由于条件所限,不能配备丰富多彩的教学具,教师必须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积极发动学生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但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六、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例1、例2)第二课时: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例3)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分类(例4)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例5)第五课时:图形的拼组(例6)第六课时:图形的拼组(例7)七、问题研讨如何让学生顺利的接受三角形的特性?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主

18、讲稿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下数学95107页。包括: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算到小数。二、 教材解读:本单元从人类五彩缤纷的生活中选择体育运动为背景,选择运动员在某些运动项目中的得分情况或运动器材的价格为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素材。它紧密联系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的骄人成绩。联系学生在学校的运动情况联系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人或事来开展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活动。这样的选择十分贴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和强身健体的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小数加减法,能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计算对人类活动的重大意义。体会数学的理性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也为

19、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三、 课标要求:1.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式写法。2. 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3. 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4.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2. 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单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 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五、 教学重难点:1

20、. 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是重点2. 理解小数点对齐是难点六、 学情分析:学习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知识经验尝试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明确列竖式时应如何对齐数位,懂得道理何在。七、 教学建议: 1.选择后期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活动来学习小数加减法。 2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相同之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芥一字段的三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因此,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识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3.为了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时应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法。4.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之一,就是使学生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素材,根据素材给出的若干信息去发现隐含在信息中的若干教学问题。八、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初用6课时进行教学。九、 问题研讨:1. 如何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2. 如何培养学生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正确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