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育人价值”开发与实施的路径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428993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经典“育人价值”开发与实施的路径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华经典“育人价值”开发与实施的路径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华经典“育人价值”开发与实施的路径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华经典“育人价值”开发与实施的路径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华经典“育人价值”开发与实施的路径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经典“育人价值”开发与实施的路径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经典“育人价值”开发与实施的路径 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华经典“育人价值”开发与实施的路径摘要:中华经典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手段,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中华经典育人价值开发与利用路径包括:以育人为指向,发掘中华经典价值;以儿童为主体,追寻中华经典与育人价值的同构;以活动为载体,融合学生的生活和体脸。关键词:中华经典育人价值同构融合中华经典诵读,是我校传统教学特色项目,中华经典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间接经验,展现不同文化样态,让儿童再诵读中产生价值经历,“在价值经历中进行价值澄清,接受价值教育和引领,解开价值困惑,培养基本的正确价值观,让生活充满意义”。将中华经典诵读课程作为我们学校深化内涵的生长点,以儿童为主体,追寻中华传统文化

2、育人价值的建构,携手儿童,读中华经典,做儒雅少年。一,以育人为指向,发掘中华经典价值我校始建于1958年。学校现占地面积达120亩,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在校学生4100人,全校教职员工238人,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45人。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学校”、“江苏省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一)明确的育人理念南蔡实验学校是开发区唯一一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地缘优势较差,但是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学校始终以“厚德敏行”为育人理念,以“德育为先,质量为本,培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培养目标,以和谐发展为办学愿景,构建经典诵读

3、书香校园文化,中华经典课程群及“儒雅少年”评价体系,让孩子们自由、主动、全面发展。(二)先进的教学设施校园功能室设备齐全,图书室藏书丰富,电子阅览室,书法教室、国学馆为孩子们的经典诵读课程学习提供专属空间,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的设施保障。()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热爱中华经典,大量阅读书籍,根据儿童阅读心理和能力,筛选出适合不同年级儿童的书单,进行分级阅读。(四)厚实的课程基础我校在2016年成功申报了市级立项课程读国学经典,做儒雅少年,将国学作为课程内容,开发系列化课程,强调跨学科教育,以主题为逻辑线索,把碎片化的知识信息和分散的能力要求串联起来,涵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五)浓郁的

4、阅读文化各学科老师把课外阅读任务分散到日常教学中,将中华经典融入学科教学中,每个班级都有图书角,图书柜,每个楼层都有固定的阅读主题,班级有图书漂流园,有好书推荐专栏,建立完备的图书管理制度,课前设置3分钟的“我来讲”读书心得交流,校园阅读文化初见成效。(六)迫切的成长需求中华经典名篇,不但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且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铺就学生精神底色,特别是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社会资源匮乏,如何实施“丛林”教育,突破现有教育的桎梏,是目前农村教育的重要工作。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启学生心智、滋养人生,体现国家课程意志,是国家课程的有益的补充。二、以儿童为主体,追

5、寻中华经典与育人价值的同构(一)中华经典的育人目标1 .通过实施中华经典校本课程,以“体验成长,丰泽生命”为出发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欣赏中华经典,了解创作的方法。2 .借助生动有趣、文字浅显、朗朗上口、易于接受的吟唱形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其积累语言,体验遣词造句,提升言语智慧。3 .通过开展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让学生去感受世界的真、善、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体验童年的幸福,4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5 .在校本开发的过程中培养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

6、发展。(二)、中华经典育人内容“立足课程内容,挖掘蕴含在文体类型、人文主题、学科要素及学科思维的内涵体质,掌握学科背后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及其情感、价值观,探寻文化育人价值的建构,“读中华经典,做儒雅少年”特色课程文化是指精选中华文化中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的诵读内容,引领儿童学文化,有诗心,懂礼仪,爱自然,会生活,开展文化育人活动,培养有中国文化风骨的人。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下来,并经历积淀,蕴含丰富的知识,启迪智慧,培正心性的,被人们广为流传的文化载体,内容涵盖诗歌、小说、散文、经史子集等。儒雅少年是项目建设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在明智、达理、向善的学习过程中,在吟诵中华经典的

7、体悟中,将明德风雅的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行为的结果,是新时代思政教育学生观的一种体现。中华经典育人内容以时间为经,以自然、社会、自我为纬,对诗歌、艺术、农艺、民俗等方面进行重组,创建主题化的校园文化,开发系列化的经典诵读课程,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培养智慧、快乐、有思想、有担当的好少年。1 .儿童与环境一馆一一现在正在规划、设计新的展馆(中华经典馆该馆分为中国哲学文化史简介、历代学派主要思想争鸣、文学小故事汇编、历代文学名家及主要著作、师生文学作品等八大展区,通过声、光、电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让孩子们充分了解、认识、欣赏、喜爱祖国文化瑰宝。一廊一一中华经典书法文化长廊。我校已请专人设计、即将建成中

8、华经典书法文化长廊。收集历代名人书法作品及创作主张,对学生进行中华艺术熏陶,让学生了解我国书法发展历史,揣摩书法名人艺术风格,学习书法的文化价值,使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精神,做到育人无痕、化物无声。一园一一中华经典诵读乐园。利用教学楼多余的空间,设置诵读书吧,添置图书,让学生自治,每周检查图书借阅情况,保证每时每刻自由阅取心仪书籍。2 .儿童与课程让师生真正成为课程开发建设者,进行校本化的思考,在主题化的学习中,循序渐进,通过阅读欣赏、经典吟唱、童心自创等活动,不断提升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形成塔式课程结构体系。(I)教材校本化。我们已经编制了一本走进唐诗的校本教材。下一步,我们

9、将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低、中、高年级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根据体裁不同再次细化,如“自然诗韵”分为:“动物”“植物”“地名”“人名”;“社会诗情”分为:“送别篇”,“征战篇”,“劝学篇”,“报国篇”;“自我抒怀”:每学期设置15课时,制定单元课程目标,坚持“每日一吟”,上好“每周一课”,读好“每月一本”,组织“每学期一评”,己初步形成了以生为主、以诵为主的“读、思、议、诵”四步诵读教学模式。通过主题化、系列化的诗词诵读,不断地丰富儿童的诗词积累,淬炼儿童美好人格的形成。(2)实施游戏化。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的生活,在角色的扮演和体验中,不断地发展成长起来,活动要体现游戏的自由性、愉悦性、体验

10、性、创造性精神,将游戏与儿童生活和儿童生命完美结合,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如古诗教学与音乐相结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或吟或诵或唱或跳,让学习过程更加情趣盎然;将行为规范化为吟诵,让德育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春雨教学,可以了解春雨的形态,说说春天的雨景,探索春雨时令节气的来历,春天人们的活动,风俗习惯,尝试用民间小调吟唱春雨这首古诗,领悟“润物无声”的含义,明白做人做事要温文尔雅,不温不火的人生态度。(3)构建自主化。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教师要唤醒沉睡于孩子生命里的东西夏季来临,低年级学生可以根据画面或照片,配上相应的古诗,中年级的孩子可以

11、根据诗歌创意绘制图画,高年级学生可以开展古诗飞花令吟诵比赛。(4)评价多元化,由班主任对学生采用五星量化评价法:学生自己仿作创编内容健康作品,或者推荐优秀精彩书籍,便可得一颗星;如果学生的创作无错别字,语句通顺,可得两颗星;如果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手法,构思巧妙,想象力丰富,可得五颗星;得三星及以上的作品在班级“文化墙”展示;得四星及以上的作品写入小作者的成长册的荣誉栏里;得五星的作品在学校橱窗专栏展示。每月班级中评选两类奖项:“读书大王”(推荐书籍)和“创作大王”(创编作品),并在校级范围展示五星作品;在学校网站首页,定期展示师生优秀作品,在论坛中,请教师、同学、家长参与评价。3 .儿童与生活(

12、1)设计常态诵读活动活动名称组织形式目标效果好书推荐教师推荐适宜吟诵的读本;开展学生推荐的书籍投票活动,选出学生最喜爱的经典作品让孩子学有所长、发展个性、彰显自信,作品诵读在班级通过晨夕会、队会,举行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诵读会进一步领略优秀作品的魅力。节目汇演学生自己创作快板、课本剧、表演唱健康的、富有时代气息和儿童情趣名家进校聘请儿童作家讲故事创编的方法、技巧解答存在的问题作品配画创作和美术课有机结合充分享受童年的多彩与快乐动画作品读书小报评比让孩子在浓郁的国学氛围中,学做中国人(2)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我校具有百人以上的校级经典诵读社团6个。利用每周三的团队时间,对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专项辅导

13、,开设特色课程。下一步,我们计划通过校级社团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孩子加入诵读社团,培养他们自我认知、自我构建的成长意识。三、以活动为载体,融合学生的生活和体验。学生以中华经典为媒介,以言语实践活动为载体,形成了与客观世界的意义性链接,“通过师生多层次、多主体、多类型育人资源实现有机融合,将中华经典育人价值转化成为学生个体生命价值最重要的环节。”(一)建设“中华经典诵读”的实践体系L建设“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社区为两翼,整合教育资源,邀请社区居民、家长、专家等多方代表组成评审团;积极向各种报刊推荐学生优秀作品。利用校外文化资源助力校内建设,实现生活的语文,语文的生活

14、。2.建设多种沟通交流平台依托南蔡实验学校网站,建设校园网页和微信公共平台,展示习作,推送文章,介绍文化,构建立体的交互式的阅读空间。(二)课程引领,打造品牌1 .构建经典诵读课程和教材体系。根据语文课表要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不断丰富、充实中华经典诵读内容,编写不同学段的中华经典分级诵读本,推动读写训练。2 .系列活动促发展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书写、讲解、演讲、吟诵、创作中,不断阐释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馆等学习场所和工具集中展示、宣传、传播中华优秀语言文化。3 .创新形式,力求活动丰富多彩以班级为点,以年级为线,以学校为面;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15、各年级要在活动中用普通话和现代艺术手段表现经典内容,注重艺术创新,不断地学习知识,激励人生,陶冶情操,演绎时代精神。(三)文化引领有特色陶行知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学校充分利用环境,在学校走廊、墙壁等处布置古诗文、书画作品、名人挂像等,让每一面墙壁说话,将读后感、“心得交流”、“诗歌鉴赏”、“每周一诗”等粘贴在班级黑板报、学校宣传栏,在学校网站开辟经典诵读专题栏目,将经典诵读作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展示学生诵读古诗文的成果。总之,在遵循中华经典育人价值的基础上,深度挖掘其育人价值并进行有效实施,坚持质量+特色办学思路,需要教师高度的教育责任心,丰厚的学识以及教学能力,经历挖掘、体验、融合、建构的过程,中华经典育人价值方能落到实处。参考文献田成尚荣.学科育人:教学改革的指南针和准绳J课程教材教法,2019(10)郭元祥.论学科育人的逻辑起点、内在条件与实践诉求J.教育研究,2020(4).m张良.从学科价值走向育人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19(12):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