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课程 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430423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图课程 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机械制图课程 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机械制图课程 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机械制图课程 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机械制图课程 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图课程 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图课程 标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械制图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基础课课程学分:4计划学时:64适用专业:机械设计、机械维修一、课程概述(一)制定依据本标准是根据高职院校机械设计、机械维修类专业需要而制定的。(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体现高职高专办学定位、岗位培训、工学结合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为专业服务并贯穿于机械类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看图读图能力及绘图的实际技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初步学会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零件图、装配图的测绘,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并正在

2、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我国汽车制造业进入了一个空前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社会对汽车和机械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旺盛,机电类专业的招生人数也日益增加。根据机电和数控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情况,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岗位适应性较强的、需求量和紧缺性较大的、具有较强实际操作技能和较丰富加工工艺知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必然对掌握现代信息化制造技术人才、特别是对大量的一线工人形成了巨大需求,这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实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专门人才所必需的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

3、职业技能打下基础。遵循“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尽快具备绘制与阅读工程图的能力,建立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掌握过硬的计算机绘图本领能力,达到能够画出并读懂中等难易程度的工程图纸。表LlT前期、后期课才呈序号前期课程名称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1平面几何平面图绘图能力2立体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序号后期课程名称为本课程支撑的主要能力1机械设计绘图、看图能力2机械制造基础绘图、看图能力()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适应现机械设计和机械维修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机械制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

4、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注重实践教学,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立体教学体系。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四)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得知我系各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从事机械设计、数控制造业和机械维修业,他们走上工作岗位,首要任务是能看懂图纸,所以学生具有较强的制图能力就是工厂对制图课提出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在教学上力争以职业需要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主线,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强调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1)教学内容的整合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本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将投影理论部分的内容适当压缩,并使得课

5、程内容各部分衔接合理,知识连贯;教学内容实用具体,职教特色更加鲜明,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教学方法的改进运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将抽象的、立体空间概念强的结构部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容量,开拓学生视野。为此,我们制作了一整套教学课件和自测题,电子教案,虚拟模型库。同时准备在校园网上构建了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大纲、电子教材、电子教案、虚拟模型库、学习指导、参考书目、习题及参考答案、自测题及参考答案等内容上网,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上网浏览课程相关内容,自由选择学习,并与教师及时交流。(3)成绩考核方法的改革改变以往的单一考试方法

6、,本课程的考核及评分有以下几个部分综合而成:平时出勤及课堂讨论表现占总成绩的10%;完成作业占总成绩的10%;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10%;测绘和上机操作完成CAI)图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本课程的工作情景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获得必要制图的基本知识、正投影基础、立体投影、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的基本知识、基本的画图及制图能力;认识到制图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制图的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用制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学能

7、力。获得必要的制图基础知识和画图、看图技能,理解基本的制图概念、画图、看图的基本方法,了解作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国标机械制图的规定,并能正确的应用,解决实际的计设问题。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图学的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二)分目标1,知识目标1)熟悉技术制图最新国家标准。2)掌握绘图(一般零件图和中等复杂的装配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尺寸标注,公差,形位公差及其他技术要求)。3)掌握看图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专业能力目标1)具有能够根据国家标准独立地绘制正确清晰的产品机械图样的能力。2)具有独立地看懂产品机械图样的能力。3)通过后继课程的学习,并能根据设计要求,具体的生产条件修正图样

8、中的错误的能力。1.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目标D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社交能力。2)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表LI-2)表1.1-2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任务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学时1制图基本知识1 .制图的基本知识2 .绘图工具及使用方法3 .几何图形的绘制熟悉国标(分散教学)2熟练使用仪器、工具正确绘制图形22正投影作图基础1 .正投影概念2 .点、线、面的投影特性3 .立体交线作图掌握点线、面正投影特性,正确绘制立体投影及交线83组合体1 .掌握形体分析方法2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3 .组合体三视图阅读4 .组合体尺寸标注能

9、利用形体分析方法,正确画出组合体三视图,根据给定两视图画出第三视图,完整、清晰注尺寸144轴测图掌握正等测、斜二测概念能绘制中等复杂的组合体轴测图45机件表达方法1 .掌握各种视图表达方法2 .掌握各种剖视、断面表达方法3 .掌握各种简化画法能用视图、剖视、断面、简化画法正确表达机件,看懂机件的表达,想象出机件形状。66标准件及常用件1 .掌握螺纹的画法和标注2 .掌握螺纹紧固件、键、销滚动轴承等标准件代号标注、查表和装配画法。3 .直齿圆柱齿轮、弹簧画法能正确画出螺纹及标注,标准件代号标注、查表和装配画法。直齿圆柱齿轮、弹簧画法67零件图1.了解零件上的常见机械结构2,各种典型零件表达方法3

10、 .零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4 .零件图尺寸标注能正确绘制零件图和阅读零件图及技术要求148装配图1 .了解装配体装配结构2 .装配图作用、内容、表达方法(规定画法和特殊画法3 .正确标注装配图尺寸编序号填写标题栏和明细表4 .装配图的阅读和从装配图上能正确绘制及阅读中等复杂的装配图,拆画零件图并正确标注所画零件图尺寸8四、教学实施本课程是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的课程,大多数学生缺乏机械常识,对机械零件形状、结构不了解,因此在上课前带领他们参观实验室、和有关工厂机加工车间,以便了解一些机械常识。根据学生情况,一定要深入浅出,充分利用模型,挂图,自制教具,直观教学。作业要适当讲评,使得学生对

11、讲课内容得到理解,明白,巩固。(一)师资要求1.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应具有备的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1)具备高校教师资格。2)具备机械制图与识图,最好AlJTOCAD二维及三维能力。3)具备教学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2 .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应具有备的资质具备机械制图与识图,表达能力强,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3 .师资配备本课程可由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可承担30%的教学内容。(二)教学硬件设施1 .根据教学班级的多少,应有足够的教学模型,挂图及其他教具,最好具有投影仪及AUTOCAD软件。2 .供学生画组合体作业用的成套小木模。3 .供学生测绘用的成套小部件(不多于

12、8个学生一套)。()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应用最近三年内出版的,错误较少的教材,建议采用高教出版社的教材(课本与习题集配套)。表1.1-3参考教材序号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1机械制图与autoCAD刘力高级出版社参考资料1技术制图最新国家标准系列手册2机械制图与autoCAD教学课件(四)教学方法机械制图这门课着重阐明识读和绘制图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突出制图为主、读画结合的特点,但学生由于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学习起来普遍感到很困难,往往产生畏惧情绪。一学期下来,有些学生甚至还没入门,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大胆实验创新,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

13、学生兴趣,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把知识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1)课上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找结论,易于学生记忆而且理解的比较透彻。第二章投影基础,是从立体图到平面转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看图和绘图能力的关键。本章的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在讲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找结论。例如对于“点的投影特性”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感到要真正理解透彻很困难。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尤其是点的坐标和判断两点的空间位置时,课前先让同学准备好一个三维立体坐标轴,白纸做投影面,课上三个学生一组,橡皮当作空间的点,其中一人拿点(可设为A点),一人作垂线,另一人观察,做记录。日光灯可当投影线,这样,学生可

14、根据初中学得平面点的坐标很容易看出各投影点由哪两个坐标组成,如a是由X,Y两轴组成,a,是由X,Z两轴组成,a”是由Y,Z两轴组成。总结,以后凡知道X,Y,Z轴的坐标就能知道三投影点是位置,反之也成立。再如在讲判断两点的位置时,一人拿两块不同的橡皮(设A,B两点),根据刚才方法,学生很容易作出空间点在三个投影面的投影,然后,根据平面点的坐标的知识很容易观察出点在坐标轴上的位置,这样学生可看到X轴上的两点是左右的关系,Y轴的两点是前后的关系,Z轴的两点是上下关系。这是立体情况,转到平面上,点在X,Z轴的位置易理解,Y轴较困难,这时让学生把Y轴向下转到和Z轴同一条直线,可看出前后变成了上下位置,越

15、往下也就越靠前,往上也就越靠后。同学们得出以上结论后,由教师总结点的空间位置,即X轴判断左右位置,Y轴判断前后的位置,Z轴判断上下位置,那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样的方法,能使学生不仅对直线投影有很直观的认识,而且对直线投影特性理解得透彻,印象也深刻。可喜的是在学习直线的三投影特性时,学生也运用这种方法,总结出了直线的投影特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学生自由讨论,激发创新思维以讨论形式解决问题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可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制图课里有些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也不可能是唯一的,有些问题的解决只有最合理的方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16、,这样的问题用讨论形式解决比较好。如“零件表达方法的应用”这节内容采用讨论形式效果明显。因为表达方法比较多,对于某个零件来说,可能有好几种表达方案,而用哪一种表达方案比较合适,这就可以在讨论中解决。例如,为了表达某个机件上部分圆筒的内部结构,有时既可在左视图中进行剖切,也可在俯视图中剖切。此时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两种剖法的各自特点,从而得出最合适的表达方案。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更加明确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和用处。在讨论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因为有时在讨论过程中,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此时如仅仅看教材中的内容,就找不到直接答案,这时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查资料,作

17、进一步分析。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分层教学,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机械制图主要是以看图,画图为主,不管是画图还是看图,都要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有的同学立体感比较强,对立体图一看便知,有的同学立体感比较弱,连最基本的正方形都看不懂。例如练习三视图的画法时,把一些模型发给同学,立体感强的同学,很快就画出来,而那些立体感差的同学绘图效果较差。这样的课可采用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对下面的学习产生兴趣。还是以学习“三视图的练习”为例,首先,按学生学习基础

18、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成三个层次,并在课前准备了三类不同层次的木模,一类为最简单的正方类,一类为以“方形一方形”为主的叠加类,一类为切割类(或带斜面),放在同一箱中。然后,在课堂中,把不同的木模分发给相应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分别画出三视图。结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地画出,而且有的学生还说下次给他们发一些难点的。通过多次的训练,不但那些原来基础比较差的那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也缩短了和高层次学生的差距。4)针对本课程三维空间想象力要求高,内容较难理解等特点,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用:(1)传统教学手段:对于简单知识点,教师采用板书启发式地讲授,注重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流。(2)多媒体

19、教学手段: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缺乏,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相当重要。为此,我们设计了与课程相关的三维模型,与三视图两相对照,使学生通过各个视角了解模型。达到快速建立空间想象模型的目的。(3)网络教学:网上发布了“机械制图教学录像”、“重点难点考点”、“动画”等,供同学自主学习.以多种形式的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于自学、实验、作习题、看录像、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在授课时突出主线,摒弃了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大大提高了授课效率和效果。(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综合检验,可以大胆改革考试制度:理论部分重在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部分则重点测试学生绘

20、图和读图的综合能力。大型测绘时执行严格的答辩制度,要求学生对自己一周时间内完成的工作先简要描述,然后由指导教师提出若干个问题学生进行答辩,基本杜绝了抄袭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序号任务模块评价目标评价方式评价分值1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制图的基本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82点、直线、平评价学生对三视图的形成的认知程形成性评价8面的投影度,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规律,点、直线和平面的表示方法。总结性评价3立体的投影评价学生对各种基本体的掌握情况,截交线和相贯线的掌握情况。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84组合体评价学生对组合体的形成的认知程度,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的掌握程度,组

21、合体三视图的尺寸标注的掌握程度,读组合体的视图掌握程度。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85轴测投影图评价学生对轴测投影图的认知程度,正等轴测图的形成和正等轴测图的画法的掌握程度,斜二轴测图的形成和斜二轴测图的画法的掌握程度。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86机件的基本表示法评价学生对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107常用机件及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评价学生对螺纹及螺纹紧固件表示法、键、花键及其连接的表示法、齿轮表示法、滚动轴承表示法、弹簧表示法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108零件图评价学生对零件图的内容、零件图的视图表达方案、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零件

22、图的尺寸标注、零件图的技术要求、零件测绘、阅读零件图的一般步骤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109装配图评价学生对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装配图的视图表示法,装配图中的尺寸标注与零、部件编号及明细栏,常见的装配工艺结构,部件测绘和装配图画法,读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1010测绘评价学生对测绘仪器的正确和熟练使用程度、绘制零件草图的能力及绘制零件图的能力。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10(六)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由于计算机网络功能强大,若要充分、合理的运用网络教学,挖掘网络教学的潜力,不断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率,就必须研究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O通过一定量

23、的教学素材的积累,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与现有资源的有机结合。1)教学习题库的积累结合现有教材,做好与网络教学法相配套的机械制图教学习题库选题及编制工作,运用AutoCAD绘图软件将图形输入计算机及运用计算机进行资料管理,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减轻教师学生的繁重劳动,提高教学和检查测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2)图片库的积累根据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将典型例题分析的二维图片进行选编,做好成套与网络教学方法相配套的机械制图教学图片集,图片数量不得少于200张,并通过扫描仪将图片输入计算机,完成图片处理后,由计算机进行资料管理。在实际教学时,可作为课件制作的素材,也可直接调出供教

24、学之需要。3)课件的模块式积件库积累,根据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利用CAD、3DMAX等教学软件技术,研究、设计、制作机械制图多媒体教学课件模块积件库,积件库可分成三大模块,第一模块选机械制图典型组合体、零件、装配体绘制成三维图形并制作成动画形式,第二模块是选第一模块中的三维图形和图片库、习题库中的部分二维图形组合制作成的一些典型例题,第三模块是完整各堂课的教学课件。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积件库素材使用方便、灵活,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化教学难点,其中第一模块量准备要充分,一般取各章中比较典型的例题和习题。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中的例题和完整课件可在教学中不断增补。4)网络教学对课任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网络教学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网络课程的设置上,我们也应探讨与课程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机械制图网络教学课程应将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与AutoCD课程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五、课程管理1)专业委员会把握课程发展方向。2)教研室主任与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的整体建设、内容的调整,保证课程的持续发展。3)专任教师负责课程的授课和课程实训指导。4)课程负责人负责监督课程的实施六、其他说明1)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机械类专业。2)根据新技术的发展情况,该课程标准使用23年后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