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幸福课堂享受幸福人生——浅谈我的习作教学策略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431019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幸福课堂享受幸福人生——浅谈我的习作教学策略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走进幸福课堂享受幸福人生——浅谈我的习作教学策略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走进幸福课堂享受幸福人生——浅谈我的习作教学策略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走进幸福课堂享受幸福人生——浅谈我的习作教学策略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走进幸福课堂享受幸福人生——浅谈我的习作教学策略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进幸福课堂享受幸福人生——浅谈我的习作教学策略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幸福课堂享受幸福人生——浅谈我的习作教学策略 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走进幸福课堂,享受幸福人生浅谈我的习作教学策略摘要: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四个核心要素,听和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说和写是自内而外的表达,写好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落脚点和终极目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这就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在教授学生写作的同时,更要帮助学生通过写作做生活的观察者,通过文字记录生活,热爱生活,这才是写作的真正意义所在。关键词:发表发扬;写作内容:写作技术;写作方向听说读写是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四个核心要素,听和读是自外而内的吸收,说和写是自内而外的表达,写好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落脚点和终极目标。主要内容如下:一、让学生有写作的动力怎么提

2、高学生写作动力呢,先来谈一个词,发表。想想我们的学生写作文,一学期要求八篇大作文,老师改得用心良苦,可我们的学生呢?面对语文老师的批语却无动于衷。学生绞尽脑汁地写了一篇又一篇作文,却不过是老师收上来又发下去,这一篇又一篇作文就这样完成了它的使命。怎么才能让学生感兴趣?我的方法是使用“美篇”平台,将学生们写作的作文通过图文并茂、搭配音乐的方式展现出来。有了这个平台前面引诱着、吸引着,大部分学生就有了写作的动力,写作的激情。有了这个平台,我们班大部分学生的写作激情大涨,不管是大作文还是小作文都写得非常用心,看到自己作品能够被录用都喜笑颜开。第二个法宝就是表扬啦。关于表扬,我是这样做的,“每日一写”

3、累计四次被我打上五角星,可以得一本作文本;周二、周四作文被我打上三颗星的,可以站到讲台前分享给大家听;在作文评讲中,累计四次有句子或片段被全班同学欣赏,就可以向我借本书阅读;片段、作文累计发表超过五次就可以在成长存折上增加一个小树币。二、让学生有写作的内容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力图让孩子们这些细节落到实处,培养他们有主动观察的意识,交给细致观察的方法,“细节观察、连续观察”当然,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关注身边的事物,我经常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把学生组织起来,交流自己深刻印象的人、事、物及感兴趣的原因,并表扬说的好的学生。以此来激励他们捕捉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培养他们主动观察的好习惯,让他们慢慢地有了写

4、作的素材。三、让学生有写作的技术有写作的动力,又有了内容,那就要谋篇布局了,这是滴水之功,需要长年累月的不断训练。下面,我就从命题到结尾,说说我的一些具体做法:(一)命题一个好的命题就像是一个人的面貌一样,我们看人大多时候都是先看脸。写文章当然也应当把最能拿的出手的内容展现出来。文章中最拿得出手的当然首推“题目”。我们经常说“扣题”,足以说明题目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怎么才能取一个好题目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L准确、贴切:作文题目与内容要相符,含意要明确,宽窄要合度。2 .简洁、明快:作文题目不能牵丝攀藤,既删繁就简,又能高度概括。3 .新颖、醒目:作文题目形式要新,构思要巧,要有较强的视觉

5、冲击力。给作文起名字,我一贯的要求是:事件命名法,以文章叙述的主要事件来命题,如一飞冲天巧捉小老鼠。根据所写的事情命题,不会出现跑题现象。我还教给学生时间式命名法:以事物呈现或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命题,如课后十分钟;人物式命名法:以事件中的人物进行命题,即以人物的姓名及称呼加上特点来进行命题的方法,如枪神老爸、“娇小姐”顾悦等。(二)开头作文开头是“虎头”。想想老虎的头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自然是颜色鲜亮,具有权威性,亮眼性。我交给孩子们一些作文开头的其他方法:就像看人先看脸一样,作文开头以个人面貌为切入点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我们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从个体的面容、体态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一定的修辞

6、,能够起到很好的开门见山、绘声绘色的效果。如:我的姐姐,一双弯弯的眼睛像初五的月亮,那双小巧的嘴巴,简直跟娇嫩的樱桃一样漂亮。另外,以背景环境为主要话题切入,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继而展开人物活动也是非常好的开头方式,而且对于交代故事背景、烘托人物、感情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门口的那棵梧桐树,站在雪地里,一年又一年。除此之外,通过提问的方法,引人入胜,或者通过引用歌词的方式,让人不由得一起哼唱起来,引用名人名言,点亮文化氛围,又或者一连串的排比句,文辞优美,提高可读性,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开头方法。方法交给他们了,就要看他们各自的悟性了。(三)系列训练不管哪个年级的作文训练,无非就是写人、记

7、事、写景、状物这几个方面。写人记事可以通过由表及里,由上到下的写作方式,如先写外貌再写心理活动;先写他说什么,再写他做了什么;写景状物的方法从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个人的感官,比如说视觉的颜色、面积大小、形状;我每接手一个班,一般都会对学生进行这一系列的训练。1 .动作分解动作描写是作文最基本的一项能力。动作刻画好,文章生动才更吸引人,动作描写得不好,文章就会无趣乏味。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若干小动作,这就很有动感,很有层次性。比如:读书,这是一个大动作,这个动作包含很多细微的小动作,如拿、抬头、挺胸、夹住、盯着、翻页、摸、划、写等,把这些细微的动作串起来造句,就变成了一个片段,我们就可以具体写出

8、看书的情景。动作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做一个动作时候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我们根据顺序进行挨个描写,就可以顺利完成动作分解。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阿Q如何画圆圈,他将画圆圈的动作分解成“一抖一抖的合缝”“向外一耸”,几个动词用得惟妙惟肖。当然,鲁迅先生的文笔并不是我们常人所能及,但是,这样精彩而生动的例子学生们看多了就会不自觉地模仿,学生再写找笔就不会是一个“找”字来打发我们,写踢球就不会是一个“踢”字交上来,能将动作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2 .写好说话句要想提高作文的长度,提高内容丰富度,学会如何使主要人物开口说话是非常重要的。最常见的内容就如“小明说:我今天不想去上学。”这个句子中,

9、“小明说”就是提示语,“我今天不想去上学”就是小明要说的话。提示语写得好,就会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想法等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语言描写有如下几种形式:提示语在前面、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面、提示语在两边,个性化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言为心声”,言语是人物思想情感的反映,从作文中描写的人物的话语中可以知晓其思想感情。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际遇的人物,其语言表达方式、习惯习性等都各具特性。从这些各具特性的语言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背后的性格特点、社会经验等,因此,训练学生写作的能力,其实也是训练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比如让学生搜集一些表示“说”的字词,尽可能做到说话句不用说

10、。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可以让其尝试着运用多种描述形式和描写方法,让个性化语言避免单调,使得语言表达更鲜活丰富有层次。3 .捕捉内心的想法通过文字,我们打开观察人物内心的一扇窗口,以文字的方式将人物内心如小鹿碰撞或恐龙喷火的内心世界呈现给大家。要知道心理是不断变化的,写作文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随着环境和事情发展写出人物的心理变化。正如所说的“心随物动,心随景动”,因此景物描写和心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四)结尾文章的结尾要像孔雀的尾巴一样,曼妙绝伦,浓墨重彩,引人遐想。有好的开头固然重要,但精彩的结尾更为重要,这样才能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觉。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技术还有很多,诸如文章的结构,构段形式、修

11、辞手法的运动用等等,在平时也要经常渗透。掌握了一些技巧,不断强化训练,进行有效的作文点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写作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写作文时不愁没话写。四、让学生有写作的方向学生选了自己想写的事情,又能放开了去写,那他的作文一定有自己都感觉的进步的地方,同时,他也能感觉到之前没有的舒畅,舒服。当然习作中也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很正常;但一定能发现这次作文里有一两句甚至三四句很有意思的话,这时,老师要做的事情不是指责,而是把他作文里的亮点释放出来,照亮他自己,让他对自己有自信,这样孩子的方向更明确。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做孩子们习作的引路人,成为一个灵魂有趣的人。美好的课堂是相似的,左手“读”右手“写”,摇曳生姿,让我们永远走在习作教学的路上,追寻习作课堂的幸福,谱写精彩的人生篇章!参考文献:1 .张水荣.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几点做法.当代教育论坛.2010年21期.2 .李友率.快乐的习作评改.中华创新教育论坛.2007年10期.3 .赵俊杰.作文教学的几点创新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7年12期.4 .鲁迅.阿Q正传M小说集呐喊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