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桥涵施工技术讲义.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442846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框架桥涵施工技术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桥涵施工技术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桥涵施工技术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桥涵施工技术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钢筋混凝土框架桥涵施工技术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桥涵施工技术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框架桥涵施工技术讲义.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钢筋混凝土框架桥涵,1、涵洞施工总体方案,基础开挖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机械为主,人工为辅,钢管满堂支架作为内支撑。全涵模板采用大块组合钢模,混凝土使用商品混凝土,汽车泵送入模。涵洞地基挖至设计标高后,根据基础情况进行地基处理,如基础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则采用碎石进行换填,在基础换填完成后,施工垫层。垫层施工完成后,浇注涵洞底板混凝土基础,在基础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涵洞底板钢筋绑扎以及底板边模安装等工作,经现场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底板混凝土浇筑。,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涵洞边墙模板的安装及钢管满堂支架的搭设,顶模板的安装,同时进行边墙,顶板钢筋的绑扎,经现场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的浇注

2、,该涵洞浇筑顶板混凝土后进行边墙混凝土浇筑。当边墙和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能进行脱模。模板拆除后进行涵洞防水层、施工缝及其其他附属工程施工。,2、施工工艺流程,3、涵洞施工工艺3.1施工准备在全面开工以前,所有人员、机械、设备安排到位,做好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施工便道等临时设施,为施工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完成以后,测量组进场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放线,为基础开挖做好准备工作。3.2测量放样设置基坑中心线、方向和高程的测量控制桩,测量放线,用木桩挂线或灰白线标示开挖范围。按照施工图测设涵洞轴线。施工图标示涵洞位置如与实际不符应办理变更设计手续。3.3基坑开挖,基础开挖的示意图如下

3、:,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对于不同基坑深度采用不同的开挖方式。对于天然湿度接近最佳含水量、构造均匀,不至发生坍塌、移动、松散或不均匀下沉的基土,基坑可采取垂直开挖。在天然土层上开挖,如深度在5m以内,施工期较短,基坑底处于地面水位以上,土的含量适宜、土层构造均匀时,基坑开挖坡度可按表二确定。当基坑开挖深度大于5m或有其他不利条件时,应将坑壁坡度适当放缓,或设置工作平台。,开挖时注两边留50cm的开挖工作面,并做好地面排水,在基坑顶缘四周应设向外排水坡,并在适当距离设置截水沟。基础开挖距离设计标高30cm时采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基坑内部分区域如遇突出岩层,采用风镐凿除直至设计标高。基坑开

4、挖至设计标高后,基底须整平夯实,再通知现场监理检验并做基底承载力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即可进行下部工作,若达不到设计要求,立即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当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基底夯实,经检验地基承载力到达设计要求时,进行涵洞垫层施工。,4、涵身施工(1)垫层及基础施工基底混凝土垫层及基础在混凝土浇筑前,根据设计图进行涵洞轴线和垫层、基础外边缘线及施工缝位置的测量放样,待模板安装稳固检查无误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垫层一次完成浇筑,待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方能进行基础模板安装。垫层、基础为C30抗渗性混凝土,采用搅拌站拌制,混凝土运输车运至现场浇注。(2)涵身施工本段涵洞工程涵身为整体框架式,拟分

5、两次浇筑成型,涵身内模采用定型整体钢模一次到顶,外模采用大块定制钢模,第一次浇筑涵身底板及,侧墙身墙脚处倒角,第二次浇筑剩余墙身和顶板,涵洞帽石单独浇筑。钢筋制作与安装 钢筋制作:钢筋集中在钢筋棚内加工,现场绑扎焊接成型,并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钢筋规格、形状、尺寸、数量、接头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采用现场加工的方法,根据设计图,在现场钢筋加工车间进行加工。钢筋安装:钢筋根据设计图,对轧制好的钢筋进行现场绑扎,钢筋间距、型号等满足设计要求,吊车辅助人工进行安装。钢筋连接方式:以相关规范为准,焊接采用闪光对焊或电弧焊为主,在搭接长度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原材料进场后按规定进行抽

6、样试验和接头试验,钢筋车间下料成型,现场绑扎。为避免焊接伤及模板,影响外观,钢筋,绑扎先于模板安装。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钢筋表面保持清洁,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模板安装:外模采用定制大块拼装钢模,内模采用定制整体钢模。基础(垫层)施工完成后,准确地测放出涵身轴线及轮廓线,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清理,进行涵洞侧模的安装。侧模安装完毕后,搭设脚手架作为内外模支撑。模板安装要求表面平整,尺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拆装方便。模板拼装前,首先清洁模板表面,涂刷优质长,效脱模剂。模板安装好后,检查轴线、高程符合要求

7、后进行加固,保证模板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受力后不变形、无移位。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及预埋件进行检查。混凝土集中拌制,拌和运输车运至现场,吊斗入模。混凝土浇筑顺序为:先浇筑涵身底板,然后对称浇筑涵身两侧墙,最后浇筑涵洞顶板。混凝土水平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大于2m时采用串筒下料,串筒出口距混凝土表面1.0m左右,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振动器,拆模: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跨度2m以下、28m、8m以上的涵洞,底模拆除时盖板混凝土强度应分别达到施工图标示的50%、75%和100%。混凝土拆模时,

8、其内部与表层温度差、表层与环境温度差不大于20。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采用塑料薄模及草袋覆盖,并洒水养护,当气温低于5时,不进行洒水。混凝土养护期 间,其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5,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差、表面与环境温度差不宜大于 20,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差不大于15.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符合验标要求。5、帽石施工 帽石施工和盖板施工同步进行,采用C40的砼进行现浇,模板采用预制好的钢模,支撑方式采用碗口架搭设进行支撑。6、沉降缝施工在基础及其垫层施工前,按照施工设计图测量放样定位出涵洞沉降缝的位置,并做好标记。沉

9、降缝宽度为3cm,填塞材料使用经防腐处理的麻筋、石棉沥青、沥青浸制麻布、纤维板或其他弹性耐久材料。施工缝填塞前,清理缝内的杂物和积水,保持干燥,在构造物养护达到设计图的强度后,在干燥的状态下进行填塞。,7、防水层及保护层施工(1)防水层施工涵洞顶采用甲种防水层,侧面采用丙种防水层。防水层施工前,修凿涵洞防水层设置部位,清除浮浆、浮渣和油污,修补蜂窝麻面,用刷扫净,采取保护措施避免敷设前的二次污染。与此同时,根据施工图要求的厚度计算每平方米的用量及每道涂刷的用量。防水层施工在干燥温暖的天气进行,先进行基底处理剂的涂刷,然后用圆滚刷进行人工涂布,再铺贴胎体增强材料,最后进行手头处理。,(2)保护层

10、施工 防水层隐蔽前,进行防水层隐蔽工程验收,未经验收合格不得隐蔽。保护层才用C40纤维混凝土,涵洞保护层材料应根据施工图要求施作。在胎体增强材料铺设时做到平整、无褶皱、无翘曲,搭接尺寸满足规定,在保护层施作后不得有胎体材料外露的现象。8、涵洞回填施工涵洞作为横向结构物与路堤路堑的过渡段施工按照以下工艺进行:,(1)对过渡段路堤范围内进行清表平整碾压,按照程序进行地基承载力检验,满足相关规定后,采用机械分层铺设水泥级配碎石层,压路机碾压。水泥级配碎石采用机械拌制,填料分层松铺厚度不大于30cm。(2)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m范围内,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3)路堤轨底横向结构物顶的垂直高度小于等于1.5m时,采用两次过渡方案,在涵洞顶面及两侧设置正梯形的水泥稳定,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再延伸设置一段过渡段,采用A、B组填料;横向,结构物顶部水泥级配碎石分层摊铺找平(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小型振动机压实。(4)路堑地段涵洞两侧清理基坑边坡至施工图要求及整体回填C15片石混凝土,轨底距横向结构物顶的垂直高度小于等于1.5m时,涵顶级涵洞两侧2m范围内摊铺水泥级配碎石,小型振动机碾压。,图: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过渡段(结构物顶距1.5m)设置图,图七: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过渡段设置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