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刚要基于共词分析的教育技术学.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471391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0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刚要基于共词分析的教育技术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张刚要基于共词分析的教育技术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张刚要基于共词分析的教育技术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张刚要基于共词分析的教育技术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张刚要基于共词分析的教育技术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刚要基于共词分析的教育技术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刚要基于共词分析的教育技术学.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共词分析的教育技术学学科结构可视化研究,张刚要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博士生,汇报提纲,一、研究的内容概要二、研究材料与研究方法三、研究的结果四、结论与分析,一、研究的内容概要,本研究采用共词可视化的技术方法,对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与电化教育研究 2001年1月2012年6月间发表的文章进行统计分析,以聚类树图与战略坐标图两种形式初步勾勒了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结构的现有框架。聚类树图展现出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主题结构,战略坐标图则展现出各个研究主题在整个学科结构中的重要性或特性,从而帮助研究者更透彻地了解该学科,并为今后的学术发展提供切实的、有价值的参考。,二、材料与方法,(一)

2、数据来源(二)分析方法与工具,(一)数据来源,选取国内公认的两种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与电化教育研究作为样本刊集。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检索,分别套录两种期刊2001年1月2012年6月间发表的文章(剔除有关会议综述、会议通知、访谈、广告、文件讲话等非学术类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7113篇,确定为有效数据),下载这些文章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保存为TXT格式以便统计分析。,(二)分析方法与工具,1、选取高频词、生成共现矩阵2、系统聚类分析3、战略坐标,1、选取高频词、生成共现矩阵,下载两本核心期刊在特定时间段的文献后,利用共词矩阵挖掘工具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bliogr

3、aphic Item Co-Occurrence Matrix Builder,BICOMB)处理,抽取并统计全部关键词的频次,并生成高频词的词篇矩阵与共现矩阵。,2、系统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我们所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之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亲疏关系。于是找出一些彼此之间相似程度较大的关键词聚合为一类,把另外一些彼此之间相似程度较大的关键词又聚合为另一类,关系密切的聚合到一个小的分类单位,关系疏远的聚合到一个大的分类单位,直到把所有关键词都聚合完毕,把不同的类型一一划分出来,形成一个由小到大的分类系统。其功能是可以定量反映出词与词之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反映这些词所代表的主题结构。利用统计软件S

4、PSS 18.0,输入高频关键词的词篇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聚类树状结构图。,3、战略坐标,原理是:在共现矩阵和聚类的基础上,来描述某一研究领域内部联系情况和领域间相互影响情况。它是以中心度和密度为参数绘制成的二维坐标系,其中:密度用来衡量字词聚合成一类的紧密程度,也就是该类的内部强度,表示该类维持自己和发展自己的能力。中心度用来衡量一个学科某一研究主题与其它研究主题相互影响的程度。一个研究主题与其它研究主题联系的数目和强度越大,该研究主题在整个研究工作中就越趋于中心地位。,以中心度为X轴,密度为Y轴,取各个类中心度和密度的平均值为原点,利用EXCEL绘制战略坐标图,从而将所有类分为四个象

5、限,落入每个象限的类都具有不同的含义:第一象限中的词团(类)密度和向心度都较高,密度高,词团内部联系紧密,向心度高,说明该词团与其余各词团有广泛的联系,即该词团处于所有研究主题的核心。第二象限中的词团处于边缘位置,但已经受到关注,且被很好的研究过。第三象限的词团密度和向心度都低,处于整个研究领域的边缘,研究尚不成熟。第四象限的词团中心度高,但密度低,说明该词团构成的主题领域也是核心,但不成熟。,三、实验结果,(一)关键词提取结果及关键词共现矩阵(二)共现聚类分析的结果判读(三)战略坐标结果,(一)关键词提取结果及关键词共现矩阵,1、高频关键词 为避免泛义关键词与命名不规范的关键词影响分析结果,

6、在利用BICOMB抽取并统计关键词之前,剔除了与研究主题和领域表征关系不大的词,合并了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围内基本同义的关键词。本文在选择高频关键词时,综合考虑了关键词的词频、词频累积比重和实际研究情况。最终将出现频率在40 次以上的关键词限定为高频关键词,共获得高频关键词37个,如表1所示。这37个高频关键词,其总的出现频次为3436次,占关键词总频次的25.14%,基本能够代表国内教育技术学十年间的研究热点。,2、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矩阵,利用BICOMB得到高频关键词的词篇矩阵(如表2所示)和37*37的共现矩阵(如表3所示)。,(二)共现聚类分析的结果判读,利用统计软件SPSS 18.0,输入

7、高频词的词篇矩阵,利用组间连接聚类法和ochiai系数对这些高频关键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共现聚类分析树图,如图1所示。,关于树状图的结果判读,主要是通过对每一个类别关键词组合的语义关系加以分析,确定中心关键词并对每个类别命名。同时采用下面的辅助方法:(1)到CNKI中检索含有共现词对的文章,通过文章的相应内容分析,寻找文章中共现词对的关系。(2)请教对本专业研究状况比较熟悉的专业人员,请教他们对专业词汇组合的含义。最后得出教育技术学研究主题的类别结构,见表4。,(三)战略坐标结果,根据共词聚类分析结果和高频关键词的共现矩阵,计算了每个类别的中心度和密度,见表5。,根据中心度和密度绘制出研究热

8、点的基本框架,可以得到战略坐标图,如图2所示。,四、结论与分析,(一)教育技术学研究主题的类别结构分析(二)教育技术学研究主题内部联系与主题 间相互影响情况分析,(一)教育技术学研究主题的类别结构分析,根据以上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教育技术学研究主题类别图,结合近年来学科发展的现状,以下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结构和特点进行简要解读与分析。,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由“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模式”三个 关键词 构成,主要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途 径与方法。,2000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各科课程整合的概念,时至今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直是教育技

9、术学研究的永恒主题。该主题的具体研究内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理论阐述主要是对整合的必要性、作用、内涵、整合的层次、模式、目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实践探索包括案例介绍和新型模式的建构,以及整合教学设计方案;教师方面有教师培训和教师的角色定位两部分;资源包括资源建设和教材设计方面;反思主要是整合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困难分析以及思考。,值得注意的是,有学者还将讨论视野转向了国际化,如何克抗一直关注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其最近的力作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分为上下两篇,刊发于电化教育研究2012年第5、6期。,(二)教育技术学研究主题内部联系与主题间相互影响情况分析,这部分的分析主要基于以上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的教育技术学学科战略坐标图。从图可以看出,13个研究主题散布在四大象限中,具体分布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