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全册.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0916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 全册.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备课全册第一单元备课一、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例题。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2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例3及相关内容认识米 用米量。例4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2、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四、 单元教学重点: 1、体验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2、会用厘米、米量物体的长度。3、会量、画线段。五、单元教学难点: 1、建立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2、能直观辨别线段。3、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六、单元施教措施: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如只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

3、,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但不论哪一种情况,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

4、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七、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二单元单元备课王春英一、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实践活动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三、单元教学要求: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5、一些简单问题。四、单元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加、减法估算五、施教措施: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六、单元课时安排: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实践活动 1课时左右二上数学第三单元亓雪梅一、 教材分析这个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

6、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情感目标 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观念,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而乐于学习。三 、 教学重难点1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四、 教学措施生活情景再现,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初步感知角。然后让学生通过一些活动来进一步感知角,如用两根硬纸条做成活动的角(能转成大小不

7、同的角),用纸折成大小不同的角等。教学角的认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剪刀、吸管、水龙头等实物图形,指出这些物品上哪里有角,教师用色线标出这些角。在此基础上,教师把这些角画出来,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角,并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然后带着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并转动出大小不同的角,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认识。再让每个学生拿一张纸,和老师一起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指出这些角的边和顶点。引导学生观察国旗、椅子、运动员身上的角,说明这些都是直角。再通过让学生折纸做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接着通过例4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并教学用三角板画

8、直角。五、课时安排2课时 二上数学第四单元主讲内容亓雪梅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表内乘法,主要理解乘法的意义,读写乘法式子;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熟记26 的乘法口诀;用乘法和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的知识点;能对16的乘法口诀进行综合运用;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目标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

9、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乘法的含义。2、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四、教学措施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学习知识。2组织好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除了借助直观手段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外,还必须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3认真抓好“用数学”的教学。教学中,注意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逐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内驱力。同时,在不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中,逐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五、

10、课时安排13课时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王之玲一、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在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的、感性的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但并

11、不要求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例3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的重要数学思想。三、单元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是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二、发展性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经历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

12、学美。四、 单元教学重点: 1、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能准确判断对称图形,会找对称轴。3、通过实践检验活动,初步理解镜面对称的现象。五、单元教学难点: 1、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对称图形。3、理解镜面的左右时发生变化的。六、单元施教措施:1.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学生对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参与其中。教学中,教师就选择学生喜欢得福娃来作素材,并巧妙设计了让同学们来帮助福娃们选座位这一需要学生亲自参与的环节,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在片断中,老师选择的又

13、是学生爱不释手的玩具小汽车,这些环节片断的设计,使学生在愉悦、主动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识,建立了空间观念,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2.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强、爱动手等心理特点,设计了“猜一猜”、“想一想”等环节。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愿意参与,主动参与,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七、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王之玲一、单元教学内容7-9的乘法口诀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

14、,务必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教学的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7的乘法口诀有实物图引导学生操作。得出连加结果,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8的乘法口诀由学生熟悉的军乐队列对图,通过引导观察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9的乘法口诀以赛龙舟的示意图,通过观察与推向得出连加结果,并用数轴的形式呈现。总体看,逐步提高抽象程度。解决问题的编排也是逐步加深的。在设计上,逐步增加思维的抽象性和独立性。三、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

15、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四、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习表内乘法,掌握数的基本运算,能熟练的口算。2.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五、施教措施:注重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计算及利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理解。六、单元课时安排:1、7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倍的认识2课时左右3、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3课时左右4、8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5、9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看一看 摆一摆 1课时左右第七单元单元备课王之玲一、第七单元(统计)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16、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与上一册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因为统计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以后还会学习用1格表示5、10或更多的单位。本单元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联

17、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让学生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水果”的数量、统计学生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天气情况,调查同学们的家庭人口数等。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使大家体验到统计确实是很有用的。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18、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四、 单元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五、单元教学难点:1、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2、认识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图。六、单元施教措施:1注意让学生经历1个格子由表示1个单位到2个单位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从表示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但格子不够用,引出表示2个或更多个单位。2通过多种练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1个格子表示2个或更多个单位的优点。一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时,如果数据太大,或图表时太麻烦。而1个格子表示2个或更多个单位就比较简单方便。3把握好统计的教学要求。过去统计是用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

19、提高了要求,用1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因此教学统计时,可以通过1个格子表示1个单位和1个格子表示2个单位的关系来教学,可以采取相互对比的方式。教师要补充统计的练习,可以增加难度,用用1个格子表示更多个单位。七、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第八单元单元备课王之玲一、单元教学内容(数学广角)二、单元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法方法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

20、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试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表:简单的排列-最简单的推理-简单的推理例1属于排列,2个卡片的排列顺序不同,就表示不同的两位数。例1给出了一幅学生数字卡片摆出两位数的情景土,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用2个卡片摆,学生通过操作感受摆的方法以后,再用3个卡片摆;然后小组交流摆卡片的体会:怎样摆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例1下面的“做一做”属于组合,选定的一组事物与顺序无关。例2是有关简单的推理知识,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例3是

21、在例2的基础上加了一个条件,难度稍有增加。实际上例3可以转化为例2的形式。三、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四、单元教学重、难点:1.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2.经理简单推理的过程。3.排列与组合的区别。五、施教措施:注重学生对排列和组合的知识点的区别,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以及初步的观擦、分析及推理能力,多让学生描述,注重学生对推理过程的叙述。六、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第九单元单元备课巩祥芳一、第九单元(总复习)二、单元

22、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五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本册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安排相应的内容复习。三、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四、 单元教学重点: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五、单元教学难点: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六、单元施教措施:复习整理本册所学的知识,理解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七、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