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1101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最新2013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3、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领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 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标准中除了“四基”以外,还提出的“四能”,具体是指: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

2、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7、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9、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 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10、在各学段中, 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

3、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1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1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1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

4、)、(和谐) 地发展。1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18、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 推理知识 。1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 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21、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 交流、 学习。2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

5、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2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 和谐的发展。24、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为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 改进教学方法 的重要手段。25、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 计算、推理、 判断 。26、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27、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 技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28、( 评价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29、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

6、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30、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31、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32、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33、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 )(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34、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35、“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36、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

7、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37、“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 ) 为主题。38、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39、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40、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41、“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

8、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42、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 ( 数与式 )、(方程与不等式)、( 函数 )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43、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 )、( 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44.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45.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46.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积极参与、

9、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的过程 。47.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应用题)的教学。48.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 经历 、体验 、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的动词。 49.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 运用 ”等术语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 、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50.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 、学会思考 是创新的核心。51、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

10、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2、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53、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54、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55、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56、评价要关注学生的( 个性差异 )、保护学生的( 自尊心 )和( 自信心)。57、教师要善于利用( 评价 )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 调整 )和( 改善 )教学过程。58、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59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万以

11、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 、(旋转)、对称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选择题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C )的过程。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12、 。2、“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3、 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4、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5、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的过程。 A 组织者 合作者 B 组织者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6、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13、 C、合情推理和演绎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 联系生活学数学 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8、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A. 知识与技能 B. 过程与方法 C. 教师成长 D. 情感、态度、价值观 9、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10、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 教教材 B. 用教材教 11、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

14、、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A)的动词。A. 过程性目标 B. 知识技能目标 12、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STS课程设计思想 13、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14、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 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15、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15、 D. 分数复习 16、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该以(A)评价为主。 A、过程 B、结果 C、分数 17、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18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 年级开始设置。( C ) A一、 B.二 、 C三、 D.四 19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 A )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16、20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 A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21“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 C )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 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 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A B C D2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六项具体目标有:转变课程的功能、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改革课程内容、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和( A )。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建立发展性的评价观 促进课程的民主

17、化与适应性A B C 23、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两个方面。( B )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A B C 24、数学思维的特性主要有( C )。A 概括性 问题性 相对性 B 概括性 特殊性 相似性 C 概括性 问题性 相似性25、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 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 富于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C. 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26、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A、成绩 B、目的 C、过程27、“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A、一 B、二 C、三 D、四28.建立成

18、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自我评价 相互评价 多样评价29.“用数学”的含义是()用数学学习 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了解生活数学30、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31、标准安排了( B )个学习领域。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32、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33、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

19、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3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35. “稳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C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36. 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的性质表述有误的是(D ) A. 普通教

20、育性质 B. 基础教育性质 C. 社会主义性质 D. 义务教育性质 37.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B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38.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D )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恰当地组织教材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 B. C. D. 多项选择1、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 )的过程。A. 生动活泼的 B.主动的 C.富于个性 D.被动的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A. 人人学有价值的

21、数学 B. 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A.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B.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4、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A. 数感 B. 符号感 C. 空间观念 D. 统计观念 E.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6、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A、认知发展水平 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

22、趣7、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A B C D )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图形与几何 C、统计与概率 D、综合与实践8、数学基本能力分为( ABC )A 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 其它数学能力主要指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的能力。9、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10、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1、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

23、、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12、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13. 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 )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1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

24、影响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15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16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17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ABCD)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18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 )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19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BC) A.均衡性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20“校本课程

25、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2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 ABD)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2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三、判断:1、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 2、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有效的学习活动就是单纯在模仿记忆。 ( )3、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全部。( )4、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

26、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 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5、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 合作者。( )7、无论是新课题的引入还是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应力求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评价结果为主。( )9、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 )10、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 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11、提 高 国 民 整 体 素 质 是 实 现 教 育 政

27、 治 功 能 的 基 础 .( )12、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13 课程标准认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 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 生更好地发展。( ) 15.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16、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17、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18、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

28、准的全部内涵。()19、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20、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22、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23、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24、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25、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26、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

29、能力的最佳途径。( )27、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2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 )29、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30. 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1、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就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改变。( )32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 33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34 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35.提倡选择性学习是日本数学课程的一大特色( )36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37.数学在19世纪已经发展成独立的学科。( )38.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