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是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基础上创设生动、有趣.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12012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节课是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基础上创设生动、有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本节课是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基础上创设生动、有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本节课是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基础上创设生动、有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本节课是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基础上创设生动、有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本节课是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基础上创设生动、有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节课是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基础上创设生动、有趣.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节课是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基础上,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多种数学活动,初步感受体积的含义,体会了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大小。在教学中的体会如下: 1、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与生活经验联系紧密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情绪高涨的参与到了数学活动中。 2、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可操作性强,为学生设计了实验探索的环节,使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的操作,亲身动手参与实验,改变了以往上课老师示范实验的局限性,更加关注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清楚的看到实验的结果,有利于学生

2、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呈现学生多样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装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练习中,将12个棱长l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学生开放性的思维,通过计算机的操作,可以完全展现在全体同学面前,增加了课堂的数学信息量,充分展现学生思维的多样化。 4、在本节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易于操作,节省时间,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优势。学生能够通过对鼠标的拖拽、点击、输入等操作,在计算机上完成学习内容,并能得到相应的评价结果,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来充实我们的教学,为教学

3、带来更加鲜活的气息。本节课是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基础上,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多种数学活动,初步感受体积的含义,体会了常用的体积单位的大小。在教学中的体会如下:1 、信息技术在本次教学活动中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与生活经验联系紧密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情绪高涨的参与到了数学活动中。2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可操作性强,为学生设计了实验探索的环节,使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的操作,亲身动手参与实验,改变了以往上课老师示范实验的局限性,更加关注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清楚的看到实

4、验的结果,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 、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呈现学生多样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装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练习中,:睁 12 个棱长 l 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不同形状的长方体。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学生开放性的思维,通过计算机的操作,可以完全展现在全体同学面前,增加了课堂的数学信息量,充分展现学生思维的多样化。4 、在本节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易于操作,节省时间,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优势。学生能够通过对鼠标的拖拽、点击、输入等操作,在计算机上完成学习内容,并能得到相应的评价结果,极大的鼓舞了 ! 学生学习的信心。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更好

5、的为教学服务,来充实我们的教学,为教学带来更加鲜活的气息。点评要点:信息技术的资源提供功能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特点:1、利用信息技术,为情景导入设计了较为生动的情境资源。 2、为学生创设体验“体积”定义以及体积大小的资源空间。 3、提供丰富的促进“动手做”的练习资源。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后解决的问题:1、使课堂引入更生动。2、利用信息资源创设试验环境。3、提供信息资源,帮助学生感知体积单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后比常规教学的优势:1、形象、生动2、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让学生利用资源,通过小组合作拼一拼、摆一摆、说一说体积大小,深化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建议:教师可以利用多

6、媒体技术省时、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设计一些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特点: 音乐、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视频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拓宽教学时空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后比常规教学的优势: 生动、形象 学习密度增加 直观形象的统计比常规教学中的言传更有实效 这节数学课发挥出的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 教学内容多媒化。 现代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或者表征更加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 学习自主化。 由于多媒化的内容作为支撑,学生可以主动地搜寻问题解决途径中需要的信息以及工具。 任务合作化。 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

7、的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的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 学习资源全球化 管理自动化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生活中应用日益广泛。本节课的难点是随机数据的收集,而象“机动车车流量”这样的随机数据,在常规教学中是很难收集的。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主题化”教学模式,以“解决校门前塞车问题”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主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模拟生活课堂。同时巧妙利用计算机 Word 软件中“绘图”功能当堂完成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使本课的难点化难为易。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这一理念。 反思本节课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开展“主题化”教学,

8、突显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互相融合 主题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学生在主题任务的驱动和完成过程中,学习、研究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重视培养学生掌握整个学习过程,又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突显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与其他学科知识型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当前信息化教学发展方向的一种全新模式。 本节课我以“学校门前堵车现象”为契机。创设了“针对校门前堵车现象”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的生活情境。整个情境贯穿教学始终,使课堂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统计知识在生活

9、中的广泛应用。课堂生活化,会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在学生心中变的有活力。这对于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标中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网络优势,调动一切手段为学生学习服务。为学生提供生活空间,模拟生活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仿佛在生活中一样;同时巧妙利用计算机 word 软件中“绘图”功能当堂完成条形统计图,并把条形填充成不同颜色,使本课的难点化难为易;借助网络教

10、室的优势,把生活中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再现,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我觉得,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作为载体,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一方面要注意适应其他学科的需要和发展趋势。比如,统计图是分析、整理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本节课将统计知识与信息技术整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知识是保证整合课成功的基础,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 Word 软件的绘图功能, PPT 的播放功能。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是本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人机交互”实现了学生学习“自主化”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他自己去发

11、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才理解的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给学生提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有机自己去学习、发现、创造。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完全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发现、 探究。 如:在第一次收集数据时发现“动态”车辆不容易收集的困难,然后大家共同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寻求到解决的办法。又如:再次收集数据时,我并没有要求学生用同一种方法收集,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收集数据。这样的学习,我认为不但尊重了学生主体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习的自主性。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 作

12、为一节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课,我并没有简单地把它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把它作为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尽可能应用的软件资源,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热情,让学生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探索规律”的相关要求,及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需要,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一节在局域网内互动的数学校本课,生活中的数学规律。 (1) 借助信息手段,创设生活环境 谈到规律知识的教学,往往联想到奥数中的纯抽象思维训练。而对规律的感知与认识,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本能,生活世界才是规律真正的“家”。我们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了对生活化数学学习环境的

13、创设。如:在引入中,呈现大量有规律的生活素材图片,唤起学生的相关生活基础;创设“涂珠子”、“摆水果”、“美化校园”等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体现规律知识的生活性与实用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规律的知识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知识有了生活作为基础,生活因为知识得到提升。 (2) 开放式平台、互动式体验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对生活中的有规律现象已有一定的感知。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收获知识、发展能力,有一定难度。为了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求,我们运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构建出开放式的学习平台。在认识规律的“涂珠子”教学环节中

14、,让学生的个体认知差异以规律的多样化呈现出来。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引发学生的相互对比与自我对比的体验,从而获得提高。又如在应用规律中,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美化校园”这一共同的任务,在小组内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形成小组的互助性团队模型,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小组内的互动,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对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不足。再通过小组与全班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去领悟与意会。 开放式的教学平台,为学生的互动交流创造了条件。使教学不仅仅只是体现一个认知、探究、交流、决策的过程,同时展现了学生交际与审美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是课改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我们立足于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需要,尝试着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探寻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努力追求新的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