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之”的用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中“之”的用法ppt课件.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虚词专题复习,“之”字的用法,请说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作师说以贻之。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宋何罪之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吾欲之南海,补足音节,定语前置的标志,作代词,在偏正短语间作“的”,宾语前置的标志,在主谓短语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作动词,“之”用法的归纳,一、作代词,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有什么规律可循?,“之”字在动词后一般作代词,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1、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2、苏秦、
2、杜赫之属为之谋3、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4、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吾欲之南海送孟浩然之广陵,三、作动词的情况,一般来说“之”字后接表处所的词,“之”字作动词,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蜀州”;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吾欲之南海送孟浩然之广陵,四、作结构助词的情况,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并吞八荒之心。古之学者必有师。,“之”作结
3、构助词,相当于“的”,作结构助词的情况,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五亩之宅,树之经桑。并吞八荒之心。古之学者必有师。,“之”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在主谓短语间,“之”字用于取消短语在句中的独立性。,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五、,六、音节助词。用
4、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2、百亩之田,树之以桑。3、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4、填然鼓之。,七、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1、夫晋,何厌之有?2、宋何罪之有?3、孔子云:何陋之有?,后面提到动词前面。这个“之”只是提宾标志,无实在意义。,八、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马之千里者。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课堂小结:,“之”字的用法:,1、作代词:,2、作动词:,3、作结构助词:,4、作音节助词:,5、作为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的标志:,代第三人称,作宾语,意思相当于“去”或“前往”,在偏正短语中相当于“的”,在主谓短语中,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补足音节用,课堂练习,1、刺人而杀之。(寡人之于国也)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3、先妣抚之甚厚。(项脊轩志)4、儿之成,则可待也。(项脊轩志)5、何陋之有?(陋室铭)6、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7、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9、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10、沛公之参乘樊哙也。(鸿门宴),作代词,音节助词,作代词,在主谓间,宾语前置的标志,在主谓间,宾语前置的标志,偏正短语间,最后祝愿大家:,“之”字的用法,你掌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