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1331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毕业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 专 业: 小学教育 学生姓名: 准考证号: 036710300493 指导教师: 2014年 6月 5日目 录一、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1(一)教学树立生活意识1二、挖掘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2(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2(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2三、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2(一)动手操作创设情境3(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3(三)模拟生活创设情境4四、教学设计要注意的实际问题4(一)生活问题,需要老师的及时提示4(二)生活情趣,多替学生考虑5(三)生活数学,需要学校数学的及

2、时补充5摘要:陶行知先生在论述“生活即教育”的实质时有一段精辟的见解:“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到人生的,狭隘的到广阔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新标准也强调学科课程生活化,这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笔者认为: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强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有力保证。关键词:数学;教育;课堂;生活化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

3、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数学新课标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它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呢?这确实需要老师去引领,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成为了数学教师的研究课题。一、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一)教学树立生活意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养成一种生活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这种教育的核心

5、是注重知识的来源,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正由原来的系统太强,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密切,向实际生活相联系靠拢,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达到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对生活实践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生活,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取,把教学归朴实践,归朴生活。如:在学了“小数乘除法”后,可以设计一节活动课“野餐”,要求在活动中安排好时间、车辆、食物问题和设计好采购方案。在这之前他们分组了解市场的食品价格,主副食品的搭配及来回路线的安

6、排等问题为活动课打基础。在活动课中,每个学生都是问题解决的小主人,他们情绪高涨,积极主动的制定方案,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各自的见解。又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我是一位出色的售货员”活动,让他们在逼真的买卖中掌握、消化和应用知识。再如,相遇问题应用题教学,采用学生登台表演,情景再现的方法,把抽象的相关的各种数学术语让学生迅速地理解,这样的活动中既增长了见识,又明白了实际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真正了解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真谛。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经验和提炼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规律的方法。若教育者只是让学生掌

7、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而学生的头脑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书本信息,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例如:在一年级教材中的“几个和第几个”是生活中常用的话语,学生会说,但不是很清楚它的实际含义,通过教学,我们要使学生在会说的基础上会用-正确用、熟练用。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排队、男女排队,指名说说这排有几个小朋友?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谁是第几个?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知识。(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即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

8、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低年级学生数一数客厅的资砖、光碟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高年级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如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个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又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知道了某一物品的单价和数量,用乘法估计一下最多

9、带多少钱就够了;或知道了两种以上物品的价格,用加法估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等等。因此,小学数学新大纲重视加强对各种估算的运用,教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还有在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打开眼界,增加信息量,使他们看到数学在生活中特殊的应用价值。三、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兴趣,开发思维。(一)动手操作创设情境数学教育家波利

10、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贴有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三句话很在哲理、教学中教师就让学生主动去体验、探索、构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和态度。如在圆锥公式推导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直尺、水、细沙、大小不一的圆柱,圆锥容器等研究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所需材料,分组实验、讨论,并填写实验报告单,发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像科学家那样研究事物规律的过程,经历了一个充满探索、思考的生动活泼的过程。如教学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准备几个平行四边形,鼓励他

11、们动手操作,通过画、剪、移、拼等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我们学过平面图形长方形,观察拼成的长方形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然后推导出: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学生在操作时,通过观察、思考概括而来,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信心和兴趣。还有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

12、程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要尽量多地提供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探讨寻求结论的过程。如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量一量课桌、教室、篮球场的长与宽,计算面积等。又如,学习了乘法应用题后,设计一个“春游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以老师的身份来组织春游,设想应从哪些方面来考虑活动的组织,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探讨起来,考虑了如何租车省钱又合理、安全,如何购票最合算等,设计出了很多春游方案,像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很多,如铺地砖、礼品包装方案、跑道的设计与装修等,通过这些模拟性

13、的实践活动,使数学更加接近实践生活,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去解决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化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我运用电脑平移两个面和相应的棱,使学生看见两个相对的面完全重合,相对的棱完全相等,从而达到具体,直观的效果。 (三)模拟生活创设情境如我在教三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先

14、请上男、女学生各一名站在讲台前,然后,我拿出4个月饼,请其余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要求大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我边分边说:“我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蔡伟和熊娴,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我接着问如果只有一个月饼,要平均分给蔡伟和熊娴,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我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这样创设了一个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景,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

15、欲望。又如教学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时,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邀请别组的同学参加,小组人数可以比原来的人数多也可以比原来的少。第一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走了2人,来了4人,现在有8人。问:谁能把第一小组人员变化情况列成式子?6-2+4=8(人)又问:谁把它编成求“现在有多少人?”的应用题。第二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先来了2人,后面又来了3人,现在有11人。如教学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时,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生可以邀请别组的同学参加,小组人数可以比原来的人数多也可以比原来的少。第一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走了2人,来了4人,现在有8人。问:谁能把第一小组人员变化情况列成式子?6-2+4=8(人)问:谁把它编成求

16、“现在有多少人”的应用题。第二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先来了2人,后面又来了3人,现在有11人通过若干个小组的汇报训练,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两步加减的应用题学习。通过若干个小组的汇报训练,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两步加减的应用题学习。四、教学设计要注意的实际问题(一)生活问题,需要老师的及时提示毋庸质疑,学生在学校中所接触的生活问题,尽管具有生活意味,但是绝大多数还是经过老师的笔触抽象化了的生活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所触及的并不是纯生活性的问题。比如包装问题中,学生所求包装纸的面积就不含边角料,所求的包装袋的长度就不包括打结部分的长度等。而往往就是这类生活数学题,因为缺乏明确的界定,才使得许多学生被“整”

17、得不知所措。比如在长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给“长方体水池”粉刷水泥、给教室粉刷墙壁、做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铁皮烟囱,粉刷圆柱形沼气池的地面和周边的面积等练习。也就这种“生活问题”,常常引得学生大伤脑筋,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不是成人,不具备足够多的生活经验,同时也因为缺乏严密的思维,因此常常会多算或者少算一个面的现象。对于城里的孩子而言,沼气池是什么样的说不定也不知道的,让他计算,有点为难。但是,面对失败,垂头丧气之后,学生还是“不思悔改”(当然,有时候的命题本身就不注意这方面的倾向);尤其在考试的时候,因为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为此而失分的现象十分常见。分数固然是次要的,但却从

18、侧面反映了一个实际情况:生活问题,需要老师的友情提示。当然,并非因此而使问题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友情提示的过于泛滥,要是这样的话,也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了。那么,什么样的生活问题才需要友情提示呢?集装箱装货物的时候,在算出所装物体的体积为小数的时,需要用四舍五入保留整数时,所有货物的体积不能超过集装箱的容积,此时应该用“去尾法”保留整数;这种方法对于用布做衣服的生活问题,同样适用。对于买地板砖的问题,如果用所铺的面积除以每块砖的面积,结果是小数时,则要提醒学生注意,结果是小数时,半块砖也要算一块,否则就不够用;换句话说,就是在问题中要注意有“至少”“至多”的字眼。在解决这些生活问题时,加上这些必要的

19、友情提示,那么就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缓解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从而能更好地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花在必要的数学思考和数学探究上了。在不同的事实面前,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保留数位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要求,这也让学生体味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二)生活情趣,多替学生考虑有这样一道低年级的数学题:30名小朋友去参加“六一”活动,乘汽车应该选择()(1)25座(2)30座(3)35座从大人的角度很简单,可惜的是这是让低年级孩子选择的题目。居然有人选(1)的,他们的理由是几个孩子可以挤在一起,有的说让大的孩子抱小一点的孩子。从孩子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来,是生活的乘车习惯干扰了他们的思维,是生活赋予了

20、他们这样选择的“理由”。选车座从数学和生活的层面上,应该选较多的才对,即选(3),考虑到有老师带队的情况。其次,要使答案能够相对集中,教者必须先给情境“加锁”,即要限定范围。最后,教者要善于帮助学生澄清生活数学与学校教学的本质区别。这样,通过不断地与“生活”接触,他们也就可以内化“我们所触及的生活问题,其大多数还是指数学味比较浓厚的学校数学,而非始终处在自己经验中的生活数学”了。(三)生活数学,需要学校数学的及时补充生活数学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它只是学校数学的补充,它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数学教学的主流,而具有普遍性的学校数学才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所在。但是,在主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中,我们所见、所感无处不是生活,生活似乎就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代言人”。生活数学的积累是向学校数学的迈进,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防止生活数学对数学学习的负面干扰,还应当帮助学生很好地学会如何在实际中有效地使用学校中所学到的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健全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2小学教学研究 小学教学研究杂志社2005年第4期 、第5期。3中小学数学 中小学数学杂志社出版2003年、2004年合订本。4听名师讲课(数学卷) 广西教育出版社于2004年9月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